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近年来,已有研究表明偏头痛与卒中存在相关性,尤其是缺血性卒中与先兆性偏头痛。偏头痛患者可出现偏头痛性脑梗死,年轻女性较多。尽管有明确证据表明偏头痛与卒中相关,但其机制、卒中与先兆性偏头痛的相关性、治疗、如何预防等方面都尚不明确。而偏头痛与卒中共性的特征包括:(1)发病机制;(2)危险因素;(3)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因此,偏头痛与卒中关系的深入研究至关重要。来自美国伊利诺伊西北医学院附属爱德华  相似文献   

2.
偏头痛是一种发作性神经系统疾病.在美国偏头痛研究(American Migraine Study,AMS)Ⅰ和Ⅱ及美国偏头痛预防与流行病学研究(American MigrainePrevention and Prevalence study,AMPP)这3项大型成人流行病学研究中,偏头痛的患病率在女性为18%,男性为6%[1-3].一项meta分析[4]提示在非洲和亚洲,偏头痛患病率最低,而在欧洲、中南美洲相对较高,在北美患病率最高.虽然目前多种偏头痛的预防方法是有效的,但还是有不良反应多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偏头痛的致残性显著,常影响患者的工作状态,并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3],因此临床上需要有更多样化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月经性偏头痛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及睡眠质量,为防治月经性偏头痛及其共病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3版(ICHD-3)诊断标准,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501例女性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112例月经性偏头痛患者和389例非月经性偏头痛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年女性偏头痛患者认知功能水平的变化。方法 1 0 8例偏头痛患者纳入此研究(男性5 0例,女性5 8例),其中男性有先兆的偏头痛患者1 5例,无先兆的3 5例;女性有先兆的偏头痛患者1 5例,无先兆的4 3例。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北京版量表(MoCA)评定,包括视空间执行能力、命名、记忆、注意、语言流畅、抽象思维、延迟记忆、定向力等8个方面的认知评估。结果女性偏头痛组有先兆患者与无先兆患者相比在视空间、延迟回忆及抽象分值明显降低。两性组间比较,女性偏头痛患者的认知总分值明显较男性偏头痛患者的总分值低。女性先兆偏头痛患者与男性先兆偏头痛患者比较,在抽象分值和认知功能总分上女性先兆偏头痛患者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中年女性偏头痛患者的认知功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女性有先兆偏头痛患者在抽象能力方面受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少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偏头痛可能与卒中相关。作者以前研究结果表明,年轻女性的缺血性卒中中65%有偏头痛,而对照组仅为30%。为进一步了解年轻女性偏头痛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偏头痛、卒中与两个已知血管危险因素——口服避孕药的应用和吸烟的关系,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 资料来自1990年1月~1993年12月巴黎5个医疗中心的神经内科。年龄18~44岁的女性,经CT或MRI证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72例。为了解卒中  相似文献   

6.
偏头痛的发病率较高 ,尤其是女性。在美国男性占 1%~10 % ,女性占 3 %~ 2 0 %。临床研究表明 ,偏头痛与中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预防中风 ,现就偏头痛相关性中风的流行病学、分型和发病机制作一论述 ,希冀有益于临床。1 流行病学特点一项资料表明 ,偏头痛可增加青年女性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而另一项调查则认为典型偏头痛可使男性缺血性中风发病增加 ,并且仅影响无其他中风危险因素的男性。最近一项研究表明 ,偏头痛可使中风的总发病率及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增加 ,它可使中风的总发病率增加 80 % ,使缺血性中风的发…  相似文献   

7.
<正>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约10%18%,男女比例1:218%,男女比例1:23。虽然偏头痛患者常有家族史(50%3。虽然偏头痛患者常有家族史(50%70%)及一级亲属同病患者,但其遗传学并不是十分清楚[1]。通常所讲的偏头痛发作包括先兆性偏头痛(migraine with aura,MWA)和无先兆性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MO),多项研究试图从基因层  相似文献   

8.
正偏头痛(migraine)作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困扰着近1/5人群的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损害神经血管系统。卒中作为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全球性疾病,威胁着以老年人为主的各年龄层人群,其中青年卒中(50岁)约占10%~15%,病因各异,且尚有原因未被探明,因此对青年卒中的预防及干预成为热议话题。偏头痛,尤其是先兆性偏头痛(migraine with aura,MA)作为卒中及青年卒中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具有明显家族聚集性的神经血管性疾病.根据世界头痛协会(HIS)的分类[1],偏头痛分为有先兆的偏头痛(migraine with aura,MA)和无先兆的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MOA),其中MOA约占2/3.在欧洲国家,偏头痛的患病率约14%,男女比例约为1:3.家族聚集现象和双胞胎研究表明,偏头痛存在着明显的遗传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偏头痛患者的脑电生理变化 ,本文应用计算机技术———脑电地形图对偏头痛患者的脑电功率、功率比指数、熵、平均频率及百分比指数等多项指标进行定量综合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1 1 一般资料 :偏头痛患者 80例 ,均为女性 ,年龄 18~ 3 5岁 ,平均( 2 3± 4)岁 ,均为右利者。检测时具有临床发作症状 5 4例 ,非发作症状 2 6例 ,包括典型偏头痛 62例 ,普通型偏头痛 18例 ,经常规EEG描记、CT扫描、TCD检查可排除其它脑部疾病 ,符合临床诊断。对照组10 0例 ,无任何神经、精神及内分泌系统疾患的正常女性 ,年龄 17~ 3 8岁 ,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养血清脑颗粒(主要成分为当归、川芎、白芍、细辛等)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112例偏头痛患者,男性42例,女性70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为(38.1±9.8)岁,进行了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结果 (1)养血清脑颗粒对偏头痛的治疗中治疗组比安慰剂组较明显地减少总发作次数(分别为3.1±2.5和4.2±2.7,Z=2.16,P=0.03)和总发作时间(h)分别为31.0±48.0和51.2±73.8,Z=2.86,P=0.004.(2)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总发作次数减少率(%)分别为4.9±0.3和3.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Z=5.76, P<0.001).(3)治疗组和安慰剂组中偏头痛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畏光、怕声的观察表明无明显差异.(4)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3例(5.4%),安慰剂组1例(1.8%).(5)血尿常规和血生化检查治疗前后无特殊改变.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可用于治疗偏头痛,可减少偏头痛的发作次数和缩短发作时间,但对偏头痛发作过程中出现的伴随症状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女性偏头痛患者妊娠期间血浆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activating polypeptide,PACAP)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9年4月-2019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产科住院的妊娠期女性偏头痛患者及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女性偏头痛患者各15例,同时选取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10例妊娠女性及12例非妊娠女性为健康对照组;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受试者血浆PACAP水平。结果 女性偏头痛患者妊娠期间头痛改善(妊娠偏头痛组改善率为66.67%,偏头痛组为53.33%); 偏头痛组血浆PACAP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妊娠偏头痛组与妊娠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对2组偏头痛患者进行匹配后发现妊娠偏头痛组血浆PACAP水平高于偏头痛组(P<0.05)。结论 女性偏头痛患者妊娠期血浆PACAP水平升高,这种变化可能对女性患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偏头痛是一间断性反复发作的 ,以一侧头痛为主的搏动性头痛疾病 ,一次历时约 2~ 72h。可伴有视觉、感觉、运动、情绪紊乱及胃肠道等植物神经症状。常有遗传性家族史〔1〕,一般女性发病率高。由于对偏头痛和缺血性卒中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 ,人们认识到偏头痛和缺血性卒中相关。本文将我院 1986年 7月至 2 0 0 1年 11月收治的 6例偏头痛患者选取完整资料 ,对临床特征加以讨论。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例 ,女 5例 ,男 1例 ,年龄 18~ 45岁 ,均行头颅扫描 ,为枕叶脑梗死 ,4例有 2~ 5年偏头痛史 ,1例有 10年偏头痛史 ,每人发作形式不…  相似文献   

14.
西比灵防治女性偏头痛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观察西比灵与血管舒缩相关因子的关系及对女性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门诊女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比较西比灵组与血栓通组对女性偏头痛的疗效,并在治疗前后检验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结果西比灵组舒血管因子CGRP的含量较服药前低,而缩血管因子ET无改变,在减少头痛持续时间和减轻头痛程度(有效率均为28例,93%)以及减少月头痛频率方面(有效率为26例,87%)优于血栓通组(只在减轻头痛程度,有效率为27例,90%).结论西比灵可能通过降低CGRP来有效地控制女性偏头痛发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偏头痛与青年人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青年脑梗死患者40例,正常对照组40例.仔细调查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吸烟、饮酒、偏头痛等危险因素在两组中的分布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青年人脑梗死组伴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合并房颤、偏头痛、有先兆的偏头痛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青年女性脑梗死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偏头痛、有先兆的偏头痛的比例较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青年男性脑梗死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合并偏头痛、有先兆的偏头痛的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病史、有先兆的偏头痛与青年女性脑梗死发病关系最为密切,OR值分别为34.997(95% CI 3.084~397.124)、17.552(95%CI 1.372~224.586).结论 偏头痛,尤其是有先兆的偏头痛是青年女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偏头痛患者脑血管病一级预防证据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偏头痛患者发生脑卒中风险的证据,以为脑卒中一级预防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分别以migraine or migraine with aura、prevention and control、ischemia、hemorrhagic stroke、treatmentor therapy等英文词组作为检索词,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Science Direct等数据库,并辅助手工检索获得临床指南、系统评价、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临床对照试验、回顾性病例分析、病例观察研究和综述等相关文献,采用Jadad量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经筛选共纳入偏头痛与脑卒中相关文献24篇(临床指南5篇、系统评价2篇、Meta分析4篇、随机对照试验2篇、病例观察研究10篇、综述1篇),其中20篇为高质量文献,4篇为低质量文献。结果显示:(1)偏头痛,尤其是先兆性偏头痛患者缺血性卒中风险明显增加,且女性高于男性;吸烟、口服避孕药使风险进一步增加。(2)偏头痛患者出血性卒中风险高于普通人群,尤以女性突出,且为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3)偏头痛发作频率与缺血性卒中风险呈正相关,以先兆性偏头痛更为明显。(4)卵圆孔未闭在病因不明的年轻脑卒中和偏头痛患者中更为常见,但卵圆孔未闭封堵术不推荐作为偏头痛患者预防脑卒中的措施。(5)由于偏头痛急性期治疗药物曲普坦类具有收缩血管作用,可能增加脑卒中风险。结论女性偏头痛患者应戒烟并行口服避孕药替代疗法,目前尚无证据显示减少偏头痛发作的治疗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首次脑卒中风险。由于曲普坦类药物的收缩血管作用可能增加脑卒中风险,因此偏头痛患者应以预防性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1)比较偏头痛组和正常对照组脑白质损害的发病率。(2)研究偏头痛组脑白质损害同偏头痛的类型,和发作频率之间的关系。(3)研究偏头痛患者脑白质损害的好发部位。方法选取60例偏头痛患者,45例女性,15例男性,年龄为2048岁。依据年龄和性别进行匹配,收集没有头痛病史的58例对照组,43例女性和15例男性,年龄为2048岁。依据年龄和性别进行匹配,收集没有头痛病史的58例对照组,43例女性和15例男性,年龄为2048岁,对所有入选患者及对照组均进行头部核磁共振(Magna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学检查,并记录脑白质损害的人数,部位及偏头痛每月发作频率。运用SPSS17.0和EXCELL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60例偏头痛患者中,有16例出现脑白质的损害。有先兆的患者脑白质损害为11/27,无先兆的患者脑白质损害为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偏头痛中有脑白质损害患者每月头痛发作次数高于无脑白质损害患者每月头痛发作次数(P<0.05)。随着每月发作次数的增加,有脑白质损害的偏头痛患者人数也会增加。脑白质损害好发部位为额叶,顶叶和基底节区。结论偏头痛较无偏头痛患者有更高发生脑白质损害的风险。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及其类型对脑白质损害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养血清脑颗粒预防和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目的研究养血清脑颗粒(主要成分为当归、川芎、白芍、细辛等)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112例偏头痛患者,男性42例,女性70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为(38.1±9.8)岁,进行了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结果(1)养血清脑颗粒对偏头痛的治疗中治疗组比安慰剂组较明显地减少总发作次数(分别为3.1±2.5和4.2±2.7,Z=2.16,P=0.03)和总发作时间(h)分别为31.0±48.0和51.2±73.8,Z=2.86,P=0.004.(2)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总发作次数减少率(%)分别为4.9±0.3和3.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Z=5.76,P<0.001).(3)治疗组和安慰剂组中偏头痛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畏光、怕声的观察表明无明显差异.(4)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3例(5.4%),安慰剂组1例(1.8%).(5)血尿常规和血生化检查治疗前后无特殊改变.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可用于治疗偏头痛,可减少偏头痛的发作次数和缩短发作时间,但对偏头痛发作过程中出现的伴随症状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偏头痛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4年国际头痛协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HIS)分类标准,偏头痛分为有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 aura,MA)和无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MO).MO临床表现为中重度、单侧、搏动性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畏声、畏光等症状,持续几小时至几天;MA在临床上的表现除具有以上症状外,还会在偏头痛发生之前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如,视野缺损,构音障碍,一侧的轻偏瘫,面部或四肢末梢的感觉麻木等先兆症状[1].另外,偏头痛患者不存在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并且辅助检查无阳性结果.通过流行病学研究得出,在普通人群中偏头痛的发病率约为15%,其中,女性患病率约为男性的3倍[2],40岁之后患病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0.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在美国,其发病率为10%~12%,女性为男性的2~3倍[1,2].偏头痛的典型发作可由遗传、环境、行为及其他因素相互作用而促发,除少数外,多数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目前的治疗亦仅限于急性期的对症治疗预防性治疗,但无根治方法.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偏头痛的发病与右向左分流有关.造成右向左分流的情况包括卵圆孔未闭(PFO)、房间隔缺损、肺动静脉畸形等.有连续尸检[3]的研究显示PFO在人群中的发生率达2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