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资料.72例中男59例,女13例;年龄38~75岁,平均62岁,其中38~60岁18例,61~70岁47例,71~75岁7例.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2例,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27例,皮质类固醇应用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0例,原因不明3例.双侧股骨头坏死7例,单侧65例.全组合并有心血管疾病者38例,慢性支气管炎者6例.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0例,人工全髋置换术52例,其中骨水泥型26例,非骨水泥型23例,混合型3例.二期人工关节翻修术4例.结果 72例全部治愈.其中合并人工关节脱位3例,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合并人工假体股骨柄断裂1例,合并应激性溃疡1例.随访时间2年~10年6个月,平均5年6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0.3分增加到术后的91.5分.结论 成人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青年髋关节疾病患者行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各类髋关节疾病患者28例(35髋),年龄28 ~ 54岁,平均42岁;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6例、骨性关节炎5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4例和创伤性关节炎3例.患者均行混合型金属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术后检查髋关节功能、计数Harri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观察髋关节影像学形态.结果 28例平均随访34个月,髋关节功能优32髋,良2髋,可1髋,优良率96.9%.未发现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及假体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 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中青年髋关节疾病近期疗效满意,可作为传统全髋置换术的过渡性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老年人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995.5~2006.12我院收治的69例年龄在65~85岁以上移位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病例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随访12~96(平均40.3)个月;全髋置换组12~88(平均42.9)个月。结果按Harris评分标准,全髋关节置换组术后优良率(77.4%)明显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50%)(P〈0.05)。全髋关节置换组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19.4%)明显低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47.1%)(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全髋关节置换的效果优于单纯的人工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4.
109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中,行单极人工股骨头置换47例,双极股骨头置换62例,应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HS)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为单、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后HHS无明显差异。此证明单极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及动力髋螺钉系统(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总结该类患者治疗经验。方法选取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病例103例,其中采用DHS术式71例;采用人工关节置换3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术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结果DHS组平均手术时间(96.7±8.6)min,平均出血量(317.7±26.5)ml,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32例,良26例,可6例,差7例,优良率81.7%;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平均(107.0±12.8)min,手术出血量平均(335.34-28.1)m1,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0例,良1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8.9%。结论结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只要适应证选择恰当,DHS及人工股骨头置换均为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中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中青年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对12例中青年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进行无柄人工全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术后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根据Harris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其中优9例,良2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1.7%。结论无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中青年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优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张化武  王栋  赵磊  陈亮  彭树强  曹忠 《山东医药》2011,51(10):58-59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9例,分别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内固定组,52例)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置换组,57例)治疗。术后随访11~53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53个月。与内固定组相比,置换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切口长度短,卧床时间短(P均〈0.05)。内固定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4.62%,置换组为85.96%,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62%和8.77%,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在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为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沈传华 《山东医药》2011,51(10):60-61
目的观察微创钻孔联合带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 35例(38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股骨头坏死国际分期(ARCO)Ⅱ期19例(共21髋)、Ⅲ期16例(共17髋),均采用微创钻孔联合带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打压植骨治疗。采用Harris评定法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随访24~48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27例(30髋),可6例(6髋),差2例(2髋),优良率为78.95%。其中ARCO分期Ⅱ期者优良率为90.48%,Ⅲ期者优良率为64.71%,Ⅱ、Ⅲ期患者优良率比较,P〈0.05。结论微创钻孔联合带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打压植骨可有效治疗股骨头坏死,尤其对早期患者。  相似文献   

9.
张宗光  刘萍  张玉玉 《山东医药》2011,51(26):88-89
目的比较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和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7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中,40例采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置换组)、38例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固定组)治疗。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患者卧床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及住院费用。结果置换组与固定组手术时间相近(P〉0.05);与固定组比较,置换组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患者卧床时间较短、髋关节Harris评分较低、住院费用较高(P均〈0.05)。结论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和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均可;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10例)和全髋置换术(5例),并对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经过4~22个月,平均8.5个月随访,所有患者3~4周恢复行走功能,按Harris评分,优9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93.3%。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是一种简单且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促进老年人早期活动,提高生活质量,合理的围手术期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人工关节技术的发展,人工假体置换在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术切开内固定术式。然而,就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置换术的适应证及利弊方面尚存广泛争议。我院2002年6月~2005年10月对4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髋同期置换术治疗双髋病变的安全有效性以及优势。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1年1月~2006年1月期间于我科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同期置换术患者47例(94髋),手术均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采用侧后方入路。结果术前Harris评分12~58分、平均36分,手术时间2.2~6.8h、平均4.1h,术中出血量700~3700ml、平均1780ml,术后住院时间14~45d、平均20d,住院费用7738—48443元、平均22219元,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Harris评分44~100分、平均89.1分。结论双髋同期置换在治疗双髋疾病时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的疗效。方法抽选老年IFF患者188例,观察组124例均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全髋关节置换术64例、半髋关节置换术60例);对照组64例行内固定手术干预[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31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33例];比较两组术后临床指标、术后恢复效果。结果两组手术耗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床行走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全髋亚组与半髋亚组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S亚组与PFNA亚组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1 w、3、6、12个月OD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术治疗老年IFF疗效较内固定手术好,促进术后髋关节恢复,减少并发症,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局部冰敷联合连续被动运动(CPM)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5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28髋)和对照组25例(26髋)。两组术后均行主动关节功能锻炼;观察组予局部冰敷+CPM。比较两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术后72 h引流量、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6、12、24、72 h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72 h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1、3、6周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冰敷联合CPM在术后早期控制疼痛,减少出血,改善髋关节功能,促进关节功能早期康复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表面髋关节置换术中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宇  王芳  梅继文  黄锐  李坤  高峰 《山东医药》2010,50(42):79-80
目的观察表面髋关节置换术的中期疗效。方法 19例行表面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随访30~60个月,行Harris评分。结果 19例随访期间(30~60个月)没有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髋关节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功能障碍明显好转,术前Harris评分35.1分,术后提高至93.9分。结论表面髋关节置换术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一期与分期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活动性髋关节结核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5例活动性髋关节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3~77岁,平均(50.3±2.1)岁。一期结核病灶清除、人工关节置换(简称“一期”)患者16例;一期结核病灶清除、分期人工关节置换(简称“分期”)患者9例。关节置换术后1、2、3、6、12、18、24个月随访时行髋关节X线摄影(简称“X线摄影”)、 CT扫描,同时进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价假体初始固定、早期生存情况及有无结核复发。结果 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46.7±7.6)分,术后3个月随访时为(88.2±4.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745,P<0.001)。25例患者随访期间X线摄影显示股骨柄与股骨压配良好,未见股骨柄松动、下沉。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及结核复发。结论 一期与分期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活动性髋关节结核的短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与常规全髋置换术的疗效,并分析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在临床应用上的优缺点。方法选择48例需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各24例,微创组采用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全髋置换术治疗。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术后Harris评分、并发症等。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微创组在术中术后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进行人工全髋置换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假体位置不当的风险,具有手术创伤小,失血量少,可以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假体初步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接受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髋关节病变12例(18髋)患者,结果发现12名患者(18髋),手术时间为60~90min,出血量100—200ml,术后引流量150~400ml。无脱位、DVT、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认为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股骨头的髋关节置换有着良好疗效,同时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特别是对需要接受THA的年轻病例,金属对金属大直径全髋关节假体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改良Hardinge入路在初次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乐军 《山东医药》2010,50(12):81-83
目的评价改良Hardinge入路在初次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组28例(28髋),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行初次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30例(30髋)以后外侧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Harris评分、术后脱位发生率。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Hardinge入路有助于提高全髋关节的稳定性,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日常生活,但相比后外侧入路尚无绝对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李文正  安占天 《山东医药》2011,51(26):108-109
目的观察金属对金属髋关节假体(MOM)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累及髋关节的疗效。方法对21例AS累及髋关节患者行MOM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比较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度、Harri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髋关节活动度提高为148°~201°,平均169°,Harris评分、UCLA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未见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 MOM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AS累及髋关节效果好,术后关节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