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临床常见病,以眩晕、呕吐为主要表现,且起病突然,反复发作,个别病例症状缓解困难,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趁势。作者在实践中联合应用盐酸法舒地尔与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概念过时了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自20世纪60年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的概念首先被神经科接受和使用,并逐渐在普通内科、心血管科、骨科、五官科、老年科以及中医科广泛运用,许多患都因头晕或眩晕而被冠之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诊断缺乏标准,对之处理更是杂乱无章,毫无规范可言,导致大量医疗资源浪费,而真正的患又未得到正确的防治。因此,澄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相关概念、规范诊断治疗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c arterial ischemia,VBI)常见于中老年人,由于小脑及脑干依靠椎基底动脉的供血,当椎基动脉发生病变时,脑部血流不畅,供血不足,常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科2009-11~2010-08应用前列地尔与红花注射液治疗50例VBI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倍他司汀与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以发作性眩晕、共济失调、视力障碍伴呕吐为主要症状,临床治疗方法颇多,我们选用倍他司汀与丁咯地尔配伍治疗VBI效果较好。选择2003-06-2005—06资料完整病历102份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全脑血管造影诊断及支架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作用及支架治疗效果。方法对182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对其中48例适合介入治疗的VBI患者实施脑血管成形及支架治疗(CAS)。结果131例VBI患者存在不同类型的椎-基底动脉病变,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所致狭窄76例、椎动脉起始部扭曲34例、颈椎横突孔骨性狭窄所致椎动脉狭窄2例、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18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病变中,包括锁骨下动脉狭窄9例、基底动脉狭窄8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59例、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4例。在DSA诊断基础上对适合血管内治疗的48例患者实施了CAS治疗,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6~12个月随访,48例患者均未见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新发后循环供血系统脑梗死。结论DSA对VBI患者的病因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因为椎-基底动脉狭窄所致的VBI行血管成形及支架治疗可能是今后治疗本病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schemia,VBI)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动脉硬化或脑血管痉挛等原因,致使椎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出现障碍,主要表现为眩晕、耳鸣、恶心、呕吐、肢体麻木等,严重影响正常生活,部分患者由于反复发作,导致脑干、小脑或枕叶梗死,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尽快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对患者的预后极为重要.我科于2004-06~2008-06应用天麻素联合盐酸丁咯地尔治疗VBI,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视物模糊、恶心和呕吐等症状。我们近期采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50例,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均系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以眩晕为首发症状,且均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8.
10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10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行脑血管造影,按造影结果对症状、体征及发病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51例患者造影未见异常,22例颈动脉系统出现异常,26例椎基底动脉系统出现异常,5例前后循环均见异常。结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多种疾病表现与其类似,亟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颈部MRA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MRA对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2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和25例健康才行颈部MRA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异常率为73.6%,对照组28%,两组比较P=0.000,有显著差异。结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73.6%存在椎基底病变,MRA能直观显示双侧椎动脉的形态,是VBI患者的一个重要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探讨MRA对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72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和 2 5例健康者行颈部MRA检查 ,并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异常率为 73 6%,对照组 2 8%,两组比较P =0 0 0 0 ,有显著差异。结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 73 6%存在椎基底病变 ,MRA能直观地显示双侧椎动脉的形态 ,是VBI患者的一个重要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赛莱乐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近期疗效.方法对80例VBI患者随机分为赛莱乐治疗组(50例)及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对照组(30例),对比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比较基本痊愈与显效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赛莱乐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椎-基底动脉系统循环不全引起脑干、小脑、大脑半球后部等灌流区的机能障碍所致的症状。关于其发病因素和检查方法,国内外文献已有大量报道。自80年代以来,CT、MRI、DSA及MRA的临床心用,丰富了VBI的诊断手段,特别是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应用能够把椎-基底动脉和周围结构同时很好的显示。本研究探讨其对VBI的诊断价值及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脑电图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电图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作用,一直存在争论。为此,作者进行了下列研究。 对象和方法 25例脑梗塞恢复期(PRBI),3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1例脑膜瘤患者以及10例健康对照者均做了神经系统检查。健康对照组均无高血压和颈椎病。 PRBI组中,18例男性病人平均年龄(X±SD)是63±7.0岁,7例女性是59±5.0。VBI组中,19例男性是49±14.0,13例女性是50.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95例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50例),逐日观察疗效。结果:纳洛酮治疗组,临床效果显著,用药72小时后总有效率为95.56%。结论: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好,起效快,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它可增加卒中的发生率,严重者可导致持久或进展性认知和神经功能障碍。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头昏、头沉或头痛、记忆力减退,亦有伴情绪低落、睡眠障碍等症状。因此,尽快终止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作,对于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椎基底动脉系统通常包括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其主要供应脑干、小脑、大脑、枕叶和颞叶后下部,各种不同病因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将表现发作性眩晕, 听力减退,耳鸣、头痛、肢体麻木无力、平衡障碍等, 我院 2005-01~2009-01用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0例,疗效满意, 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5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纳洛酮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95例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50例),逐日观察疗效。结果 纳洛酮治疗组,临床效果显著,用药72小时后总有效率为95.56%。结论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好,起效快,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不宜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ey,VBI)”的诊断太泛,对哪些仅表现为眩晕或头昏的患者,在没找到引起眩晕或头昏的原因时临床上往往诊断VBI。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在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题名检索,仅2000年-2006年期间就可检索出931篇。那么用“VBI”这个诊断合适吗?  相似文献   

1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患者多有动脉硬化或颈椎病病史。但近年由于职业因素导致青年人群发病率逐渐上升,该病易反复发作,治疗不及时发展严重者可发生相应区域脑梗死[1]。我院内科于2008-10-2011-10采用丁咯地尔注射液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者60例,起效时间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进行观察。结果丁咯地尔治疗组临床效果显著,72h总有效率93.7%。结论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好,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