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新型供暖方式住宅的热工分析,指出对于“分户热计量”供暖方式住宅的围护结构,只采用传热系数这个指标不能全面地评价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还应将围护结构内表面衰减倍数做为设计的评价指标之一,提出对分户围护结构应进行保温与节能设计的新概念,并给出与之相适应的围护结构构造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热惰性指标D是基于谐波分析法的建筑热稳定模型中的关键参数,为揭示热惰性指标对围护结构内热流波动的作用机制,首先基于对周期性非稳态热作用下围护结构传热过程的理论分析和求解,给出了热惰性指标与围护结构内温度波衰减及温度波数量的关系式,然后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热惰性指标对围护结构内温度波衰减和延迟的影响,最后分析了热惰性指标对剧烈波动层厚度、内表面蓄热系数、多层围护结构的衰减倍数及延迟时间等热稳定性能参数计算的关键影响.研究表明:热惰性指标与围护结构内温度波衰减以及温度波数量存在定量关系式;对于相同形式的围护结构,D越大,衰减倍数及延迟时间越大,围护结构内温度波数量越多,热稳定性能越好;对于不同形式的多层围护结构,D越大,表明延迟时间越长,而衰减倍数的大小还与材料层的排顺有关,外保温比内保温围护结构能获得更大的衰减倍数;利用D=1确定温度剧烈波动层厚度为围护结构蓄热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内表面蓄热系数的计算主要与剧烈波动层内的热工参数有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岩土专业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某轨道交通工程基坑开挖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基坑开挖对其围护结构位移变化的影响。根据有限差分模拟结果,分析了在基坑开挖过程,基坑围护结构位移变化规律及原因。提出相关可减小围护结构位移变化的措施,确保基坑开挖过程中其围护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实时标定”检测方法测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是表征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的基本参数,是建筑节能设计必须关注的热工指标之一.在简述标定热箱法检测传热系数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较为准确的“实时标定”检测方法,用于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重复性.虽然运用该检测方法进行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时准确性会受到冷热箱温差大小的影响,但是误差在允许范围内,该检测方法与接触式热电偶测温法相结合的测试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测试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相似文献   

5.
软土地基深基坑中双排桩式围护结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采用平面应变非线性弹性有限单元法,编制了分析双排桩式围护结构的程序,藉此研究了软土地基中双排桩式围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特性.文章探讨了桩身刚度、土体性质、前后排桩排距、被动区土体加固对围护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影响;并由此得到了双排桩式围护结构设计及施工的一些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6.
针对寒冷地区既有采暖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方面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寒冷地区既有住宅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寒冷地区既有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建筑改造的重点及节能改造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7.
针对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效果、风冷热泵结合不同空调末端的能耗的问题,利用模拟软件Dest对该建筑从保温围护结构、机组能耗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该建筑围护结构中采用导热系数小于等于0.03 W/(m2.K)保温板,采用风冷热泵结合室内毛细管辐射加新风系统的新型空调系统。在新型空调系统下,采用保温与不保温围护结构相比,该建筑保温围护结构使1月23日和7月21日的峰值负荷分别减少27.8%、15.0%。在保温围护结构下与室内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相比,该新型空调系统的机组供暖、供冷能耗每年减少18 911.89、25 255.46 kW.h。  相似文献   

8.
以进行过初步节能改造的次新建筑——东北电力大学研二公寓为研究对象,在采暖期间,基于学生公寓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室内热环境以及建筑耗热量的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掌握严寒地区学生公寓建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围护结构的保温性、室内舒适性和采暖能耗状况,研究分析学生公寓围护结构的实际能耗状况.实验结果表明研二公寓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采暖能耗均大大超过现阶段吉林省75%的节能标准,严寒地区学生公寓建筑围护结构存在较多问题,建筑耗能严重,具有很大的节能空间.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一个确定空调房间围护结构最大冷负荷出现时间的方法。基本点是将围护结构冷负荷温差及日射得热因数冷负荷系数的变化曲线近似地看作是正弦曲线,用复数求和的方法求得房间各围护结构的总冷负荷变化曲线,从而确定最大冷负荷出现的时刻t。进而求得空调房间围护结构的设计冷负荷。使文献[1]的计算过程得以简化。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一种特殊的双排桩围护结构,为了了解该围护结构周围的地面沉降,有效地控制该围护结构周围地面的变形,运用有限元法分析该结构基坑的周围地面沉降情况,通过对比说明该双层围护结构的使用起到了降低基坑周围地面沉降的作用. 对该双层结构设计参数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基坑周围地面沉降量随两道围护结构叠加深度和内部围护结构嵌入比的增加而减小,当基坑外超载5~10 kN/m2和20~30 kN/m2时超载影响范围分别为0.5和1倍的开挖深度. 支撑刚度的增加能够有效地降低基坑周围地面沉降量. 分析得到的基坑外侧最大沉降量与内外结构间距大致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建筑围护结构中设置封闭空气层,是常见的保温措施。通风空气层设置在围护结构的低温面对围护结构有去湿的作用,这点早已被公认,但如何有效地防止围护结构中热绝缘材料受潮,同时又不降低其保温性能,这已是建设热工设计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最近发现,围护结构低温面设置空气层对相邻热绝缘材料有防潮的作用。本文从多孔材料的热湿迁移的基本关系出发,通过模型对比实验,进一步分析和证实了空气层在围护结构中的防潮作用,说明了空气层的防潮隔热机理,表明了密闭空气层中空气渗透将大大降低热绝缘材料的热阻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空气层防潮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2.
独立式住宅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独立式住宅是乡镇区域住宅的主体,研究其外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双层窑居建筑室内气候的评价和对围护结构内表面结露的分析,提出了独立式住宅围护结构防潮设计优化的构造措施,成果对独立式住宅建筑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建筑围护结构的功能设计要求,探讨了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并提出一种围护结构设计的功能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变形的变化规律,利用Midas/GTS软件模拟了某狭隘场地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结果表明:基坑开挖深度较浅时,围护结构顶部变形最大,开挖深度逐渐增加时,围护结构变形从顶部至底部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进行支护方案设计时,要合理布置内支撑竖向间距;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应重点监测围护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新建建筑围护结构的干燥过程,对哈尔滨地区新建建筑围护结构干燥过程的热湿耦合传递进行模拟.考虑液态水的渗透和冬季围护结构内湿分结冰的情况,以液态体积含湿量梯度为质驱动势,以温度梯度为热驱动势,建立不同干燥时段的热质耦合传递质能平衡方程,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建建筑围护结构的干燥速率第一年最快,尤其是前几个月;由于围护结构较大的初始含湿量和冬季外侧结冰量,第一年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是最差的;在相同的室外气候条件下,与第十年冬季的传热系数相比,第一年要增加约10%,严重影响第一年的建筑能耗.  相似文献   

16.
开口基坑围护结构在作受力分析时,由于其结构不对称,闭口端受力较大,如用常规受力分析方法,不能正确反映其受力状态,笔采用DPSA整体空间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嘉兴电力通讯大楼开口基坑围护结构进行了整体空间有限元分析,其计算结果能完整地反映开口基坑围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状态,用图形显示后比较直观,为合理地设计开口基坑围护结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软土地区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围护结构变形是否存在长边效应,从土力学基本原理出发,以宁波地铁一号线海晏北路站西延段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维数据分析软件,对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开挖后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合施工现场大量监测数据,对软土地区地铁深基坑开挖时围护结构变形的规律和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引起变形的拐角效应,只发生在围护结构拐角附近10m左右范围内,超出此范围的围护结构变形,并不受拐角效应的影响,也就是说拐角效应所影响的范围很小,不具有长边效应.  相似文献   

18.
复合围护结构保温技术在节能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各种形式复合围护结构保温技术措施应用实践的分析比较,进一步论证了建筑围护结构外保温形式的技术可行性和可靠性,同时分析了几种不同的外保温复合围护结构形式做法的利弊,提出了在实际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细部构造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9.
公共建筑围护结构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汉地区某拟建公共建筑为研究对象,应用能耗模拟软件DeST-c,分别模拟分析了不同热工性能的外墙、屋面、外窗以及围护结构整体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分析得到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对建筑冷热负荷的不同影响,以及围护结构单体与整体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20.
结合广州某软土深基坑工程实例,建立了地下连续墙、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和土层的二维有限元模型,对深基坑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大,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增大,最大水平位移的位置由桩顶往下移,而且围护桩水平变形曲线发展形态呈现出向坑内凸的“大肚形”,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支撑结构对减小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起着重要作用,无支撑结构的桩体水平位移最大值达到24.6 mm;土体弹性模量及围护结构刚度对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影响较大,桩体水平位移随着土体弹性模量及围护结构刚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