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医家薛己出身于医户家庭,通晓内、外、妇、儿诸科,曾于南、北太医院任职,官至院判,晚年著述丰富。后人多将目光聚焦在薛己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就之上,而忽视了对其生平的研究。由于种种原因,关于薛己的生卒年及生平经历,后人观点不一,尚存疑问。通过比较各家观点、研究历史文献,进行深入分析与合理推测,可以推进对薛己生卒年的确定及生平经历的认知。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薛己主要著作,尤其是外科专著的研究分析,探讨其对托法的学术贡献,以俾托法现代研究有所启迪。薛己举示大量有关托法的医案,开启了托法临床研究先河;拓宽了托法应用范围;立足顾护胃气,补益脾胃,确立托法立论基础;明确了托法的作用机理;指明了托法应用的脉象依据。  相似文献   

3.
疮疡是外科常见病,包括疖、疔、痈、疽、发、疮等多种疾病.常用于辨证疮疡的阴阳辨证是具有传统中医特色的辨证方法.张山雷在《疡科纲要·论阴证阳证》中曰:“疡科辨证,首重阴阳。”顾世澄在《疡医大全·论阴阳法》中说:“凡诊视痈疽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可以一言以蔽之,曰阴阳而已。”这说明了诊断疮疡如能辨清它的阴阳属性.在治疗上就不会发生或少发生原则性的错误.  相似文献   

4.
薛己外科学术思想及诊疗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己的外科学术思想及诊疗特点主要体现在:辨证精详、纲目清晰,四诊合参、尤重望切,谨知预后、及早预防,鉴别清晰、对证治疗,顾护胃气、长于温补,辨证论治、温补而不废寒凉,善用灸、托之妙,针砭穿刺、急泄其毒.  相似文献   

5.
《外科发挥》中肿疡辨治部分强调整体观,注重脉诊,善用托法。新病分期论治,药物剂量少且速愈,久病及阴证配合多种灸法,反对概用寒凉。薛氏传承了前人的经验并将托法发扬,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李晓娟 《陕西中医》2000,21(7):313-314
目的:探讨针灸临床中与脏腑、经络、八纲辨证的联在关系。方法:论述针灸临床中与此3种辨证方法不可分害的实例。结果:提示在针灸实践中,应重点掌握脏腑、经络、八纲辨证纲领,确定针灸补泻手法,进行合理的配穴组方。  相似文献   

7.
宁亚莉  孙静 《陕西中医》2000,21(6):262-263
应用中医传统的整体观和现代护理观相结合,对胃脘痛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贯彻了现代护理程序的全过程,应用中医理论辨证分析,分型各论,对每一型又提出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全文探索本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浅论干咳的临床辨证施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宁  徐敬才 《陕西中医》2001,22(10):608-610
临床上干咳可由外感、内伤及异物等原因造成 ,按风寒、风热、燥邪、阴虚、肝火、胃气、心疾、肿瘤、异物诸方面 ,对干咳进行辨证施治 ,并将其与对应的西医常见病进行归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针灸临床中与脏腑、经络、八纲辨证的联在关系。方法:论述针灸临床中与此3种辨证方法不可分割的实例。结果:提示在针灸实践中,应重点掌握脏腑、经络、八纲辨证纲领,确定针灸补泻手法,进行合理的配穴组方。  相似文献   

10.
中医外科临床辨证与辨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证论治乃中医理论之精髓,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自倡中西医结合以来,辨证与辨病已成为医疗工作者常用的方法,提高了疾病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但也随之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偏向。诸如只注意西医辨病,而忽略了中医辨证及中药西用,只注重专方专药的应用,而忽略了辨证选方用药,等等。这样用抛弃中医精髓的办法,去学习别人的长处,不仅严重影响了医疗效果,发展下去势必走上某些人已经走过的“废医存药”的错误道路,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11.
脏腑辨证是中医临床在认识疾病过程中,确立脏腑证候的思维和实践过程。脏腑辨证的实质不是简单的脏腑定位,是以中医学全方位的整体思维方式分析、判断病变所在部位的脏腑由何种病因引起其精气血的盛衰,表现脏腑经络形体组织官窍的病理特征,亦即脏腑的病理功能状态。脏腑辨证的研究一方面开展脏腑辨证沿革的研究,旨在回顾历史发展,探讨期间规律,为这一领域的创新研究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采纳多学科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以大量临床资料为依据建立在严谨、科学基础上的证候评价体系。应用数学、现代生命科学的理论与技术、复杂科学等,开展综合性的现代研究,从理论上探讨脏腑辨证的科学本质,在更高层次上完善脏腑辨证。  相似文献   

12.
仲景辨证思维方式具有灵活多样性,并且善于抓住疾病的本质,对于病位和病性的判断也极其准确,还强调指出了症状比较在辨证思维中的重要性。《伤寒论》398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许多条文彼此之间互相联系、互相阐发。《伤寒论》这种质朴而缜密的辨证思维方式,在2千多年来的医学实践中被反复不断地证明了其有效性和正确性。相信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祖国医学这种思维方式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明代医家薛己对中风病的治疗有独特见解,尤其治病求本的思想对后世中医临床治疗中风病影响深远。研究薛己对中风病的论治特色对当今中医临床治疗中风病具有很好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14.
毛炜 《陕西中医》1993,14(5):215-216
本文分别从历史渊源、基本内涵、与宏观辨证的区别和联系及研究价值等方面对近年兴起的中医微观辨证问题作了初步探讨,作者认为微观辨证是中医辨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宏观辨证(即传统辨证)的羽翼和补充,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薛己为明朝江南名医,在中医理论和临床方面造诣较深,尤其于中医妇科颇有建树。其著作《女科撮要》汇百家之长,尊古不泥古。薛氏调经特色为:调经辨证,立足肝脾;解肝脾郁,养血生气;妙用五行,滋养化源;重视七情,攻补有法;注重整体,治病求本;调经用药,顺应天时。  相似文献   

16.
古今医家多从祛风清热的角度治疗疠疡,往往忽略了人体自身的虚损因素。明代著名医家薛己,在疠疡的论治上强调以养护胃气为准绳,重视切诊,攻补兼施,针药并用,内外同调,形成了独特的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分析《疠疡机要》,阐明薛己临证论治疠疡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薛己擅用补中益气汤,或补益元气,或升补阳气,或温补脾肾,或合方联用,依证灵活变通;或汤或丸,或朝夕用药,或择时服药,或与六味丸、八味丸交替服用,每每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18.
薛己为明代著名医家,温补派先驱,尤其擅长外科。本文通过研究薛己的外科著作发现其治疗外科疾病时,主张治病求本,以资化源;重视保护脾胃,强调内外兼治;合方用药灵巧,突出朝夕用药。他运用补中益气汤常治疗的外科疾病由高到低依次为痈证、疮证、瘰疬、鹤膝风、疽证、流注、赤白游风、发背、脱肛、发痉、注夏、瘤赘等,常合用的方剂由高到低依次为六味地黄丸、六君子汤、十全大补汤、八珍汤、八味丸、逍遥散、益气养荣汤、仙方活命饮、四神丸、归脾汤等。  相似文献   

19.
温病四大家学术思想对中医妇科学的发展有深厚的影响,其论治妇科疾病特色思想主要概括为:叶氏重视肝肾,从奇经辨证论治妇科诸病;薛氏重视湿热为患,从脾胃论治妇科诸证;吴氏通补结合,巧用剂型论治妇科杂证;王氏强调药用清灵,药食两用调理妇科诸证。选择温病四大家特色学术思想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因为传统中医大家不会局限于某一科、某一病的治疗,更符合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的思维;另一方面其特色学术思想广泛适用于妇科临床,为妇科的诊疗提供了新思路,值得后世医家好好继承。  相似文献   

20.
周露  李奕祺 《新中医》2020,52(14):32-34
通过研习《保婴撮要》,探析薛己小儿外科的治疗特色。总结得出薛己在小儿外科治疗中善用针灸,认为应根据经络的表里、虚实及所患部位肌肉的厚薄,而施以不同的针法;且勇于突破传统的治疗方式,善用隔物灸,借药力及火力,达驱寒活血散瘀、疏通经络、拔引郁毒的目的;倡导婴病治母、母婴同治,并提倡乳中过药的给药方式。在治疗方面,首重脏腑,治病求本,本于五脏、脾肾,注重温补,慎用寒凉,同时重视经络辨证,对应施治。其外科治疗特色对临床各科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