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24,自引:0,他引:124  
  相似文献   

2.
D-二聚体胶乳试验在血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D-二聚体(D-D)胶乳试验,检测52例正常人,30例心血管疾病、28例肺心病、25例脑梗塞、20例DIC、41例脑外科手术和20例其它疾病的患者。结果表明D-D水平除肺心病缓解期和脑外科手术前与正常对照比较P>0.05外,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P<0.05)。D-D胶乳法与传统的止凝血检验相比较,对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60.3%)和敏感性(90.6%),能提示继发性纤溶亢进,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ELISA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塞病人血中D—二聚体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心脑血管性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脑血管性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王秋萍,左大鹏,鞠淑英,张学勤(北京同仁医院,北京100730)关键词心肌梗塞,脑梗塞,脑出血,血浆,D-二聚体随着心、脑血管性疾病对人们生命的威胁日益加重,医学界对其研究越来越深入。目前,正试图寻找一种既持异又...  相似文献   

6.
采用ELISA法测定60例冠心病患者和20例健康人血浆D-二聚体(DD)的含量。结果显示:(1)急性心肌梗塞(AMI)组和陈旧性心肌梗塞(OMI)组血浆平均DD值分别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1)。(2)AMI组的血浆平均DD伍分别与OMI组、心绞痛组、隐性冠心病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05)。(3)冠心病组中共有38例血浆DD含量异常增高,其中58%为心肌梗塞患者。AMI组和OMI组血浆DD异常申分别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5,P<0.025)。提示心肌梗塞患者体内纤溶系统处于活跃状态。因此,血浆DD含量的测定可作为心肌梗塞诊断的辅助指标之一,尤其是AMI患者血浆DD含量升高更为明显且阳性率也最高。  相似文献   

7.
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与脑梗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及D—二聚体检测在妊高征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妊高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在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24例妊高征者(妊高征组,其中重度妊高征15例,轻、中度妊高征9例),和正常妊娠妇女20例(对照组)为观察,采用PT导出纤维蛋白原测定法(PT-der法)定量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采用乳胶凝集法半定量测定血浆D-二聚体。结果:重度妊高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D-二聚体检测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但轻、中度妊高征患者与正常妊娠妇女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D-二聚体检测阳性率在妊高征患者明显升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病毒肝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国内首次采用灵敏度高的ELISA法,测定40例各型病毒肝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其中24例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各型升高的情况及阳性率分别为:急性病毒肝炎组5/14(35.7%)、慢性病毒肝炎组3/9(33.3%)慢性重型肝炎组7/8(87.5%),肝炎后肝硬化组9/9(100%)。各组平均D-二聚体值与正常组相比除比较慢性病毒肝炎组外,均有显著差别(P<0.05)。  相似文献   

10.
胶乳法快速检测血浆(清)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进口胶乳试剂检测了64例住院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结果表明脑梗患者D-二聚体检出率较高,高血脂患者检出率71.3%。实验表明该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操作简便,反应快速,适用于急诊和小样本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ACLTOP7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90例常见恶性肿瘤患者D-二聚体以及50名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血浆D-二聚体。结果:恶性肿瘤患者D-二聚体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D-二聚体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恶性肿瘤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检测川崎病患儿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探索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改变与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检测65例川崎病患儿、30例健康对照组小儿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并同时检测血小板计数(PLT).结果 川崎病组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NCAL) 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与血小板计数无相关性.结论 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与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各型肝脏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drmer,DD)含量变化及其关系。方法检测104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别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肝病患者各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急性肝炎组P〈0.05,其他组P〈0.001)。结论不同类型肝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动态观察血浆D-二聚体定量水平对肝脏疾病患者肝功能的评价、病情的预后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各种临床疾病血浆D-二聚体(D-D)含量及其异常情况在各种疾病中的分布。方法利用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采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对860例常见疾病患者进行D-二聚体检测,大于0.50mg/L为异常。结果 D-二聚体含量异常脑梗死占32.6%、肺栓塞占24.4%、外科手术占14.4%、肾病综合征占8.1%、肝硬化占5.8%、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占5.8%、恶性肿瘤占5.4%、其他占3.9%。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异常比例最高,为32.6%。动态观察患者体内的D-二聚体水平变化对血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用药及预后判断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nnogen,Fib)及D二聚体(D—dimer,D—D)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恶性胸腔积液患者63例(研究组)与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60例(对照组),同时检测其血浆及胸腔积液中的D—D、Fib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及年龄的肺煽患者胸腔积液及血浆中D—D、Fi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吸烟量患者胸腔积液及血浆中D—D、Fib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胸腔积液中的D—D和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血浆中Fib水平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5),而D—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血浆及胸腔积液中D—D、Fib水平差异均兄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浆和胸腔积液中D—D和Fib的检测对提高肺癌和恶性胸腔积液的检出率有罩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中尿酸和D-二聚体含量变化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入选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有无进展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非进展性脑梗死组。分别测定血尿酸和D-聚体浓度。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的血浆D-二聚体和尿酸比较,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和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血尿酸和D-二聚体在进展性脑梗死的显著增高,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D-dimer,D-D)进行检测,探讨其在排除PTE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56例PTE患者和20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抗凝静脉血,采用日本Sys-mex公司的CA-1500血凝仪及其配套试剂,血浆D-D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结果 56例PTE初治组和治疗无效组D-D含量明显升高,治疗缓解组血浆D-D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血浆D-D含量的变化与PTE严重程度及预后呈显著相关性。其检测方法简便、快速,敏感性高,可作为排除PTE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实验室指针。  相似文献   

18.
血清D-二聚体在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D-dimer)水平在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近5年来收治的34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清D-dimer水平,以同期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分析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清D-dimer水平与主动脉夹层不同分型及主动脉夹层死亡的相关性。结果主动脉夹层组患者血清D-dimer水平(7.1±1.7mg/L)明显高于急性心肌梗死组(0.7±0.3mg/L)(P〈0.01)。2例死亡患者D-dimer均高于10mg/L。结论主动脉夹层血清D-dimer显著升高,D-dimer水平有助于主动脉夹层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前列腺增生(BPH)伴急性尿潴留(AUR)患者血浆 D-二聚体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泌尿外科就诊的 BPH 患者102例,将其分为单纯 BPH 组(56例)和 BPH 伴 AUR(BPH +AUR)组(46例),检测其血浆 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PH+AUR 组患者血浆 D-二聚体水平较单纯 BPH 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BPH 伴 AUR 患者血浆 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提示患者处于继发性纤溶活性亢进状态,应尽早采取措施解除患者尿潴留症状,保护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