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勤  龚建飞 《城市建筑》2021,(10):175-179
为提高老旧住区绿色重构的质量及效果、避免重构过程的盲目性、减少资源二次浪费,本文对老旧住区绿色重构价值评定进行研究.首先,对老旧住区绿色重构价值进行分析,构建价值评定的指标体系;其次,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对重构整体价值进行评定并分析评定结果;最后,以嘉陵桥西村老旧住区重构为例,进行价值评定的论证.旨在增强...  相似文献   

2.
李琳 《华中建筑》2014,(4):93-97
生存环境的需求是人的生存需求当中,最基本、最强烈的需求。住宅是人类休养生息的主要场所,居住环境的优劣对居住者的生理机能和精神活动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居住环境作为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经济、文化和社会等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支撑。因此对于居住环境的关注是基于人性角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该文以多方面案例为研究对象,基于城市设计角度论述其思考模式对构建绿色住区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依据,阐释从全局理念入手构建现代城市住区是创造和谐人居环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开彦 《住宅产业》2012,(1):54-55
绿色可持续发展无疑是引领这个新时代的最重要指针之一,也是房地产企业调整转型、抵御风险、提升品质、布局未来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4.
袁媛  韩焱  张志君  柳意云 《城市规划》2015,39(5):97-104
参照容积率分区原则,国外近年来开展基于地块综合条件的绿地率分区研究。我国现行控规编制中居住区绿地率指标的确定以遵循技术规范为主,方法较为单一,未能综合考虑地块的生态、人口、经济等条件。本文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基于GIS平台,对125个规划居住地块和124个现状居住地块进行分析,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双维度构建绿地率模型,探讨居住区绿地率分区的确定方法。首先,遵循碳氧平衡原则,建立基于生态效益的随容积率变化的绿地率模型,并确定相应的绿地率分区;其次,借鉴密度分区方法,构建基于经济效益的绿地率指标模型,根据地块的环境、服务、交通、地价因素的不同确定相应的绿地率分级体系;最后,整合优化生态与经济双模型,形成绿地率分区的指标区间。  相似文献   

5.
目前,老旧住区存在环境差、公共场所品质低、对抗风险的能力较弱等问题,必须从更新改造的角度,系统性地针对城市居住区风环境的设计问题加以研究。本文以四川省成都市肖家河住区为例,使用Phoenics软件对肖家河住区的环境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空间设计方案,以期为老旧住区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日本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公共住宅实践,逐步推动其设计和建造向绿色生态、节能环保型转变.本文简述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日本公共住宅发展,对绿色低碳建设理念进行论述,并以日本近期公共住宅典范——荻窪住区再生设计为例,从其整体规划、建筑体系、集成技术等各方面对上述理念的实现进行具体解析.  相似文献   

7.
《门窗》2014,(7)
城市边缘区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对城市依附性很强的特殊区域。其住区发展会直接影响边缘区其他方面的发展,甚至整个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分析了成都市双流县住区的现状,探索适合于成都边缘区的住区发展模式,指出城市边缘住区应当是开放的、混合的、能够融入城市空间肌理和多层次城市生活的新型住区。  相似文献   

8.
以上海市的气候条件为例,研究夏热冬冷地区高容积率居住小区的形态设计参数(如街区朝向、街区群体组合方式、建筑窗墙比等)与街区能耗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含有多种形态设计参数信息的住区理想化模型,分析其能耗,并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量化比较分析,由此获得每个形态设计参数对住宅区能耗的影响,进而归纳总结出节能型高密度住区应具备的一些形态特征,并以设计选型图谱的方式制定绿色节能高密度住区的设计指南,为城市设计师与建筑师提供高密度住区设计的布局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低碳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增加,因而我国绿色建筑的建设和绿色住区的开发比重逐渐加大。绿色住区作为绿色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基本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而建构的生活环境。本文通过对标日本环境共生(住宅)住区标准体系,分析其基本目标与理念,构建了新的绿色住区的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0.
周卫 《建筑学报》2008,(4):22-24
在回顾我国既往历史性住区更新思路的基础上,以武汉汉口汉润里历史性住区的更新设计为例,探讨在一种微调式柔性介入的再设计策略之下,通过弱化历史性住区内固有的等级空间,达到改善住区人居环境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Residential green spaces are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urban green space types. Aiming at filling a gap in the existing greening indicators with considerations on the spatial differences of residential green spaces, as well as to inform the improvement of urban green space service, three greening indicators, i.e. residential unit’s green coverage rate, green view index, and park ratio within a 500 m service radius,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is study selects 14,196 residential units in built area of Shenzhen City in 2017 to measure the greening rate and the geographic spatial factors of the units upon multi-sourced geographic databases such as land cover maps and street view images. The research reveals that: 1) the three indicators can all independently measure the greening rate within or around residential units; 2) the studied residential units are low in residential unit’s green coverage rate and park ratio within a 500 m service radius, but high in green view index; 3)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sparities of the greening rate and the surrounding parks in 500 m service radius among the studied units, and among different housing property rights, showing a disequilibrium in green space service; and 4) the greening rate of residential units is mainly impacted by factors such as development intensity, types of housing property right, altitude, and location. In conclu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urban green space layout should prioritize improv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layout of residential green spaces, especially for the socially vulnerable population. Finally, the study points out that the park ratio within a 500 m service radius can be adopted as a supplement to existing greening indicators for residential areas.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土地增值的容积率确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伟 《华中建筑》2011,29(1):52-54
该文试图从土地增值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容积率与土地增值的关系及容积率的确定方法现状,找出一条基于土地增值的容积率确定途径,即先估算土地增值,后反推客积率的方法.同时评估该方法的适用范围,以期能使用于实际的城市规划操作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3.
汤婧婕  杨建军 《华中建筑》2010,28(12):117-120
影响容积率制定的基地因子决定容积率的大致范围,而市场因子决定其最后的微量调整。由于容积率受多种不确定因素的综合影响,有必要引入"弹性机制",优化过于僵化的传统制定模式。将地块容积率的最终制定与方案设计以及土地出让同步进行并紧密结合,允许普通民众和专家团体共同参与容积率制定过程,并利用竞争机制选择容积率、方案设计和开发商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戈壁绿洲城市张掖为研究 对象,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文 化和敏感脆弱的城市生态系统使城市绿地的 研究别具意义。通过分析张掖城市绿色空间 在四个不同时间段的发展演变特征,得出自 然环境是绿色空间发展的基础,社会经济是 绿色空间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政府行为、规 划思想是绿色空间发展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并探讨了未来张掖生态安全屏障的构筑和人 居环境的提升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伟 《华中建筑》2010,28(4):97-99
以合肥市绿地系统建设这一典型代表为例,回顾了该市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城市空间格局变化和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历程,分析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绿地系统规划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并初步探讨了应对这些问题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6.
立交桥垂直绿化中常绿、花色植物种类配置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改变目前立交桥垂直绿化只绿无花、色调单一、冬季落叶等缺陷,通过在深圳的11座立交桥上对11种常绿、花色攀援植物进行大田栽培研究,筛选出适宜立交桥种植的垂直绿化种类,结合现有立交桥的垂直绿化条件,进行不同种间配置的研究,以找出垂直绿化种间的最佳配置组合。  相似文献   

17.
绿色屋顶和绿色墙面可以增强保温效果即夏季保持凉爽和冬季保温,增强视觉美感,改善室内外微气候环境,吸附氧化氮和悬浮粒子以及为鸟类和昆虫创造栖息地来增强生态价值;文章在生态工程的背景下展示绿色屋顶和绿色室外墙面的影响力,并质疑对采用绿色墙面作为建筑外层迟疑不决的做法;特别提到悬浮微粒、浮尘沉积与植被的关系。概括并比较了住宅建筑及工业和其他商业建筑墙面绿化的不同种类,并通过具体例子来展示多功能的可能性;还展示了如何组织大型绿色建筑的实施,使绿色墙体作为综合设计的一部分,确保其从设计概念到建成后日常维护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戴月  周亮 《华中建筑》2008,26(3):32-34
“绿色住宅”不仅仅是指绿地率,更应遵循“节约能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而建材的选用是绿色建筑中至关重要的方面。该文重.董介绍了上海生态示范楼所采用的先进建筑材料,为大力发展和推广新型建材做示范借鉴。  相似文献   

19.
测试了不同水胶比,不同拆模时间时,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试验结果表明,随混凝土水胶比的减小,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有所增大;水胶比小的混凝土的拆模时间可以适当提前,水胶比大的混凝土的拆模时间要有一定的延后,相同水胶比时,拆模时间越晚,其限制膨胀率越小。  相似文献   

20.
张青萍  冯佳  潘良  王琦 《风景园林》2013,(3):101-105
以《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颁布为研究背景,针对《标准》中与公园绿地规划相关的评价体系进行研究。以南京市公园绿地规划为研究载体,对规划成果进行自评估。通过这一过程总结出《标准》出台初期在实际运用中出现诸如概念模糊、精度误差、统计口径争议、公平性缺失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调整完善建议,以期对《标准》进行优化和补充,从而更好地指导城市公园绿地的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