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区Ng4单元在高采出程度、高含水时期实施聚合物驱,注聚后降水增油效果显著,提高了采收率,聚合物驱实施过程中,深化注聚规律研究,抓住时机,及时进行注采调整,做好聚合物驱前期油藏准备、注聚期间的跟踪调整及转后续水驱的措施研究,顺利实现水驱向聚合物驱的过渡、聚合物驱向水驱的过渡,较好的保证了聚合物驱效果。  相似文献   

2.
从 1 997年开始 ,孤岛油田先后在8个开发单元开展了聚合物驱工业化推广应用。在此期间 ,主要抓住注聚前期、初期、中期、后期及后续水期管理工作 ,从注聚区的地质特征入手 ,跟踪分析 ,把握聚合物注入动态及驱油规律 ,根据各个时期油藏变化特点 ,及时调整 ,控制聚合物推进方向和推进速度 ,充分发挥了聚合物驱增油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胜利油田召开孤岛中一区Ng3-6区块一体化治理工作启动部署会,这标志着胜利油田注聚驱区块一体化治理工作正式拉开序幕。截至目前,由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牵头制定的第一批一体化治理16口水井和8口油井防砂方案,已进入完善讨论阶段。Ng3-6单元是孤岛油田中一区西南部聚驱转后续水驱油藏,目前该区块油井开井83口,水  相似文献   

4.
孤岛油田西区注聚区1997年3月投入注聚后,高渗层得到有效封堵,吸水剖面得到明显改善。注聚期间,通过实施注聚区外围水井降水或停注、油井放大生产压差和调整注聚井注入速度等开发措施,扩大了聚合物波及体积,聚合物驱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孤岛油田聚合物驱见效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孤岛油田聚合物驱后续水驱阶段开发现状,充分考虑厚油层内部非均质性及构造特点,建立了聚合物先导试验区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基于聚合物驱增粘、吸附、剪切变稀、渗透率下降、不可及孔隙体积等机理,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与"虚拟水驱开发"方式的对比,将开发阶段划分为注聚阶段、含水恢复阶段和后续水驱阶段,对该区块聚合物驱见效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驱主要在含水恢复阶段动用剩余油,其主要机理为扩大体积波及系数,而非提高驱油效率,聚合物驱层内作用强于层间作用;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更加分散,聚合物驱动用剩余油作用有限,后续水驱阶段层内开发差异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6.
结合孤岛油田中二南Ng3-5层系油藏开发实际,分析了聚合物驱油藏动态变化特点,分别从聚合物驱初期、中期、后期不同阶段就注采调整实施的重点和调整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注聚初期以注聚井调整为主,中期以油井、注聚井共同调整为主,后期以油井调整为主。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实现了当年注聚当年见效,见到了显著的降水增油效果,取得了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1999年4月,南二区东部区块开始注聚.在注聚过程中,根据动态变化,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开发形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从油、水井两方面合理调整产液结构,使得聚驱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南二东聚驱区块后续水驱过程中的含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其变化规律,为今后在同类地质条件下进行聚驱开发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孤岛油田西区北部注聚后转入后续水驱开发,通过油藏分析发现油井见聚浓度较高,严重影响聚合物驱油,为了控制注入水的突进,保护地层聚合物段塞,发挥聚合物驱油作用,通过应用PI优化决策技术、多段塞组合调剖工艺、聚合物再利用技术,在转水驱初期进行调剖施工,使注入剖面得到改善,油井见聚浓度大幅下降,取得了明显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9.
油田注聚后油藏中滞留大量聚合物,未发挥驱油作用.针对这一问题,研制了一种阳离子二元复合物,通过分子间库仑力与油藏滞留聚合物交联,形成均相增粘的超分子复合溶液,可再利用油藏滞留聚合物,扩大后续水驱波及体积,对油田注聚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后续水驱阶段注采调整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孤岛油田中一区Ng4单元2000年7月转后续水驱,针对转后续后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强化了后续水驱阶段的注采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聚合物驱后油藏剩余油分布特点,提出了井网调整与深部调驱相结合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孤岛油田中一区Ng3注聚区为模型原型,以相似准则为理论基础,设计并制作了平面非均质三维物理模型;研制了具有自组装特性的聚合物微球,优选出由BS与AES复配而成适用于目标油藏的乳化剂体系;原始一注四采五点法井网注聚后采收率为34.1%,在进行驱替试验的同时,采用电阻率法测量了模型中含水饱和度分布;调整原始井网,对非均质油藏模型分别注入聚合物溶液和聚合物微球与乳化剂复合体系深部调驱2组实验。结果表明,2个方案均可以提高聚驱后油藏采收率,单一聚合物溶液提高6百分点,而聚合物微球与乳化剂复合体系可提高采收率16百分点。分析各驱替阶段剩余油分布情况,聚合物微球与乳化剂复合体系能够封堵高渗层,使后续驱替液转向进入两侧低渗区域。  相似文献   

12.
随着注聚规模不断扩大及深入,一些区块经历了空白水驱、注聚未见效期、见效期、含水低值期、含水回升期及后续水驱,已完成了聚驱全过程的开采.从已完成注聚区块不同阶段产油量比例中可以看出,聚驱后期含水回升期及后续水驱由于开采时间长,阶段产油量占40%左右,因此聚驱后期的综合调整对整个聚驱开发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K油田浅层疏松砂岩、高渗透大孔道、普通稠油油藏和高矿化度地层水的特点,在油田中区G层开展了聚表剂调驱先导试验,探索在高含水后期层内控水的调整方法。注入聚表剂后注聚井注入压力由自吸上升到2.53MPa,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较高,有效期长。试验井区北部油井生产动态呈现多次见效特征,有注剂阶段调剖和后续水驱扩大波及体积两个作用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保聚合物驱后续水驱阶段的增油效果,针对其动态变化特点,提出了这一阶段的调整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后续水驱应保持合理压力场;开展分层注水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根据油井动态变化特点,采取油井分类管理方法,可延长降水增油效果;应结合矿场实际情况,适时开展后续水驱整体注采调整,探索提高采收率的新方法。在孤岛油田中一区Ng3聚合物驱的矿场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九五”期间胜利油田在聚合物驱方面主要进行了以下六项工作。(1)深化聚合物驱油机理生影响因素研究;(2)严格控制聚合物产品的质量;(3)对特高含水油藏进行再认识,加强注聚区的选取和方案编制工作;(4)加大聚合物驱前的油藏准备工作;(50针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强化注聚过程中的调整;(6)加强后续水驱单元的管理,在扩场取得了显著的降水增油效果和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随着注聚规模不断扩大及深入,一些区块经历了空白水驱、注聚未见效期、见效期、含水低值期、含水回升期及后续水驱,已完成了聚驱全过程的开采。从已完成注聚区块不同阶段产油量比例中可以看出,聚驱后期含水回升期及后续水驱由于开采时间长,阶段产油量占40%左右,因此聚驱后期的综合调整对整个聚驱开发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港西二区在二次开发过程中,含水率上升速度快、油藏采收率较低的问题,对港西二区进行了整装区块的聚合物驱实验研究。通过对该区块进行适应性评价及数值模拟研究,确定了注聚井及注聚层位,制订了相应的注聚方案。经过注聚后的跟踪研究发现,聚合物驱改善了港西二区的开发效果,并根据开发效果,对注聚方案进行了重新优化,重新认识了黏度、段塞与驱油效率的关系,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对聚合物驱开发效果进行了预测。港西二区注聚合物驱技术的成功实施为高含水油藏整装区块的聚合物驱开发提供了良好范例。  相似文献   

18.
河南油田已实施聚驱的开发单元中,共有18个区块已经转入后续水驱,聚合物驱后油藏仍然具有一定的潜力,进一步提高聚驱后油藏采出程度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河南油田生产需求,通过室内实验筛选评价了多种聚合物产品,实验结果表明: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的增黏性以及黏弹性明显优于普通聚合物,其在地下渗流过程中具备更高的流度调整能力及驱油效率,聚合物驱后注入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可再次提高采收率10.5百分点。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优化设计出最佳聚合物驱注采参数,并在下二门油田进行了15口注入井、36口采油井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驱现场应用,现场效果表明: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驱技术可以作为聚驱后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接替技术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根据注聚区生产开发的需要,探索并形成了一套具有孤岛特色聚合物动态监测技术。主要包括试井、注入剖面生产测井、玻璃钢套管剩余油饱和度监测技术。各种动态监测技术对孤岛油田聚合物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同类油藏聚合物驱动态监测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1聚合物段塞注入状况孤岛油田中二中馆3-4注聚区现场采用二段塞的注入方式,第一段塞于1998年6月结束,1998年7月1日转第二段塞,至2000年11月1日转后续水驱累计注入聚合物溶液15951×104m3,累计注入干粉33059t,占孔隙体积的036PV,共注入聚合物溶液670PV×mg/L。2注聚区开发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