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针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不清的问题,运用测试资料和地震数据综合分析了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并建立了油气富集模式,为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微相控制了优质储层展布;油源断层和砂体组成优势输导通道;三肇凹陷发育了构造-岩性和岩性圈闭两大类构造,细分为鼻状构造-岩性圈闭、断层-岩性圈闭、低幅背斜-岩性圈闭、砂岩上倾尖灭圈闭4个小类,圈闭控制了研究区的油水分布,形成了沉积微相控储、油源断层和砂体控运移和圈闭控富集的油气成藏模式。该研究可为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的勘探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2.
针对志靖—安塞地区长2油藏地质条件复杂,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不明确的问题,通过烃源岩、沉积相、优势砂体、运移通道、盖层及圈闭条件等综合研究,对长2油层组沉积相、砂体分布规律、有利圈闭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长2油藏石油富集成藏受油源、不整合、低幅构造、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盖层等多种因素的控制和影响;该区中部紧邻生烃中心,为成藏提供油源保障;延长组叠置储渗砂体是长7烃源岩排除油气运移至长2的主要通道,不整合面和裂缝是运移通道的有效补充;分流河道交汇处高渗砂体与近东西向排状鼻隆的匹配是石油聚集的有利场所,盖层与纵向砂体结构决定了石油主要富集在长23小层。长2油藏在多因素的共同控制下,发育岩性、构造-岩性、弱构造-岩性等3种油藏类型,研究成果指明了长2油藏下步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3.
彬县-宜君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伊陕斜坡与渭北隆起的过渡部位。延长组深湖-浅湖亚相暗色泥岩、页岩(油页岩)厚度大,有机质类型好,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高,生油条件好;长2+3油层组及长6油层组上部的河口坝、远砂坝、浊积砂及侏罗系的古河道砂是主要的储层类型;纵向上多套生储盖组合及多种圈闭类型为油气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本区中生界油气勘探前景十分广阔。认为:东南部为油气运聚的主要指向,且为有利储集相带及局部构造发育区,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部位,岩性-构造复合圈闭是主要的勘探类型。  相似文献   

4.
彬县-宜君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伊陕斜坡与渭北隆起的过渡部位。延长组深湖-浅湖亚相暗色泥岩、页岩(油页岩)厚度大,有机质类型好,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高,生油条件好;长2+3油层组及长6油层组上部的河口坝、远砂坝、浊积砂及侏罗系的古河道砂是主要的储层类型;纵向上多套生储盖组合及多种圈闭类型为油气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本区中生界油气勘探前景十分广阔。认为:东南部为油气运聚的主要指向,且为有利储集相带及局部构造发育区,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部位,岩性-构造复合圈闭是主要的勘探类型。  相似文献   

5.
从江汉盆地西南缘目前主要勘探目的层系的沉积环境及沉积相来看:白垩系渔洋组三、四段砂岩储层主要为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下的分支河道沉积砂体;新沟咀组下段Ⅲ油组的砂岩储层主要为缓坡背景下的三角洲沉积体系,以水下扇沉积砂体为主。导致了油藏的含油气性在纵向、横向上变化大,预测岩性圈闭较发育,隐蔽岩性油藏将成为研究区今后主要的勘探方向和目标。研究区隐蔽圈闭的形成主要受控于构造演化和沉积特征,在这两种控制因素的作用下,目前发现了3种类型的隐蔽圈闭,分别为构造一岩性圈闭、地层不整合圈闭和岩性圈闭。从区域构造背景来看,这些圈闭地处于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区,在相应的圈闭上相继部署了多口勘探井(Es11-1井、Es6-C井、Es6-1井、Es4—1井),在白垩系渔洋组、新沟下段Ⅲ油组和新领域沙市组盐下等层序中获得高产的工业油流,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良里塔格组台缘礁滩体是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的主要储层类型,掌握其储集特征和油气富集规律是塔中油气田取得突破的关键。通过波形差异技术(微地貌)及单井相、地震相、沉积微相精细描述的方法对礁滩体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台缘礁滩体微地貌起伏大、地震反射能量强,砾屑、砂屑储层发育;礁后滩、台内丘状滩微地貌起伏较台缘小,生屑、砂屑储层相对发育;礁后低能带、滩间海地震能量弱,微地貌平坦、储层不发育。台缘礁体向台内逐渐尖灭形成岩性圈闭,丘状滩与台内隆起叠合形成构造岩性圈闭,东部良里塔格组风化壳形成潜山圈闭;与圈闭成因相对应良里塔格组主要发育相控岩性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和潜山油气藏3种成藏模式。综合分析指出,预测1井区、预测2井区、预测3井区及预测4井区构造高部位是塔中地区潜在的油气富集区。  相似文献   

7.
姬塬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重点油气勘探区域之一。系统研究姬塬地区长2油藏的烃源岩、储集层、油气运移以及油气圈闭条件等,并综合分析了长2油藏的油气成藏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姬塬地区紧邻盆地延长组生烃中心,油气供应充分,长2油藏的油气主要来自长7烃源岩;主要储层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岩石成分以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极少量长石岩屑砂岩,为近中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长7地层产生的异常高压是长7烃源岩产生的油气自下而上运移到长2地层的主要驱动力。研究区长2油藏的圈闭主要是构造-岩性圈闭,局部地区发育有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长2地层发育厚度较大的分流间湾泥岩均充当了长2油藏必备的遮挡和封盖层。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地区长71砂组目前勘探程度较低,随着吴420长63油藏的发育,该层位的勘探潜力引起了勘探家们的重视。研究区长7是鄂尔多斯的主力烃源岩,总体上向南西变厚,向北东尖灭的分布特征,岩性圈闭是油藏形成的主控因素。通过沉积展布研究,在成岩和沉积研究的基础上,对储层进行了评价,通过沉积、储层评价、构造图、已发现油层平面展布图的叠加,查明了研究区的有利勘探区域,认为7-1R岩性圈闭和7-2R岩性圈闭及7-3R岩性圈闭是有利的勘探区。  相似文献   

9.
准中1区块侏罗系三工河组主要发育低位体系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湖侵体系域的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受盆地构造面貌控制,该区主要发育岩性圈闭。研究区主要烃源岩为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二叠系暗色泥岩,储层发育多套多类型储盖组合;走滑断层作为油源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优势通道,古构造低势区控制了油气的运移方向,有利方向上的岩性圈闭控制油气富集。准中1区块深洼区岩性圈闭具有二叠系源岩供烃、花状油源断层垂向输导、低势区岩性圈闭富集的油气成藏模式,下一步勘探应重点考虑油源断裂与古构造匹配良好的岩性圈闭发育区。  相似文献   

10.
塔中16井区柯坪塔格组上1亚段油藏圈闭类型为受断裂控制的构造背景下的岩性圈闭。塔中北坡志留系储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大.从现今构造特征、志留系沉积前古地貌形态及主要成藏加里东期古构造形态分析,塔中16井区始终位于高部位,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志留系为潮坪相体系,沉积相带控制了有利砂体分布范围,潮道砂体为本区有利储集体;并且北东-南西向走滑断裂发育既控制构造形态又为油源主力通道。  相似文献   

11.
胜北洼陷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特殊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充分认识含油气洼陷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是开展油气勘探的前提,而认识油气成藏的特殊性是寻找油气勘探切入点的关键。胜北洼陷岩性圈闭组成要素的复杂性和岩性油气藏成藏地质背景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盆地性质、构造特征的特殊性――吐哈盆地表现为窄而长的多旋回叠合盆地;2洼陷沉积体系的特殊性――南北双向短物源沉积体系分布格局;3岩性油气藏成藏地质背景的特殊性――下生上储式生储组合和南斜坡的构造斜坡带;4岩性油气藏成藏圈闭的特殊性――缺乏沟通油源断裂、侧向封堵断裂的必要配置;5岩性油气藏赋存的特殊性――成带分布的岩性圈闭含油气面积小、砂体薄、单层圈闭储量规模较小。根据对这些特殊性的综合分析认为,胜北洼陷中浅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应依附于一定的构造背景展开;处于南北物源交汇区的胜北构造南翼是岩性圈闭发育和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2.
勘探实践表明柴达木盆地西部英雄岭地区中浅层上干柴沟组(N1)至上油砂山组(N22)地层油气勘探潜力巨大。通过对英雄岭东段英东断背斜砂37井以东至乌东斜坡下油砂山组(N12)河口坝、远砂坝砂体发育的规模、平面分布特征、变化规律,骨干断层平面形态、延伸范围、圈闭发育条件、油源条件和油气显示情况等方面的系统分析,认为研究区英东断背斜砂39井以东至乌南断鼻乌28井以北区域具有较好的油气地质条件,具备发育构造圈闭和构造背景上的岩性圈闭的地质条件,勘探潜力较大,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区域。  相似文献   

13.
饶阳凹陷中部油气资源丰富,环主生油洼槽发育断裂背斜构造,东营组-沙-上亚段是该区主要的含油层系。东营组-沙-上亚段主要发育曲流河沉积的河道砂体,其成藏特点主要表现为油源断层控制油气分布,河道砂体控制圈闭形成及油气富集;构造油藏与岩性油藏共生互补,断裂背斜构造高部位以构造油藏为主,翼部以岩性油藏为主,翼部岩性油藏勘探程度低、勘探潜力大。分析断层与河道砂体的配置关系,该区主要有3种成藏模式,即河道砂体侧向尖灭成藏模式、断层负地貌河道砂体上倾尖灭成藏模式、低幅度背斜形态透镜状孤立砂体成藏模式。近两年,通过构造、沉积、储层等精细研究,刻画河道砂体展布,在大王庄-肃宁构造翼部落实了一批岩性圈闭,提供钻探的饶10x、宁75等目标均已成功,取得了很好的勘探成效,展现了饶阳凹陷中部整体含油连片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4.
准中地区三工河组三角洲砂体成因地质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中部地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辫状河三角洲与曲流河三角洲砂体的成因机理及差异性,认为辫状河三角洲较曲流河三角洲水动力条件、搬运能力及侵蚀能力均较强,砂体连通性及颗粒分选性较好,从而建立曲流河三角洲"孤立砂体"、辫状河三角洲"砂夹泥"和"泛连通块砂"等3种砂体成因地质模型,并分别对应岩性圈闭、构造-岩性圈闭或低幅构造圈闭等3种圈闭(组合)类型采取不同的勘探方式。最终明确在研究区早期油气充注、后期构造掀斜调整的背景下,三工河组二段上亚段的"孤立砂体"模型所对应的岩性圈闭是目前准中1区块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腹部石南地区是中国陆相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重点地区,该区油气藏的油源主要在二叠系,侏罗系主要表现为一套缓坡浅水背景下的三角洲沉积体系,新近纪构造运动对盆地构造的掀斜作用,致使岩性地层圈闭发生改造,早期油气藏发生调整。在这种源外缓坡背景下,岩性地层圈闭的形成条件、沟通油源的输导体系复杂,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形成主控因素和成藏模式不清,再加上该区地震资料品质差、地震分辨率低,这些因素造成该区岩性地层勘探的复杂性。针对研究区存在的上述难点,对研究区的构造特征和沉积背景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典型岩性油气藏进行解剖,建立了断裂-沉积体系侧缘-近等深侧向运聚成藏模式,即油气沿断裂进入储集砂体后,垂直构造等高线向构造高部位运移,当遇到与构造斜交的沉积体系侧缘时,油气运移方向发生调整,沿沉积体系侧缘近等深侧向运移,边运聚边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6.
岩性油藏三元成因模式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20  
济阳坳陷岩性油藏系统研究和统计发现,岩性油藏成藏主要受油源、储集物性和砂体成因类型等因素的控制。随埋深增加,岩性油藏的形成具有阶段性,在埋深适当的第二阶段成藏条件最好。岩性圈闭油气成藏可以用三元成因进行解释,围岩生排烃条件由差到好、砂体自身条件由差到好、砂体的沉积环境从不利到有利。当三方面均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圈闭具有成藏的条件。通过对车镇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下层序Ⅰ油源条件、沉积体系和沉积相及储集物性分析,应用三元成因模式对岩性圈闭和岩性油藏的分布进行了初步预测:车西洼陷和郭局子洼陷中心的浊积扇体,车271井区和大355井区是岩性圈闭和岩性油藏发育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7.
潜江凹陷潜江组岩性油藏的形成、分布及富集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层位岩性油藏富集程度是不同的,其中以王场Eq4 3/2砂组岩性油藏最为富集。通过对今、古构造背景及成油气地质条件的精细解剖,认为王场地区具有“古下坡、今上坡”良好的油气成藏背景,古下坡有利于Eq4 3/2砂组三角洲前缘砂体延伸至王场地区沉积,今上坡有利于捕获油气;同时具有十分优越的成油气地质条件,平面上紧邻蚌湖生油洼子、纵向上紧邻主要生油层系,发育席状砂储集体,具有砂体和断层双向疏导体系及良好的时空配置关系。总结出王场Eq4 3/2岩性油藏富集“四元”成藏主控因素,即烃源岩控制油气分布,构造背景决定岩性油藏规模,榆导体系是岩性油藏富集的关键,砂体临界物性是影响油气充注的内在主控因素,且当“四元”均较好时油富集。  相似文献   

18.
博湖坳陷是焉耆盆地的主要油气勘探区域,但长期以来,该地区都以寻找构造圈闭为主要勘探目标,随着勘探程度的加深,寻找构造油气藏的难度不断加大,为进一步打开油气勘探局面,故迫切需要寻找隐蔽圈闭。为此,通过对八道湾组底部层序(SQ1)开展地震相-沉积相分析,结合已有钻井岩性资料,预测油气富集相带。研究表明,研究区主要存在山前复合扇体、主水道、扇三角洲;废弃的三角洲平原、沼泽、三角洲平原;强制水退、低位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等相带。强制水退期间沉积的倾向湖盆的前积砂泥互层,极有可能发育孤立砂体,形成隐蔽的岩性圈闭,是最为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长4+5油层组油气成藏条件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油气藏的油气生成、储层条件、运移条件、圈闭和聚集成藏等方面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该区三叠系延长组长4+5油层组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并总结了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林镇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油气主要来自长7烃源岩;储层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各种成因类型的砂体,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广泛发育的水下分流间湾暗色泥岩、致密粉砂岩以及粉砂质泥岩可形成良好的盖层;运移的动力主要来自长7泥岩形成的异常高压。长7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高剩余压力的驱动下,通过垂向叠合砂体与微裂缝向上运移进入长4+5储层,并沿连通的三角洲前缘砂体横向运移进入圈闭成藏,形成鼻隆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以及构造-岩性油气藏,其形成受烃源岩、沉积相带、微裂缝、鼻隆构造以及剩余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油气源条件关系到不同油气藏类型油气的富集程度.通过分析西湖凹陷平湖地区平湖组煤、炭质页岩及泥岩等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等指标,认为该区平湖组不具备油气源条件.通过油气源对比及对前人资料的综合类比分析发现,平湖地区聚集的油气同源,且为二期成藏,主要来自东部三潭深凹陷,为源外油气藏.油气源条件决定了平湖地区主要发育构造油气藏,且由于不同部位的构造圈闭捕获油气的能力存在差异,造成油气充满度有所不同;对于岩性圈闭,只有存在断层或其他运移通道沟通油源时才能成藏.因此,在今后的部署工作中,要结合研究区的油气源条件,多角度分析不同类型圈闭成藏的可能性和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