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10例HIV/AIDS患者中医症状体征临床信息进行降维分析,探讨HIV/AIDS临床症状体征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病案回顾的方法,抽取某县2个乡镇接受中医药救治项目的 全部HIV/AIDS患者病历,采集中医症状体征信息,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库中医症状体征信息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 主成分分析将中医症状体征信息中25个指标降维,特征值大于1.0的因子共计10个,其中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18.31%,前10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67.39%.结论 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对25个HIV/AIDS中医症状体征信息指标进行降维、综合.HIV/AIDS患者临床最常见中医代表症状第一主成分代表的症状体征为腹泻、发热、咳嗽、盗汗等,有助于今后进一步对HIV/AIDS中医病因病机、证候规律及临床疗效评价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2016,(5):580-582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中医证型分布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诊治的2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中医证型辨证、中医症状积分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焦虑及抑郁评估。结果:中医证型分布:脾胃虚寒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寒热夹杂证、瘀血阻络证构成比分别为33.00%、26.00%、20.50%、13.50%、7.00%;中医症状积分评分23.19±3.52分,SAS和SDS评分分别为60.21±6.32分、56.29±7.10分,SAS和SDS评分高与国内常模(P0.05);焦虑及抑郁患病率为28.50%、21.00%;胃阴不足证、寒热夹杂证均焦虑患病率为31.71%、55.56%高于抑郁患病率9.76%、7.41%(P0.05),肝胃不和证抑郁患病率48.08%高于焦虑患病率21.15%(P0.05),寒热夹杂证患者焦虑患病率最高为55.56%,肝胃不和证患者抑郁患病率最高为48.08%;患者中医症状积分与SAS、SDS评分间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证型以脾胃虚寒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多见,寒热夹杂证患者易患焦虑、肝胃不和证患者易患抑郁,中医症状积分较高时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症状负担和中医症状群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对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门诊及住院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非辅助治疗阶段患者进行调查。通过描述性统计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症状负担和中医症状群分布特点。结果:共纳入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165例,发生率居前5位的中重度症状(≥4分)为疲乏(52%)、气短(51%)、睡眠不安(49%)、口干(39%)、咳嗽(39%);75%的患者存在2个或2个以上中重度症状(≥4分)共表达;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肺系症状群(咳嗽-咳痰-气短)、气虚兼证症状群(麻木-胸闷-疲乏-口干-疼痛-嗜睡-便秘)、情志内伤症状群(悲伤-苦恼-睡眠不安-健忘-胃口差)。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中重度症状负担发生率较高,主要呈现三类症状群,影响中医症状群的因素及其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Ⅲ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术后患者症状负担及中医症状群分布。方法 使用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国内10家三甲医院收集的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中医证候评分表进行症状评估,描述统计及探索性因子分析探讨症状负担及中医症状群分布。结果 在140例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症状发生率前5位的症状依次是神疲乏力(79%)、大便规律改变(65%)、腹胀(59%)、疼痛(57%)、胁肋胀痛(53%),44%的患者存在2个及以上症状评分≥2分的症状。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4个症状群,分别为气虚症状群、阳虚症状群、气滞症状群、排泄相关症状群,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7%。结论 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症状发生率高,同时存在多个症状共表达。不同症状相互关联形成多种症状群,值得进一步研究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证候主成分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气虚证和血虚证的主成分与传统中医辨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5例CFS气虚证和23例CFS血虚证患者,提取主成分,与传统中医辨证相结合,进行相关分析。结果CFS气虚证主成分1与CFS气虚证辨证显著正相关。CFS血虚证主成分1、2与CFS血虚证辨证显著正相关。结论CFS气虚证和血虚证的主成分与传统中医辨证结果基本吻合,将两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能够提高辨证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并有可能简化中医辨证诊断程序。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相关症状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 借助自主研发的更年期应用程序收集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资料,进行改良Kupperman评分、绝经状态分级和中医证型判定,分析主要症状、绝经状态和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改良Kupperman评分差异,以及不同绝经状态、中医证型患者的年龄差异。结果 (1)共收集有效病例846例,其中半数以上出现疲乏(95.74%)、情绪波动(89.13%)、失眠(86.05%)、性交痛(70.33%)、心悸(68.91%)、头痛(68.91%)、骨关节痛(65.37%)、抑郁疑心(64.07%)、潮热出汗(63.36%)、眩晕(62.53%)等症状。(2)本研究收集的病例以轻度、中度绝经状态居多,分别为296例(34.99%)、399例(47.16%);中医辨证分型以肾阴阳两虚证(42.67%)、肾虚肝郁证(32.51%)多见,其余依次为肝肾阴虚证(13.59%)、心肾不交证(11.23%)。(3)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改良Kupperman评分存在差异,其中肾虚肝郁型患者评分最高、肝肾阴虚型患者评分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  相似文献   

7.
《光明中医》2021,36(6)
目的 探讨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中医症状及证候要素分布情况。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5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比较不同分期患者中医症状及证候分布情况。结果 不同分期患者畏寒肢冷、食少纳呆、口干咽燥、五心烦热等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分期患者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50例患者证候分布依次为脾肾阳虚(34.00%)、脾肾气虚(28.00%)、气阴两虚(20.00%)、肝肾阴虚(10.00%)、阴阳两虚(8.00%); CKD 1、2期患者脾肾气虚证多见,CKD 3-4期以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多见,CKD 5期以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多见。结论 慢性肾脏病1~5期患者中医症状各有特点,早期以脾肾气虚多见,3~4期多见气阴两虚证伴阳虚证,发展到5期阳虚症状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佛山地区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CAP)的临床特征,为中医药防治CAP提供依据。方法:对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236例CAP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和临床特征分析。结果:中医证型分布中痰热壅肺证最多见,为128例(54.2%);临床症状以发热(50.0%)、咳嗽(94.9%)、咯痰(94.9%)、口干口苦(58.1%)为主。结论:佛山地区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证型以痰热壅肺证最多见,临床应注意清热化痰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天津市宁河县某村居民进行中医症状调查,了解该村高血压病居民中医情志症状情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该村居民中医症状,对高血压病居民的中医情志症状部分进行信度分析、Spearman秩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克伦巴赫α系数为0.78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病与舒畅、焦虑、易怒、急躁、心烦、比他人易疲劳和早醒等症状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子分析显示,前3个因子特征值大于1,累计贡献率为64.20%,公因子1包括舒畅、心烦和焦虑症状,公因子2包括急躁和易怒症状,公因子3包括比他人易疲劳和早醒症状。[结论]该村高血压病居民表现突出的情志症状有焦虑、易怒、急躁、心烦、比他人易疲劳和早醒等,可能证候为肝郁气滞、肝火上炎和气血两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中医临床特点。方法编制《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中医证候临床调查表》,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181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一般资料及四诊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检验等方法对其中医证候特点、证型规律及肺脾系统症状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纳入181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6∶1,平均年龄(61.32±10.46)岁。证候要素由高到低依次为:胸闷(75.14%)、气促(69.61%)、口干(62.89%)、口苦(56.91%)、干咳(55.80%)。舌脉要素由高到低依次为:舌淡红、苔白浊(80.66%),脉细(76.80%)。气促,口苦,纳差,舌淡红、苔白浊在性别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气促,胸闷,纳差,舌淡红、苔白浊,脉细在年龄段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肺系症状与脾胃系统症状显著相关(r=0.42)。提取的12个公因子经聚类分析形成少阳痰湿证和气虚津亏证两个主要证型。结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肺系症状与脾胃系统症状显著相关,且少阳痰湿证和气虚津亏证为其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观察德尔塔(Delta)与奥密克戎(Omicron)感染者的临床特征与中医药疗效。方法:纳入2021年12月―2022年4月在宁波市镇海区中医医院住院的Delta感染者53例、Omicron感染者50例,予中医药个体化辨证治疗。观察患者入院时的特征、治疗前后的临床数据,评价疗效。结果:103例患者中轻型占72.82%、普通型占25.24%,中医湿热证占61.17%、寒湿证占37.86%,出现频次最高的前6位症状为咳嗽、发热、口干咽燥、胸腹闷胀、乏力、纳呆。Delta组平均年龄51.04岁、基础疾病率45.28%、平均淋巴细胞计数0.91×109/L、核酸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Ct值)[核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基因:18.64±7.09、开放读码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基因:21.55±6.67]、平均中医证候积分9.77,Omicron组平均年龄39.3岁、基础疾病率18.00%、平均淋巴细胞计数1.58×109/L、核酸Ct值(N基因:27.55±6.05、ORF基因29.8...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元统计方法在研究中医证候分类中的实际意义,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分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中医临床四诊信息,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采集116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中医四诊信息;应用系统聚类、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可为5个类别:肝气郁结、肝郁脾虚、湿热内阻、瘀血阻络、肝肾阴虚,其中16例由于中医四诊信息量的限制(属无症可辨)而难以进行证型分类。结论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的联合应用,可以对中医四诊信息较好地进行证型的客观分类,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特点,在中医证候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6,(8):1574-1577
目的:研究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对144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应用神经精神科问卷(NPI)评定其精神行为症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因子提取法,对因子负荷进行正交方差极大旋转。结果:(1)68例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至少出现1种NPI症状;最常见的精神症状为情感淡漠、焦虑、抑郁、易激惹,分别占22.92%、20.83%、17.36%、12.50%。(2)因子分析获得4个症状群和1个特异性症状"情绪高涨",4个症状群分别代表行为紊乱、情感异常、精神异常、身心异常,发生率分别为4.17%、31.25%、4.86%、24.31%。结论: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主要以情感异常、身心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特征,不同精神行为症状之间可能存在紧密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横断面研究综合2种辨证方式,采用χ2检验、系统聚类与Apriori算法关联分析,从肺结节数量、大小、性质、稳定性等角度研究肺结节患者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肺结节常见临床症状为乏力(77.35%)、烦躁(75.40%),将40个症状聚类可得3个症状组(消化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情志及全身症状)、8个主要症状群。寒热辨证方面,寒热错杂证(63.43%)占比更高;病性辨证方面,证候分型前2位的是气虚证(88.03%)、气郁证(83.17%),阳虚证(60.52%)多于阴虚证(50.16%);肺结节数量方面,孤立性肺结节痰证(78.67%)、阳虚证(69.33%)占比更高;肺结节大小方面,随肺结节平均直径增大,痰证占比减少,而阳虚证、血瘀证占比增加,平均直径<10 mm者气郁证分布多(85.02%,P=0.044),平均直径≥10 mm者寒证分布多(16.67%,P=0.024);肺结节性质方面,伴随肺结节实性成分增多,气郁证与热证占比减少,阴虚证与寒热错杂证占比升高,血瘀证在含实性成分的结节中占比更高;肺结节稳定性方面,肺结节进展者湿证(72...  相似文献   

15.
胆道感染、胆石症 ,是临床常见病。两者可视作胆系疾病的典型代表 ,中医药治疗有较好疗效。有关胆病证候的临床研究 ,已取得一定成绩 ,本研究进一步通过大样本病例分析 ,探索其证型及症状学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胆道感染、胆石症临床证型往往是多种病机相兼出现的复合证型(兼夹证 ) 。经过证型的拆分 ,把复合证型拆分为两个或多个只包括一个单纯病机的基本证型 ,结果 ,出现频率最高的证型是肝胆气郁证与肝胆湿热证 ,分别是 4 4 .4 %和 38.8% ,此外依次是血瘀证、肝胆实热证(肝胆蕴热证 ) 、脾失健运证、阴虚证、脾阳虚证、热毒证、胃气不和证、胃肠热结证等。经单因素方法分析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结果与传统中医证候理论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特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制定心衰中医证候调查表,收集患者住院资料,建立顽固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信息数据库,通过频数分布分析和聚类分析法来分析顽固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共收集232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性159例,女性73例,男女比例为2.18:1。患者平均年龄为(72.84±11.734)岁。其中频次排在前5位的中医症状是:疲倦乏力230例(99.14%)、气短225例(96.98%)、胸闷222例(95.69%)、心悸221例(95.26%)、气喘204例(87.93%),舌象以舌暗173例(74.57%)、苔白145例(62.50%)多见,脉象以脉弦144例(62.34%)多见,中医证候要素主要以气虚为主,其次是血瘀、水饮、阳虚、阴虚、痰浊,病位以心为主,其次肾、肺、脾。结论顽固性心力衰竭中医临床证候复杂,以气虚血瘀最为多见,心肾阳虚、气阴两虚是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的主要的本虚证候类型,水饮内停证、痰瘀互阻证是常见的标实证候类型,病位主以心肾为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慢性疲劳(CF)进行中医证候要素特征症状的提取.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整群抽样调查法,选择福建省闽南地区的部分高校、中学、小学与医院的CF患者782例,填写<慢性疲劳中医临床症状分级量化表>.记录患者症状、舌象和脉象等临床资料,对临床资料进行中医证候要素的诊断.引入随机森林方法,对该表中的95个症状进行编码,选取CF常见证候要素的主要症状并衡量症状对各证候要素的贡献程度.结果 得到CF 4个证候要素的症状集.脾虚证:食后腹胀或午后腹胀,食欲减退,面色萎黄,大便溏泄,消瘦;心虚证:心悸,胸闷,脉细,失眠或多梦,健忘;肝郁证:急躁易怒或抑郁寡欢,喜叹息,口苦,咽干,脉弦;气虚证:舌胖或有齿痕,气短喘促,少气懒言,自汗.将上述症状集作为模型输入,各模型预测准确率分别为96.13%、94.75%、95.89%、94·26%.结论 随机森林方法对CF证候要素具有良好的分类性能,CF主要包含脾虚证、心虚证、肝郁证和气虚证4类常见证候要素,每类证候具有特征性症状体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食疗辅助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的临床疗效,明确中医食疗对提高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的积极作用。方法将144例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72例采用中医食疗辅助中医药治疗,对照组72例单纯用中医药治疗。2组均5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血压、症状变化。结果降压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86.11%,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临床症状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90.28%,对照组总有效率69.44%。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医食疗辅助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山西地区基因C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应用主成分分析及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采集此类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山西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可归纳为无证可辨型、肝郁脾虚型、肝胆湿热型、肝肾阴虚型及肝血瘀阻型五种证型。基因型以C型为优势基因型。基因C型患者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和肝胆湿热型为主。中医证型与肝炎病情关系密切。轻度主要见于无证可辨型、肝郁脾虚型和肝胆湿热型,重度主要见于肝肾阴虚型和肝血瘀阻型。基因C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中医证型间HBVDNA定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山西地区基因C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候特点与地域特征气候韵律关系密切,提示在临床指导慢性乙型肝炎预防和治疗用药时要根据不同地域季节气候特点及患者的体质状况,加以权衡变通。  相似文献   

20.
恶性淋巴瘤中医辨证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根据恶性淋巴瘤患者放化疗前常见临床表现,将恶性淋巴瘤分为寒痰凝滞证、气滞毒瘀证、虚火痰结证、血瘀癥积证、血热风燥证、肝肾阴虚证和气血双亏证7种中医证候;恶性淋巴瘤放化疗后患者症状发生变化,总结放化疗后证候变化,可分为痰湿蒙胃证、阴虚火旺证、毒热内结证、气血两虚证和肝脾失调证,并拟定中医药治疗恶性淋巴瘤及其放化疗后的中医药治疗方案,探索中医临证治疗此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