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圳市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法治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圳市制定和实施了若干小汽车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完善相关政策的法制保障成为政策实施的关键问题。首先结合深圳市交通需求管理实践经验,梳理小汽车增量调控、停车收费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情况。指出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面临经济杠杆存在法理争议、行政手段法律依据不足和程序合法性存疑等法治障碍。进而提出在国家层面构建交通管理法治体系、在地方层面完善法律法规以及规范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出台程序等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小汽车进入家庭势不可挡。从城市布局、车、路等方面分析了目前昆明市城市交通所面临的严峻状况,而私人小汽车的迅速增长进一步加剧了城市交通的拥挤。通过对小汽车需求管理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分析比较,提出采用引导法和经济调控法来控制昆明市小汽车合理使用和发展,优化城市内部交通结构。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交通拥挤收费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拥挤收费是通过在中心城区外围建设一套不停车道路电子收费系统,根据道路的拥挤程度决定收费的范围和费率。在交通拥挤时段对部分区域道路使用者收取一定的费用,从而调节车流量的空间、时间的分布,控制交通出行需求,减少拥挤区域道路交通流量,改善拥挤区域的行车条件,缓解交通紧张状况。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公路(桥梁)收费,后者主要是为了缓解公路建设资金的短缺问题,收取的费用大部分用于偿还贷款本息。而拥挤收费主要是通过收费来引导和调节城市交通,缓解交通拥挤,增加财政收入只是副产品。拥挤收费是交通需求管理(TDM)中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对近城风景名胜区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金秋  程颖 《城市交通》2007,5(1):51-55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机动化交通的飞速发展,旅游交通与城市交通的矛盾成为近城风景名胜区面临的重要问题,对风景名胜区实施交通需求管理已经成为必要和可能的手段.通过对比分析,提出近城风景区交通需求管理的对象为旅游交通和城市过境交通,分析了其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用于近城风景名胜区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最后,以拥挤收费为例进行公平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多路径选择下,机动车分布不均衡造成了交通资源利用不合理的情况.合理征收的拥挤费可以达到个人和社会总成本最优、交通分配合理的目的.使用合理的路阻函数,提出了多路径选择下个人成本总量与社会总成本最优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给出求解方法.算例分析不同拥挤费对交通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提模型比UE模型优越,可以控制社会总成本和个人成本总量更加平衡,能够兼顾各方利益、合理确定拥挤费率.  相似文献   

6.
罗兆广 《城市交通》2009,7(6):33-38,27
针对新加坡交通发展面临的挑战,介绍了新加坡减少汽车使用量和增加公共交通使用量的一体化交通政策,以及限制车辆拥有和管理道路使用的交通需求管理框架。重点分析了两个典型的交通需求管理策略:限制区域执照系统和公路收费系统,探讨了两个系统的目标、运作、实施效果,并将其与其他城市的公路收费系统进行对比。研究显示,以需求管理为导向的一体化交通政策有效地解决了新加坡交通拥堵问题,对新加坡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一些城市出现了严重的交通拥挤问题。缓解城市交通拥挤,一个经济上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对拥挤路段的使用者收费。目前,国内外对交通拥挤收费有效性评价方法均采用单指标评价方法,只用一个指标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难免会出现片面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纬度的多指标评价方法,这对我国实施交通拥挤收费具有一点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拥挤收费作为一项有效的交通需求管理手段得到许多国家及城市的重视。目前,大多数拥挤收费采取静态管理分析手段,不能真实有效的解决实际交通问题,在此提出道路网络交通平衡概念,以道路网络交通平衡为目标,提出卖时监控、及时反馈、动态实施的拥挤道路收费机制。  相似文献   

9.
王凡  左志  王涛 《交通标准化》2014,(15):25-31
将出行者按照时间价值(VOT)和地域划分为不同群体,在一个简单路网上建立交通网络模型,分析拥挤收费的公平性影响.研究模拟居民的多种不同出行选择,分析了实施拥挤收费对两处居民各类人群在出行方式分担、行程时间以及交通可达性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始发地居民,引入拥挤收费能够降低其行程时间,提高可达性;而对于周边道路沿途的居民,若周边道路通行能力不高,适当的拥挤收费会提高可达性,若周边道路通行能力较好,拥挤收费则会小幅度的减少其交通可达性.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精细、精准量化评估分析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实施对城市综合交通运行状态的影响,研究面向主动需求管理的交通模型评估技术.首先,系统性分析需求管理评估分析模型的研究现状,总结需求管理评估分析的重难点;其次,研究面向主动需求管理的交通模型构建方法与技术细节,构建层次化、综合性的评估指标体系;最后,以深圳市道路交通拥堵收费为...  相似文献   

11.
杭州市“错峰限行”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全面科学地评价杭州市"错峰限行"交通需求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并总结实施经验,对措施的决策、实施与效果评估等进行研究。首先,介绍各项措施的具体内容和出台背景。然后,阐述决策过程中的考量和组织实施特色,再根据半年来的实时监测和动态评估,分析"错峰限行"措施实施后的市区交通运行状况变化和市民感受。最后指出,由于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考虑了市民感受,"错峰限行"措施实施后不仅交通拥堵改善效果明显,更得到了大多数市民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丛英爱  石云 《北方交通》2007,16(12):90-92
讨论了交通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及交通需求管理如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交通需求管理的政策化及经济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交通需求管理各项措施的实施,介绍了交通需求管理实施政策化及经济化的主要原则和内容,并通过实例说明了其在交通规划与改善上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小城镇所面临的交通拥挤状况也日益严峻。以深圳市宝安区松岗镇为例,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小城镇具有共性的交通问题,从社会经济状况、居民出行特性、道路交通流特征等方面展开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大城市交通:问题与对策——论TDM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尤其是城市社会面临着的最大课题之一。我国迅速推进的城市化以及大城市的急剧扩大,加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城市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一步加剧了业已存在的大城市交通问题。在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集中体现在道路拥挤、环境污染、交通事故、占用土地等。本文通过分析大城市交通问题及其根源,从解决对策角度重点论述TDM(交通需求管理)在解决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孙小丽 《城市交通》2006,4(1):48-51
针对武汉市跨江交通问题所采取的交通需求管理对策,以江汉一桥断交通封闭维修实施交通需求管理为实例,从城市的综合实力、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着重论述了武汉市要取得城市发展与交通发展的双赢,应该坚持同步实施交通需求管理。通过合理的交通政策、健康的土地利用方式等,均衡道路时空消耗,促进交通参与者的交通选择行为改变,诱导出行者最终放弃小汽车出行,从而选择运输效率高、环境污染低的公共交通,以取得交通供需平衡,支持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首先从分析上海市2010年世博会(World EXPO)期间的交通供需出发,论证了世博会期间采取交通需求管理(TDM)的必要性;其次,根据世博会期间交通需求的特点,提出了实施需求管理的关键问题和具体目标;最后,分别从用地规划阶段、综合交通规划阶段、交通管理与监控阶段三个层次,对世博会期间可以采取的交通需求管理对策加以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
交通需求管理有效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交通需求管理有效性评价是实施TDM计划的重要步骤之一,对积累TDM经验和进行交通规划意义深远。笔者简要地途径 其研究动态,并建议将其分为三类,详细地探讨了第一类型的评价,并简要地探讨了第二类型的评价方法,列举了第三类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城市交通限行需求管理措施实践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动车总量的不断增长给城市道路网流量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保障道路的基本畅通,我国部分大城市通过限行措施来控制路网交通流量。有些城市是针对中心城区进行全面的限行,有些则是在城市重要交通节点,如桥梁、隧道或是主要干道进行限行。从各地实施效果看,限行措施确实对缓解交通拥堵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但同时也引发了其他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会随着限行措施的不断持续而逐渐扩大。通过选取分析北京、杭州和成都三市限行管理措施方案,可以从不同需求特性的角度详细分析限行措施的实施效果,比对限行措施优缺点,总结限行应采取的配套保障措施,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对限行管理措施的实践认识,供案例城市以及其他正在考虑限行需求管理措施的城市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