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家庭病房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和成熟的产业,而我国以全科医学为基础的社区家庭医师模式才刚刚起步,在军队干休所开展家庭病房服务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笔者所在医院从2008年底开始对医疗体系内的军队干休所老干部开展家庭病房服务。现把开展4年来老干部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索干休所建立家庭病房工作经验,满足重病、行动不便老干部的就医需求,更好地为全所离休干部健康服务。方法通过具体工作实践,采取边工作,边积累,边总结的方法,最后进行综合整理分析。结果通过实践总结出如下几点建立家庭病房的体会:①家庭病房为老干部带来方便,是老干部满足治疗需求的有效方法,具有人性化。②家庭病房不仅能治疗身体疾病还能治疗心理疾病,起着重要作用。③家庭病房有助于提高干休所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且为干休所的保健工作带来方便。结论由于干休所积极配合上级医院建立家庭病房,对重病、行动不便老干部诊治、护理及干休所卫生所保健工作带来了方便,满足了老干部的医疗需求,提高干休所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院前急重症抢救中,驻军(中心)医院、干休所卫生所和老干部家庭组成三级抢救网络,其中干体所卫生所占据着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结合干休所老干部年龄大、急重症发生率高、干休所远离驻军医院等特点,我们把院前急重症抢救作为重点抓落实。现就我们的一些基本做法和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某军队干休所医疗保健服务状况,查找对卫生服务满意度低的重点人群,为进一步提高干休所医疗保健服务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某军队干休所104名离休老干部进行面对面询问调查,对合格问卷进行频数计算及检验。结果离休老干部对卫生所的总体医疗保健服务的满意率为79.3%,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满意率较高为88.4%,对预防保健、健康教育、治疗用药保障的满意率均低于80%。丧偶、患大病、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患病数较多的离休老干部对五项医疗保健服务条目的满意率较低。离休老干部家庭自我保健开展较少,对卫生所较为依赖,需求也多样化。结论应针对不同离休老干部,特别是重点人群及弱势群体,制定灵活有效的具体措施,以全面提高干休所医疗保健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5.
南京军区远离体系医院100公里以上的干休所(点)28个共896名老干部,最大101岁,最小73岁,人均患6种以上疾病占48.6%,老干部大都患有多器官多系统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干部不断增加,有近四分之一的老干部卧床或行动不便,老干部患病后送体系医院路程远、时间长、途中存在风险。近几年来,我们研究探索老干部医疗社会化保障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老干部医疗社会化保障的基本做法1.1交纳定额医保基金根据驻地医疗保险人均经费标准,由军队干休所向地方医保中心每年每人一次性交纳定额医保基金1.44万元,定额医保基金标准和当地离休干部相一致,军队干休所上级机关与地方医保中心签订老干部就医规定,统一纳入地方医疗保险相关规定,医疗服务享受地方厅、局级离休干部同等待遇[1]。1.2地方政府财政兜底军队离休老干部每人每年向地方医保中心交纳的人均医疗保险基金,并不能满足老干部门诊、住院和特殊治疗的医疗保障需求,这是因为离休老干部年大体弱多病,人均患有6种以上疾病,为此,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取得其同意,老干部医疗社会化保障实际需求消耗超支部分,全部由地方财政承担。1.3驻地就近保障军队干休所离休老干部医疗社会化保障,是在军区卫生...  相似文献   

6.
远离体系医院的边远干休所,老干部看病难、送院难,医疗抢救多依赖于地方医疗机构,医疗经费紧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各级首长、机关对此十分关注,1994,总后卫生部为摸索一条解决边远地区干休所老干部医疗保健问题的新路子,决定选择我省赣州、吉安两个边远干休所卫生所作为试点,在干休所卫生所原有基础上,增加人员、设备,开设病床,建成具备一定诊疗救治能力和收治规模的中心卫生所。中心卫生所建成后,无论是从方便老干部就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扩大服务范围,还是从减少超支、增加  相似文献   

7.
我院建立老干部家庭病房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本院老干部家庭病房的运行模式、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对军队建立家庭病房的情况进行分析。建立家庭病房适应了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实现了医院与干休所的一体化医疗保障管理。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军队健康体检中心的迅速发展,部队离退休干部及体系部队军官年度体检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并取得较好的健康管理效果。但是距离"全过程、全方位、全优质"的健康服务保障要求还具有一定的差距。应用互联网、信息化体检系统、云计算等技术,与医院医疗设备及老干部家庭便携式医疗器械相结合,形成军队中心医院、干休所卫生所、老干部家庭监测"三位一体"全方位的日常保健监测,使老干部的健康管理衔接紧密、不留死角。建立远程健康管理系统,是我们现在亟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军队干休所老所改造工作逐渐搬上了日程。部分干休所老干部搬迁分散居住。由原来的集中保健变为分散保健,给老干部医疗保健工作增加了难度,提出了新课题。现结合干休所搬迁工作中老干部医疗保健工作的实际,就其服务模式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张华 《中国实用医药》2014,(11):264-265
目前干休所离退休老干部普遍表现出高年龄、高发病、高需求的“三高”特点,以往的干休所护理工作模式从服务内容、规模到质量都与老干部日益增长的需求有较大的差距。为了满足老干部的健康需求,为老干部提供全面、系统、规范的护理服务,必须丰富现有护理服务内容和改进护理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随着军队离休干部深度进入高龄期和高发病期,老干部的医疗保健工作陆续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干部们身体状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老年人特有的心理和生理问题日益突显,原发疾病加重,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很多人开始出现了老年末期的各种问题。以上这些情况的出现使得干休所医疗保障任务越来越重,服务需求扩大,给老干部保健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摸清老干部健康状况,发挥好干休所和医院  相似文献   

12.
通过干休所家庭病房实践,探讨开设家庭病房的可行性方法及其现实意义。方法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将家庭病房的对象,分为平稳期、发作可控期和发作难控期,分别由家庭护理员、卫生所和体系医院负责查房和医疗护理,家庭病房患者病情复发后,卫生所、体系医院分别对各自责任级别的患者进行治疗,待病情稳定进入平稳期后再交家庭护理员继续护理。实践证明家庭病房既可有效解决老干部的医疗保障需求,又能有效缓解体系医院病房的紧张程度,充分表明家庭病房的开设不仅可行,还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远离体系医院老干部医疗保障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老干部进入“两高期”后,大病重病日渐增多,急病恶性病经常发生,心理问题也较突出,医疗保健已成为他们晚年生活的首要需求[1]。特别是远离体系医院的边远地区干休所,老干部患病后送路程远、时间长、途中存在风险,因病情需要转往体系医院时,往往是老干部自己不愿转,家属子女反对转,医护人员不敢转,但按现行的保障体系又不得不转。为解决边远地区干体所老干部医疗问题[2],2007年以来,我们在江苏省泰州军分区、安徽省宿州军分区进行医疗保障模式研究,摸索出一条老干部医疗社会化保障新路子,明显缓解了老干部就医难的矛盾,受到老干部的广泛好评。1研究的背景及目的1.1研究的背景我区边远地区远离体系医院100公里以上的干休所(点)28个,老干部896人,占老干部总数的15.6%,人均患有6种以上疾病占48.6%,老干部患病后,转往体系医院路程较远,最远的赣州干休所离南昌体系医院438公里,就近地方医院诊治,经费难以保证,特别是患急诊、危重病的抢救,干休所医护人员技术水平与医疗条件有限,只好依托驻地医院抢救,近3年来仅抢救费用一项就达到540万元[3]。随着老干部年龄增大,大病重病增多,就医不便日益凸现,影响到了老干部的生命生活质量。1...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部队干休所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部队干休所离退休老干部的资料,分析老干部的心理特点,针对老干部的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以提高老干部的自我管理水平和健康意识,规范疾病治疗方案。结果:部队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焦虑13例,其中伴抑郁4例,孤独/空虚10例,恐惧4例,怀疑/猜疑10例,压抑11例,急躁5例,不良心理发生率为86.67%。结论:部队干休所离退休老干部多存在恐惧、焦虑、孤独、抑郁、恐惧等心理健康问题,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更有助于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疾病治疗和护理配合度。  相似文献   

15.
老干部进入"两高期"后,大病重病日渐增多,急病恶性病经常发生,心理问题也较突出,医疗保健已成为他们晚年生活的首要需求。特别是远离体系医院的边远地区干休所,老干部患病后送路程远、时间长、途中存在风险,因病情需要转往体系医院时,往往是老干部自己不愿转,家属子女反对转,医护人员不敢转,但按现行的保障体系又不得不转。如何解决边远地区干休所老干部医疗保障问题,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难题,本课题经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并对边远地区干休所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摸索出一条老干部医疗社会化保障新路子,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军队干休所老干部"两高期"尤为突出,对医疗服务要求较高。为了适应新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拓展服务渠道,力争满足老干部医疗卫生保健需求,改善干休所医疗环境,从2009年底开始,笔者所在干休所与烟台软件公司联合开发了《电子处方系统》软件,实现了老干部健康档案规范  相似文献   

17.
张晓莉  李斌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381-382
我干休所建立家庭病房,为老干部提供更全面的健康保健,受到老干部和家人的肯定和欢迎。针对家庭病房医疗的风险和隐患,提出了防范措施:严格掌握进入家庭病房的适应证;强化质量意识,严格规范医疗文件书写;加强医疗法规和业务培训,提高法律意识,规范服务行为,全面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素质;建立呼救系统和抢救组织,健全家庭病房的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及时有效的急救。  相似文献   

18.
<正>新形势下,随着军队老干部进入"双高期",军队干休所医疗保健的内容和资源不断拓展,工作量加重,难度增大。如何做好干休所医疗保健工作,深入研究老干部及遗属的健康问题和心理问题,并针对其特点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进一步提高服务保障质量,是干休所医疗保健工作者认真思考的课题[1]。1干休所医疗保健需求发生新变化1.1医疗保健内容增加进入"双高期"的老干部,生理和心理上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多病缠身、长年患病,造成耳目  相似文献   

19.
老干部网络家庭病房护理模式的实践与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信息化技术支持下的老干部网络家庭病房护理模式。方法①建立“三位一体”的医疗保健网络服务系统,开设网络家庭病房;②明确护士职责,落实网络病房查房制度,实现护理与网络病房患者的“无缝隙连接”;③举办网络视频健康讲座、心理咨询,“零距离”有针对性的为老干部排忧解难;④药房前置干休所,随时满足老干部用药需求。结果护理服务领域得到拓展和延伸;护理服务内涵得到挖掘;护理服务模式得到创新;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结论建立网络家庭病房,院所捆绑,实现全天候、全流程、全方位、全过程、零距离的医疗服务宗旨。  相似文献   

20.
<正>眼睛是人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对于干休所的老干部更是如此,眼部疾病的预防、治疗和保健是干休所老干部的重要任务,而由于眼科极强的专业性使得在保健工作中经常被忽略。笔者历时5年对驻地干休所400余名老干部和325名随军家属眼病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老干部保健工作提供更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