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承气汤     
<正>大承气汤方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为治阳明腑实证的主方。方药组成:大黄(酒洗)12克,厚朴24克,枳实12克,芒硝9克。水煎,先煎厚朴、枳实,后下大黄、芒硝,溶服。本方具有峻下热结的功能,主治:淤阳明腑实证。表现为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烈,脉沉实。于热结  相似文献   

2.
自拟活血清热通降方:桃仁20g,赤芍30g,败酱草20g,红藤20g,厚朴10g,枳实10g,炒莱菔子15g,半夏9g,生大黄8g(后下)。方中桃仁、赤芍活血化瘀、调畅气机为君药;败酱草、红藤、大黄清热解毒、通腑泻热为辅药;厚朴、枳实、炒莱菔子、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报》2014,(9):1277-1280
①大承气汤中大黄为刺激性泻下药,芒硝为容积性泻下药,枳实、厚朴则属于调节性泻下药。大黄中的大黄酸,能够刺激胃肠蠕动幅度增大变快;芒硝中的十水合硫酸钠在肠道形成高渗状态;枳实、厚朴对肠道的蠕动及排储进行双向性调节。芒硝形成肠道高渗,水分增多,燥屎得到濡润变软;大黄刺激肠道蠕动的速度变快、幅度变大,促进燥屎下排;枳实、厚朴调节肠道蠕动的节律和幅度,诸药配伍,共奏泻下清热的功效,可见其组方的高度科学性和严谨性。②临床运用大承气汤,既要掌握其使用的指征、还要掌握其使用的时间节点、并需掌握其使用的火候,使用指征如"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必待"屎定硬,乃可攻之";时间节点如"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攻下的火候如"若一服利,则止后服",就是要做到适合、适时、适度、适当。③急下证从症状看,急下指征并不完全具备,其实是提示既病防变。发热耗津,汗多伤津,其结果必定是津亏热结,燥实阻滞,所以需要早治;发汗病不解,已经损伤了阴津,兼有腹满痛,极有可能是津伤热结,燥屎已成,所以也需要早治,这两条的"急下之"是防止出现阴津耗竭的后果,临床需结合其他症状,籍宜确定是否需要急下。  相似文献   

4.
大柴胡汤系东汉名医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名方,其姊妹方为小柴胡汤,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人参、甘草等7味药组成,是治疗少阳半表半里症的有效方剂,具有和解少阳,清热解毒,疏肝和胃,扶正祛邪之功。大柴胡汤是由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芍药、大黄组成,主治少阳病兼阳明里实症。大柴胡汤症是少阳病主要病症,临床较为多见,是古今临床常用方剂。有关此汤的研究报道很多,现将有关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综述如下:1 药理作用大柴胡汤的主要功能是和解少阳,通里泄热,方中柴胡解少阳之郁滞,黄芩清解胸腹之热,大黄通里泄热,枳实政结…  相似文献   

5.
大承气汤是峻下热结的方剂 ,取自《伤寒论》。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等 4味药组成。我院于 1993年 9月~ 1999年 9月用大承气汤加减治疗急性肠梗阻 30例 ,取得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30例 ,男 2 1例 ,女 9例。年龄 2 0~ 5 5岁。 30例均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 ,无排气、排便。经用药 2 4例痊愈 ,4例好转 ,2例手术。2 用药方法  煎药 :以水 5 0 0 ml,先煮枳实、厚朴 ,取 2 5 0 ml,去渣 ,下大黄更煮 2 0 0 ml,去渣。下芒硝微火一二沸 ,2 / d分服。配伍服用 :患者高热 ,重用大黄 ;腹胀者 ,在原方中增加厚朴、枳实的剂…  相似文献   

6.
仲景应用大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黄始载于《本经》,谓其“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历代医家都十分推崇大黄,而妙用大黄者当推仲景为第一人。细察《金匮要略》、《伤寒论》方剂,大黄入方30首,其中《伤寒论》15方,《金匮要略》15方。仲景用大黄,所蕴法度,寓意颇深,证之于临床,疗效颇验。今不揣冒昧,对仲景应用大黄探析如下。 1 用途 1.1 泻下攻积大黄具有较强的泻下攻积作用,仲景治疗阳明腑实证,釜底抽薪,急下存阴。大承气汤中,大黄泻下实热,芒硝润燥软坚,厚朴、枳实破气导滞,为泻下峻剂,适用于肠腑燥实重证,患者日晡潮热,手足氵戢然汗出,谵语烦躁,腹部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甚至喘冒不得卧,舌苔老黄,焦燥起刺,脉沉迟实。小承气汤用大黄、厚朴、枳实,以宣通气机,轻泻实邪,和降胃气,为泻下和剂,适用于肠腑燥实较轻,患者不大便或大便硬,谵语潮热,腹部胀满或痛而不甚,舌苔黄垢,脉沉实而滑。调胃承气汤以甘草甘缓养胃,大黄泻下实热,芒硝润燥软坚,为泻下之缓剂,适用于邪热初传阳明,肠中燥热,胃气不和,患者不大便,腹胀满,或热结旁流,蒸蒸发热,心烦,谵语等。另外,麻子仁丸以麻仁润肠燥,芍药滋脾阴,大黄、厚朴、枳实行气泻实,杏仁降肺气,为下法润剂,适用于脾约证,患者胃中有热,脾阴不足,脾的输布津液功能被约束,以致肠中干燥,大便秘结,患者无潮热腹满疼痛等证,仅有大便秘结,不宜承气汤攻伐,而宜麻子仁丸润下。  相似文献   

7.
马文辉 《基层医学论坛》2016,(24):3392-3394
里部发生病变称为里部病,包括里阳病、里阴病、里部部证三组证候群。
  1里阳病
  里阳病,即里部发生病变,表现出热和实的证候群,我们称为里阳病。里阳病的核心证是胃家实,胃家实是里阳病的必要条件。那么和胃家实相伴随的一系列证候群如潮热、自汗出、大便难,共同构成了里阳病的纲领证,我们称之为里阳病的充分条件。里阳病的诊断部位是胃肠道,里阳病的治疗方法是泄热除实,使用的方剂是大黄芒硝汤,即大承气汤的变方。成分:大黄10~15 g,芒硝3~10 g,枳实10~20 g,厚朴10~20 g,其中大黄是主药,芒硝是副主药。  相似文献   

8.
大承气汤出自《伤寒论》,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组成,具有峻下散结之功。笔者运用此方,随证加味治疗二例“胃石症”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厚朴三物加味汤的组成及适应症。 1.1组成:厚朴9g、枳实12—24g、大黄6g、黄岑9g、黄连9g、鸡内金6—24g、丹参24g、白术6—24g、益母草30g、白茅根15g。 方中厚朴、枳实行气燥湿;三黄清热攻下;益母草、白茅根渗利湿热;丹参活血化瘀,清热除烦;鸡内金、白术健脾化痰。口干者加天花粉18g;体质壮实者宜用重剂,即上方各药剂量加倍;舌胖大有齿痕者用枳术丸或枳术汤。 1.2适应症:脘腹痞闷、呕恶厌食、肢体困重、大便干燥或溏泄不爽,小便短赤、日晡潮热、舌质红、苔黄腻。 2.病案举例 例1、王某,男,43岁,工人。自述其半月来自觉胃脘灼热胀痛、心烦懊憹、卧起不安、口苦甚、渴不欲  相似文献   

10.
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功效泻热通便,消痞除满。方药组成大黄4两(酒洗),厚朴2两(炙,去皮),枳实3枚(大者,炙)。服法与禁忌上药3味,以水4L,煮取1.2L,去滓,分温二服,初服当更衣,不尔,尽饮之,若更衣,勿服之。经方方论小承气者是顺承肠腑,小其制也。而阳明胃燥,热邪内炽,故以大黄下其热邪;枳实、厚朴行腑气,气促肠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中风通腑泄热颗粒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fC)对厚朴、大黄、枳实进行定性鉴别,以厚朴酚与和厚朴酚作为指标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样品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斑点清晰,专属性强;厚朴酚进样量在0.101 2~1.012 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1.000 0,计算其平均回收率为97.39%,RSD为1.72%,和厚朴酚进样量在0.105 2~1.052 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1.000 0,计算其平均回收率为95.75%,RSD为2.60%.结论 本试验建立的定性及定量方法简单可行,重复性好,能有效地控制中风通腑泄热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报》2019,(10):2100-2102
《伤寒杂病论》中共有18首方剂用到枳实,虽然存在药物配伍、剂量、煎服法的差异,然书中多取枳实"除寒热结"的功效,广泛应用于各种邪气结聚之证。破阳明之实常与厚朴、大黄同用,可治疗阳明腹胀满;开寒痰之结常与桂枝、薤白同用,以治阴寒邪气所致之胸痹;开水气之聚,常与白术相伍,使水气之邪荡涤而下化;枳实能兼入血分,"破热结,坠坚气",除血分瘀滞。其治"寒热结"之功全在顺邪气下行之性以泄降,从而达"除坚满"之效。  相似文献   

13.
小陷胸汤加栀子10g,枳实15g,豆豉10g,大黄9g,芒硝4g(冲),治疗痰热扰胸,高热便闭之持续不退。  相似文献   

14.
1 肝胃实热型 狂躁不眠 ,登高而歌 ,弃衣而走 ,两目红赤 ,大便干结 ,小便黄赤 ,舌苔黄厚粗糙 ,或起芒刺 ,脉象洪大长数有力。此属实邪 ,《内经》云 :“热淫于内 ,治以咸寒 ,佐以甘苦”。方用当归承气汤 (当归尾、大黄、芒硝各 30 g ,甘草 1 0 g、枳实 1 5g)。体温增高 ,汗出者白虎承气汤主之 (石膏、大黄、芒硝各 30 g ,知母、川朴各 1 5g ,枳实、甘草各 1 0 g)。若外无表邪 ,里无痰食 ,唇焦舌燥 ,谵语狂乱者 ,大承气合黄连解毒汤 (大黄50 g ,黄连、黄芩 ,黄柏、山栀、石膏各 30 g ,芒硝 1 5g ,枳实、川朴各 1 0 g)急下攻邪 ,待…  相似文献   

15.
将大承气汤改为冲剂。为保证质量,对大黄、厚朴、枳实进行了薄层鉴别,对芒硝进行了离子鉴别,对主药大黄进行了蒽醌类物质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黄龙汤     
徐彬 《开卷有益》2014,(9):42-42
<正>中药方剂黄龙汤出自于明代陶华约的《伤寒六书》,是一首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的方剂。方药组成:大黄、芒硝各3克,枳实、厚朴、人参、当归各2.4克,甘草2克。用时以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后再加桔梗,煎一沸,热服,具有清热泻下,滋阴通便,益气养血之功能,主治肠胃燥热,气血两虚,下利清水,神昏谵语,腹痛拒按,身热而渴,神疲少气,舌苔焦黄或焦黑,脉沉细数者。里热实证而见气血虚弱者,治宜泻结泄  相似文献   

17.
苦味药与辛味药的配伍在临床中应用非常广泛,它除具有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等一切药物配伍所共有的方法外,还有寒热并用,苦辛通降两种特殊配伍.故本文对此二法予以重点论述。苦辛药物的功用苦味药具有泄和燥作用。泄的含义甚广,有指通泄的,如大黄,用于热结便秘。有指降泄的.如杏仁,  相似文献   

18.
大黄素有“大将军”之美称,其性勇猛刚烈,骁勇善战,摧枯拉朽,永往直前。肠胃之积热,大便之燥结,首选大黄之峻猛泻下,伍芒硝之软坚散结,借助枳实、厚朴下行之气,成千古不朽之大承气,由此衍生出诸多的承气辈,以顺承气机,累建功勋。大黄虽功绩累累,但由于上古神...  相似文献   

19.
探析仲景应用大黄的情况,包括临床应用和配伍用量两方面,认为:大黄能够治疗气、水、血三个层面的病证,但都以大黄的通腑作用为基础;大黄常用配伍包括:大黄与栀子,大黄与黄芩、黄连,大黄与枳实、厚朴等;大黄是"通"药的代表,于仲景方的平均用量为44.85 g,且常重用,是仲景"以通为和"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正> 大承气汤为峻下热结、泻下通便之剂。自1994年以来,笔者将其加味应用于治疗肠梗阻,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24例,均为住院病人,男17例,女7例。年龄43—79岁。病程最长6天,最短1天。全部病例均经X线检查确诊,且临床症状、体征符合肠梗阻之诊断。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组成:大黄10g(后下)、芒硝20g(冲服)、枳实10g、厚朴15g、木香6g、元胡15g。 2.2 煎服方法:将后四味药加水250毫升,煎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