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可达龙治疗老年肺心病加重期伴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肺心病加重期患者并发心房颤动,发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首选西地兰;频发室性早搏伴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首选利多卡因。治疗无效后,改用可达龙静脉用药。结果25例快速心律失常,心室率得到控制,平均心室率从157±11次/min,下降至97±13次/min,P<0.01。23例用药1h内得到控制,有2例心房颤动患者在用药3h内心室率得到控制。2例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2例室性心动过速转变为窦性心律。25例患者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于心律失常,未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力衰竭加重。结论静脉应用可达龙对治疗肺心病加重期伴快速心律失常是一种极其有效而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例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给予临时起搏治疗,出现心室电风暴,经电除颤、可达龙治疗后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停用可达龙,给予提高起搏频率、利多卡因、倍他乐克、镁剂等综合治疗后,有效终止了电风暴。  相似文献   

3.
闫清华  王书芳  葛建云 《山东医药》2007,47(35):120-120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肌细胞形成电重构。缺血区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缩短,缺血区与非缺血区之间不同部位的心室肌之间可产生电不均一性,易致折返激动,使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加,此为心肌梗死后发生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达龙是一种苯比呋喃类的衍生物,属于第3类抗心律失常药,对控制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预防室颤有显著效果。近年来,我们应用可达龙治疗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40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8岁,因心悸胸闷2d入院,有高血压病2年,未正规服药。胸闷位于胸骨后,范围约手掌大小。患者本次发病外院就诊时的心电图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预激,予可达龙针治疗后未转复,遂采用150J电复律一次转为窦性心律。1d前患者胸闷再发,至我院急诊查心电图(图1)示心房扑动伴预激。血钾3.05mmol/L,予可达龙针抗心律失常及静脉补钾后未转复,随即出现血压下降64~84/40~54mmHg,考虑心源性休克,予200J电复律一次后转为窦性心律,予去氧肾上腺素维持血压及补钾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图2)示偶见室性期前收缩多,与患者发作时心动过速形态基本一致,未诱发心动过速。由于患者先前发作的心动过速为室性心动过速,考虑为宽QRS 波群心动过速,并收住入院。入院体检:T 36.6毅C,P 64次/min,R 18次/min,BP 149/88mmHg。患者自诉有心动过速病史1年余,具体不详。否认类似疾病家族史。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胺碘酮(可达龙)静脉注射加口服治疗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38例除颤的同时静脉注射可达龙150 mg~300 mg,10 min静脉推注完毕(VT150 mg、VF300 mg)后继以1 mg/min泵入6 h,后18 h泵入0.5 mg/min,24 h静脉用量≤1 200 mg.结果 静脉平均用药2 d~4 d(3.9 d±1.8 d)第1天静脉用量900 mg~1 200 mg(1150mg±180mg),心律失常控制率24 h为27.7%,48 h为50%,72 h为22.3%.总病死率22.2%.结论 静脉注射加口服应用可达龙对持续性VT、VF控制安全、有效,但不能减少病人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正>室性心动过速是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可分为非持续性或持续性室速。多数情况下,非持续性、非结构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动过速病人经治疗预后较好,而部分室性心动过速,如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因QRS波时限较短,体表心电图常有一定迷惑性,较难与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伴差异传导相鉴别,延误治疗。对于伴有临床症状、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运动诱发的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是其主要的治疗策略。射频消融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终止室性心动过速的方式,手术成功率可达90.9  相似文献   

7.
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程序刺激诱发率高,诱发的室性心动过速与临床发作极相似。通过诱发方式、发作时的单个程序刺激等观察,考虑该类室性心动过速的机制以折返激动的可能性大。普罗帕酮可使9/10例心动过速终止。再次诱发试验中可见4/10例抑制了心室诱发。普罗帕酮可用于急诊终止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也可考虑用于口服维持。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5岁,因反复胸闷气促于2008年5月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I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内传导阻滞",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症状缓解。2011年3月突发心悸,心电图示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波动于110~150次/分,予可达龙、利多卡因等静脉治疗未能恢复窦律。后以170次/分的起搏频率超速起搏,室性心动过速终止,恢复窦性心律,心率70次/分,病情稳定后出院。  相似文献   

9.
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有差异传导的鉴别诊断传统上包括应用兴奋迷走神经或抑制交感神经等措施。包括乏氏动作、颈动脉窦按摩和应用盐酸腾喜龙或苯肾上腺素。应用这些方法能终止节律整齐而QRS波增宽的心动过速者,提示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但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可达龙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植入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治疗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01-2012-07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患者43例,行ICD置入术,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可达龙)20例与治疗组(可达龙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23例,随访6个月,比较两者临床事件发生率、起搏器程控参数和超声心动图指标等。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晕厥及猝死。治疗组临床事件、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且LAD、LVEDD、E/A得以改善。两组患者心室电极导线感知、起搏阈值、阻抗、除颤阈值与用药前比较无变化。结论:可达龙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因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植入ICD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可达龙。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性,62岁,因“胸闷、气急20年,腹痛、双下肢水肿”入院,20年前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6个月前曾发生晕厥住当地医院住院治疗;3个月前因“意识丧失”住院治疗期间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行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植入治疗。此次以“胆囊炎”收入院。急查心电图示宽QRS波心动过速,频率142次/分,QRS波分“两部分”,时限达260 ms。行食管心电图检查,可见房室分离,明确为特宽性QRS波室速,可达龙未能转复,予以电复律转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种标准化的全层心肌线性消融术治疗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性。方法:左侧开胸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猪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动过速的疾病模型,使用双极射频消融钳从室壁瘤中心放射状向室壁瘤边缘区进行"米"字形消融。消融后诱发室性心动过速,评价同时心内膜-心外膜全层心肌线性消融术后的即刻有效性。结果:20只实验猪建模6周后14只伴室壁瘤形成。其中10只可诱发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所有模型猪均在心脏不停跳下顺利完成了全层心肌消融术,每只猪8条线性消融损伤,无手术死亡。消融术后再次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全层心肌消融术的即刻有效可达80%。结论:标准化的"米"字形全层心肌消融术可有效遏制猪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主要是探讨和分析西药可达龙注射液运用在心率失常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阿斯综合征2例、室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早31例、阵发性房扑房颤12例、房速5例。对患者病症进行分析之后实施可达龙注射液治疗,并观察其治疗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经过系统的治疗之后产生了显著的疗效,其中有效率为86%(43/50)。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达龙注射液运用在室早、室速、房扑房颤治疗中能够产生显著的疗效,适用于急性心衰伴有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但是,在用药过程中发现患者存在不良反应时,要能够进行药物减量或者停药。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经射频消融术证实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状况、心电图特点、消融靶点的确定及消融结果。方法:对68 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和体表心电图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在诱发出室性心动过速后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成功率和复发率以及它们和消融靶点的关系。结果:本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中右室室性心动过速较左室室性心动过速多见。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则多表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消融靶点的确定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主要采用起搏标测法,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主要采用激动顺序标测法。右室流出道室速组在起搏标测时起搏ECG和VT时ECG的12导联QRS波完全相同处消融成功率较高。结论: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的体表心电图可初步估计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经射频消融术证实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状况、心电图特点、消融靶点的确定及消融结果。方法对32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和体表心电图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在诱发出室性心动过速后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成功率和复发率,以及它们和消融靶点的关系。结果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则多表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消融靶点的确定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主要采用起搏标测法,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主要采用激动顺序标测法。右室流出道室速组在起搏标测起搏ECG和VT时ECG的12导联QRS波完全相同处消融成功率较高。结论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的体表心电图可初步估计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报道 1例宽QRS波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经过。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限为 0 .12s ,右束支阻滞型 ,心内电图逆行A波冠状窦远端电极领先。考虑左侧壁隐匿性旁道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心室内差异传导。阻断旁道逆传后 ,心动过速仍持续 ,室房分离 ,才明确室性心动过速诊断。因此 ,对宽QRS波心动过速应作仔细的电生理检查。  相似文献   

17.
完全性房室(室房)传导阻滞者合并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实属罕见。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其折返环主要在房室结和/或周围组织,心房、心室并不参与折返性心动过速,因此,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时,偶尔可发现室房2:1传导,甚至房室2:1传导,这也证明了心房、心室不参与折返性心动过速。本例患者心脏电生理检查显示:房室结折返时经His束下传到心室,形成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由于房室结-心房阻滞,所以才伴房室(室房)分离,即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鉴于该患者既有心动过缓又有心动过速,治疗上需综合考虑。在植入起搏器之前,先行房室结改良术,然后再植入双腔起搏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方法 对 2 0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心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较右心室室性心动过速多见 ,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 14例 ,经消融 13例获得成功 ,1例未成功 ;右心室室性心动过速 6例 ,经消融全部成功。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和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对经射频消融术证实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状况、心电图特点和消融结果.方法对127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年龄、性别、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和心电图进行分析,观察室性心动过速的诱发率,射频消融的成功率和复发率,分析消融术失败或室性心动过速复发的原因.结果经消融治疗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好发于年轻人,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较右心室室性心动过速多见,11.8%的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可出现11室房逆传.右心室室性心动过速男女比例为1.01.3,额面QRS波平均心电轴为(+82.96±26.18),诱发率为90.2%,射频消融的成功率为85.4%.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男女比例为8.61.0,额面QRS波平均心电轴为(-88.15±43.73),诱发率为96.5%,射频消融成功率为93.0%.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一项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相对成熟的技术,可以作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肥厚型心肌病伴室性心动过速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因素,虽然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已取得很大成功,对于病理性室性心动过速,如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动过速的报道也逐渐增多,但肥厚型心肌病伴室性心动过速的消融仅有小样本报道。本文报道4例肥厚型心肌病并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消融及中长期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