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章茹  李海峰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2):1793-1795
分析江苏省7~18岁中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因素,为制订学校体育发展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江苏省抽取南京、徐州、宿迁、常州、无锡、苏州、扬州、南通8座城市的30所学校,对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共6 847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只有53.97%的中小学生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随着年级的增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呈下降趋势(x2=256.740,P<0.01).在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的中小学生中,有45.03%认为体育课程缺乏趣味性,29.07%不喜欢体育老师的授课方式,28.18%认为缺乏体育场地和器材,28.19%认为体育成绩的好坏与其升学没有关系,26.21%认为体育课程成绩与学校的评价、评优无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地区、课程内容缺乏趣味性、不喜欢体育教师的授课方式、缺乏体育场地或器材、家长不支持、体育课与在校期间评优无关、体育课程对升学没有影响是中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江苏省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参与情况欠佳.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开展应由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多方面协调管理.  相似文献   

2.
了解江苏省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江苏省12所高校2 643名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仅有2.3%(60/2 643)的大学生每周上体育课课时数≥3学时,29.9%(790名)每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次数≥3次,14.8%(391名)每天参与体育锻炼时间≥lh,23.0%(609名)掌握的运动技能项数≥3项,45.7%(1 208名)未参加体育社团,17.8%(471名)参与校外体育俱乐部等社会体育组织;40.1%(1 059名)的学生认为体育课程内容缺乏趣味性,31.9%(845名)的学生不喜欢体育教师或其授课方式,19.4%(514名)认为缺乏体育场地或器材,21.1%(558名)认为体育锻炼对学习效果没影响,28.9%(764名)认为体育课程及相关活动对就业没有影响,17.1%(451名)认为体育成绩好坏不影响在校评优和进步;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现状及不喜欢体育锻炼原因的性别、年级和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级、地区、课程内容缺乏趣味性、不喜欢体育教师的授课方式、缺乏体育场地或器材是江苏省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江苏省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现状情况不容乐观,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行为需要社会、学校和个人兼容并济,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调查上海市学龄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现状,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上海市6个区参加2014年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与调研的9~18岁中小学生共12 646名进行体育锻炼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有40.2%的中小学生平均每天锻炼≥1h,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锻炼≥1h的占比分别为60.9%,39.0%,19.1%(x2=1 341.014,P<0.01);肥胖学生组每天体育锻炼≥1h的比例(44.2%)高于正常学生组(39.4%) (x2 =9.115,P<0.01).有60.5%的学生上体育课感觉到“出汗、有点累”,78.4%的学生喜欢上体育课,82.6%的学生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51.5%的学生喜欢参加长跑.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不喜欢参加长跑主要原因均是“怕累、怕吃苦”(62.5%,80.3%).结论 上海市中小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h的报告率不同群体间存在差异.应重视体育锻炼效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终身运动习惯.  相似文献   

4.
了解广州市城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依托广州市中小学生常规体检工作,纳入其中10 972名城区小学二年级、初一、高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体育锻炼时间等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H秩和检验,x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年级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差异;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年级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1h的影响因素.结果 中小学生平均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为21.4(8.6 ~ 40.0) min,85.63%的中小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1h,女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1h的比例(90.51%)高于男生(80.61%)(x2=218.04,P<0.05),且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3.6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小学二年级OR=6.81,95%CI=4.38~ 10.58;初一OR=4.60,95%CI=3.79~5.59;高一OR=9.25,95%CI=5.90~14.49)和女生(初一OR=1.57,95%CI=1.35~ 1.82;高一OR=2.85,95%CI=2.07~ 3.92)是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足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广州市城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足问题严峻.应以女生为重点人群,实施以增强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与意愿为主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晏妮  孙珂  黄聚云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0):1517-1520
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对幸福感的影响,为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上海市3 356名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和幸福感水平进行调查.结果 上海市中小学生课余时间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以下者占54.7%,3~4次者占27.5%,5~6次者占10.3%;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极少者占19.9%,≤3h者占43.5%,3~7h者占24.9%.中小学生认为自己幸福者占75.4%.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级,父母亲学历以及课余每周进行体育锻炼的频度、时间、项目均会影响中小学生的幸福感水平(P值均<0.05).结论 学校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中小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家长、教师应关心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近20 a来,随着我国物质条件的改善和医疗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疾病谱发生改变,伤害、糖尿病、肥胖等慢性退行性疾病正逐渐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的主要问题[1-2].青少年健康问题与行为密切相关[3].不健康饮食、缺乏体育锻炼等行为,不仅影响青少年青春期的健康,而且直接或间接损害其成年期健康和生活质量[4].为了解上海市金山区青少年日常饮食行为和体育锻炼行为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笔者于2013年对金山区青少年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了解天津市9~18岁中小学生在校体育锻炼现状及体育活动态度,为制定学生体育锻炼对策提供线索.方法 应用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问卷,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天津市9~18岁中小学生6 401名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信息、在校体育锻炼情况、体育锻炼意愿等.结果 每周体育课小学为3节,初中为2节,高中为2节.22.9%的城市高中生认为体育课经常被挤占或不上.90.8%的小学生、81.5%的初中生和58.9%的高中生每天做1~2次的课间操.76.0%的学生愿意上体育课,81.7%的学生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48.3%的学生愿意参加长跑锻炼.66.8%的学生认为是没有锻炼习惯导致不参加体育锻炼,65.5%的学生是因为怕苦、怕累而不参加长跑锻炼.学生喜欢的运动为乒乓球、羽毛球(63.5%)及篮球、足球、排球(46.3%)等.与正常体重组学生相比,超重肥胖学生更不愿意选择跑、跳类项目.94.8%的学生家长支持学生课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结论 天津中小学生在校体育锻炼现状不容乐观,多数学生有意愿参加各类体育锻炼.学校是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8.
调查山西省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为制定大学生体育锻炼促进计划和实施相关行为干预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山西省5所高校的932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体育锻炼阶段评定问卷和体育锻炼态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利用EpiData 3.1和SPSS 20.0对收回的有效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 大学生处于意向阶段的人数最多(303人),维持阶段的人数最少(73人).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总体得分较高(242.72±28.44)分,态度较积极,但行为控制感(22.14±4.75)、主观标准(17.38±3.41)和失败焦虑(13.80±4.23)3个维度的得分低于量表均分.在行为习惯、行为意向、行为控制感3个维度上,男生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4.663,3.908,6.780,P值均<0.05);女生目标态度、行为认知及失败焦虑得分均高于男生(t值分别为-2.181,-3.848,-2.533,P值均<0.05);在行为认知维度上,2014级低于其他年级(F=3.830,P<0.05);不同城乡、BMI水平者体育锻炼态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育锻炼态度总分及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5个维度的得分,从意向前阶段到维持阶段呈持续上升趋势(P值均<0.05).结论 应根据院校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行为阶段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特征,采取相应措施对大学生不同阶段体育锻炼行为进行菜单式干预.  相似文献   

9.
了解凤凰县留守与非留守中学生体育锻炼、日常饮食行为现况,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开展体育卫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问卷,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凤凰县4所中学1 34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4次的报告率非留守初中生(16.56%)高于留守组(11.87%),每次体育锻炼时间≤30min的留守中学女生(89.72%)高于非留守组(81.52%),与家人一起参加体育锻炼的报告率城市非留守中学生(8.80%)高于城市留守中学生(2.35%),参加体育锻炼态度为不积极的报告率非留守高中生(25.07%)高于留守组(16.1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喝牛奶行为报告率留守中学男生(73.61%)高于非留守组(62.02%),偏食行为报告率非留守初中生(31.88%)高于留守组(21.18%),常吃甜食行为报告率农村非留守中学生(30.61%)高于农村留守组(24.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针对凤凰县留守与非留守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健康饮食情况的不同问题,应积极开展促进身体健康的相关教育.  相似文献   

10.
了解广州市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大学生运动与体质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3所高校1 038名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情况问卷调查.结果 仅有3.3%(34/1 038)的大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经常运动的学生占26.5% (275/1 038),70.2%(729/1 038)的学生很少运动;大学生体质量指数不达标的占36.6%(380/1 038).大学生体育锻炼重要性认知平均得分为9.98,其中得分大于均分者占55.5%(576/1 038);只有54.7%的学生能达到中等强度以上的锻炼.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64.5%)、塑造形体(46.4%)和释放压力(39.7%),但常因为自身惰性、学业繁重和课余活动安排太满无法坚持锻炼.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OR=1.375)、体育类专业(OR=10.696)、参与体育组织(OR=1.439)、体育锻炼重要性认知得分大于平均分(OR=1.953)的学生更容易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结论 广州市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比例较低.高校应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改善大学生锻炼现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目前高中生的睡眠时间,探讨睡眠时间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为开展高中生睡眠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三阶段抽样法抽取上海市28所高中的6 401名高中生,使用《上海市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高中版)》进行调查,对调查数据中的睡眠时间和自感学习成绩部分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秩相关、有序logistic逐步回归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6 401名高中生中,94.8%的学生睡眠时间8 h,其中62.8%的学生7 h。高中生睡眠时间和自感学习成绩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109,P0.01。与睡眠时间7 h的学生相比,睡眠时间≥7 h且8 h和≥8 h的学生自感学习成绩更好,OR值分别为1.42(95%CI:1.29~1.57)和2.04(95%CI:1.65~2.52)。【结论】上海市高中生睡眠不足现象严重,而睡眠时间与自感学习成绩呈正相关,对高中生进行促进睡眠健康教育和干预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2.
了解上海地区青少年食物过敏现状,为过敏性疾病防治与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随机整群调查上海地区6所学校高中阶段2626名学生食物过敏的流行情况、过敏食物类别及症状特征.结果 上海地区高中阶段学生食物过敏自述报告率21.13%,男、女生报告率分别为19.6%,22.0%;主要过敏食物为海产品和水果类.过敏症状均以速发型(2h内)为主,男生组自述迟发型报告率较女生组高(P=0.023);症状特征以皮肤组织病变为首要表现,男生自述食物过敏人群呼吸道症状发生率较女生组高(P=0.014),而女生组皮肤症状发生率较高(P=0.002);食物过敏人群的其他过敏性疾病与过敏家族史的报告率均较无食物过敏人群高(P值均<0.01).结论 上海地区高中生食物过敏报告率较高.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及营养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13.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 The period of adolescence (between ages 10 to 19) is characterized by a critical period of development and establishment of eating behaviors and preferences. Obesity and...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上海市高中生对自杀态度的取向以及其自杀意念的水平,为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及Beck抑郁问卷,对上海市1 695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由学生自评后统一回收问卷并进行评分。结果 41.18%的学生轻度抑郁,19.17%的学生中度抑郁,13.75%的学生重度抑郁,不同性别和地区的抑郁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自杀意念影响因素中,青少年生活事件总应激量、母亲的惩罚严厉、父亲的过度保护均为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0,1.08,1.12;而家庭的情感温暖,学习成绩好是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94和1.38。结论应采用综合性措施从个人、学校和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16.

Objectives  

Identifying multi-level factors affecting physical activity (PA) levels among adolescents is essential to increasing activity to promote health within this population.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PA and 11 independent factors among Manitoba high school students.  相似文献   

17.
了解上海市高中生闲暇活动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改善高中生闲暇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上海市5个区9所学校的高一和高二年级4 22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闲暇活动的满意度及其相关信息,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目前上海市高中生闲暇活动的总体满意度为47.8%,主要闲暇活动为做作业和学习学校课程高中生的闲暇活动满意度为44.7%,比不是做作业和学习学校课程的高中生(57.0%)低(x2=46.699,P<0.01);主要闲暇活动为体育锻炼和休闲娱乐的高中生闲暇活动满意度(56.9%,52.1%)比不是体育锻炼和休闲娱乐的高中生(43.9%,38.7%)高(x2值分别为63.450,123.080,P值均<0.01);自我感觉学习成绩中等和优良的高中生闲暇活动满意度分别为45.5%和53.7%,比自我感觉学习成绩差的高中生满意度(38.3%)高(x2=71.206,P<0.01);外向、情绪稳定的高中生闲暇活动的满意度(56.7%,56.5%)比内向、情绪不稳定的高中生(39.0%,37.5%)高(x2值分别为72.987,134.390,P值均<0.01).结论 学校、家长和社会应适当减轻高中生的课业负担,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锻炼、休闲娱乐、旅游和海外游学等闲暇活动,并加大对高中生性格的关注力度,对提高高中生的闲暇活动满意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To examine recent trends in physical education (PE) enrollment, daily attendance in PE, and being physically active in PE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study analyzed data from the 1991, 1993, 1995, and 1997 national school-based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ys (n = 55,734).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to test for significant linear time trends among the total student population and demographic subgroups (gender, race/ethnicity, and grade). Although PE enrollment in the total student population did not change from 1991 (48.9%) to 1997 (48.8%), the prevalence of students who attended PE daily, and the prevalence of students who were physically active > 20 minutes in an average PE class both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mong nearly all demographic subgroups. The prevalence of students who were physically active > 20 minutes in daily PE classes decreased from 34.2% in 1991 to 21.7% in 1997 (p < 0.001). To reverse current trends, high schools should implement daily PE classes that emphasize participation in lifelong health-related physical activity for all stud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