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天然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预成直径为2.0mm的螺纹纯钛种植体48颗,新西兰白兔12只,每只在双侧胫骨各钻2孔,实验组孔径4.5mm,对照组孔径为2.0mm,实验组同期植入复合材料+纯钛种植体,对照组只植人种植体,分别于术后4、8、12、16周随机处死三只动物,制作硬组织标本、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标本,观察移植材料及种植体一新骨界面变化情况,并分析每一时期两组Ca、P、S元素的含量。结果:实验组复合材料植入后未见明显的异物反应。实验组种植体植入后未发生明显移位,16周时能与周围骨组织形成较好的骨结合。能谱分析显示,16周时两组Ca、P、S元素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天然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可以作为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材料,并能促进种植体一骨界面形成较为完善的骨结合。  相似文献   

2.
种植体周骨缺损时羟基磷灰石颗粒植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研究羟基磷灰石颗粒在即刻人工种植体的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作者应用国产HA层钛种植体植入犬股骨中进行观察,术后1、2、3、4个月处死动物,通过X线检查及扫描电镜观察标本。结果即刻种植组中,用HA充填空隙后,其愈合情况在术后3个月与延期种植无明显差异,种植体和骨组织结合紧密;无HA充填的标本中与延期种植存在差异,4个月时颈部尚有部分骨组织缺损。结论即刻种植术中,在植入种植体的同时植入HA颗粒。有助于种植体的稳定,对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早期愈合起到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羟基磷灰石涂层种植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渊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1997,6(3):128-131,158
八十年代中期,de Groot K和CookSD各自相对独立地利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将羟基磷灰石(简称HA)生物陶瓷覆盖于钛金属表面,制成金属基HA涂层复合种植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阳极氧化伴水热处理后纯钛种植的体内成骨效应。方法:36枚纯钛种植体采用4种表面处理,随机植入12只兔股骨内,分别在术后4周、8周、16周取出带种植体骨块制作磨片,观察界面新生骨情况以及抛光、水热处理种植体术后8周的界面超微结构,行表面能谱分析。结果:术后8周,阳极氧化伴水热处理种植体表面编码骨的转化和成熟较快,至16周时界面几乎无编织骨和剥脱的羟基磷灰石碎片,种植体表面的钙,磷含量在种植后增加,抛光种植体表面钙、磷含量增加不明显。结论:纯钛经阳极氧化伴水热处理后,可以加快种植表现编织骨转化为板层骨,从而可能促进种植区的早期愈合,薄涂层特有的优越性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羟基磷灰石种植体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在兔子左下切牙远端人工制备牙槽窝,植入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种植体,分别于1、3、6个月处死兔子,制成标本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种植体与骨组织1个月时为纤维性结合;3个月时大部分为骨性结合,少部分为纤维性结合;6个月时为骨性结合,有较多骨组织长入种植体内。另再拔除兔子上前牙,即刻将种值体植入牙槽窝内,同法观察。1个月时大部分为纤维性结合,根尖为骨性结合;3个月时为骨性结合,有较多骨组织长入种植体(多孔型)内;6个月时为骨性结合。生理性牙槽窝有利于种植体与周围组织的结合与稳固;多孔型比致密型固位快,可能与表面微孔有关;种植体与骨组织的结合是一种正合关系。  相似文献   

6.
羟基磷灰石涂层—钛基牙种植体的动物植入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56枚等离子喷涂羟基磷灰石涂层-钛基牙种植体植入狗股骨干。分别在术后1、2、3、4个月时制取不脱钙标本切片,作组织学观察、显微X线摄影及计算机辅助植体-骨接触率测量。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钛种植体-羟基磷友石复合型植入体植入20只狗下颌骨牙缺失区.并对植入体与宿主骨结合的过程进行了X线、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复合型植入体抗折强度测试。结果表明:术后12周.复合型植入体的抗折强度比植入体内前高;复合型植入体植入后用微型钛夹板固定组与宿主骨呈骨性结合;用骨膜复位缝合固定组与宿主骨呈纤维骨性结舍。钛种植体与羟基磷灰结合牢固.负荷条件下无松脱落。复合型植入体不干扰骨愈合过程。作者认为该种复合型植入体可用于颌骨缺损后的牙颌整复.但植入体植入后早期的稳定固定则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生物玻璃/纳米羟基磷灰石(nHA/BG)涂层与Bio-Oss骨粉在种植体骨缺损中引导骨再生的效果。方法:选取6只Beagle犬,拔除两侧下颌前磨牙。3个月后预备种植窝,同时颊侧制造裂隙状骨缺损(2.25 mm×3 mm×4 mm)。按照分组植入种植体和骨粉,A组为nHA/BG+Bio-Oss,B组为nHA/BG+血凝块愈合,C组为微米级HA+Bio-Oss。术后2周、处死前2周和3 d分别进行四环素、钙黄绿素和茜素红荧光标记。术后8周和16周处死动物,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测量。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骨-种植体结合率(BIC)在8周时分别为30%、18%、21%,16周时分别为61%、53%、46%;缺损区新骨面积(RA)在8周时分别为(2.1±0.6)mm3、(1.4±1.0)mm3、(0.6±0.1)mm3,16周时分别为(4.2±0.7)mm3、(2.2±1.2)mm3、(1.2±0.6)mm3。各组8周与16周的BIC和RA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8周时,A、C 2组的BIC和RA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16周时,A、B 2组的RA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种植体周围2.25 mm骨缺损区,nHA/BG涂层能促进种植体-Bio-Oss替代骨-骨的骨结合。  相似文献   

9.
本项研究选用氧化铝作为种植体基体.在850℃和1050℃下分别在其表面烧结羟基磷灰石(简称HA).制成HA1和HA2涂层种植体.以纯钛作对照。狗股骨穿皮质种植1、3、6个月后取材,行顶出试验.并对测试后的破坏断面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发现:两种HA涂层种植体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能在种植早期加速新骨形成、钙化,达到较高的界面结合强度;涂层种植体在顶出试验后.断裂发生在涂层材料内,而纯钛则发生在种植体—骨组织界面;涂层种植体的界面力学性能和烧结温度有关.HA2涂层种植体在各种植程期的界面结合强度均高于HA1涂层种植体。  相似文献   

10.
羟基磷灰石涂层种植体骨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涂覆烧结工艺技术研制的新型羟基磷灰石(HA)涂层种植体的骨愈合情况。方法:将12颗钛种植体(6颗有HA涂层,6颗无涂层)植入6只成年杂种犬下颌骨内,分别饲养1、3、6个月,使种植体在无负荷的条件下愈合。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光镜组织学观察以及计算机定量组织形态学评价。结果:两种种植体都能产生骨结合。有涂层的种植体新骨的产生和成熟都比无涂层的钛种植体更为迅速。术后1、3、6个月有涂层种植体的骨结合率分别为71.68%、86.81%、90.19%;无涂层种植体的骨结合率为53.26%、66.16%、68.72%,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涂覆烧结工艺HA涂层骨内种植体能取得良好的骨结合,涂覆烧结工艺HA涂层能够很好地促进种植体的骨结合。  相似文献   

11.
引导骨再生在种植体周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观察评估钛膜、Bio-oss骨粉引导种植体周围骨缺损骨组织再生的疗效。方法:选择种植区牙槽骨存在骨缺损的患者12例及即刻种植需引导骨再生的患者13例。植入种植体后,在骨缺损处植入自体骨与等量Bio-oss骨粉1:1,覆盖钛膜。术后1、2、3、4月进行X光检查及临床检查。二期手术时,取出钛膜,转移模型,进行金属烤瓷全冠修复或固定桥修复。半年后进行回访。结果:所有病历均未发现软组织瓣裂开、膜暴露、膜塌陷、膜移位及感染等并发症。只有1例因膜覆盖不够充分,新生骨组织量较少,其余病历骨缺损处均有大量骨组织生成,这些种植体都可作为修复基牙,可较好地恢复咀嚼功能。结论:钛膜、Bio-oss骨粉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有效引导骨组织再生。  相似文献   

12.
活性胶原基纳米骨修复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胶原基纳米骨(nHAC)及活性胶原基纳米骨(AnHAC)修复即刻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应用奠定理论依据。方法:犬下颌骨拔牙创区制造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分别采用植入nHAC、AnHAC、自体牙槽松质骨及不植入任何材料4种不同方法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术后6周、12周,采用X线摄片、骨密度测量及组织学检查,观察新骨形成情况和新骨与种植体的关系。结果:两组实验动物中,除空白对照组外,骨缺损区均愈合良好,未见种植体周围炎发生。1)nHAC组:术后6周已有新生骨小梁形成,术后12周修复骨缺损,种植体边缘可见较多新骨形成;2)AnHAC组:成骨过程较早,术后6周即有较多新生骨组织出现,术后12周新骨组织与宿主骨完全融合,并与种植体表面形成广泛的骨性结合。结论:nHAC具有良好的骨引导作用,可良好地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复合rhBMP-2后效果更佳。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修复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明胶-羟基磷灰石-米诺环素(Gel-HA-M)纳米复合物与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复合(GEL-HA-M/PRP)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效果,探讨其作为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材料的可行性.方法:普通健康杂种犬6只,拔除双侧下颌第二、三、四前磨牙,3个月后每侧拔牙处植入3枚...  相似文献   

14.
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修复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国产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修复牙种植体骨缺损的动物实验研究,观察磷酸钙骨水泥引导骨再生的方式,为将来磷酸钙骨水泥能修复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选取40只日本大耳白兔,在白兔右侧股骨大转子区植入BLB种植体(Φ=3.3 mm,L=8.0 mm),同时种植体冠部制造宽度为2.0 mm、深度为4.0 mm的环行骨缺损,骨缺损区充填CPC进行修复。实验组术后1、2、4、6个月随机处死大白兔10只,对骨缺损区X线骨密度分析,带种植体的硬组织磨片的组织学观察新骨的生成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磷酸钙骨水泥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发生降解,新生骨组织沿降解裂隙长入,与种植体发生直接的接触,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各个月内的新骨量有显著性差别。结论:表明磷酸钙骨水泥在修复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展示了较好的引导骨再生性质。  相似文献   

15.
16.
骨康散对骨质疏松症种植体周围骨结合影响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中药骨康散Ⅱ号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骨的代谢及种植体与骨结合情况。方法:制作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模型,植入种植体,同时给予骨康散Ⅱ号灌胃,观察骨康散Ⅱ号对种植体周围骨代谢、骨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去势大鼠较对照组血中骨钙素水平显著性下降;骨与种植体结合更连续,紧密,矿化程度更高。结论:骨康散Ⅱ号能有效抑制去势大鼠高转换型骨量丧失,促进种植体周围新骨的形成和矿化。缩短种植体与骨的愈合时间,提高骨结合的质量,对闭经期骨质疏松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80枚羟基磷灰石涂层种植体修复了70例患者的牙缺失,经l-3年的观察,73枚(91%)保持稳固并能行使功能。文章根据观察结果,分析了种植技术要点及种植体类型与成功地完成种植修复问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99mTc-MDP放射性骨显像观察复合兔骨髓基质细胞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BMSCs nHAC)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兔下颌骨体部范围为15mm×15mm的全层骨缺损分别采取相应方法修复:A组,BMSCs nHAC修复;B组,nHAC修复;C组,空白对照组,缺损不做修复。术后4、8、12周分别通过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进行监测。结果:术后4周,A组核素浓聚程度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核素浓聚程度亦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8周,A组核素浓聚程度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核素浓聚程度与C组无显著差异;术后12周,3组核素浓聚程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BMSCs nHAC修复下颌骨缺损与单独使用nHAC相比具有较好的成骨能力和血管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无孔纯钛膜结合自体碎骨整复种植牙美观区骨缺损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技巧.方法:8例前牙美观区缺失伴唇颊侧牙槽骨凹陷畸形要求种植修复患者,采用自体碎骨屑移植充填骨缺损区,无孔纯钛膜覆盖治疗,共计植入种植体19枚.术后6个月行种植Ⅱ期手术,同时取出钛膜.结果:除一例术后1月局部钛膜暴露外,余软组织瓣均愈合良好,术后6个月骨缺损区呈完全骨性修复.结论:纯钛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有效地防止自体移植碎骨移位、纤维结缔组织长入,其塑形性好,能维持较大的骨再生修复空间.  相似文献   

20.
从47例种植牙的结果分析讨论,提出种植牙成功与否与种植牙受力和开始受力的时间有关。主要是种植体一骨界面的应力超过牙槽骨的生物容许强度,造成牙槽骨受压萎缩并导致种植牙失败。若种植体植入时间短,刚种植体-骨界面的早期生物强度也低。在探讨这些问题中提出了种植牙的受力模式,以较好的说明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