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分析2004-2007年康保牧场鼠疫监测资料,掌握其鼠疫疫情动态,提出预防控制对策。方法运用鼠疫流行病学方法,按照医学统计学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主要宿主动物长爪沙鼠平均密度0.01-5.01只/公顷,呈逐年降低趋势;达乌尔黄鼠的平均密度0.47-0.78只/公顷,相对比较稳定;达乌尔黄鼠鼠体蚤平均染蚤率43.66%-80.14%之间,平均蚤指数1.06-5之间,长爪沙鼠鼠体蚤平均染蚤率26.85%-35.05%之间,平均蚤指数0.35-0.97之间。达乌尔黄鼠窝巢染蚤率60%,平均蚤指数7.12。结论动物间鼠疫疫情发展稳定,但达乌尔黄鼠窝巢染蚤率和平均蚤指数较高。我们应加强监测,严防鼠密度的回升,坚持连续春秋两季灭鼠工作,并严防临近地区鼠疫的传入。  相似文献   

2.
1985-2004年海原县曹洼地区鼠疫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鼠疫监测结果,探讨鼠疫控制对策。方法按照《鼠疫监测工作方案》《动物鼠疫监测标准》进行黄鼠密度、体蚤调查和鼠疫细菌学、血清学检验。结果20年来平均黄鼠密度0.97只/公顷,近7年来黄鼠密度连续超过1.0只/公顷,且有上升趋势;黄鼠平均体蚤指数1.60匹/只,染蚤率45.49%;有3年份从黄鼠检出鼠疫阳性血清10份,滴度1∶20-1∶80,阳性率0.10%-0.55%;20年来未检出鼠疫菌。结论20年来海原县曹洼地区阿拉善黄鼠疫源地内未发生动物鼠疫现疫流行,但有鼠间鼠疫散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981-2008年宁夏黄鼠疫源地鼠疫监测资料及鼠疫流行病学特征,提出防制对策。方法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按照医学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28年间,阿拉善黄鼠疫源地宿主密度为0.31-1.80只/公顷,染蚤率为28.07-66.47%,蚤指数为0.88-3.15,有8个年次监测到动物鼠疫的局部流行。结论宁夏动物鼠疫流行呈周期性、间断性发生。坚持以鼠疫监测、宣传教育、灭鼠灭蚤、区域联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是预防控制鼠疫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宁夏沙鼠动物间鼠疫春季好发的影响因素,为动物鼠疫的防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收集、整理、分析宁夏2005-2014年鼠鼠疫疫源地春季监测的数据。结果 2005-2014年春季沙鼠疫源地鼠疫主要宿主密度在1.07~7.00只/hm2之间,平均为2.66只/hm2。次要宿主密度在2.85%~10.25%间,平均为6.14%。鼠体蚤指数在0.44~6.61间,平均为2.86。10年来在宁夏沙鼠鼠疫疫源地共发生4年次动物间疫情,动物检出鼠疫菌98株,疫源地动物鼠疫菌的阳性检出率为0.54%。结论春季沙鼠动物间鼠疫的流行与当地次要、主要宿主密度及鼠体蚤指数呈现正相关。2005-2014年间动物间鼠疫爆发流行1次、散发流行3次。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981-2010年宁夏海原县黄鼠疫源地鼠疫监测资料及鼠疫流行病学特征,为防制提供对策。方法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按照医学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阿拉善黄鼠疫源地宿主密度为0.30~1.87只/公顷,染蚤率为28.07%~81.78%,蚤指数为0.49~3.15,有5个年次监测到动物鼠疫的局部流行。结论海原县动物鼠疫流行呈间断性发生。坚持以鼠疫监测、宣传教育、灭鼠灭蚤、区域联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是预防控制鼠疫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宁夏鼠疫疫源地疫情趋势及防治状况.方法 依据常规鼠疫监测工作统计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11年间,宁夏鼠疫疫源地鼠间疫情流行活跃,分别在3市县(区),发生4次较大流行,检出201株鼠疫菌,检出阳性血清52份.长爪沙鼠疫源地受地区间鼠疫流行影响明显.结论 阿拉善黄鼠疫源地逐步消退,疫情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宁夏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早期鼠间鼠疫流行规律。方法分析宁夏近13年沙鼠鼠疫疫源地各监测点的数据和资料。结果 2001-2013年共捕获野鼠21 241只,隶属5科7属16种。年平均沙鼠密度2.03只·公顷^-1,鼠体染蚤率平均29.61%、鼠体蚤指数平均0.81。13年共检鼠疫菌128株,其中活鼠检菌2株,自毙鼠检菌108株,蚤类检菌18株。自毙鼠检菌阳性率高达59.67%,活鼠检菌率0.94·(10^4)^-1。结论宁夏群长爪沙鼠和子午沙鼠为优势种群,监测中加强自毙鼠搜检,就可尽早地发现沙鼠动物间鼠疫疫情,杜绝人间鼠疫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10年内蒙古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状况,总结疫情的流行规律,为科学防治鼠疫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年至2013年长爪沙鼠疫源地的鼠疫监测资料,进行数据汇总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内蒙古2004年至2013年总计在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监测点共调查样方面积134 803 hm^2,捕获鼠42 469只,密度为3.15只/hm^2,剖检各种宿主动物67 295只,染疫鼠297只,阳性率为0.44%,培养蚤数86 847匹/22 770组,阳性蚤数645匹/233组,阳性率为1.02%,用间接血凝方法检查各种动物血清16 326份,检出阳性血清109份,阳性率为0.68%。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2000-2011年内蒙古各疫源地啮齿动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和染疫情况,为今后的监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0-2011年内蒙古鼠疫监测总结和疫情分析报告,应用Excel2003软件分别对啮齿动物及其感染鼠疫的情况按不同年代、不同疫源地分别进行统计,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11年,在内蒙古各疫源地共捕获啮齿动物2目6科30种180 301只,其中在长爪沙鼠疫源地获鼠24种78 263只,达乌尔黄鼠疫源地获鼠19种78 638只,蒙古旱獭疫源地获鼠14种3 435只,布氏田鼠疫源地获鼠13种19 967只;从达乌尔黄鼠,布氏田鼠、长爪沙鼠3个类型疫源地的9种啮齿动物体内检出了鼠疫菌共728株,从达乌尔黄鼠,布氏田鼠、长爪沙鼠、蒙古旱獭四个类型的疫源地的7种啮齿动物体内均检出了血凝阳性血清269份。结论内蒙古鼠疫自然疫源地啮齿动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宿主类型复杂,动物鼠疫十分活跃,应加强监测,有的放矢地做好鼠疫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3年宁夏平罗县沙鼠鼠疫监测结果,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7-2011年宁夏平罗县陶乐地区监测结果资料,分析该疫源地鼠疫疫情流行态势.结果主要宿主平均密度为2.14只/ hm2,平均染蚤率为30.95%,平均鼠体蚤指数为0.70.监测发现1起鼠间鼠疫疫情,共检出鼠疫菌9株,其中长爪沙鼠检菌6株、子午沙鼠1株、同型客蚤1株、秃病蚤1株.间接血凝检测(IHA)450份,阳性材料1份,血凝阳性率为0.22 %;反向间接血凝检测(RIHA)8份,阳性材料7份,血凝阳性率为87.50 %.结论 2007-2011年平罗县沙鼠鼠疫疫源地动物间疫情活跃,鼠密度较高,局部发生了鼠间鼠疫疫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三峡库区丰都县和开县进行动物鼠疫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其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方法采用笼夜法捕鼠,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①宿主动物调查:丰都县捕获鼠形动物195只,鼠密度5.13,啮齿目动物71只,分1科4属7种,食虫目动物124只,为1科1属1种;开县共捕获鼠形动物193只,鼠密度3.56。啮齿目动物161只,分1科4属6种,食虫目动物32只,为1科1属1种;②鼠体蚤指数:丰都县获鼠蚤339匹,染蚤率39.50%,蚤指数1.74,鼠体蚤经鉴定分4科4属4种;开县获鼠蚤107匹,染蚤率15.03%,蚤指数0.55,鼠体蚤经鉴定分3科3属3种。③地面游离蚤指数:丰都县共布放3000张粘蚤纸,没有捕获地面蚤;开县共布放3000张粘蚤纸,捕获地面蚤6匹,蚤指数0.002。④鼠疫血清学检查:丰都县对捕获的活体鼠形动物195只;开县对捕获的活体鼠形动物188只,全部进行了鼠疫F1抗体血清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丰都县、开县虽从未发生鼠疫,也不是鼠疫疫源地,但动物鼠疫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当地的自然生态、啮齿类动物和媒介蚤类构成和分布广泛,对这些地区的鼠疫监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芒市鼠疫宿主、媒介数量变化及流行态势。方法采用常规鼠疫监测方法监测鼠、蚤病原学及疫情态势。结果芒市鼠疫主要宿主为黄胸鼠,种群率81.54%,室内密度1.40%,室外密度0.61%,印鼠客蚤指数0.89;检验鼠、蚤标本8 558份,检出鼠疫菌8株,阳性率0.09%。判定鼠疫疫点7个,确诊人间鼠疫1例。结论芒市鼠疫流行态势已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3.
阿拉善黄鼠疫源地动物鼠疫预报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我国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1981~1993年鼠疫监测资料,采用多元逐步曲线回归分析,建立了预报阿拉善黄鼠鼠疫流行的数学模型,其拟合率为100%,并得出影响鼠疫流行的主要因子为黄鼠密度和巢蚤指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清远市清新县和佛冈县两个监测点的鼠疫媒介宿主动物及健康人群监测结果分析,为制定我市鼠疫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市范围开展鼠疫疫情监测,设立人间和媒介宿主动物间监测点,采集健康人血,捕捉活鼠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检验。对鼠密度和传播媒介鼠体蚤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2008年监测期间全市无鼠疫疫情和自毙鼠疫情报告;采集376份健康人血清进行鼠疫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F1抗体)全部阴性;共捕获8种鼠形动物(活体和死体)703只,其中褐家鼠70.84%,黄毛鼠8.96%,黄胸鼠7.25%,板齿鼠4.98%,小家鼠3.70%,臭鼩鼱2.42%,施氏屋顶鼠1.71%,青毛鼠0.14%;家栖鼠占84.21%,野栖鼠占15.79%;雌雄鼠性别比例为1.38∶1;总鼠密度为10.32%,家栖鼠密度为8.85%,黄胸鼠密度为1.04%,野栖鼠密度为11.74%;家栖鼠鼠体蚤指数0.21,野栖鼠鼠体蚤指数0.16。鼠体蚤总指数0.2,印鼠客蚤指数0.15,游离蚤总指数为0;采集活鼠血清549份进行鼠疫IHA-F1抗体检测全部阴性;对病变鼠脏器309份压印培养鼠疫杆菌全部阴性。结论清远市两个鼠疫监测点的主要鼠种是褐家鼠,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暂未发现鼠类和人群的鼠疫感染情况,存在鼠疫疫源地生态环境所具有的条件,应加强鼠疫指示动物和传播媒介的监测,开展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漳平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类的种群构成和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笼法。对捕获鼠类及捡获蚤类进行鉴定分类,计算鼠密度、鼠种构成、染蚤率、蚤指数。鼠血清用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鼠肝脾用RIHA法检测鼠疫F1抗原。结果捕获鼠形动物730只,隶属2目2科3属8种,啮齿目动物511只,食虫目动物219只。家栖鼠密度为3.51%,黄胸鼠密度为0.56%,野栖鼠密度为2.30%。730只鼠形动物中,染蚤鼠273只,捡获蚤1 002匹,染蚤率为37.40%,总蚤指数为1.42。鼠体表蚤经鉴定为印鼠客蚤、缓慢细蚤,黄胸鼠蚤指数为1.37,黄胸鼠印鼠客蚤指数为1.40.室内游离蚤指数为0.05;未查出鼠疫F1抗体及F1抗原。结论漳平市的主要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但黄胸鼠密度及黄胸鼠印鼠客蚤指数均超出鼠疫控制标准,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泉州市2006年鼠疫宿主动物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泉州市鼠疫宿主动物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积累基础资料。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生物分类学、血清学调查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捕获鼠形动物2237只,平均鼠密度6.26%,鼠柴蚤率33.11%,黄胸鼠构成比24.38%,印鼠客蚤构成比82.83%,总蚤指数1.16,印鼠客蚤指教1.13,鼠疫实验室检测用4种方法未检出阳性标本。结论泉州市鼠间出现临界线的危险信息和指征,必须引起重视,加强监测,采取防制措施,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盈江县鼠疫宿主、媒介的数量变化,为开展鼠疫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鼠疫监测方法,监测鼠疫宿主、媒介数量的变化趋势,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2年鼠疫宿主黄胸鼠种群率94.61%,室内密度1.47%,室外密度1.18%;黄胸鼠染蚤率17.67%,印鼠客蚤指数0.37;检验小型动物2719只,蚤类560组,动物血清641份,结果均为阴性。结论鼠疫宿主、媒介及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