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小城市居民出行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齐齐哈尔市2014年居民出行调查的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别从出行链总体特征、出行链出行方式特征、出行链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齐齐哈尔市平均出行链次数为1.39次/日,近一半的居民出行需要换乘,平均出行链长度为1.68。在不同方式的出行链中,随着出行链长度的增加,小汽车出行链所占比例增大,而公共交通出行链比例减少;当公共交通出行链可达率达到0.6时,大部分人能够接受选择公交出行。出行链中到达时间与出发时间的走势大体一致,但到达时间滞后于出发时间;教育科研用地、商业金融用地和居住用地对出行链吸引量均达到80%以上。总结出了出行链的分布规律,为中小城市交通规划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东京都23区为研究对象,以居民分布情况为依据,将东京都23区分为都心3区、中间圈层区与外围圈层区。通过对东京都市圈交通计划协议会提供的"个人出行调查"的数据分析,对23区居民的出行目的、目的地以及交通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归纳。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不同圈层下的居民外出行动特点。  相似文献   

3.
基于出行链理论,对居民日出行情况进行建模与仿真.将出行者分为3类,分别建立学生出行次数logistic回归模型、老年人出行次数泊松分布模型及就业者NL(数状分对数)出行选择模型.结合城市宏观社会经济数据,对模型进行仿真求解,得到不同类别出行者的出行次数.以中国中部城市郑州市为例,对模型的实用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计算机建模仿真得到的居民日平均出行次数和现状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价多方式诱导信息对综合交通网络中交通流分配的影响,通过构建基于出行链的概率型随机用户平衡模型,并设计内嵌Monte-Carlo模拟的MSA求解算法,研究多方式诱导下组合出行方式选择、出行链费用和出行链结构的变化。求解过程中,引入超级网络理论,并基于超级网络进行流量分配。研究结果表明:多方式诱导信息使公共交通模式分担率增加5.63%,得到网络总收益为196.254,说明多方式诱导信息对引导出行者减少使用小汽车有显著效果,也有助于降低出行链费用,简化出行链结构。  相似文献   

5.
西安作为国务院正式批复的第9个国家中心城市和"一带一路"战略重要的节点城市,特殊的区位优势和政治地位决定了解决交通"城市病"的迫切性。基于西安市11个辖区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和交通状况感知的问卷调查得出,随着"互联网+交通"的出现,本地居民在出行方式上的选择日趋多元;时间、经济性和安全性成为影响居民出行选择的三大因素;公众认同共享出行方式但表示有条件支持,显示出交通新业态仍有发展空间。结合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提出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共享出行为补充"的综合交通体系,政府应优化城市功能空间布局、配置高质量交通资源、依托先进技术进行交通研判、建立健全交通政策法规、培育良好的出行文化;以交通企业为代表的行业主体应积极探索新旧交通业态的融合发展;公众则应树立主体意识,积极践行绿色低碳文明共享的出行理念,进而形成交通"城市病"治理的三方合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通勤交通方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以往出行方式选择的相关研究中,大部分是基于个体属性对于方式选择的影响,而针对各类出行者特性与出行方式特征的关联性分析较少的情况,以拥有小汽车的中长距离通勤者为研究对象,提取相关的个体属性参数和交通方式特性参数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其个体属性与公交和小汽车出行特征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探索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公交出行意愿的影响方向与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经济水平会对方式选择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更短的停车后步行时间、低廉的停车费用或充足的停车设施泊位供给会鼓励出行者选择自驾出行,而减少公交等车换乘时间,提高公交运行时速则会增强公交的吸引力,这对于城市中心区制定引导居民公交出行对策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初期、中期及后期3个不同阶段,从出行者属性与出行特性两个方面分析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由于出行方式之间存在相互关联作用,故采用Nested Logit模型方法建立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决策模型.利用中山市坦洲镇居民出行意向调查数据(StatedPreference,SP),分别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各个阶...  相似文献   

8.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能够有效地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使交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交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噪声污染。基于西安市公交车出行乘客满意度调查,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解析影响乘客公交车出行满意度的因素。以顾客预期、可靠性、便捷性、舒适性、安全性、感知价值和乘客满意度为潜在变量,选取16个相关变量为观测变量,模型构建了公交车乘客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并使用偏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研究表明,顾客预期、可靠性、便捷性、舒适性、安全性、感知价值均对乘客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且顾客预期对乘客满意度的影响最大,安全性影响最小。这为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折各种因素对居民出行一般类方式的影响、一般类出行方式与出行阻抗的关系,提出了居民出行一般类方式预测模型及标定方法,并对预测中所必须解决的出行阻抗模型进行了研究.利用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居民出行一般类方式预测及建立出行阻抗摸型,不仅只需要少量的调查资料,不同城市的调查资料可互相利用,而且改变了现有模型在一定程度上由现状直接推未来的状况.  相似文献   

10.
越来越多的城市交通问题给城市发展带来严重影响,研究城市交通模式成为大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分析了济南市道路系统和交通出行方式的演变,对济南市历史上三次大型居民出行调查的数据进行详细比较,指出济南市居民出行方式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确定济南市现状交通模式为由慢行交通主导模式向其他交通模式转变的过程。针对济南现状交通发展状况,对济南市未来交通发展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综合考虑换乘次数、出行时间、出行距离、步行距离、等待时间等公交出行因素的广义时间计算方法,给出了基于广义时间和出行费用的公交出行效用函数,构建了考虑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的巢式Logit公交线路选择模型。以广州为例,给出了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参数估计的方法,模型计算结果和二次调查数据的比较表明文中的方法可准确计算公交乘客对出行方式和线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南昌市铁路九村小区为例研究不同年龄段女性对出行方式的选择。针对不同年龄段女性选择的出行方式调查认为选择的出行方式会随着年龄和家庭结构、家庭月收入等不同而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3.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居民出行方式结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自组织原理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系统的适用性。从协同学角度分析并提出了控制变量和序参量。对该系统相变过程进行了数学描述。以长春市为例构建了序参量模型,描述了长春市居民出行结构系统,建立了其序参量方程,为制定交通管理措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随机参数的类型,随机参数结构的响应分析及振动分析方法;研究了结构参数的随机性及其对结构固有特性和响应特性的影响。为正确估计有限元动力响应分析的误差和评价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在发展公共交通同时也应兼顾居民出行成本.为剖析城市居民出行支出与时间成本,先以广州交通IC卡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核密度估计算法对交通IC卡数据建模,分析居民的出行成本规律.然后对模型可泛化能力进行测试,证明核密度估计模型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居民出行规律.最后对出行幸福指数进行分析,以此对政府补助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土地利用混合度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度量土地利用混合度的相互作用法,通过提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公共边线并赋予相应的权值,进一步定量计算各交通小区土地利用混合度;利用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借助STATA软件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混合度指标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并以天水市为对象进行了具体研究.结果表明:相互作用指标对居民出行行为的解释性优良,土地混合利用有助于引导居民选择非机动化出行方式,研究结果对小城市规划和交通政策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Mixed Logit模型的私家车通勤出行时间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假定时间参数为常数,费用参数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建立了出行路径选择的MixedLogit模型。利用大连市私家车出行者出行意向调查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150次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各个参数的t检验值均比较显著,模型的优度比也较高,参数的估计值具有很强的集中性。采用150次仿真结果的平均值作为私家车出行者通勤出行时间价值分布函数的参数估计值,得到该分布函数服从参数为2.73和1.09的对数正态分布。这一分布函数可以作为实施和评价道路拥挤收费项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微观角度研究了轨道交通建设对居民居住地选择和通勤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分析了居住在轨道站点周边并选择地铁出行的概率,为解决居住地选择区位间的空间相关性,构建了交叉分层Logit概率估计模型。选取影响因素如个人属性、社会经济属性、出行特性和土地利用属性为联合选择模型影响变量,建立了轨道站点周边居住地和出行方式同时选择模型。利用Biogeme软件,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和检验,同时模拟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发生变化时引起的居住和出行方式选择概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居住地离轨道站点越近的居民越倾向于使用轨道交通出行方式,当小汽车出行时间增加时靠近站点附近的居民越有改乘地铁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20.
研究家长接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对于早晚高峰交通出行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家长、学生的个人属性与家庭属性,以及后续行程目的、生理成本与延误时间等出行属性因素,基于多项logit(multinomial logit, MNL)模型分析对于家长接送学生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并通过中国海宁市居民出行数据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家长年龄越大,选择步行接送的可能性越大;学生性别对于家长接送方式的选择没有显著影响;家长性别和学生年龄对接送方式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女性接送者更偏向于选择非机动车接送,学生年龄越小,家长更偏向于选择非机动车接送;后续行程目的为上班的家长更偏向于选择机动车接送;小汽车接送者的接送时间相对较长,但该接送方式承担的生理成本和延误时间相对较少;电动车接送者承担的生理成本和时间成本都较低.依据研究结果,从家庭、学校和交通管制等维度对学生通学出行提出相关改善建议,能够为相关部门从学生通学的角度制定交通规划管理政策、方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