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肉瘤的超声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原发性腹膜后肉瘤患者的声像图资料,总结腹膜后肿瘤的数目、大小、边界、形态、回声特点、血流情况及其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等.结果 47例原发性腹膜后肉瘤患者,经病理证实为脂肪肉瘤29例,平滑肌肉瘤13例,横纹肌肉瘤4例,尤文肉瘤1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膜后肿瘤声像图特征。方法对6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腹膜后肿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超声诊断腹膜后肿瘤诊断符合率98%(62/63)。其中神经母细胞瘤15例,畸胎瘤21例,恶性淋巴瘤11例.脂肪肉瘤6例,纤维肉瘤4例,平滑肌肉瘤6例。结论超声检查诊断腹膜后肿瘤声像图表现为多样性,诊断符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神经母细胞瘤临床及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对52例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和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2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中≤1岁14例(14/52,26.9%),>1岁38例(38/52,73.1%),其中大于10岁2例,男∶女为1.26∶1.超声声像图表现:(1)52例肿瘤大小1.0~20.0 cm;其中37例(37/52,71.2%)肿瘤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49例(49/52,94.2%)表现为低回声,3例(3/52,5.8%)表现为稍高回声;35例(35/52,67.3%)肿瘤内伴钙化;17例(17/52,32.7%)肿瘤内液化;28例(28/52,53.8%)肿瘤内部见较丰富血流信号,24例(24/52,46.2%)血供不丰富.(2)52例神经母细胞瘤位置较固定,多位于腹膜后和双侧肾上腺区(37/52,71.2%),不随呼吸或体位改变而移动,多推挤周围脏器(31/52,59.6%)或包绕腹部大血管(19/52,36.5%).结论超声检查发现患儿腹膜后低回声肿瘤应考虑可能为神经母细胞瘤,结合临床、肿瘤部位及超声声像图表现有助于正确诊断神经母细胞瘤,确诊需依据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声像图特征与病理类型的关系,以便为临床制定治疗和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声像图表现。分析高分化和去分化脂肪肉瘤超声特征与病理类型的联系。结果 纳入高分化脂肪肉瘤23例,去分化脂肪肉瘤37例。高分化脂肪肉瘤回声等级明显高于去分化脂肪肉瘤(3.43vs1.51,P0.001),高分化脂肪肉瘤内部分隔显示率高于去分化脂肪肉瘤(78.3%vs 2.7%,P0.001),高分化脂肪肉瘤内部坏死明显低于去分化脂肪肉瘤(4.3%vs 70.3%,P0.001)。结论 超声对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脂肪肉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脂肪肉瘤的31例患者资料、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31例患者中,去分化脂肪肉瘤13例,高分化脂肪肉瘤10例,多形性脂肪肉瘤4例,粘液样脂肪肉瘤4例,肿瘤平均最大长径约(16.97±9.70)cm,病灶以等-高回声为主61.3%(19/31),回声分布不均匀90.3%(28/31),多表现为乏血供,以Adler血流分级为0级51.6%(16/31)和I级41.2%(14/31)为主。主要的病理亚型高分化脂肪肉瘤超声特征以高回声为主70.0%(7/10),去分化脂肪肉瘤则表现为低回声46.2%(6/13)和高回声30.8%(4/13)的双相模式。结论 脂肪肉瘤超声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于超声准确诊断该病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超声诊断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最大径大于5 cm)的声像图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17个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超声表现,包括病变大小、边界、位置、内部回声及血流特点. 结果 采用超声检查,11个准确定位(其中9个正确诊断为RAML),5个定位不清,1个误诊为肾上腺占位;声像图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高回声、低回声、中等回声或高低回声相间的混合性回声.较大的高回声、大多数混合性回声及所有低回声病灶内可探及程度不等的血流信号,其声像图表现类型与病灶内脂肪、平滑肌和血管的组成和分布密切相关. 结论 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具有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超声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对多数病灶可于术前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声像图特征,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DFSP的超声表现,获得声像图特征。结果 52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肿块以躯干多见(66.7%,42/63),极少数的患者发生肺部转移(3.8%,2/52)。超声表现为肿块均位于真皮层内,且大部分突破真皮层(93.7%,59/63),直径<5 cm(81.0%,51/63),形态规则(65.1%,41/63),边界清晰(73%,46/63),内部呈低回声(84.1%,53/63),内部可见片状和/或裂隙状高回声(65.1%,41/63),内部较少出现液化(9.5%,6/63)或钙化(1.6%,1/63)。所有患者均未见局部淋巴结转移。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大部分(68.3%,43/63)肿块内部血流信号较为丰富。结论 DFSP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原发性腹膜后神经鞘瘤(PRS)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对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39例PRS的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PRS病灶均单发,体积较大,病灶形态较规则,多具有包膜回声,内部回声表现为实性、实性为主、囊性为主、囊性者分别占28.21%(11/39)、61.54%(24/39)、7.69%(3/39)、2.56%(1/39),87.2%(34/39)病灶血流Adler分级为0~Ⅰ级。结论原发性腹膜后神经鞘瘤具有较明显的良性肿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  相似文献   

9.
病例 男,60岁,自觉右阴囊肿物30年,近期明显增大,隐痛来查.超声检查(图1~3)发现:右侧阴囊内精索旁可见一大小约3.7 cm×2.2 cm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该结节与右睾丸及附睾能分开.CDFI:其内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Vmax:10.7 cm/s,RI:0.52,PI:0.75.双侧腹股沟区及肾静脉旁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超声提示:右侧阴囊内实性结节——精索来源可能,精索平滑肌瘤?精索平滑肌肉瘤?后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精索平滑肌肉瘤. 讨论 精索平滑肌肉瘤是非常少见的肿瘤,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大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5%和泌尿系肿瘤的2%,其中精索是最常涉及的部位,大约在所有泌尿系恶性肿瘤中占30%.肉瘤在组织学上被分为横纹肌肉瘤、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及恶性纤维组织瘤,其发生的频率依次递减.超声可清楚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精索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69岁,因胆囊结石拟行手术治疗.术前超声检查:左肾上方见一大小约17.5 cm×9.8 cm×13.2 cm的高回声肿块,形态尚规则,与左肾分界欠清,内部回声不均,可见散在分布的片状低回声(图1),其内未见血流信号.左肾受推挤向下明显移位.超声提示:左肾上方实性占位病变,考虑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双源CT检查:左中上腹部腹膜后肿瘤性病变,考虑为脂肪瘤,左侧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及脂肪肉瘤不排除.遂行手术,切除20cm×15cm×10cm大小肿块,术后病理诊断:左侧肾上腺髓样脂肪瘤.  相似文献   

11.
孕妇, 28岁,第 1胎孕 21周,停经后除早孕时轻微妊娠反应外,余无自觉不适。常规产科超声检查发现:于胎儿左上腹、膈肌下方、左肾上方测及一致密团块状强回声,大小 2. 0cm×1. 7cm×1. 5cm,边缘清晰、光滑,其回声酷似肺囊腺瘤,内部无血流,胎儿其余未见异常。超声拟诊胎儿腹腔肿瘤待查。孕妇再次在本院超声复查时发现团状强回声增大 (图 1),大小为2. 1cm×2. 1cm×2. 3cm,无其他异常发现。超声拟诊后腹膜肿瘤?  图 1 胎儿膈下肺分离声像图孕妇要求终止妊娠。尸检大体标本见腹腔左上腹、左肾上方有一海绵状团块。病理报告为肺分离。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外周神经鞘类肿瘤的声像图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外周神经鞘类肿瘤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41例外周神经鞘类肿瘤中,33例为神经鞘瘤(颈部10例、上肢12例、下肢5例、背部3例、后腹膜3例),为单发性.图像特征以椭圆形实性低回声为主(30/33),边界清晰,有包膜,神经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PRPLS)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RPLS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PRPLS病灶多较大,平均12.3cm,形态多不规则,但边界多较清晰,66.7%可见包膜回声,病灶多呈实性,偶见液化,无钙化,乏血供。低危险度与高危险度病灶比较,除了短/长径比值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RPLS具有一定的声像图特征,但普通超声难以判断肿瘤危险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7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7例中,发生于躯干14例(82.4%)、四肢3例(17.6%).13例为原发,2例复发,2例因局部病灶切除病理证实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拟行扩大术.13例原发及2例复发病灶中,术前超声检出率100% (15/15),声像图表现为均质低回声占60.0% (9/15)、混合回声占40.0% (6/15),其中86.7% (13/15)边界清晰、75.0% (12/15)形态规则;均不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CDFI示肿瘤内部呈较丰富血流信号13例86.7% (13/15).结论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声像图表现为病灶位于躯干及四肢皮下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的均质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内部血流较丰富、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83岁,发现左大腿内侧无痛性肿物半年.查体:左大腿中段内侧触及4 cm×3 cm椭圆形肿块,质硬,边界清,同定,无压痛,左下肢无浮肿.超声:左大腿内侧肌肉层探及椭圆形实性低回声团(图1),大小4.38 cm×2.06cm,边界清,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与股动、静脉紧贴,股浅动脉局部受压,血流信号不丰富.术前诊断:神经鞘瘤.行左大腿包块切除术,术中见肿块质脆、较硬、色白.术后病理:肿瘤细胞呈浸润性生长,核可见异型性,有瘤巨细胞,低度恶性(图2).病理诊断:高分化平滑肌肉瘤.临床诊断:左大腿平滑肌肉瘤.术后半个月行放疗,随访期间无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超声诊断肠系膜平滑肌肉瘤的价值。方法通过声像图与手术标本对比分析,了解平滑肌肉瘤的超声诊断特点。结果肠系膜平滑肌肉瘤体积较大,呈不规则浸润方式生长,瘤体表现结节样突起分叶状,推挤肿瘤有活动感,可向周围移位,内部回声不均匀,多见坏死及囊性变。结论超声可以灵活地对肠系膜平滑肌肉瘤进行多方位的实时扫查,可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子宫平滑肌肉瘤(LMS)的声像图表现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 :对5例LMS患者的临床及声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肿瘤位置分为:宫壁型2例,盆腔包块型3例。宫壁型LMS超声表现:(1)子宫多发肌瘤声像;(2)病灶多假包膜模糊,内部不均匀低回声;(3)肿物内部探及血流阻力低。盆腔包块型LMS超声表现:(1)肿物较大,形态不规则;(2)内部回声混杂;(3)肿物内部探及丰富低阻血流信号。本组5例患者超声均误诊。结论:LMS声像图具有一定的特征,但由于超声医师对此病认识不足多被误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超声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41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EAML的声像图,分析其超声表现特征。结果肝EAML以中年女性多见。病灶大小1.5~16cm,平均(5.8±4.1)cm。超声表现为66%(27/41)病灶呈低回声,34%(14/41)呈高回声;44%(18/41)病灶内部回声不均匀;51%(21/41)边界清;17%(7/41)病灶周边可见低回声晕环。CDFI显示83%(34/41)病灶内有血流信号,其中46%(19/41)表现为周边和内部较丰富点线状血流(I型),血管扭曲杂乱,部分病灶周边有血管包绕;37%(15/41)病灶表现为周边和(或)内部少量点状、短线状血流(Ⅱ型),RI值为0.38~0.66,平均值0.50±0.10。5%(2/39)可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为恶性肝EAML。结论肝EAML因其组织成分和血供特点,其灰阶声像图和CDF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软组织血管平滑肌瘤的临床及声像图特征,帮助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我院病理证实的软组织血管平滑肌瘤123例,其中18例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及术前超声检查,总结18例的临床及超声特征。结果 123例患者(男∶女1.05∶1.00)。18例患者肿块为单发,位于皮下或皮下脂肪层,边界清晰,其中肿块最大径2.0cm的患者有15例(83.3%),14例(78%)形态规则,15例(83%)肿块呈均匀的低回声。肿块内部血流0级3例(17%),Ⅰ级4例(22%),Ⅱ级2例(11%),Ⅲ级9例(50%)。结论软组织血管平滑肌瘤多表现为孤立性疼痛肿块、位置表浅、小尺寸(2cm)、椭圆形、边界清晰、均匀低回声、内部血流较丰富以及无钙化。这些声像图特征有助于血管平滑肌瘤与其他软组织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髓样癌的诊断价值,分析超声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乳腺髓样癌的超声表现,归纳其声像图特征,总结导致误诊的原因.结果 乳腺髓样癌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包括边界清楚但无包膜、形态尚规则、内部回声低而后方回声增强、血供丰富等.超声诊断符合率81% (21/26),19%(5/26)误诊为纤维腺瘤.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髓样癌诊断符合率较高,分析其误诊原因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本病声像图特征的认识,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