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国产塑料包埋剂对4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组织进行塑料包埋,并制成半薄切片,通过对其骨髓切片的观察和随访结果,发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纤维化发生率为57.5%;骨髓纤维化的程度与患者的临床预后关系密切:纤维化程度较轻的预后较好,生存期较长;纤维化程度较重的预后较差,生存期缩短,且易急变。骨髓纤维化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预后不良的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活检进行分析,以便全面了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情况,有助于诊断及治疗。方法:用塑料包埋法制片,然后进行HGF,Gomori染色,观察各项指标。结果:80例病人中78例(97%)骨髓增长明显活跃;19例(61%)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19例(23%)可见3~10个原幼细胞簇。结论:骨髓活检可以全面了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增生情况、骨髓纤维化程度及原幼细胞簇数量,对判断分期及预后,指导治疗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骨髓切片和涂片相结合,观察骨髓组织和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对120例初发的血液病患者的骨髓进行切片和涂片的结果分析,以期得到形态学诊断的新途径。方法 收集恶性血液病病例120份。一步法抽吸骨髓,常规方法涂片染色,塑料包埋法制作组织切片;恶性血液病的诊断参照2001年WHO分型标准。结果 骨髓活检与骨髓涂片相结合,在诊断骨髓纤维化、低增生MDS、骨髓转移癌和骨髓坏死,骨髓组织切片的诊断符合率高于穿刺涂片。对于淋巴瘤骨髓侵犯的病例,骨髓组织切片中更容易找到有特征的淋巴瘤细胞;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例,组织切片较穿刺涂片提前找到诊断急变的证据。结论 骨髓形态学检验,将组织切片与穿刺涂片相结合,互为补充,可以有效地提高恶性血液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继发性骨髓纤维化(secondary myelofibrosis,SMF)患者的临床及骨髓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71例继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表现、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及骨髓活检情况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同时对不同疾病骨髓纤维化程度与巨核细胞数目作了相关分析。结果 分析71例SMF患者,其原发病情况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0例(28.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6例(8.5%),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淋巴瘤各10例(14.1%),多发性骨髓瘤(MM)、淋巴增殖性疾病(LPD)各4例(5.6%),骨髓增殖性肿瘤(MPN)3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2例,骨髓转移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各1例。骨髓纤维化程度与巨核细胞数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继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骨髓切片巨核细胞增生明显,且与纤维化程度有相关性。这可能与巨核细胞克隆性增殖释放的多种细胞因子积极参与骨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恶性血液病继发骨髓纤维化6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艳  杨波  孙嘉峰  杨佳 《白血病.淋巴瘤》2012,21(7):416-418,422
目的探讨继发性骨髓纤维化(SMF)患者的临床及骨髓病理学特征。方法对69例SMF患者的临床表现、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及骨髓活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同疾病骨髓纤维化程度与巨核细胞数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69例SMF患者原发病分别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0例(29.0%),淋巴瘤14例(203%),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各10例(14.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6例(8.7%),多发性骨髓瘤(MM)4例(5.8%),骨髓增殖性肿瘤(MPN)3例(4.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2例(2.9%)。病理骨髓纤维化程度与巨核细胞数之间无相关性(r=0.024,P=0.848)。结论临床上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可以引起SMF。初诊的造血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应同时行骨髓活检,特别是脾大、骨髓“干抽”的患者要考虑SMF的可能,骨髓病理学检查对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骨髓中巨核细胞和网状纤维的增生情况及其关系。方法 观察33例CML患者的骨髓活检组织 (塑料包埋、HGF和Gomori染色 )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发现所有患者的骨髓组织均存在网硬蛋白纤维增多 ,且随CML进展其程度加重 ;大多数患者巨核细胞过度增生 ,在CML不同阶段中巨核细胞数比较未见显著差异。结论 提示CML继发性的骨髓纤维组织增生主要与病情演进有关 ,并涉及巨核细胞的增生。  相似文献   

7.
李志强  杨梅如  陶英 《肿瘤》2000,20(1):38-39
目的 应用经塑料包埋骨髓活组织切片技术研究骨髓网硬蛋白纤维与白血病细胞的消长关系。方法 采用Gomori染色行Masson三色染色检测1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骨髓网硬蛋白纤维含量变化。结果 1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骨髓网硬蛋白纤维阳性例数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骨髓网硬蛋白纤维含量呈正常11例,其中完全缓解(CR)8例,部分缓解(PR)3例;而治疗后骨髓网硬蛋白纤维呈异常5例,其中PR1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探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GL)骨髓组织活检分型及其与临床分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按 Bartl及 Frisch分型及参照 Hannover分类法 ,分析组织学特征与临床的关系。结果 粒细胞 /巨核细胞 (GRAN/MEG)发生纤维化 (MF)比率高、中位生存期 2 2个月 ,比粒细胞型 (GRAN) 4 8个月明显要短。出现幼稚前体细胞异位 (AL IP) 9例 ,其中 8例为加速期及慢性晚期。结论 骨髓活检可作为临床分期及预后参考 ,并可补充及修正临床分期之不足。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认识“急性全骨髓增殖性骨髓纤维化”这一新的疾病。方法:对1例急性全骨髓增殖性骨髓纤维化病例进行诊断回顾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男性,52岁,临床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外周血和骨髓少量幼稚细胞,骨髓干抽,骨髓纤维化,脾脏不肿大,临床过程呈现进展状态,最后表现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在一年内死亡。结论:急性全骨髓增殖性骨髓纤维化是一个独立的疾病,需注意与急性骨髓纤维化、急性白血病伴骨髓纤维化、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伴多系发育异常等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10.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组织活检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虞咏知  杨国元 《白血病》1999,8(5):288-289
目的 为探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GL)骨髓组织活检分型及其与临床分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按Bartl及Frisch分型及参照Hamnover分类法,分析组织学特征与临床的关系。结果 粒细胞/巨核细胞(GRAN/MEG)发生纤维化(MF)比率高,中位生存期22个月,比粒细胞型(GRAN)48个月明显要短。出现幼稚前体细胞异位(ALIP)9例,其中8例为加速期及慢性晚期。结论 骨髓活检可作为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11.
100例骨髓转移癌骨髓组织病理学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100例骨髓转移癌患者骨髓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并与骨髓涂片结果进行比较。方法:100例骨髓转移癌患者骨髓检查,行一步法骨髓抽吸取材,石蜡或塑料包埋骨髓组织,切片2μm或3μm厚作HGF或MGG染色,切片5μm厚作Gomori染色,必要时作Masson三色染色,按三种方法各染色1张切片。骨髓涂片行瑞特染色。结果:活检切片的诊断阳性率及判断骨髓增生度等较涂片明显为优。胶原纤维Masson三色染色呈阴性,提示骨髓转移癌并发骨髓纤维化,绝大多数为网硬蛋白型。结论:骨髓活检可作为诊断骨髓转移癌的常规检测手段,能够提高诊断率及评估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起病和诊断中的多种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择CML患者58例,其中慢性期28例、加速期18例、急变期12例。对3组患者的原始细胞数、骨髓病理中p53、063、CD34、Bcl-2、Mib和基因重排的检测进行比较。结果:3组CML患者的预后与起病时的原始细胞百分率、骨髓活检中的p53、063、CD34、Bcl-2、Mib的免疫组化表达率、骨髓纤维化程度呈正比关系;3组患者的基因重排发现率不同,预后生存曲线亦完全不同。结论:CML的预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骨髓中原始细胞的比例、骨髓病理中免疫组化的表达、骨髓纤维化程度和基因重排发现率是CML的一系列预后相关性指标。  相似文献   

13.
规范和重视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志坚 《白血病.淋巴瘤》2010,19(9):513-516,522
 近五年相继提出了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的骨髓纤维化程度判断欧洲共识标准、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和疗效标准,为PMF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奠定了基础。免疫调节剂如沙利度胺、雷利度胺和pomalidomide单独或联合小剂量泼尼松临床试验的完成,使得除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外的药物治疗逆转骨髓纤维化程度成为可能,新近JAK2抑制剂临床试验的开展使PMF进入分子靶向治疗新时代。文章结合国际上PMF研究的新认识,重点探讨了中国在该领域应引起重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骨髓纤维化7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骨髓纤维化(MF)的诊治方法,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4年10月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74例M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MF约占同期因血液系统异常行骨髓活检人数的1.86 %,病因依次为: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CMPD)、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急性白血病(AL)、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其他。结论 MF的主要病因为CMPD、IMF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内科疾病所致,凡疑为MF者必须进行骨髓活检确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在多发性骨髓瘤(M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同步观察多发性骨髓瘤26例患者骨髓涂片和活检塑料包埋切片.观察骨髓增生程度、浆细胞增殖模式及浸润程度.结果:MM患者骨髓造血组织在切片中的增生度明显高于涂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切片中浆细胞以簇片-间质型、结节-间质型、结节型及塞实型浸润为主,以结节出现为阳性诊断标准,其敏感性25例(96.1%) 明显高于涂片中浆细胞>15%的指标(76.9%).结论:骨髓活检能准确反映骨髓组织的增生程度、浆细胞浸润情况及增殖模式,对MM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aCML)是费城染色体(Ph)及bcr-abl融合基因均阴性的罕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该病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完全不同.根据其临床特点和主要血液学特征归类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由于该疾病临床发病率低及对其认识有限,导致临床上易发生漏诊或误诊,且存在患者生存期较短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aCML患者的诊断率及生存期,文章就其诊断标准、鉴别诊断、相关基因突变、预后评估及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骨髓病理检查在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诊断中的重要性正日益引起重视.塑料包埋切片由于能完好地保存骨髓造血细胞、间质细胞以及支架结构的形态,故而在判断红、粒、巨三系病态造血和间质异常反应等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1].我们对我院1994年6月-1999年6月收治的46例MDS的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GMA)塑包切片的研究结果作一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报道1972年~1991年中收治44例慢粒合并骨髓纤维化病人,发病率占同期慢粒收治总数183例中的24%。临床以脾肿大更为突出。病理上髓纤分三度:Ⅰ度骨髓中仅少量纤维组织增生;Ⅱ度骨髓中广泛弥散纤维组织增生;Ⅲ度骨髓广泛纤维组织增生伴骨质增生。慢粒慢性期:Ⅰ度24例,Ⅱ度1例;加速期:Ⅱ度2例;急变期:Ⅰ度13例;Ⅱ度4例。认为慢粒合并髓纤预后不一定全部差,视髓纤出现在慢粒分期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9.
骨髓活检在预测MDS预后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瑞容  施敬芳 《白血病》1995,4(2):88-90
报告2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活检结果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骨髓活检与骨髓涂片所见大致相同,但前者对粒系、巨核细胞系病态造血诊断率更高,对ALIP及合并纤维化是唯一的诊断手段;活检时造血细胞中红系占优者预后好,粒系占优伴ALIP阳性者预后差,巨核细胞增生常伴骨髓纤维增生,预后亦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髓活组织检查在白血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白血病患者,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前常规采用一步法,于髂后上棘进行抽吸涂片及活检取材,骨髓涂片进行常规检验,活体标本给予塑料包埋剂包埋,染色采用Wright、HGF或改良HGE染色。结果:23例患者骨髓涂片均获得CK,原始细胞比例≤5%。而骨髓切片14例仍未获CK。占60.9%。涂片原始细胞占2.2%q.6%者6例。此组标本中切片原始细胞簇多见,且为大簇或片状分布。切片获cR者为9例,AHSCT后CR期时间为3a~13a。平均为8a,其中2例已分别生存13a、12a。结论:骨髓活检的CR为真正的CR,此时进行AHSCT。预后较好。此方法对于白血病进行AHSCT前的残留白血病细胞检测。具有方便、快捷、价格低廉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