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糖尿病性肢端坏疽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建立一种具有实验价值的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的大鼠模型并进行实验研究。方法:给雄性Wistar大鼠腹腔注射中等剂量的链脲佐菌素后,适当调降室温,以建立动物模型,同时对治疗组用自拟气阴两虚中药复方加以治疗:连续观察测量实验期间各组的饮水量及体表变化,测定各组在造模前后的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胰岛素和体重。结果:糖尿病组较正常对照组有明显的肢端坏疽出现、体重明显下降,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升高,而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同时糖尿病治疗组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肢端坏疽明显减轻,体重明显升高,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明显下降,而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上升。结论: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血糖、血脂水平下降,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治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同时,也证明此模型对药物反应敏感,可作为研究糖尿病足发病机理及药物治疗效果评价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近年细胞培养实验发现他汀类药物可以促进骨形成,采用动物实验观察胰岛素和他汀类药物立普妥对糖尿病大鼠骨代谢的影响,为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01在大连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完成。①实验分组:SD雄性大鼠55只,随机选择10只为空白对照组,余45只经鼠尾静脉注射链尿佐菌素造成糖尿病大鼠模型。其中40只符合造模标准,随机分为糖尿病未治疗组、胰岛素治疗组、立普妥治疗组及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每组10只。②实验方法:所有大鼠皆给予相同普通饮食。胰岛素治疗组及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于实验第4天接受中效胰岛素治疗,6~8U/d分两次颈背部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按每只鼠每周血糖进行调整。立普妥治疗组及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于实验第4天给予立普妥1.25mg/kg灌胃。糖尿病未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③实验评估:9周末用乙醚麻醉,每组取4只大鼠去眼球取血之后处死。14周末应用同样方法处死剩余大鼠。均取腰椎骨,常规脱钙石蜡包埋,行苏木精-伊红染色。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量平均骨小梁厚度和平均骨小梁间距或弥散度。血中Ⅰ型胶原氨基端肽测定采用竞争性放射免疫检测方法(碘标记)。结果:实验期间大鼠死亡5只,其中糖尿病未治疗组1只于第3周死亡,胰岛素组2只于第6周死亡,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2只于第7周死亡。①骨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9周末立普妥治疗组、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及糖尿病未治疗组光镜下见骨质疏松表现。14周末立普妥治疗组及胰岛素治疗组骨组织微观结构恢复至空白对照组水平。②平均骨小梁厚度:9周末:糖尿病未治疗组、胰岛素治疗组、立普妥治疗组及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14周末:糖尿病未治疗组及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③平均骨小梁间距或弥散度:9周末:糖尿病未治疗组及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14周末:糖尿病未治疗组及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④Ⅰ型胶原氨基端肽水平:9周末:立普妥治疗组和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14周末:胰岛素治疗组、立普妥治疗组和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①糖尿病大鼠造模9周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②糖尿病大鼠骨质变化表现为骨吸收超过骨形成作用,主要以骨吸收增强为主。③立普妥及胰岛素可以促进糖尿病大鼠骨质的形成,抑制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参附注射液对糖尿病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糖尿病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12/2005-01在重庆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完成。①实验分组: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糖尿病组20只。②实验方法:所有大鼠禁食12h后,糖尿病组大鼠以链脲佐菌素(以0.1mol/L,pH=4.2的枸橼酸缓冲液溶解)按60mg/kg经腹腔注射,正常对照组以等量的枸橼酸缓冲液腹腔注射。72h后,大鼠剪尾取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当空腹血糖>16.67mmol/L并有多饮、多食、多尿者,即为1型糖尿病造模成功。糖尿病组大鼠又按分层随机法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和参附注射液处理组,每组10只,参附注射液组以参附注射液10mL/kg腹腔注射,1次/d。正常对照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大鼠均以生理盐水10mL/kg腹腔注射。所有大鼠均以普通食物喂养,自由饮水和单笼饲养20周。③实验评估:20周后测定各组血糖、血脂、血清胰岛素、血清与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细胞膜葡萄糖转运蛋白4mRNA蛋白表达;观察各组大鼠胰岛细胞的病理结构以及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3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造模后20周,参附注射液组的空腹血糖明显低于造模3d时水平(P<0.05),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单纯糖尿病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造模3d时水平(P<0.01)。造模后20周,参附注射液组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但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②血脂水平:参附注射液组和单纯糖尿病组的总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参附注射液组各值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单纯糖尿病组和参附注射液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参附注射液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③血清和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参附注射液组和单纯糖尿病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参附注射液组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血清丙二醛的含量:参附注射液组和单纯糖尿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参附注射液组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④葡萄糖转运蛋白4mRNA阳性表达:参附注射液组吸光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1),而参附注射液组的面密度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1)。⑤光镜观察:参附注射液组大鼠胰岛细胞水肿或空泡样变比单纯糖尿病组数量少而且更轻;透视电镜观察参附注射液组其心肌细胞线粒体和心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水肿较单纯糖尿病组程度更轻。结论:参附注射液对糖尿病大鼠心肌超微结构具有保护作用,这与其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物有关;参附注射液对糖尿病大鼠健存胰岛细胞的保护,提高了糖尿病大鼠的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了血糖、血脂,对糖尿病大鼠心肌内微血管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线粒体的保护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以荔枝为主要原料的复方口服液舒糖宝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尿糖、尿蛋白的干预效应。方法:①实验于2004-10-05/10-22在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生化教研室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将大鼠分为3组: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6只。②模型组和治疗组剂量按180mg/kg剂量腹腔注射四氧嘧啶,一次注完。注射后第3,7天各测一次空腹血糖。血糖升高稳定后,并达15mmol/L以上为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治疗组开始用舒糖宝口服液(主要成分为本地酸荔枝、沙田柚、番石榴等)按0.5mL/只灌胃,1次/d,连续10d。模型组和对照组(未造模)用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10d。③血糖用邻甲苯胺微量法测定,三酰甘油采用GPO-POD酶法测定,总胆固醇采用COD-CE-PAP酶法制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测定采用沉淀法测定,尿蛋白用双缩脲法测定,尿糖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大鼠1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空腹血糖:造模前模型组大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造模3d后,模型组和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舒糖宝治疗3和10d后,模型组和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0.01)。②血清三酰甘油水平:舒糖宝治疗10d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对照组明显低于治疗组(P<0.05)。③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模型组和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④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治疗组明显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P<0.01)。⑤尿蛋白:治疗组舒糖宝治疗7和10d后和对照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舒糖宝治疗10d后明显低于治疗7d后(P<0.01),治疗组舒糖宝治疗7d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⑥尿糖水平: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及舒糖宝治疗7,10d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治疗前明显低于治疗组(P<0.01),治疗10d后明显高于治疗7d后(P<0.01),治疗组治疗7,10d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10d后低于治疗7d后。结论:①舒糖宝具有降低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调查血脂紊乱状况功能。②舒糖宝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活血降糖饮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血浆胰岛素、胰高糖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及氧自由基等指标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1-03/08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糖尿病研究所实验室进行。①造模:取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一组65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另一组15只腹腔注射柠檬酸缓冲液为正常对照组。②给药:将造模成功的56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空白组、玉泉丸组、优降糖组及活血降糖饮组4组,每组14只。模型空白组每日灌服3mL生理盐水,玉泉丸组每日灌服玉泉丸混悬液3.75g/kg,优降糖组每日灌服优降糖混悬液1.25mg/kg,活血降糖饮组每日灌服活血降糖饮水煎液(黄芪30g、生地20g,丹参30g,太子参30g,五味子15g,麦冬15g,淮山12g,黄精15g,丹皮12g,大黄16g,川红花12g,桃仁10g组成)0.01mL/g,治疗5周。③评估指标:5周后采血检测空腹血糖、血脂、过氧化脂质、超氧化物歧化酶、血浆胰岛素、胰高糖素,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结果:6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空腹血糖:造模后各组均较造模前升高(P<0.001),治疗后活血降糖饮组低于玉泉丸组,高于优降糖组[(13.22±6.88),(15.35±7.23),(10.28±6.75)mmol/L,P<0.05],3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②血脂:活血降糖饮组和玉泉丸组三酰甘油及胆固醇低于优降糖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优降糖组(P<0.05)。③血浆胰岛素:治疗后优降糖组高于造模后[(9.15±2.66),(4.61±1.55)mU/L,P<0.05],玉泉丸组与活血降糖饮组与造模后无差异。④胰高糖素:治疗后各组均明显下降(P<0.01),其中活血降糖饮组下降程度强于玉泉丸组,弱于优降糖组(P<0.05)。⑤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治疗后玉泉丸组与活血降糖饮组均较造模后显著改善(P<0.01),优降糖组无明显变化。⑥治疗后,治疗各组血浆过氧化脂质水平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但仍未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活血降糖饮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有降低空腹血糖、改善血脂、降低胰高糖素及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具有化痰利湿、活血化瘀功效的二陈汤方加减干预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大鼠血糖、血脂、胰岛素的抵抗状况,以及脂肪肝模型病理形态学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4-04/11在厦门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选用健康Wistar大鼠40只,7周龄,雌雄各半。随机抽取12只为正常对照组,喂以普通饲料(其中各成分质量分数如下:碳水化合物0.6、蛋白质0.22,脂肪0.1,其他0.08,脂肪以豆油为主),其余则喂养高热量饲料(其中各成分质量分数如下:碳水化合物0.4,蛋白质0.13,脂肪0.4,其他0.07,脂肪以动物油脂为主)。2个月后,正常对照组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0.1mol/LpH4.2枸椽酸缓冲液,其余28只大鼠则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25mg/kg。72h后查血糖≥16.7mmol/L为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24只。②将24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和二陈汤方加减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喂以普通饲料,其余2组均喂养高热量饲料。二陈汤方加减组大鼠按8mL/(kg·d)剂量灌胃二陈汤方加减药物,由陈皮、半夏、茯苓、僵蚕及地龙等组成(上述中药由本院中药房提供),由本院药剂科制备成浓缩液(含生药2g/mL),1次/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的自来水,均连续干预16周。③然后采用ELISA法测血胰岛素水平,计算肝指数(肝湿重/体质量×100%)和胰岛素敏感指数ln{[1/(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光镜下评估肝脂肪变性和炎症坏死程度。炎症活动度计分[慢性肝炎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计分方案炎症活动度计分分为汇管区(P)、小叶内(L)、碎屑坏死(PN)及桥接坏死(BN)4项,每项依病变轻、中、重程度分别计以1,3,4分,计分公式为P L 2(PN BN)]。按照上海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相应试剂盒说明书测定血清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白蛋白及总蛋白水平。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8周及造模后16周采用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④计量资料、等级资料、率差异比较分别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秩和检验、两样本率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结果:由于造模失败脱失4只,最终进入结果分析36只。①肝指数:造模后16周模型组和二陈汤方加减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空腹血糖水平:造模后8和16周模型组及二陈汤方加减组均明显高于造模前和正常对照组(P<0.01)。造模后8和16周二陈汤方加减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③血胰岛素水平:造模后16周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二陈汤方加减组(P<0.01)。④胰岛素敏感指数:造模后16周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陈汤方加减组(P<0.01)。⑤血清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造模后16周,模型组和二陈汤方加减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二陈汤方加减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⑥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造模后16周,模型组和二陈汤方加减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二陈汤方加减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⑦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造模后16周,模型组和二陈汤方加减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二陈汤方加减组低于模型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⑧肝脏炎症活动度计分:造模后16周,模型组及二陈汤方加减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模型组与二陈汤方加减组差异不明显。⑨肝脏病理学形态变化:造模后16周,正常对照组大鼠肝脏无异常病变。模型组及二陈汤方加减组均出现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且两组肝脂变情况无区别。结论:二陈汤方加减可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糖尿病并发脂肪肝大鼠的血糖、血脂水平,胰岛素抵抗状况及肝功能指标,但不能减轻肝脏组织学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糖尿病早期大鼠坐骨神经电生理改变及胰岛素对其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9在南通大学药理教研室完成。从1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中随机数字表法取28只造模,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给予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菌素造成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柠檬酸盐缓冲液。给药72h后造模大鼠尾静脉取血,邻甲苯胺法测定血糖浓度,非空腹血糖大于16.0mmol/L纳入糖尿病模型。将纳入糖尿病模型的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和胰岛素治疗组。造模成功后的第2天,每天给予胰岛素治疗组大鼠皮下注射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长效胰岛素,40U/mL),给药时间在下午5点左右,胰岛素起初剂量4U/只,次日上午测定其血糖值,控制大鼠非空腹血糖值在10mmol/L以下(不低于3.9mmol/L),调整胰岛素用量为4~6U。2周时停止给药,并再次测定大鼠的血糖和体质量。糖尿病模型组不作任何处理。糖尿病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与胰岛素治疗组同时间进行血糖和体质量的测定。麻醉各组大鼠分离、暴露坐骨神经,测定其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潜伏期、波幅及传导速度。结果数据行方差分析,两两比较使用Scheffe检验。结果:在28只造模SD大鼠给予链脲菌素后第72h,有15只大鼠血糖值为16.05~20.89mmol/L,超过16.0mmol/L,造模成功,纳入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的糖尿病模型大鼠分为糖尿病模型组8只,胰岛素治疗组7只;和正常对照组大鼠8只一起进入结果分析。①糖尿病模型组坐骨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与波幅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0.34±1.68),(55.47±9.05)m/s,P<0.01]O[(510.73±22.10),(637.37±29.28)μV,P<0.01]O潜伏期延长[(1.54±0.13),(1.19±0.13)ms,P<0.01]。给予胰岛素治疗后能有效逆转这些变化,坐骨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增加至(48.57±1.86)m/s,波幅上升至(593.72±22.62)μV,潜伏期缩短至(1.31±0.06)ms,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②造模后2周糖尿病模型组血糖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0.1±2.0),(5.1±0.6)mmol/L,P<0.01];给予胰岛素治疗后血糖值显著降低至(6.6±1.8)mmol/L,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糖尿病早期(2周)即存在感觉神经功能的损害,起始因素为高血糖,通过胰岛素控制血糖后,能有效防止神经病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2/2004-05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完成。①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取造模成功的2型糖尿病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3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每组10只。糖尿病模型针刺组(针刺组):用电针刺激单侧脾俞、膈俞、足三里、内庭穴;糖尿病模型药物组(药物组):将盐酸二甲双胍片按100mg/(kg·d)灌胃;糖尿病模型对照组(模型组)、对照组: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②治疗40d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用ELA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结果:对照组大鼠死亡1只。进入结果分析39只。①各组大鼠糖代谢相关指标的比较: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药物组的空腹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降低(P<0.01,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则明显增高(P<0.05);针刺组除空腹血糖高于对照组外,余指标与对照组、药物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糖尿大鼠的稳态模式β细胞功能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②各组大鼠血脂的比较:针刺组、药物组的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P<0.05),与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针刺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明显高于模型组、药物组(P<0.01,P<0.05),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各组大鼠前炎症介质和凝血因子的比较:针刺组、药物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P<0.05),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成正相关(P<0.01,P<0.05),且炎症因子之间也呈正相关(P<0.01,P<0.05)。结论:①针刺可明显降低血糖、血清胰岛素,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与盐酸二甲双胍相近。②针刺改善胰岛素抵抗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有关。③针刺可明显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在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优于盐酸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9.
背景:药食两用中药山药、苦瓜和甘蔗纤维等降糖和降脂作用明显,但作用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目的:观察山药苦瓜复方制剂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血胰岛素水平及抗感染能力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广东医学院科技开发中心、药理教研室、实验动物中心、中心实验室。材料:选用SPF级雌性SD大鼠80只,鼠龄4个月。二甲双胍(吉林省东北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40126)。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试剂盒购于北京中生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SurestepLifescan血糖仪及试纸(美国强生公司);胰岛素放射免疫试剂盒(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鸦UV-3010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山药苦瓜复方制剂:由广东医学院科技开发中心提供,批号040321,混悬液,由山药、苦瓜和甘蔗渣膳食纤维等成分经水提而成,其中生药含量1kg/L。方法:实验中的动物饲养和标本采集于2004-06/2005-12在广东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和科技开发中心实验室完成,指标的检测在广东医学院药理研究室和中心实验室完成。①随机选取20只为正常对照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5mL/kg。其余60只大鼠灌胃脂肪乳剂5mL/kg,1次/d,连续4周后,大鼠禁食12h,腹腔注射2g/L链脲佐菌素30mg/kg。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柠檬酸缓冲液。3d后测随机血糖,2周后重复测血糖,以血糖水平高于13.5mmol/L或尿糖>荻以上且持续2周为造模成功(n=48)。②将48只大鼠按随机摸球法分为3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和山药苦瓜复方制剂组,每组16只。模型组灌胃脂肪乳剂5mL/kg;二甲双胍组和山药苦瓜复方制剂组灌胃脂肪乳剂5mL/kg后分别灌胃二甲双胍1mg/kg和含生药1kg/L的山药苦瓜复方制剂5mL/kg。正常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5mL/kg。各组均1次/d,连续6周。③在实验结束前1天测随机血糖。禁食12h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胰岛素水平,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水平,按相应试剂盒说明测定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先用Levene’stest对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如方差齐用Bonferroni检验,如方差不齐则用Tamhane’sT2检验。主要观察指标:山药苦瓜复方制剂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胰岛素、血脂和血浆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造模失败脱失12只,模型组和二甲双胍组在实验过程有4,2只动物死亡,最终62只进入结果分析。①空腹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测定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其他3组(t=2.673~4.224,P<0.05~0.01),血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t=3.780~5.824,P<0.05~0.01)。模型组大鼠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山药苦瓜复方制剂组(t=2.825,P<0.05),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和山药苦瓜复方制剂组(t=3.906,3.056,P<0.05)。二甲双胍组大鼠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山药苦瓜复方制剂组(t=3.014,P<0.05),但空腹血糖水平与山药苦瓜复方制剂组相近(P>0.05)。②血脂水平测定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浆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明显低于其他3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t=2.521~4.892,P<0.05~0.01)。模型组大鼠血浆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和山药苦瓜复方制剂组(t=2.466,2.512,P<0.05),三酰甘油水平明显高于山药苦瓜复方制剂组(t=2.612,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山药苦瓜复方制剂组(t=3.688,P<0.05)。二甲双胍组大鼠血浆三酰甘油水平明显高于山药苦瓜复方制剂组(t=2.620,P<0.05)。③血浆蛋白水平测定结果:各组大鼠血浆总蛋白水平相近(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和二甲双胍组(t=3.773,3.104,P<0.05),与山药苦瓜复方制剂组相近(P>0.05),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明显高于其他3组(t=2.830~3.056,P<0.05)。模型组大鼠血浆白蛋白水平和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明显低于山药苦瓜复方制剂组(t=2.604,3.808,P<0.05)。结论:山药苦瓜复方制剂可降低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血脂水平,升高胰岛素水平,提高抗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百合科植物大蒜球茎中分离出的一种化合物大蒜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及高血脂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择健康的雄性Wistar大鼠70只,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10只,糖尿病造模组60只,糖尿病造模组大鼠以高脂高糖饲料(配方:20%蔗糖、2.5%胆固醇、10%猪油、1.0%胆盐、66.5%基础饲料)诱导4周加链脲佐菌素注射进行造模,空腹血糖≥11.1mmol/L为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糖尿病大鼠56只纳入实验,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即阳性对照组12只,2型糖尿病模型组、大蒜素60,40,30mg/(kg·d)剂量组各11只。2型糖尿病模型组喂基础饲料;阳性对照组喂高脂高糖饲料加大蒜素60mg/(kg·d);大蒜素60,40,30mg/(kg·d)剂量组喂基础饲料加大蒜素60,40,30mg/(kg·d);连续喂养3周。观察不同剂量大蒜素对2型糖尿病、高脂糖尿病和正常大鼠血糖及尿量的影响。结果:对照组1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糖尿病造模组大鼠56只造模成功,进入结果分析。①高脂高糖饲料喂养4周后,糖尿病2型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血脂增高、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下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63~14.22,P<0.01)。②分组施加大蒜素等干预3周后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2型糖尿病模型组大鼠实验前后血糖无明显变化(t=0.18~1.80,P>0.05);大蒜素60,40,30mg/(kg·d)剂量组实验前后血糖均有所下降(t=9.48,7.70,2.35,P<0.01~0.05);实验后大蒜素60mg/(kg·d)剂量组血糖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③实验后大蒜素60,40,30mg/(kg·d)剂量组糖尿病大鼠的尿量显著降低(P<0.01);阳性对照组大鼠尿量也略有降低,但是实验前后比较差异不大(P>0.05);大蒜素60mg/(kg·d)剂量组大鼠尿量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大蒜素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降糖效果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高血脂影响血糖的代谢。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临床观察发现中药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但具体作用途径不甚清楚.目的探讨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吉林大学再生医学科学研究所及长春中医学院中医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2-05/2003-01在吉林大学再生医学科学研究所病理研究室完成.选用Wistar大鼠46只.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糖尿病对照组(12只);苯那普利治疗组(阳性对照组,12只)和解毒通络保肾胶囊治疗组(实验组,12只).检测各组第12周的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肾组织的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和肾脏肥大指标及肾脏组织学检查,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纤维连接蛋白和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主要观察指标①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相关的生化指标检测.②肾脏组织的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③肾脏纤维连接蛋白、兔抗鼠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④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⑤组织学观察.结果在实验过程中糖尿病对照组死亡5只大鼠,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分别死亡4只和3只.实验结束时,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有10,7,8,9只进入结果分析.①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相关的生化指标检测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体质量上升、肾重/体质量和血糖降低(P<0.05,P<0.01),实验组血糖较糖尿病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和尿白蛋白排泄率指标均较糖尿病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P<0.01).②肾脏组织的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阳性对照组肾组织肾素活性较其余3组明显升高(P<0.01).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较糖尿病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其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阳性对照组较实验组下降明显(P<0.05).③肾脏纤维连接蛋白、兔抗鼠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较糖尿病对照组免疫染色明显减弱(P<0.01),介于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对照组之间.④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表达水平较糖尿病对照组显著下降,分别为糖尿病对照组的66.28%,64.75%(P<0.05).⑤组织学观察光镜下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增生、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均较轻,且系膜区扩大不明显,肾小球基底膜无明显增厚且厚度均匀,系膜细胞增多不显著,上皮细胞足突均匀分布.结论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肾脏病变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肾组织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含量,下凋糖尿病大鼠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  相似文献   

12.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目前普遍认为是以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中医经典方剂麻杏石甘汤具有解热、抗炎、抗病毒、镇咳、祛痰等药理效应,适用于治疗痰热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疗效显著。目的:通过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4及二者比值水平的变化,探讨麻杏石甘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机制。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材料: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2只,体质量(200±20)g;麻杏石甘汤煎剂,药物组成:麻黄5g,杏仁9g,甘草6g,石膏18g,水煎浓缩为浓度475g/L的浓缩液,饮片由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药房提供。方法:实验于2005-04/10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①健康雄性SPF级Wistar大鼠72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以下3组:即空白对照组24只、痰热阻肺造模组24只、痰热阻肺治疗组24只。采用改良烟熏加气管滴加脂多糖方法复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并进行二次造模复制中医痰热阻肺证。②第30天起治疗组大鼠每天给与2mL麻杏石甘汤煎剂(药物组成:麻黄5g,杏仁9g,甘草6g,石膏18g,水煎浓缩为浓度475g/L的浓缩液)灌胃治疗。造模组大鼠每天给予2mL生理盐水灌胃。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相同室内环境下自由饮食饮水。③放射免疫法测肺组织匀浆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4及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④酶联免疫法测肺组织匀浆γ干扰素含量。⑤计算白细胞介素4和γ干扰素比值。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4及二者比值水平。结果:①造模组白细胞介素8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581.41±74.72),(318.63±40.01)ng/L,P<0.01),治疗后有显著下降((533.95±68.67)ng/L,P<0.01),但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仍有差异(P<0.05)。②造模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160.78±20.90),(100.29±24.2)ng/L,P<0.01],治疗后有显著下降[(147.08±19.43)ng/L,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仍有差异P<0.01]。③造模组γ干扰素水平与空白对照相比明显下降[(230.32±72.33),(328.08±50.57)ng/L,P<0.01],治疗后水平明显升高[(267.24±55.14)ng/L,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还有差异(P<0.01)。④造模组白细胞介素4水平与空白对照相比显著升高[(135.08±29.17),(82.41±14.66)ng/L,P<0.01],治疗后水平显著下降[(107.99±23.76)ng/L,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还有差异(P<0.01)。⑤造模组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比值与空白对照相比明显下降(1.77±0.73,4.09±0.91,P<0.01),治疗后比值显著升高(2.59±0.79,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还有差异(P<0.01)。结论:麻杏石甘汤可以调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多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具有抗炎,提高机体免疫的作用,对于痰热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背景单纯的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有许多的药物禁忌证的限制,并存在子宫内膜癌与乳房癌的潜在危险.中药防治更年期综合征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优点.目的探讨复方宁神合剂对实验性更年期雌性大鼠生殖内分泌系统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空白对照实验.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学中心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3-01/2003-05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用清洁级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更年安组、宁神合剂大、中、小三组.方法①随机选取50只大鼠麻醉后行卵巢切除术.术后10 d左右,进行阴道涂片观察4 d,如阴道涂片显示性周期紊乱即造模成功.另取10只大鼠(空白对照组)采用假手术法,即切开腹腔即缝合.②宁神合剂中剂量组及更年安组给药剂量参照如下标准计算出人和大白鼠间按体表面积折算的等效剂量比率为10.018.大剂量组按中剂量的2倍,小剂量组按中剂量的1/2倍算出.空白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每次均予蒸馏水灌胃;更年安组每次灌含更年安生药1.25 mg/kg;宁神合剂组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灌以含生药1 00,0.50,0.25 mg/kg;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更年安组,宁神合剂大、中、小剂量组均以等体积给药,共持续31 d后,剖腹从主动脉取血后2 h内分离血清.检测大鼠血清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水平.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血清雌二醇、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水平比较.结果实验过程中宁神合剂大剂量组1只大鼠因灌药窒息死亡,最终进入结果分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更年安组、宁神合剂中小剂量组各10只,宁神合剂大剂量组9只.①促卵泡激素水平模型组、更年安组、宁神合剂大中小剂量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②促黄体生成激素水平宁神合剂大中剂量组明显高于宁神合剂小剂量组(P<0.05).③雌二醇水平模型组、更年安组、宁神合剂大中小剂量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更年安组、宁神合剂大中小剂量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宁神合剂小剂量组明显高于宁神合剂大中剂量组(P<0.05).④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水平更年安组与宁神合剂各剂量组相当(P>0.05).结论①宁神合剂能显著提高实验性更年期大鼠模型雌二醇水平,而对降低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的作用较弱.②宁神合剂以小剂量组提高雌二醇水平最为明显.③宁神合剂组对实验性更年期综合征大鼠的作用与更年安相似.  相似文献   

14.
背景糖尿病状态造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表达异常,后者参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目的探讨单剂量甲钴胺预防实验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分子学机制.设计分组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材料实验于2001-02/2002-01在南京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用清洁级SD雄性大鼠80只.方法①取64只大鼠进行造模四氧嘧啶溶于生理盐水,以240 mg/kg剂量腹腔注射,48 h后,取20 mmol/L以上者为糖尿病模型.②取1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不造成糖尿病模型,仅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③将造模成功的64只大鼠中采用猪短效和长效胰岛素按21比例每日皮下注射后根据血糖水平不同分为2组一组血糖控制较好为胰岛素治疗1组和血糖控制较差为胰岛素治疗2组,每组32只.各组取16只给予给予甲钴胺500 μg/(kg·d)肌注,分为甲钴胺+胰岛素治疗1组和甲钴胺+胰岛素治疗2组.其余每组16只用作胰岛素治疗组对照.④于实验开始时及造模成功后2周,2,3个月测定动物体质量为初质量和末质量;血糖测定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血清果糖胺测定采用1-脱氧-1-吗咛.⑤采用VikingⅣ诱发电位仪测定诱发电位出现的波幅和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半定量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mRNA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神经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肽含量.⑥组间差异采用单析因方差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各实验阶段神经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mRN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肽含量,神经电生理变化.②各组大鼠各实验阶段糖代谢指标及体质量比较.结果实验过程中糖尿病感染或急性并发症死亡3只,最终进入结果分析77只.①体质量及血糖代谢变化糖尿病成模后,甲钴胺+胰岛素治疗组分别与胰岛素治疗组血糖、果糖胺等血糖代谢指标差异不明显,体质量增长较正常对照组延缓趋势一致.②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mRNA表达及其肽含量变化甲钴胺+胰岛素治疗组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mRNA含量均不同程度高于胰岛素治疗组(P<0.05~0.01)..糖尿病成模后2周时,坐骨神经甲钴胺+胰岛素治疗1组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mRNA含量显著高于胰岛素治疗1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明显;甲钴胺+胰岛素治疗2组明显高于胰岛素治疗2组(P<0.05),但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病程2个月时,甲钴胺+胰岛素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高于相应胰岛素治疗组(P<0.05~0.01).病程3个月时,甲钴胺+胰岛素治疗2组神经组织与胰岛素治疗2组无差异.甲钴胺对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肽含量变化的影响趋势与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mRNA基本平行.③神经电生理指标变化病程2和3个月时,甲钴胺+胰岛素治疗1组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明显高于胰岛素治疗1组同期(P<0.05);病程2个月时,甲钴胺+胰岛素治疗2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基本明显高于胰岛素治疗2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除外,P<0.05).病程3个月时,甲钴胺+胰岛素治疗2组和甲钴胺+胰岛素治疗2组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结论①甲钴胺对糖尿病的血糖水平无显著影响.②甲钴胺可以通过影响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表达预防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发生.③血糖控制较好结合甲钴胺治疗能更有效预防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5.
背景已证实即使严格的个体化胰岛素治疗也难以阻止或逆转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在控制血糖的同时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早期干预治疗疗效更佳.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方化消饮对糖尿病大鼠血脂及胸主动脉胶原蛋白含量、胶原蛋白糖化终末产物荧光强度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单位湖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1-05/2002-08在湖北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清洁级纯种Wistar大鼠90只.方法①随机选取12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78只禁食12 h后,按50mg/kg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72 h后测定大鼠空腹血糖>16.65 mmol/L且<33.3 m mol/L者为造模成功,共76只.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n=16)、胰岛素组(n=15)、化消饮低剂量组(n=15)、化消饮中剂量组(n=15)、化消饮高剂量组(n=15).②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4 m L,胰岛素组皮下注射长效胰岛素1~2 U,化消饮高中低剂量组皮下注射长效胰岛素1.0~2.0 U并分别灌服化消饮(化消饮由山药、生地、花粉、丹参、黄芪、知母等共12味药物组成,其生药含量为2g/mL)0.75,1.5,2.0 kg/L各4 m L.上述6组均每日灌胃1次,治疗周期8周.③于治疗前及治疗3.6,8周后采用One TouchⅡ血糖仪测定空腹血糖.治疗8周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迅速取出胸主动脉,采用氯胺T法测定主动脉胶原提取液中羟脯氨酸含量,羟脯氨酸含量×7.14即为胶原含量.用荧光分光光度仪测定胶原提取液中糖化终末产物的荧光强度.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变化.②各组大鼠治疗8周后血脂、胸主动脉胶原蛋白含量、胶原蛋白糖化终末产物荧光强度比较.结果实验结束时模型组,胰岛素组,化消饮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死亡8,4,2,2,3只,进行结果分析12,8,11,13,13,12只.①空腹血糖治疗前模型组及各治疗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8周胰岛素组及化消饮各剂量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治疗前(P<0.01).②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胰岛素组和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胰岛素组及化消饮各剂量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0.01).③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胰岛素组和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化消饮低、中剂量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化消饮低剂量组明显高于胰岛素组(P<0.05).④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化消饮各剂量组大鼠明显低于胰岛素组(P<0.05).⑤胸主动脉胶原含量化消饮各剂量组均明显低于胰岛素组(P<0.05),模型组、胰岛素组、化消饮高剂量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胰岛素组及化消饮各剂量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0.01).⑥糖化终末产物荧光强度化消饮低剂量组明显低于胰岛素组(P<0.05),模型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化消饮低、中剂量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①益气养阴、清热活血方药化消饮通过不同程度地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降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来改善糖尿病大鼠脂代谢紊乱,且以低剂量(0.75 kg/L,4 mL)效果最好.②化消饮通过减少胸主动脉胶原含量、下降胶原蛋白糖化终末产物荧光强度抑制糖尿病大鼠胸主动脉胶原蛋白非酶糖基化反应.  相似文献   

16.
背景:有研究表明,大负荷的运动训练可造成自由基的生成急剧增加这些内源性自由基生成增多以及由此导致的组织细胞及亚细胞的脂质过氧化加强,使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受损,从而导致运动能力下降。睡眠剥夺也可造成机体氧自由基增加。目的:观察不同睡眠剥夺时间后急性力竭运动大鼠血清丙二醛、谷胱甘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变化。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材料:选用30只健康雄性10周龄SD大鼠,体质量(220±13)g,清洁级,由湖南农业大学实验动物服务部提供。方法:实验于2006-04/05在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完成,随机摸球法将大鼠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单纯运动组,剥夺睡眠24h组,剥夺睡眠24h组,剥夺睡眠72h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大鼠正常睡眠、不运动;单纯运动组大鼠正常睡眠、急性力竭运动后处死;剥夺睡眠24,48,72h组大鼠分别在剥夺睡眠24,48,72h,进行急性力竭运动后处死。大鼠睡眠剥夺模型采用的是轻柔刺激法;单纯运动组和睡眠剥夺后力竭运动组大鼠依据Bedford建立的大鼠运动模型方案进行运动:跑台坡度为10°,速度为19.3m/min,所有运动大鼠至力竭(力竭标准:运动末期,大鼠先后滞留跑道后1/3处达3次以上,各种刺激驱赶均无效,停跑后体征表现为呼吸急促,神情倦怠,腹卧位,对刺激反应迟钝,捕捉时,逃避反应较运动前减弱)。各组大鼠于实验后麻醉处死,将血液取出,自然凝固后离心,取上清检测丙二醛、谷胱甘肽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主要观察指标:大鼠血清的丙二醛、谷胱甘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变化。结果:纳入大鼠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单纯运动组丙二醛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4.37±0.26),(3.35±0.14)μmol/L,P<0.01]。剥夺睡眠24,48,72h组丙二醛含量分别为(4.89±0.20),(5.15±0.12),(7.29±0.42)μmol/L,均高于单纯运动组,其中睡眠剥夺72h组高于其他睡眠剥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单纯运动组的谷胱甘肽含量低于空白对照组[(83.33±1.73),(93.16±2.44)mg/g,P<0.01],剥夺睡眠24h组谷胱甘肽含量为(94.98±1.69),高于单纯运动组(P<0.01),剥夺睡眠48,72h组谷胱甘肽含量分别为(79.89±2.16),(72.38±3.19)mg/g,低于单纯运动组(P<0.05,0.01),睡眠剥夺各时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单纯运动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低于空白对照组[(4.59±0.21),(5.21±0.11)mkat/g,P<0.01],剥夺睡眠24,48,72h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分别为(5.03±0.15),(3.95±0.19),(3.27±0.31)mkat/g,均低于单纯运动组(P<0.01),但睡眠剥夺48h和72h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睡眠剥夺各时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睡眠剥夺能够引起大鼠血清氧化应激损伤;随着睡眠剥夺时间的加长并做力竭运动使大鼠血清的氧自由基产物堆积越多,清除氧自由基能力越差,对机体的损伤明显。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丙酮酸钙对减轻体质量有明显效果,壳聚糖具有调节免疫、促骨骼生成、降血糖、调节血脂等多种作用,将两者配以药食同源的中药制成丙-聚胶囊,其作用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目的:观察丙-聚胶囊对单纯性肥胖大鼠的减肥效果,探讨其减肥机制。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西安医学院公共卫生系预防医学教研室,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系。材料:实验于2001-04/07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系完成。健康雄性断乳SD大鼠60只,体质量50~80g,由西安交通大学动物中心提供。丙-聚胶囊由作者自制,主要成分为丙酮酸钙和壳聚糖,用蒸馏水配制成混悬液与中药提取物混匀备用。方法:①动物分组及造模:60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高剂量给药组,中剂量给药组,低剂量给药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喂基础饲料,其余4组给予高脂肪高营养饲料建立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②干预处理: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胶囊中淀粉基质与等容量蒸馏水配成的混悬液,高、中、低剂量给药组按3,1.5,0.75g/kg剂量给予丙-聚胶囊灌胃,1次/d,连续30d。③检测项目:测量用药前后体质量、体长和脂肪湿质量,计算肥胖指数和脂/体比。400倍显微镜下计数全视野脂肪细胞数,目镜测微器测脂肪细胞的大小。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瘦素测定按大鼠瘦素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说明进行。主要观察指标:①用药前后体质量,体长和肥胖指数。②脂肪湿质量,脂/体比,脂肪细胞数和脂肪细胞的大小。③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瘦素水平。结果:6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用药前,空白对照组体质量明显低于其他4组(P<0.01),其他4组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用药后,高、中、低剂量给药组体质量,肥胖指数,脂肪湿质量,脂/体比,血清瘦素水平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0.01)。脂肪细胞大小小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0.01),而脂肪细胞数多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0.01),高、中剂量给药组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0.01),各组体长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①丙-聚胶囊对营养性肥胖大鼠有明显减肥作用,该作用与促进血清瘦素分泌不相关。②丙-聚胶囊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综合足部护理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接受糖尿病系统治疗,治疗组给予综合足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下降均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治疗组在症状改善方面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综合足部护理可以有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有效降低血糖,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19.
背景:多数糖尿病患者经过数年病理积累,特别是血液流变学异常所致的微循环障碍,最终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目的:观察益肾汤对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并与健康体检对照进行比较。设计:对比观察实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对象:选择1998-01/2000-12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科住院糖尿病患者76例为糖尿病组。选择本院1994-01/2001-02住院糖尿病肾病患者65例为糖尿病肾病组。选择本院1993年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30名为对照组,男98名,女性32名,平均年龄(42±12)岁,均无糖尿病者。3组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方法:患者经常规治疗,加服益肾汤(仙灵脾、坤草、黄芪各20g,枸杞子、黄精、首乌、山药、大黄各15g,王不留行25g,水蛭0.8g(冲服)),将上方剂中药用文火煎200mL,每日早晚分服疗程为4周。病例组均空腹采静脉血2mL,于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测定,对照组在体检时做血液流变学测定。主要观察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糖尿病患者7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65例、健康体检的130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前,糖尿病组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0.01)。这种变化在糖尿病肾病组更为明显(P<0.01),糖尿病肾病组红细胞压积及血沉方程K值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肾病组患者治疗前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方程K值明显高于糖尿病组(P<0.05~0.01)。②治疗后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全血和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方程K值明显降低并基本恢复正常,与正常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益肾汤可改善糖尿病及其肾脏并发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背景:研究表明,银杏叶提取物具有促进脑损伤后功能修复、改善老年人学习与记忆功能障碍以及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的作用,但其对2型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又如何呢?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和对海马内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单位: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材料:选用84只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8周龄,体质量180~220g。银杏叶提取物粉,广西桂林思特新技术公司提供,含黄酮24.8%,萜内酯6.2%,生产批号:200405。方法:实验于2003-06/2005-03在广西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药理室完成。①随机抽取70只大鼠,禁食24h,按55mg/kg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pH4.4柠檬酸缓冲液配制),注射后第4天,空腹血糖>15mmol/L的56只为2型糖尿病大鼠。②将56只糖尿病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模型组,胰岛素治疗组,银杏叶提取物高、低剂量组,每组14只。4组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差异不明显(P>0.05)。另取未注射链脲佐菌素的大鼠14只作正常对照组。胰岛素治疗组:皮下注射10U/(kg·d);银杏叶提取物高、低剂量治疗组:灌胃银杏叶提取物混悬液100和500mg/(kg·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6个月。③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记忆能力改变:圆形水池直径为100cm,高60cm,平台高40cm,水深42cm。大鼠每天上、下午各训练2次,连续4d。第5和8天上午测定每只大鼠学习能力[90s内找到平台的时间(逃避潜伏期);搜寻平台的策略直线式,记分4分;趋向式,记分3分;随机式,记分2分;圆圈式,记分1分)]。④测试结束后,各组取大鼠分别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8)及免疫组织化学(n=6)实验,观察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分别以目的基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区带的灰度值与内参β-actin区带的灰度值之比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反应阳性细胞的体密度比表示。⑤组间差异显著性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主要观察指标:银杏叶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及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造模失败脱失14只,其余7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模型组大鼠第5,8天的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搜寻平台策略得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胰岛素治疗组及银杏叶提取物高、低剂量组的第5,8天逃避潜伏期均明显短于模型组,搜寻平台策略得分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0.01)。胰岛素治疗组和银杏叶提取物高、低剂量组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②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mRNA及其蛋白表达:模型组大鼠海马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胞体明显增大、数量增加、突起明显增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表达细胞的体密度比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胰岛素治疗组和银杏叶提取物高、低剂量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胞体缩小、数量减少、突起明显变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体密度比明显下降(P<0.01)。胰岛素治疗组和银杏叶提取物高、低剂量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mRNA表达水平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体密度比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2型糖尿病大鼠存在学习记忆能力障碍,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该障碍发生过程,银杏叶提取物可能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对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