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方在体外对32例慢乙肝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在培养基中加入中药刺激细胞生长,使淋巴细胞亚群发生变化.结果补肾方能促进CD+4细胞的增殖(P<0.01),从而提高CD4+/CD8+比值(P<0.05),同时对CD3+、CD16+、CD19+均有一定的影响,但作用均较弱(均P>0.05).结论CD8+补肾方在一定程度上能直接促进CD4+细胞增殖,从而调整乙肝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有利于提高乙肝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方在体外对32例慢乙肝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在培养基中加入中药刺激细胞生长,使淋巴细胞亚群发生变化。结果:补肾方能促进CD4+细胞的增殖(P<0.01),从而提高CD4+/CD8+比值*P<0.05),同时对CD3+,CD16+,CD19+均有一定的影响,但作用均较弱(均P>0.05),结论:CD8+补肾方在一定程度上能直接促进CD4+细胞增殖,从而调整乙肝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有利于提高乙肝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α)水平与格林 巴利综合征 (GBS)的关系。方法 :采用APAAP、ELISA法对 2 2例GBS患者及 2 2例正常人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TNFα水平测定。结果 :重症GBS患者外周血CD+ 4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CD+ 4/CD+ 8比例增大 ,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重症组高于轻症组 (P <0 0 5 )。结论 :GBS患者的免疫功能处于失衡状态。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TNFα的测定 ,可直接反映患者的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了解该病患者机体免疫平衡状态。方法 :使用单克隆抗体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 (APAAP)检测 4 0例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和 4 0例正常人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 ,并作对照分析。结果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组的 CD3+ 、CD4 + 细胞与细胞总数的比值较正常对照组低 (P <0 .0 5 ) ,CD8+细胞的比值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CD4 + / CD8+的比值比正常对照组低 (P <0 .0 1)。结论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存在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紊乱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TRECs)含量以及CD4~+CD45RA~+、CD4~+CD45RO~+、CD8~+CD45RA~+、CD8~+CD45RO~+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技术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32例轻度慢乙肝患者、42例中度慢乙肝患者、38例重度慢乙肝患者以及30例健康对照人群外周血中TRECs的含量以及CD4~+CD45RA~+、CD4~+CD45RO~+、CD8~+CD45RA~+、CD8~+CD45RO~+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轻、中、重组以及健康对照组间相比CD3~+/CD4~+/CD8~+、CD4~+CD45RA~+、CD4~+CD45RO~+变化均无明显差异(P0.05);CD8~+CD45RA~+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在重度组中下降最为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D8~+CD45RO~+存在明显的升高,同样在重度组中升高最为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TRECs含量慢乙肝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轻、中、重慢乙肝组间TRECs含量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RECS是胸腺近期输出功能指标,能够反映慢性乙型肝炎近期免疫功能,外周血TRECS与CD45~+T淋巴细胞亚群联合检测较常规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更能全面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肝病患者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 (PHC)患者的免疫状态 ,观察T细胞亚群以及自然杀伤 (NK)细胞数量在不同肝病中的变化情况 ,我们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共 147例肝病患者血中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结果如下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 ,各病例组CD3+及CD4 +细胞数均减少 ,CD8+细胞数则升高 (P <0 0 5) ,使CD4 +/CD8+比值明显降低 (P <0 0 1) ,其中 ,肝硬化与PHC组变化更为明显 ,PHC组的上述指标甚至与慢乙肝组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P <0 0 5)。同时PHC组NK细胞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甚至低于慢乙肝和肝硬化组(P <0 0 5)。但其他三组间并无显著差别 (P >0 0 5)。因此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病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等特点 ,其检验结果 ,对了解肝病患者的免疫状态、指导肝病的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脑胶质细胞瘤患者血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的表达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 ,探讨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测定患者血中TNF α含量 ,S P(链亲和素—过氧化物酶 )一步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和CD8的细胞数。结果 :脑胶质细胞瘤组TNF α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 ;CD3 、CD4细胞数明显降低 (P <0 .0 0 1) ,CD8无明显差异但有下降趋势 (P >0 .0 5 )。结论 :脑胶质细胞瘤患者出现免疫功能低下 ,临床检测患者TNF α含量、T细胞亚群活性在脑胶质细胞瘤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②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确诊但未治疗的MDS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T淋巴细胞、CD3+CD4+T淋巴细胞、CD3+CD8+T淋巴细胞、CD4+/CD8+的比值、B淋巴细胞(CD3-CD19+)和NK细胞[CD3-(CD16+/CD56+)]亚群比例。③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减低,亚群比例失衡,以CD4+的T辅助细胞亚群减低为主,CD8+的抑制性T细胞阳性率增加,CD4+细胞与CD8+细胞比例倒置,具有杀伤肿瘤细胞作用的NK细胞和B细胞数量亦低于正常人。④结论 MDS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检测M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可用于MDS患者的免疫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补肾益肺消癥方对肺纤维化(IPF)大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博莱霉素致IPF模型,观察补肾益肺消癥方对IPF大鼠症状和体征的改变,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以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的变化。结果补肾益肺消癥方可以明显改善IPF大鼠的症状和体征,治疗组与模型组对比体重明显增加,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阳性对照组T淋巴细胞总数显著下降,出现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中药各剂量组可以明显地降低IPF大鼠的外周血中CD8+T淋巴细胞的含量,小剂量和大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中剂量和大剂量组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相比模型组和空白组显著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补肾益肺消癥方通过干预IPF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化,调控病变肺组织的免疫应答反应,进而延缓肺组织纤维化损伤的进程,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 (简称乙肝 )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与HBV感染复制的关系。 方法  4 8例乙肝患者 ,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载量。 结果 乙肝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CD3 + 、CD3 + CD4+ 百分比显著下降 (P <0 .0 5 ) ,而CD3 + CD8+ 百分比变化不明显 ,CD3 + CD4+ /CD3 + CD8+ 比值下降 (P <0 .0 1) ,乙肝HBVDNA阳性与HBVDNA阴性患者比较 ,CD3 + 、CD3 + CD4+ 、CD3 + CD8+ 、CD3 + CD4+ /CD3 + CD8+ 比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乙肝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提示细胞免疫参与乙肝发病和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拉米夫定,干扰素α-2b,黄芪注射液三联叠加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98例慢乙肝患者用上述3种单药和三联叠加疗法分组治疗,检测各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IL-1α和IL-6,TNF-α和内毒素的含量及活性变化。结果:三联叠加疗法可使CD3^ ,CD4^ ,CD8^ ,CD16^ (NK细胞)和IL-2分泌细胞均非常显著增加(P<0.01);使IL-1α水平非常或高(P<0.01),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使内毒素和TNF-α水平非常显著降低(P<0.01)。而拉米夫定,干扰α-2b,黄芪注射液单用上述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弱于三联叠加疗法,且不尽一致。结论:三联叠加疗法可提高慢乙肝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且优于其中任何单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天花粉蛋白对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天花粉蛋白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调节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天花粉蛋白对人外周血 CD4+ 、CD8+ 和 CD2 0 + T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结果 :天花粉蛋白可使正常人外周血 CD4+和 CD2 0 + T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 ,CD8+ T细胞百分比下降 ,从而使 CD4+ /CD8+ 比值增大。结论 :天花粉蛋白具有增强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T细胞亚群和TNFα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T细胞亚群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ELISA法检测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和TNFα,并与40例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3^+细胞和CD4^+细胞明显减少,CD8^+细胞明显增高,CD4^+/CD8^+比值下降,TNFα含量明显增高。结论检测T细胞亚群和TNFα有助于了解患者免疫状态,并可作为病情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艾滋病患者和HI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和绝对计数检测 ,研究细胞免疫情况。方法 利用白细胞分类计算和流式细胞分析法对 15例HIV感染者和 2 6例AI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 + ,CD4+ ,CD8+ 的表达及绝对数进行检测。结果 AIDS患者组CD3 + 淋巴细胞数较正常值显著下降 (P <0 0 5 ) ;HIV感染组与艾滋病患者组的CD4+ T淋巴细胞数较正常组显著下降 (P <0 0 1) ;CD8+ T淋巴细胞数显著增高 (P <0 0 1) ;CD4+ /CD8+ 的比值显著倒置。结论 人类感染HIV后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发生显著变化 ,CD4+ 细胞绝对数和CD4+ /CD8+ 比值对于HIV感染的临床进展可以起到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发作期哮喘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肺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与肺功能的关系 .方法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 ,检测 34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及 2 1例健康人外周血CD+ 3 T ,CD+ 4 T ,CD+ 8T细胞的百分率及CD+ 4 /CD+ 8的比值 ,同时测定 2 4例哮喘发作期患者FVC ,FEV1,FEV1/FVC ,FEF 2 5 %~ 75 % .结果 :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CD+ 4 T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CD+ 8T细胞著性低于对照组 (P <0 0 1) ;CD+ 4 T细胞与CD+ 8T细胞的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CD+ 3 T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FVC与CD+ 3 T水平呈负相关 (r =- 0 4 85 ,P <0 0 5 ) ,与CD+ 4 T水平呈负相关 (r =- 0 4 17,P <0 0 5 ) ;FEV1与CD+ 4 T水平呈负相关 (r =- 0 5 12 ,P <0 0 5 ) ,与CD4/CD8比值呈负相关 (r =- 0 5 30 ,P<0 0 1) ;FEF 2 5 %~ 75 %与CD4/CD8比值呈负相关 (r =- 0 5 0 1,P <0 0 5 ) ;FEV1/FVC与CD+ 3 T ,CD+ 4 T ,CD+ 8T及CD4/CD8比值无相关关系 (P >0 0 5 ) .结论 :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表明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哮喘变应性气道炎症中起重要作用 ,且哮喘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异常与某些呼气流速的肺功能指标有负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匹多莫德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例健康人群设为健康对照组,62例乙肝患者设为治疗组,治疗组予以口服匹多莫德;分别取健康对照组和乙肝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采用双抗体酶联分析法检测INF-γ、IL-2、IL-4和IL-6;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CD4^+、CD8^+和CD4^+/CD8^+)。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IL-2、IL-4、IL-6有明显增高(P〈0.05);CD4^+细胞数下降,CD4^+/CD8^+比值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INF-γ、IL-2有明显增高(P〈0.05),CD4^+细胞数增高,CD8^+细胞数下降,CD4^+/CD8^+比值增高(P〈0.05)。结论 乙肝患者感染慢性化后可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匹多奠德可以明显提高乙肝患者的免疫功能,为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有效辅助。  相似文献   

17.
旱莲草乙酸乙酯总提物对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旱莲草乙酸乙酯总提物 (TAEEP)对正常及免疫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方法 :采用正常及腹腔注射环磷酰胺 ( 60mg/kg)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 ,给予大、小剂量的TAEEP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小鼠血T淋巴细胞CD4 +、CD8+亚群的比例。结果 :大、小剂量TAEEP均显著降低正常小鼠CD4 +亚群的比例 (P <0 .0 1) ,并可显著提高免疫低下小鼠CD4 +亚群比例 ,对于正常小鼠CD8+亚群的比例 ,TAEEP的小剂量可显著降低其比例 (P <0 .0 5) ,而大剂量则显著提高其比例。结论 :旱莲草乙酸乙酯总提物对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病人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T细胞亚群、炎性细胞因子变化与疼痛的相关性。方法将66例急性期带状疱疹病人设为观察组,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为轻度疼痛组、中度疼痛组、重度疼痛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设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NS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静脉血中CD3+、CD4+、CD8+T淋巴细胞比率及CD4+/CD8+比值。分析观察组以上各指标与V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NSE、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轻度疼痛组、中度疼痛组、重度疼痛组间血清NSE、TNF-α、IL-6水平逐渐升高(P < 0.05)。观察组静脉血中CD3+、CD4+、CD8+T淋巴细胞比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轻度疼痛组、中度疼痛组、重度疼痛组CD3+、CD4+、CD8+T淋巴细胞比率及CD4+/CD8+比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观察组病人VAS评分与血清NSE、TNF-α、IL-6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695、0.718、0.726,P < 0.05),与CD3+、CD4+、CD8+T淋巴细胞比率及CD4+/CD8+比值均呈负相关关系(r=-0.624、-0.674、-0.524、-0.445,P < 0.05)。结论带状疱疹病人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炎症反应程度增加和一定程度的神经损伤情况,与疼痛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及比值变化。方法对85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儿童用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目及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卫分证组CD3+、CD4+细胞数目、CD4+/CD3+和CD4+/CD8+比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气分证组CD3+、CD4+细胞数目、CD4+/CD3+和CD4+/CD8+比值明显升高,CD8+/CD3+比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营分证组CD4+/CD3+和CD4+/CD8+比值显著升高,CD8+/CD3+比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卫分证组比较,气分证组CD3+、CD4+、CD8+细胞数目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分证组CD3+、CD4+、CD8+细胞数目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气分证组比较,营分证组CD3+、CD4+、CD8+细胞数目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与比值的改变可能是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卫-气-营3个不同阶段传变的内在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①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特性及其与病情和部分免疫指标的相关性。②方法 应用形态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金斑法 ,检测 1 8例SLE病儿和 1 5名健康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T淋巴细胞亚群、CD+2 5细胞百分率和抗ds DNA抗体。③结果 培养前及培养 48h ,SLE病儿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t=2 .363 ,2 .954 ,P <0 .0 5 ,0 .0 1 ) ;培养 48h ,活动期病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稳定期病儿 (t=2 .2 94,P <0 .0 5) ,抗ds DNA抗体阳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抗ds DNA抗体阴性组 (t=2 .92 8,P <0 .0 1 ) ,SLE病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与CD+4 细胞百分率、CD+4 CD+8细胞比值和CD+2 5细胞百分率皆呈负相关 (r=- 0 .49~ - 0 .59,P <0 .0 1 )。④结论 SLE病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减少 ,此与病儿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