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75例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的跟踪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定期跟踪随访,调查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现状。方法:选择华法林抗凝治疗住院患者,且出院后继续抗凝治疗至少3个月,收集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并在出院后定期跟踪随访。结果:在375例接受随访的患者中,234例达到稳定抗凝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最好,其次为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患者,房颤患者的依从性最差。使用华法林首次负荷剂量者更易达到稳定抗凝效果;在发生出血并发症的患者中,女性显著多于男性,且5d内INR达到或超过目标范围的患者比例高。结论:治疗起始阶段的剂量和INR值以及性别是影响华法林达到稳定治疗和出血并发症的主要临床因素。应加强对房颤患者出院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缪宏伟  梁燕 《上海医药》2009,30(10):476-476
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其中相当比例与血栓性栓塞相关,适时、合理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长期以来,临床多选用华法林治疗血栓性疾病。华法林不仅具有抗凝作用,还具有溶栓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华法林属于双香豆素衍生物,在机体内能够降低维生素K环氧化物酶的活性,进而抑制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形成,实现其抗凝血的功能。华法林作为一种口服抗凝药而被用于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的治疗中。但华法林治疗窗窄,个体差异大,需要频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易与多种食物及药物发生相互作用。本病例通过临床药师参与一例脑梗死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过程,从药学的思维去思考临床药物的应用及相互作用、用药监护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4.
韩晓娟  刘易慧  张静  赵莉 《安徽医药》2018,22(3):523-525
目的 分析导致患者发生过度抗凝的可能原因,并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回顾病例资料,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角度出发,查阅相关文献报道,探讨各因素与过度抗凝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VKORC1基因型为突变纯合型,华法林抗凝期间合并使用苯溴马隆、注射用头孢尼西钠、阿托伐他汀钙片,维生素K摄入量减少,合并肝功能异常、心力衰竭两种疾病状态,且存在华法林给药方案调整欠妥当的问题,以上因素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者的过度抗凝治疗.结论 临床药师应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各个角度出发,筛查发生过度抗凝的高危人群,及时给医生提出建议,减少过度抗凝的发生,促进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永久性房颤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收集近年来在该医院治疗的104例应用华法林治疗的永久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全面护理措施,总结护理方法及护理体会。结果 经卫生宣教、饮食指导、用药护理、医源性出血的预防、出血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后,患者的平均华法林用量为(3.5±0.3)mg/d,INR值平均为(2.8±1.4),其中9例(8.65%)轻微出血。除1例需调整华法林服用量外,经对症处理后其他患者出血均得到控制。所有病例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及严重的消化道不良反应。结论 全面的临床护理对于保证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永久性房颤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患者,60岁,身高175cm,体质量74kg,体质量指数24.16kg/m2,于2013年5月8日入院.患者主因"血压升高10余年,胸闷、气短3年,再发加重半月"入院.患者缘于2000年反复出现头昏不适症状,测血压发现血压升高,后监测血压最高达180/110mm Hg(1mm Hg=0.133kPa),自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口服,1/d)、培哚普利片(4mg,口服,1/d)"降压治疗,自诉血压控制尚可.  相似文献   

7.
95例患者华法林抗凝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策 《中国药房》2009,(32):2527-2529
目的:了解服用华法林患者抗凝过量和抗凝不足的原因。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9月95例服用华法林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用药剂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抗凝情况、合并用药情况等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体质量影响华法林的剂量和抗凝效果;合用的药物中,左氧氟沙星增强华法林抗凝效果的作用最强;共进行480次INR监测,INR在目标范围2.0~3.0为332次,占69.2%。发生出血共7例,占7.4%。结论:影响华法林抗凝效果的因素很多,需对患者进行更严密的抗凝监测。  相似文献   

8.
1例46岁男性患者,既往有房颤及脑梗塞病史,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予以华法林抗凝治疗。根据药物基因检测及合并用药情况,初始给予华法林2.5 mg po qd,监测INR值偏低,华法林调整至3.75 mg po qd后出院,一月后复查INR 1.64。在随访过程中,临床药师发现该患者出院后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华法林剂量上调,但抗凝效果不佳,有栓塞风险。经详细了解后,考虑与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相关,建议家属严格监督患者每日按时按量服用华法林,在饮食上避免长期摄入大量含有维生素K的食物并戒酒,一周后复查INR为1.46,接近合适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导致华法林抗凝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异常升高的影响因素,以及临床药师对这类病例的药学监护和处理。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服用华法林抗凝患者INR异常升高的处理,通过相关基因检测及查阅文献,探讨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方案,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建议。结果:患者的基因型、合用的药物均可能导致INR异常升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计了个体化给药方案,最终使INR维持在目标范围。结论:临床药师在治疗团队中可发挥专业特长,从多角度全面分析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因素,对医生及患者分别开展有针对性的药学服务,保证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陈元龙  邵荣妹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0):2778-2778
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预防及治疗、心脏机械膜置换术后和心房纤维颤动(房颤)高危病人都是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适应证,因此,如何正确使用华法林是每个心脏科医生必需掌握的,我国还没有这方面的规范及指南,目前还是参照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华法林治疗指南,但由于人种及生活习惯的不同。我国病人对抗凝治疗的敏感程度及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西方人也不尽相同,此指南不完全适合于中国人,现结合自己的实践对华法林的用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1例86岁男性房颤患者,入院后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期间发现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波动较大。临床药师从疾病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向临床提供合理建议,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华法林是一个治疗范围窄、剂量个体差异大的口服抗凝药物,决定其维持剂量的有遗传和某些非遗传因素,其中编码代谢酶和维生素K环氧化物降解酶的基因变异是研究最广泛的遗传因素.本文对华法林的药物基因学的部分研究内容进行了综述,以便临床更好开展个体化治疗,减少出血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用药指导和护理体会。方法对3865例口服华法林的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强化健康教育,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其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观察其抗凝效果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经过规范的抗凝治疗和护理,全部患者PT及INR可控制在适宜范围内。结论对使用华法林抗凝的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要确保准时服药,定期监测PT及INR,密切观察并指导患者学会发现早期出血的征象,加强相关的健康教育,以达到既有效抗凝,又不产生明显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靶向治疗与发生急性脑血管意外危险事件的风险关系,以及心源性脑栓塞合并肿瘤多发转移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药学监护。方法 针对1例心源性脑栓塞合并肿瘤多发转移的患者,通过文献检索,分析肿瘤患者既往安罗替尼靶向治疗与发生急性脑血管意外危险事件的风险关系,通过评估治疗方案,分析靶向治疗药品的不良反应及处置方法个体化制定用药监护。结果 患者既往的出血与靶向治疗相关,此次再发脑梗死与多重因素相关。结论 心源性脑梗塞晚期肿瘤患者出血的评估及抗凝方案选择需个体化,也需精细的药学监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不同疗程的华法林在围生期心肌病(PPCM)中的抗凝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42例围生期心肌病患者,在充分抗心力衰蝎治疗的同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A组(20例,华法林治疗3个月)和B组(22例,华法林治疗6个月),调整华法林剂量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0-3.0之间,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血浆D-二聚体含量、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出血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高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服用华法林6个月较服用华法林3个月治疗围生期心肌痛,疗效及安全性均更佳,可以降低血管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药房》2015,(11):1548-155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华法林个体化抗凝治疗及抗凝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胸心外科1例华法林抵抗患者抗凝治疗用药方案的制订及对患者进行抗凝指导和出院后抗凝随访。结果:临床药师依据基因检测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抗凝治疗,建议医师将华法林剂量调整为5.625 mg/d,使国际标准化比值达到目标抗凝范围。患者在抗凝期间未发生严重的出血或血栓栓塞等不良事件。患者出院后,临床药师对其进行6个月抗凝随访,调整华法林抗凝方案,并使华法林剂量维持至8.125mg/d。结论:临床药师把握工作切入点,并且通过对患者住院及出院后实施全程化抗凝管理,充分体现临床药师的职业价值,也彰显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团队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7.
华法林(warfarin)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Ⅱ、Ⅷ、Ⅸ和Ⅸ的合成,产生抗凝作用,在使用过程中需定期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评估出血风险.华法林导致的皮肤坏死(warfarin-induced skin necrosis,WISN)是一种罕见的华法林并发症,自1943年首次发现以来,全球仅报道300余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老年房颤口服华法林患者用药安全性,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方法选择70例老年心房颤动口服华法林抗凝的患者分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实施药物常规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教育,采取预防有可能引起患者出现风险的力所能及的护理措施和调动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促使患者家属积极配合,支持和监督患者按时服药,协作观察病情及药物的负性作用。并随访半年。结果两组病人均康复出院,但观察组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较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χ^2=3.88),而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70%vs.24.24%,χ^2=7.22)。结论老年患者房颤口服华法林的治疗中,对可能引起患者不利的危险因素,使用行之有效的教育和预防措施及调动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增加遵医行为,辅助改善抗凝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均显示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华法林目前仍是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及预防脑栓塞的主要药物。欧美指南建议75岁以下房颤患者对血栓栓塞事件的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应控制在2.0~3.0,75岁以上房颤患者的出血风险增加,INR应控制在1.6—2.6。亚洲人群华法林肝脏代谢酶活性与西方人群存在明显差异,且相关临床研究显示中等抗凝强度仍能取得与高抗凝强度相同的临床结局,因此华法林剂量应调低。国内初步研究显示,华法林抗凝治疗将INR控制在1.7-2.5范围内是安全有效的,其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疗效明显优于阿司匹林,但仍需进一步大量临床试验及循证医学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cardiogenic cerebral embolism,CCE)的疗效.方法 63例急性CCE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尿激酶溶栓及24 h后抗凝治疗,对照组采取对症,改善循环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1.82%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治疗后1 d、14 d、30 d、90 d,观察组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90 d,观察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溶栓治疗24 h内,观察组非症状性脑出血、症状性脑出血、消化道出血、口腔黏膜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静脉溶栓联合抗凝治疗CCE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