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lincRNA uc431+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OP)肾阴虚证的关系及其二级结构特征。方法在前期研究证实了CLCF1是POP肾阴虚证的重要关联基因,并在血液lncRNA芯片检测中筛选了POP肾阴虚证的特异lincRNAs,本文采用blat软件对靶基因为CLCF1的lncRNA进行分析;采用分析软件RNAfold对lncRNA及其二级结构进行预测;随机选择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为肾阴虚证组25例,健康绝经后妇女25例设为正常对照组。用定量PCR技术检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组、对照组外周血lincRNA uc431+及CLCF1的表达水平。结果 blat软件预测lincRNA uc431+的靶基因为CLCF1,相关系数为-0.8192(P=0.0069);RNAfold软件预测发现lincRNA uc431+有多个茎环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POP肾阴虚证组CLCF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lincRNA uc431+在POP肾阴虚证组中表达出现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incRNA uc431+的表达下调可能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相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Ⅰ型骨质疏松症(OP)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WT1-AS水平与骨密度(BMD)及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2018年9月—2020年9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收治的女性Ⅰ型OP患者108例(OP组),同期绝经后骨量减少者114例(骨量减少组)以及同期年龄相符的绝经后非OP女性120例(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测定研究对象血清lncRNA WT1-AS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骨代谢指标,包括血清骨钙素(OCN)、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和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采用Pearson法分析OP患者血清lncRNA WT1-AS与BMD及骨代谢指标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OP发生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ncRNA WT1-AS对OP的诊断价值。沉默大鼠前成骨细胞的lncRNA WT1-AS表达,观察lncRNA WT1-AS对前成骨细胞分化和矿化的作用。 结果 与对照组和骨量减少组相比,OP组OCN水平降低,β-CTX、PINP水平和lncRNA WT1-AS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P患者血清lncRNA WT1-AS水平与BMD(L1~4和股骨颈)、OCN水平呈负相关(r=-0.542、-0.557、-0.608),与β-CTX、PINP水平呈正相关(r=0.576、0.595)。血清lncRNA WT1-AS水平是影响OP发生的危险因素。血清lncRNA WT1-AS水平诊断O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6,特异度为92.11%,灵敏度为62.96%。沉默大鼠前成骨细胞的lncRNA WT1-AS表达,可促进矿化结节生成。 结论 Ⅰ型OP患者血清lncRNA WT1-AS异常高表达与BMD、骨代谢有关,且影响Ⅰ型OP的发生,对OP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中lncRNAs的表达特征及基因调控网络。方法随机选择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受试者,分为肾阴虚证组3例和肾阳虚证组3例,并选择健康绝经后妇女3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外周血单 个核细胞lncRNAs的表达水平。肾阴虚证组分别与其他2组比较,筛选共同差异表达lncRNAs,并构建lncRNA调控网络;实 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INC00334、LINC00189和LOC101929378的表达,验证基因芯片结果。结果肾阴虚证组与正常对照组 和肾阳虚证组比较,筛选出 8 个共同差异表达 lncRNAs: LINC00334、LINC00189、L0C101929378、XLOC _013921、 ENSG00000237489. 2、ENSG00000225278. 2、AK125437 和 RNA95672;这些差异 lncRNAs 参与 Jak/STAT、MAPK、胰岛素通路和 钙离子代谢等12条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实时荧光定量PCR证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INC00189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 虚证表达下调(FC =4. 71,P =0. 007) ;LINC00334(FC =6. 83,P =0. 005)和L0C1019293"78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表达上 调(FC = 4.51,P = 0.035 ),变化趋势与芯片结果相一致。结论 LINC00334、LINC00189、L0C101929378、XL0C_013921、 AK125437、ENSG00000237489. 2、ENSG00000225278. 2 和 RNA95672 等 8 条 lncRNAs 可能通过调控 Jak/STAT、MAPK、胰岛素通 路和钙离子代谢等信号通路参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 笔者前期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 FoxP4-AS1(lncRNA FoxP4-AS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异常表达,其低表达是PTC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其功能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探讨lncRNA FoxP4-AS1在PTC细胞中的表达,初步分析其对PT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用qRT-PCR检测PTC细胞系(TPC-1、K1细胞)和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Nthy-ori3-1细胞)中lncRNA FoxP4-AS1的表达;将TPC-1、K1细胞分别转染FoxP4-AS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和空载病毒载体(阴性对照)后,并分别用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EdU、Transwell实验、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变化;通过GEPIA数据库和LncTar网站预测FoxP4-AS1的靶基因,并用Western blot进行验证。用以上转染后的细胞构建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移植瘤的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检测瘤组织Ki-67的表达。通过KEGG数据库初步分析FoxP4-AS1可能影响的信号通路。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比较,lncRNA FoxP4-AS1在两种PTC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细胞功能实验显示,转染FoxP4-AS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TPC-1、K1细胞增殖活力明显减弱、侵袭和迁移能力均较阴性对照组细胞明显降低,且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均P<0.01)。GEPIA数据库和LncTar网站预测FoxP4-AS1与CDK4存在潜在的相互作用靶点,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FoxP4-AS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两种细胞的CDK4/cyclinD1表达水平较各自阴性对照组细胞明显降低(均P<0.05)。皮下移植瘤实验结果显示,转染FoxP4-AS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PTC细胞较转染空载病毒载体的PTC细胞在小鼠体内生长慢,形成的瘤体小,且瘤组织中Ki-67表达减少。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FoxP4-AS1低表达主要富集于PI3K-Akt-mTOR通路、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免疫调节相互作用,FoxP4-AS1高表达主要富集于DNA甲基化、氧化应激通路等。结论 lncRNA FoxP4-AS1在PTC细胞中表达下调,且与PTC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FoxP4-AS1可能通过抑制CDK4/cyclinD1表达抑制PTC细胞增殖,作为保护性因素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和目的:大量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与微小RNA (miRNA)及其靶基因之间内源性竞争的调控模式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笔者团队前期通过软件预测发现,lncRNA GAS8-AS1和miR-135b之间存在结合位点,但两者在肝细胞癌(HCC)中是否存在竞争关系及其作用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探讨lncRNA GAS8-AS1和miR-135b在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切除的110例HC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通过qRT-PCR检测lncRNA GAS8-AS1和miR-135b的表达,分析两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lncRNA GAS8-AS1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而miR-135b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均P<0.05)。两者的表达水平均与HCC患者的Edmondson分期、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均P<0.05)。lncRNA GAS8-AS1低表达患者与miR-135b高表达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CBR3-AS1(lncRNA CBR3-AS1)在胆管癌(CCA)中表达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qRT-PCR检测lncRNA CBR3-AS1在CCA组织与癌旁组织以及CCA细胞与正常胆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分析lncRNA CBR3-AS1表达与CCA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生存率的关系。将胆管癌细胞分别转染lncRNA CBR3-AS1过表达质粒(过表达组)、阴性对照质粒(对照组)及lncRNA CBR3-AS1沉默序列(沉默组),用MTT实验与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结果:lncRNA CBR3-AS1的表达在胆管癌组织中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在胆管癌细胞系中明显高于正常胆管上皮细胞(均P0.01)。lncRNA CBR3-AS1表达与CCA患者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术后复发明显有关(P0.05)。lncRNA CBR3-AS1高表达患者总生存率明显低于lncRNA CBR3-AS1低表达患者(P=0.004)。lncRNA CBR3-AS1表达(P=0.020)与TNM分期(P=0.014)是影响CCA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对照组CCA细胞比较,过表达组CCA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明显增高,沉默组CCA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lncRNA CBR3-AS1在胆管癌中表达升高,升高的lncRNA CBR3-AS1与CCA的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LK7-AS1是一种新发现的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lncRNA,但其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lncRNA MLK7-AS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以及其对结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用qRT-PCR检测lncRNA MLK7-AS1在21对结肠癌组织与相对应的癌旁组织手术标本以及在不同结肠癌细胞系(SW480、HCT116、SW620、DLD1、HT29、LOVO)与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中的表达。将结肠癌细胞转染lncRNA MLK7-AS1过表达质粒后,分别用MTS、平板克隆试验、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及qRT-PCR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克隆形成能力、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lncRNA MLK7-AS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在各结肠癌细胞株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结肠上皮细胞(均P<0.05)。将lncRNA MLK7-AS1表达量相对较低的SW480与HCT116转染lncRNA MLK7-AS1过表达质粒后,两种细胞的细胞活力和克隆形成能力均显著增强(均P<0.05);G1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均P<0.05);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和CDK6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上升(均P<0.05)。结论:lncRNA MLK7-AS1在结肠癌中高表达,其高表达可以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及CDK6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C5orf66反义链1(lncRNA C5orf66-AS1)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集的63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人胃黏膜细胞GES-1及胃癌细胞BGC823、SGC7901、AGS、MKN28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组织和细胞中C5orf66-AS1和细胞色素c1(CYC1z)蛋白表达情况。将AGS细胞分为7组,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以及细胞中C5orf66-AS1表达水平和CYC1、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胃癌组织中C5orf66-AS1表达降低,CYC1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人胃黏膜细胞GES-1比较,胃癌细胞BGC823、SGC7901、AGS、MKN28中C5orf66-AS1表达降低,CYC1蛋白表达升高(P<0.05),且AGS细胞中C5orf66-AS1表达最低,CYC1蛋白表达水平最高。沉默C5orf66-AS1促进AGS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CYC1、CyclinD1、MMP-2、MMP-9蛋白表达;过表达C5orf66-AS1抑制AGS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CYC1、CyclinD1、MMP-2、MMP-9蛋白表达;过表达CYC1可逆转C5orf66-AS1对AGS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过表达C5orf66-AS1可能通过下调CYC1抑制AGS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TUS2-AS2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63例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膀胱癌细胞系(BIU-87、J82、T24、5637)和正常膀胱上皮细胞系SV-HUC-1中的MTUS2-AS2表达。以MTUS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微小RNA-126(miR-126)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可能调控的靶基因.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75例患者食管鳞癌组织和其匹配的癌旁组织中miR-126的表达水平,应用软件预测miR-126的靶基因,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靶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在食管鳞癌细胞中提高或降低miR-126表达水平,验证其对靶基因的调控作用.结果 对75组配对标本分析,癌组织中miR-126的相对表达量为0.28±0.32,癌旁组织为0.45±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R-126低表达与食管鳞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相关(P<0.05);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过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1);上调食管鳞癌细胞Eca9706、Eca109、TE-1中miR-126的表达会导致IRS-1蛋白的表达量(0.785±0.337、1.873±0.684、1.938±1.081)较空白组(1.188±0.336、2.756±1.097、3.028±0.789)下降(P<0.01),下调食管鳞癌细胞中miR-126的表达会导致IRS-1蛋白的表达量(2.543±0.610、5.182±1.897、5.940±0.997)相对升高(P<0.01).结论 食管鳞癌组织中miR-126表达水平下降,IRS-1蛋白的表达受miR-126的负调控,IRS-1可能是miR-126在食管鳞癌中发挥抑癌基因功能的靶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对于胃癌患者的预后判断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本研究旨在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构建并验证能够准确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lncRNA预后预测模型。 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基因型-组织表达数据库(GTEx)获取数据作为用于构建预后模型(建模组),通过基因表达汇编数据库(GEO)获取数据用于验证(验证组)。采用R软件中的edgeR包筛选差异表达lncRNA;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来构建预后模型并计算风险值;按照风险值的大小将患者分为高、低风险组,分析风险值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用验证组样本对建模组的结果进行验证。 结果:共筛选出288个差异表达lncRNA,其中28个与胃癌预后有关(均P<0.05)。10种lncRNA生物标记物(MEG3、DNAJC9-AS1、ACTA2-AS1、C15orf54、LINC01210、OVAAL、POU6F2-AS2、ERICH3-AS1、LINC00326及LINC01526)被鉴定并用于构建预后模型。高风险组的总体生存率以及无病生存率均低于低风险组(均P<0.01),ROC曲线证实该预测模型有一定的准确性(AUC=0.700)。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风险值为独立的预后因子(均P<0.001)。风险值与胃癌T分期(P=0.031)、肿瘤分化程度(P=0.044)存在明显关系。在独立的验证组中,高风险组的总体生存率以及无病生存率同样明显低于低风险组,且示风险值依旧为独立的预后因子(均P<0.05)。 结论:所构建的10-lncRNA模型对于胃癌患者的预后生存判断有一定的价值,且筛选出的差异表达lncRNA为胃癌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研究中老年男性及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尿酸肌酐比(SUA/CR)与骨代谢标志物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系。方法 纳入在我院住院的T2DM 患者668例,将中老年男性依据SUA/CR水平进行三分位分组,依次分为M1组、M2组、M3组;绝经后女性依据SUA/CR水平进行三分位分组依次分为F1组、F2组、F3组。结果 ①中老年男性与绝经后女性SUA/CR水平越高,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或骨量减少比例越低;②中老年男性中,M1组股骨颈BMD最低,1型胶原C端交联肽(CTX)、骨钙素(N-OC)最高(P<0.05);绝经后女性中,F3组患者大转子、股骨颈、腰椎1~4(L1~4)、Ward’s三角BMD最高;F1组N-OC、CTX最高(P<0.05);③中老年男性SUA/CR与股骨颈BMD正相关,与N-OC、CTX、总1型胶原N端延长肽(P1NP)负相关(P<0.05);绝经后女性SUA/CR与L1~4、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BMD及VD正相关,与N-OC、P1NP、CTX负相关(P<0.05);④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A/CR是OP或骨量减少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高水平SUA/CR是中老年男性及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OP及骨量减少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RUSC1-AS1(lnc RNARUSC1-AS1)与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但其对肝细胞癌(肝癌)的影响尚不清楚。笔者前期研究显示,lnc RNARUSC1-AS1与微小RNA-326(mi R-326)存在结合位点,因此本研究探讨lnc RNARUSC1-AS1在肝癌中的表达,以及是否通过靶向mi R-326调控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方法:用q RT-PCR检测41例肝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lnc RNARUSC1-AS1与mi R-326的表达。以lnc RNARUSC1-AS1表达抑制质粒/阴性对照质粒、mi R-326模拟物/阴性对照序列、mi R-326抑制物/阴性对照序列为工具,采用MTT法、Transwell法、流式细胞术、Westernblot法观察接受不同转染处理的MHCC97-H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和侵袭能力、凋亡以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lnc RNARUSC1-AS1和mi R-326的靶向关系,并用q RT-PCR验证。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肝癌组织中lnc RNARUSC1-AS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mi R-326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转染lnc RNARUSC1-AS1表达抑制质粒或mi R-326模拟物后,肝癌MHCC97-H细胞的增殖能力以及迁移与侵袭能力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cyclinD1、MMP-2、MMP-9、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21、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MHCC97-H细胞转染lnc RNARUSC1-AS1表达抑制质粒的同时mi R-326抑制物,前者对MHCC97-H细胞以上作用被取消(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及q RT-PCR验证结果显示,mi R-326为lnc RNARUSC1-AS1的靶分子。结论:lnc RNARUSC1-AS1在肝癌中表达上调,其可通过靶向调控mi R-326的表达促进肝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妇女血脂和骨密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将290例绝经后2型糖尿病妇女按T值分成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腰椎骨密度(BMD),然后分析血脂和骨密度的关系;对骨密度和血脂、年龄、绝经年龄等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绝经后2型糖尿病妇女的HDL-C与腰椎BMD存在负相关(r=-0.305,P=0.001),LDL-C、TG、TC与腰椎BMD无相关;(2)在校正体重指数、年龄和绝经年限影响因素后,绝经后2型糖尿病妇女的HDL-C与腰椎BMD仍存在负相关(r=-0.160,P=0.018),而LDL-C、TG、TC与腰椎BMD仍无相关。(3)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中,HDL-C(β1=-0.199,P=0.005)仍与骨密度独立相关。结论绝经后2型糖尿病妇女的HDL-C与腰椎BMD存在负相关而TC、TG、LDL-C与腰椎BMD无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差异表达基因CLCF1、ASB1和PROK2的mRNA表达水平。方法随机选择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辨证肾阴虚证组30例,27例健康绝经后妇女为对照组,RT-PCR法检测外周血CLCF1、ASB1和PROK2 mRNA的表达。结果肾阴虚组CLCF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Z=-2.621,P=0.009);肾阴虚组ASB1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肾阴虚组PROK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与CLCF1 mRNA表达下调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1-磷酸鞘氨醇(S1P)与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海口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绝经后2型糖尿病女性,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获取其血液标本,检测生化指标、S1P和髋部、腰椎骨密度。结果最终选取130名血糖控制较好的绝经后2型糖尿病女性参与本研究,年龄为(59.3±8.9)岁,血糖为(8.75±1.5)mmol/L;S1P平均浓度为(6.46±0.78)μmol/L。相关分析表明S1P与腰椎(L1~4)、全髋和股骨颈BMD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多步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血清S1P和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CTX)与腰椎(L1~4)、全髋和股骨颈BMD密切相关;而血清S1P和β-CTX是各部位BMD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磷酸鞘氨醇与绝经后2型糖尿病女性骨密度和β-CTX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