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溴结构域蛋白4(bromodomain protein 4,BRD4)、线粒体单链DNA结合蛋白(single-stranded DNA binding protein,SSBP1)与原钙黏附蛋白17( proto-cadherin 17,PCDH17)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价值。 方法 收集胃癌组织50例,癌前病变组织5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5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测定组织标本中BRD4、SSBP1及PCDH17蛋白的表达,分析不同组织样本中BRD4、SSBP1及PCDH17的表达情况,分别采集3组血液标本,检测3组相关血清指标,应用ROC曲线分析BRD4、SSBP1及PCDH17诊断胃癌的价值。 结果 胃癌组织中BRD4和SSBP1呈高表达,而PCDH17呈低表达。3组组织样本中BRD4、SSBP1及PCDH17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清癌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PGⅡ、胃泌素17(gastrin-17,G-17)水平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组患者血清CA199、PGⅠ、G-17水平及HP阳性率明显高于癌前病变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组,而PGⅡ水平低于癌前病变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为Ⅲ期~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BRD4、SSBP1、PCDH17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D4+SSBP1+PCDH17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一指标。 结论 联合检测BRD4、SSBP1与PCDH17有利于胃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KISS-1、Ezrin蛋白在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对21例正常胃黏膜组织、23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45例胃癌组织中KISS-1、Ezrin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正常胃黏膜、癌旁非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减,经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胃黏膜、癌旁非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Ezr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增,且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KISS-1、Ezrin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r=-0.537,P〈0.01)。结论 KISS-1、Ezrin蛋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且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整合素β1 与Kindlin-2 蛋白在胃炎、癌前病变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6 年1 月—2019 年1 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肿瘤科就诊的80 例胃癌、80 例癌前病 变及50 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分别作为胃癌组、癌前病变组和胃炎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整合素 β1 与Kindlin-2 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与癌前病变者和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Spearman 秩相关 性检验分析整合素β1 与Kindlin-2 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整合素β1 和Kindlin-2 蛋白在胃癌组的阳性表 达率分别为60.0%(48/80)和76.25%(61/80),高于胃炎组和癌前病变组(P <0.05),而且癌前病变组整合素 β1 和Kindlin-2 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胃炎组(P <0.05)。胃癌组整合素β1 与Kindlin-2 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r s =0.444,P =0.000)。癌前病变组不同临床病理因素的整合素β1 和Kindlin-2 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胃癌组不同浸润深度、临床病理分期、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不同肿瘤浸润深度、临床病理分期、肿瘤直径及血管侵袭患者的Kindlin-2 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整合素β1 和Kindlin-2 蛋白在胃癌组织中呈异 常高表达,而且阳性表达率与胃癌患者肿瘤浸润深度、临床病理分期及肿瘤直径等临床病理因素有关,推测 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16、周期素D1(Cyclin D1)、视网膜母细胞瘤(Rb)蛋白在胃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和肠化)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胃黏膜,15例胃不典型增生,15例胃黏膜肠化生,30例胃癌组织中P16、Cyclin D1、Rb蛋白的表达,并结合胃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16蛋白阳性表达,正常胃黏膜90%,不典型增生86.67%,肠化86.67%,胃癌36.67%,胃癌组与正常对照组及胃癌前病变组(不典型增生及肠化)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1).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正常胃黏膜10%,不典型增生20%,肠化20%,胃癌53.33%,胃癌组阳性率与其他3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Rb蛋白在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90%、80%、80%、50%,其中胃癌组阳性率与正常胃黏膜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16、Cyclin D1蛋白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远处转移与否呈一定的相关性.结论P16、Cyclin D1、Rb基因在胃癌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P16、Cyclin D1、Rb蛋白的检测在胃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并有助于胃癌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
洪瑜  季峰  王群燕 《浙江医学》2006,28(12):963-966,969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RT—PCR技术研究survivin mRNA在46例胃癌组织及相应正常组织中的表达,ELISA技术定量检测上述标本中survivin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Envision法定性检测46例胃癌标本、114例胃炎及癌前病变组织survivin蛋白表达。结果46例胃癌组织的survivin mRNA阳性表达率为32.6%,46例相应正常组织为10.8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o胃癌组的survivin蛋白表达浓度(75.27—358.44pg/ml)显著高于正常组(0—161.23pg/ml)(P〈0.05)。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浅表性胃炎(30%)、萎缩性胃炎(14.7%)、胃黏膜肠化组织(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不典型增生(60%)、胃癌组织(4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癌组织survivin mRNA、蛋白表达阳性率及浓度在不同性别、肿瘤长径、发生部位、大体类型、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有无脉管侵犯、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TNM分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urvivin在胃癌、胃黏膜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提示与胃癌发生有关;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提示survivin可能在肿瘤的形成阶段起作用,与胃癌发展侵袭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癌中人DOC-2/DAB-2交互蛋白(DOC-2/DAB-2 interaction protein,DAB2IP)的表达与临床预后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82例正常胃黏膜及胃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蛋白检测,对随访资料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结果 DAB2IP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多以强阳性表达;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较少,多以弱阳性或阴性为主;DAB2IP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评分低于正常黏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B2IP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0.8个月,明显长于阴性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33.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较低的DAB2IP表达水平和较高的TNM分期是胃癌预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DAB2IP下调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对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生存时间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rohibitin在胃黏膜组织中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胃黏膜组织标本103例,其中胃癌60例,胃癌前病变25例,胃黏膜良性病变1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种组织中Prohibitin的蛋白表达,并分析Prohibitin的表达与胃癌及各种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各类胃黏膜病变组Prohibitin阳性信号位于细胞浆内,在胃黏膜中多分布于黏膜腺体底部细胞;在胃癌组织中分布主要见于腺体结构尚完整的部位,部分癌细胞有阳性表达。 胃癌组、癌前病变组及胃黏膜良性病变组Prohibitin阳性率分别为68.33%(41/60)、88.00%(22/25)和88.89%(16/18)。胃黏膜良性病变组Prohibitin阳性率明显高于胃癌组(P=0.006),而癌前病变组与胃黏膜良性病变组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232)。结论:胃黏膜良性病变、癌前病变及胃癌发生段存在着Prohibitin蛋白表达的变化,提示检测胃黏膜病变组织中Prohibitin的表达对胃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探讨染色质重塑因子1(Rsf 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A)、c erbB 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2016年9月~2018年9月我院经过病理证实的胃癌标本30例,癌前病变组织标本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10例。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Rsf 1、α SMA、c erbB 2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Rsf 1、α SMA、c erbB 2阳性表达率高于胃癌前病变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胃癌黏膜、肌层、浆膜浸润深度Rsf 1、α SMA、c erbB 2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胃癌Rsf 1、α SMA、c erbB 2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胃癌(P<0.05)。Rsf 1、c erbB 2、α SMA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Rsf 1、α SMA、c erbB 2在胃癌中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胃癌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在胃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胃黏膜癌变过程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CD44表达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各25例中CD44蛋白的表达,并检测患者Hp感染情况。结果:5种疾病胃黏膜组织中Hp感染平均阳性率为50.4%,CD44蛋白表达平均总阳性率为42.4%。随着胃黏膜癌变过程的加重,Hp感染及CD44的阳性表达随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Hp感染率与CD44的阳性率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08、0.441、0.445、0.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胃黏膜病变过程可诱导有细胞增殖特性的CD44蛋白的表达。CD44可作为胃癌前病变早期生物学信号。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P16蛋白在胃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及肠化)及胃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正常胃黏膜,15例胃不典型增生,15例胃黏膜肠化生,30例胃癌组织中 P16蛋白的表达。结果:P16蛋白阳性表达正常胃黏膜90%,不典型增生86.67%,肠化86.67%,胃癌36.67%,胃癌组与正常对照组及胃癌前病变组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P16蛋白与胃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Bcl-2、Bax在胃癌及胃癌前病变中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癌及胃癌前病变组织中Bcl-2、Bax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细胞凋亡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10例正常胃黏膜、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30例异型增生、50例胃癌中Bcl-2、Bax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组织切片中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中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1.7%,43.3%,62.0%,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P<0.01).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异型增生中Bax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5.0%,30.0%,其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胃癌(P<0.01,P<0.05).Bcl-2蛋白表达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中凋亡细胞指数(AI)显著低于Bcl-2蛋白阴性组(P<0.05),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与AI值呈负相关.Bax蛋白表达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中AI显著高于Bax蛋白阴性组(P<0.05),Bax蛋白表达阳性率与AI值呈正相关.结论 胃黏膜癌变过程中,AI、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Bax的比值逐渐增加,说明它们在胃癌演变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STAT3蛋白表达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 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应用免疫组化二部法检测STAT3蛋白,用快速尿素酶试验以及胃黏膜组织切片Giemsa染色法检测Hp感染情况并对两者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在慢性浅表性胃炎(CSG)、肠上皮化生(M)、异型增生(AH)、胃癌(GC)组中Hp感染阳性组STAT3蛋白的阳性表达较Hp感染阴性组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CSG组比较,其余各组的Hp感染阳性组STAT3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 Hp感染有可能大量激活STAT3致胃癌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种人胃癌细胞株中及胃癌组织中生长抑制因子4(ING4)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体外培养3种分化不同的胃癌细胞MKN-1(高分化)、SGC-7901(中分化)、BGC-823(低分化)以及人胃黏膜细胞GES-1,收集绍兴第二医院病理科40例原发胃癌患者的石蜡标本。以RT-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4种细胞株ING4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ING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SGC-7901、BGC-823组中ING4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较MKN-1、GES-1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GC-823组中ING4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较SGC-7901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KN-1组与GES-1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ING4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G4作为抑癌基因参与了胃癌的发生,且与胃癌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ezrin,c-Met及ICAM-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ezrin,c-Met及ICAM-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ezrin,c-Met及ICAM-1在正常胃黏膜(n=15),不典型增生胃黏膜(n=50)及胃癌组织(n=75)中的表达.结果: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ezrin和c-Met阳性率有递减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319,P<0.001; χ2=19.913,P<0.001); ICAM-1蛋白阳性表达率有递增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09,P<0.001).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显示在不同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组内ezrin,c-Met及ICAM-1阳性表达率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性别和脉管侵犯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ezrin与c-Met表达呈正相关(r=0.880,P<0.05),ezrin与ICAM-1表达呈负相关(r=-0.735,P<0.05),c-Met与ICAM-1表达无相关性.结论:ezrin与c-Met的缺失以及ICAM-1的过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5.
P1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16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在胃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素-生物素法(streptaridin peroxidase,SP)对68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和同期收集的25例正常胃黏膜行P16蛋白检测。结果:与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率比较,胃癌组织中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P〈0.05);与高、中分化胃癌组织比较,低分化、未分化胃癌组织中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0.05);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8.57%,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1.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蛋白阳性表达与浸润深度之间无明显关系。结论:P16蛋白异常表达与胃癌的不良生物学行为有关,且检测P16蛋白的表达情况有助于判断胃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Notch1和HIF-1α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otch1和HIF-1α在135例胃癌及27例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对正常胃黏膜与胃癌Notch1和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的差异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Notch1和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的相关性,Notch1和HIF-1α蛋白阳性表达与生存期的关系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Notch1和HIF-1α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胃黏膜(P〈0.05);TNM分期中的Ⅲ-Ⅳ期组和伴有淋巴结转移组的Notch1和HIF-1α阳性表达率高于相应的Ⅰ-Ⅱ期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Notch1与HIF-1α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并与生存期密切相关,阳性表达组较之阴性表达组平均生存期缩短(P〈0.05)。结论 Notch1和HIF-1α蛋白阳性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对于判断胃癌的预后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中轴蛋白(AXIN)和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相互间及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100例胃癌组织(胃癌组)和6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对照组,胃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的切缘组织,距离胃癌肿块>5.0 cm,确认无癌细胞)中AXIN和MACC1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胃癌组织中AXIN和MACC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0%和58.0%,对照组中AXIN和MACC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3.3%和6.7%,其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XIN和MAC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是否转移以及不同Duke分期等有关(P<0.05),且AX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与MACC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之间呈负相关(r=-0.355,P<0.001)。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AXIN和MACC1蛋白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的5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AXIN的阴性表达和MACC1的阳性表达及Duke分期(Ⅲ~Ⅳ期)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XIN和MACC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预后有关,参与了胃癌的侵袭及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叉头框蛋白Q1(FOXQ1)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和25例癌旁组织中FOXQ1和CyclinD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FOXQ1和CyclinD1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均P<0.05);在不同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不同临床分期者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者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癌组织中FOXQ1阳性表达率与CyclinD1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FOXQ1和CyclinD1高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联合检测FOXQ1和CyclinD1可用于判断胃癌的浸润、转移潜能及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张俊会  刘斌  邢传平  高自芳  董亮  哈英娣  钱震 《医学争鸣》2007,28(20):1905-1907
目的:研究ezrin基因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胃癌和15例正常及40例不典型增生胃黏膜中ez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ezrin mRNA及蛋白阳性表达率呈递减趋势.组间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ezrin mRNA和蛋白表达在不同浸润深度、肿瘤大小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组内表达率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性别和脉管侵犯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zrin mRNA和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990,P<0.01).结论:Ezrin表达降低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胸苷酸合成酶(TS)、胸苷磷酸化酶(TP)在胃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S和TP在77例胃癌组织和2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①TS和TP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1%及59.7%,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24.0%及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T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T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胃癌分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TS和TP在胃癌根治术后5年内发生复发转移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6%和78.6%,显著高于未复发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TS、TP阴性表达者较之阳性表达者生存期明显延长(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存在TS、TP的高表达,其表达与胃癌复发转移及预后呈负相关,可作为预测侵袭转移及评估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