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城市森林公园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能承载各种游 憩活动,为市民带来多种益处。以上海共青森林公园与炮台湾 森林公园为例,利用GPS设备每隔10s采集一次游客的地理坐 标位置,并应用栅格密度、标准差椭圆与热点识别3种空间统 计方法分析相关空间位置点,识别受游客喜爱的游憩场地与景 观空间类型。结果表明:游客在2个森林公园中的分布并不均 匀,共青森林公园西部与炮台湾森林公园南部吸引了大量游 客;最吸引游客停留的区域包括儿童游乐设施区、广场、大草 坪、烧烤区和滨江区域。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森林公园的 规划设计与管理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运用空间相关性检验的莫兰指数分析和空间面板计量的SDM模型,讨论了中国城市消费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跨区域空间效应的视角分析了影响城市消费的经济、交通、政策等因素.研究发现,中国人均消费较高的“热点”城市较少,邻近城市的收入、客运交通等因素对本地城市消费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作用,城市空间消费市场结构更多地表现为区隔效应而非集聚效应,我国区域经济和市场一体化程度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3.
城市空间扩展理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城市空间及城市空间扩展作以简要概述,着重探讨了城市空间扩展的理论划分、扩展的方式以及扩展的动力机制。按照城市研究对象的不同划分,将城市空间扩展理论分为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理论和城市区域发展理论。城市空间扩展在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扩展方式,概括起来主要有:单核同心扩展模式、轴向带状扩展模式、多极核生长扩展模式、大城市圈扩展模式四种,并从城市经济学等角度总结了几种城市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4.
积极的滨水区整体景观空间特色的维护与发扬是保持城市文化特色,提升城市滨水区品质的手段.城市滨水区整体景观空间微观整合的方法就是留出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的过程.对城市滨水区整体景观空间整合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章将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格局指数应用到城市空间格局研究领域,进行南京都市区空间格局变化分析,总结了1979年以来南京都市区城市空间格局的特征和变化轨迹,对南京市未来城市空间增长的调控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也为其他地区的城市空间格局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景观意象感知是传播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重要途 径,但对其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尚不多见。首先以苏州四大古 典园林的园亭为研究样本,遵循意象传播中主客体交流的规 律,综合利用游客GPS数据和问卷数据挖掘游客感知热点园 亭;然后采用主客观融合的综合赋权方法,对热点园亭的景观 意象因子进行权重解析和综合评价;最后建立园亭景观意象感 知评价体系,并探明园亭景观意象感知的形成与传播途径,揭 示园亭景观意象感知评价的意义。结果表明:提出的评价体系 能够较好量化游客对于园亭景观意象要素的主观认知,其中的 意象因子感知权重与游客感知满意度有较高的一致性。在风景 园林设计实践中,可运用该评价体系对景观意象要素进行精准 设计,进而提升游客感知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心城区8个城市公园中的植 物景观空间为研究对象,使用行为观察法和行为地图法记录游 人的景观偏好与行为偏好,用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研究植物 景观空间特征指标与游人偏好的关系,为提升游人在植物景观 空间的游憩体验、构建人性化城市公园提供参考。研究表明: 游人偏好水体与植物组合景观空间,且游人偏好与植物观赏特 性、季相变化、色彩构成呈显著正相关,与亲水性呈显著负相 关;游人喜欢在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中欣赏美景和社交;游 人倾向于在野生植物种类少、可达性好的植物景观空间内进行 休闲娱乐活动,在气味芳香、硬质广场面积较大的植物景观空 间内进行体育健身活动,在郁闭度高、较封闭、离水边较远、 离出入口较近的植物景观空间内进行安静休憩活动。  相似文献   

8.
:严寒城市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景观活力度存在明显 差异,尤其是气候恶劣的冬季,差异性更加明显。差异的存在 不仅会对市民使用公共空间进行活动的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 更会使整个城市的户外空间活力降低。为研究严寒城市中不同 类型公共空间的景观活力度差异,从使用者角度对各景观环境 进行比较分析,在已建立的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评价体 系研究成果基础上,选取若干典型场所进行调研,对所得数据 进行计算,按公共空间类型的不同分别建立3个基于公共空间 类型的严寒城市景观活力评价模型,并对3个评价模型的差异 性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提出若干设计导则。该研究成果可为严 寒城市中不同类型公共空间设计高活力度景观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声音作为景观要素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对声环境的感知受到声音本身特性以及声音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共同影响。以天津水上公园为研究对象,将声音的响度、频率和多样性指数作为公园声音元素的特征指标,定量研究声音构成、景观要素和舒适度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水上公园的声音多样性指数(SDI)整体较高,声音类型丰富,但不同的景观要素对应的声音特征不显著;听觉舒适度与整体舒适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听觉舒适度主要受到人类活动声和机械声的影响,其出现频率(POS)和响度(PLS)均干扰了被试者对自然声的感知。针对公园的景观格局、声环境现状及使用者需求,提出声环境的设计和管理优化策略,对改善公园声景观品质、提高公园整体的环境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腾退的工业用地城市为生态再生提供了潜力,后工 业景观的再野化随城市新生荒野重建逐渐得到认可。这一场景 中包含了具有对抗性质的“工业-自然”二重维度,而公众的 接受度和感知情况可作为其可持续转型的循证依据。以不同植 物高度、遗存占比、再野化程度、硬质绿地比例、演替程度5 个变量构建再野化虚拟场景,以量表调研与眼动实验结合的方 式分析“工业-自然”要素构成方式、人工管理介入程度对公 众感知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较高的绿地率、适度再野化与 自发演替的场景的公众接受度较高,工业要素对公众的关注兴 趣与偏好产生较大作用,“工业-自然”变量与积极-消极感知 显著相关,视觉关注数据与公众感知呈现一定相关性。在人因 设计视角下研究后工业再野化场景中生态隐喻与工业隐喻,为 如何发挥工业用地更新的生态潜力与社会潜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具有历史遗存的城市公园是指在公园红线范围内含有一定文化价值的历史文化景点、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单位等历史遗存的城市公园,其改造与更新的核心问题是平衡公园的保护传承与复兴发展,寻求二者的共生,如何科学有效地平衡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改造的关键。基于共生理论的解读与启示,以江西省南屏瀚峰文化公园为例,分别从文化、功能和空间3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公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例,探讨了具有历史遗存的城市公园改造与更新的共生策略与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12.
历史城区是城市区域中历史建筑保存最为完整、环境特色最为鲜明的区域。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如何在保护历史建筑及环境的基础上,限定城区的合理容量是历史城区保护的核心任务。以哈尔滨南岗历史城区为例,结合城市设计理论及视觉景观分析方法,选定视觉景观控制要素,建立以景中视点与景外视点2个层级控制的分析框架,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历史城区的容量进行评定,并从建筑高度和容积率指标方面对历史城区容量进行控制引导。  相似文献   

13.
人对城市风景的感知与理解,推动了城市历史景观的 层积过程。基于不同人群话语分析,以元素类别和空间类型2种 分类方式构建相对系统、科学的城市历史景观层积识别框架, 探讨城市历史景观的动态演变机制。以明清时期襄阳为例,分 政府和文人2类话语组对历史书籍、诗文的语汇逻辑、情感倾向 进行统计分析,设置等里数同心圆坐标,以古城物理中心位置 为圆心,标记元素空间点位。厘清作为主动因的话语作用于城 市历史景观各元素及空间类别并最终实现文化层积的全过程, 梳理出明清时期襄阳城市历史景观层积机制和基础框架,以期 推动城市历史景观保护与发展,为襄阳的保护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城市历史景观(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HUL)视角剖析埃及开罗阿兹哈尔公园由被称为“Al- Darassa”的废弃物堆场转变为城市中心“绿肺”的棕地再生 杰出案例;重点关注其棕地再生策略如何回应Al-Darassa在 不同历史时期与开罗城市自然环境、建成环境、社会经济及文 化等之间的动态关联;总结了在城市历史景观视角下案例在整 体策略、场所营造和干预机制3个方面对中国棕地再生探索的 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文化强国背景下,红色文化景观的价值在长征国 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过程中需进一步突显。从文化景观理论视 角,以陕西省3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研究对象,构建红 色文化景观游客感知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感知价值对游 客满意度具有正相关性,并通过满意度间接影响忠诚度;感知 质量与整体形象是感知价值的重要因素,且相互影响;感知质 量包括景观、教育、服务3个维度,除旧址本体外,游客对景 观雕塑、景观装置、符号景观、文创产品与教育体验的感知较 高,是提升感知价值的重要因素;整体形象包含认知、情感2 个维度,通过感知价值间接影响忠诚度。基于以上研究结论, 尝试提出案例地提高游客感知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伟   《技术经济》2022,(6):91
声景影响居民身心健康,探究城市声环境-人-景观之间的互动关系,改善声景,成为研究热点。城市公园是高密度城区居民远离喧嚣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园景观要素与声景内在关系研究,是调控公园声景的重要切入点。以使用频率高、声源复杂的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公园为例,通过高密度网格定点测量背景音和ArcGIS空间统计分析,对公园声景声压级分布进行空间制图;通过声漫步主观感知调查法和SPSS相关性分析,对大众声景感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景观要素影响了公园声压级和声源,公园声压级和声源影响使用者声景感知,并提出通过景观要素调控声景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以微博数据和POI数据为数据源,运用核密度估计法与加权平均法测度武汉市蓝空间中微博用户签到点与设施兴趣点分布之间的空间拟合度,并基于此评价武汉市蓝空间的空间价值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武汉市蓝空间具有良好的潜在访客数量,但硬件设施未能满足访客需求,大多数城市蓝空间的访客对蓝空间期望值和喜爱程度与它们的实际潜力不匹配,武汉市蓝空间价值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该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城市蓝空间保护利用提供数据支持与依据。  相似文献   

18.
游园是中国城市绿地系统分类中分布最广的一类, 其功能多样、特色鲜明,具有重要的社会-生态价值。以探讨 游园使用满意度影响因素为目的,基于扎根理论总结出布局及 选址特征、功能及设施特征、环境适宜性特征、景观观赏性特 征、管理与维护情况5个影响游园使用满意度的核心范畴及其 20个构成因子;借助结构方程进一步明确各范畴及因子的关联 性;基于分析结果并结合城市转型发展阶段的总体要求,对未 来中国游园空间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保障空间发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城市事件是研究城市空间的一个重要视角要素,以往的城市事件研究主要关注于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城市事件,对于"多样性城市事件"与城市空间的关系研究关注不足。以南宁历史城区为例,详细梳理南宁历史城区多样性城市事件,并利用地图叠加法分析多样性城市事件与城市空间之间的关系,得出南宁历史城区的事件结构群特征。对多样性城市事件与重大城市事件对空间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这将为南宁历史城区的实践规划提供切实可行的评估、保护与发展方法,最终实现城区复兴。  相似文献   

20.
基于城镇历史景观的“层积”理念,制定其景观要素构成与景观格局判定的解译标准;以重庆市龙兴古镇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地籍舆图及现状测绘等资料,建立龙兴古镇景观要素与景观格局2套数据库;利用ArcGIS平台、Depthmap软件分别对景观要素与景观格局进行统计分析和空间句法分析,剥离出龙兴古镇的3个历史阶段:形成期、发展期与成熟期,并对各阶段的特征状态进行分析,结合历史事件、文化兴衰、职能转变等历史背景,总结提取影响层积规律形成的关键因子;在层积规律解译的基础上提出对景观要素与景观格局的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