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持续肺康复训练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中重度COPD患者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9例,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与噻托溴铵联合常规训练干预,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与噻托溴铵联合持续肺康复训练干预,观察两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率(FEV1/FVC)]、血气指标[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分压(PaCO2)]、生活质量选择圣乔治呼吸疾病问卷(SGQR)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EV1、MMEF、FEV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活动能力、生活影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与噻托溴铵联合持续肺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中重度COPD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并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呼吸肌生理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97例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气道廓清技术治疗和常规呼吸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4周后,比较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呼吸肌肌力、膈肌功能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最大呼气压(MEP)、最大吸气压(MIP)、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膈肌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呼吸肌肌力,增强膈肌功能,促进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温和灸对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武汉市中医医院接治的70例稳定期COPD老年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功能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组行温和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以及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等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4%、68.5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FEV1为(1.81±0.42)L、FVC为(2.51±0.43)L,FEV1/FVC为(82.74±12.04)%,PaO2为(64.32±5.56)mmHg,PaCO2为(55.15±5.28)mmHg,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和灸可提高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4.
余欢成  罗绍保 《当代医学》2016,(31):150-151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COP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比2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1.2±0.3)L、用力肺活量(FVC()2.1±0.6)L、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 1/FVC()71.3±10.2)%以及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 2()73.1±10.2)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53.3±6.10)mmH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EV 1、FVC、FEV 1/FVC以及血气指标PaO 2、PaCO 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积分(SGRQ)评分、6 min步行试验距离(6 MWD)、呼吸困难量表(MMR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SGRQ评分、6 MWD、MMRC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联合噻托溴铵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创气道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呼吸衰竭的机理。方法100例AECOPD呼吸衰竭病人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医疗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NIPPV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进行膈肌肌电图检查,测定膈神经传导时间(PNCT)及动作电位幅度,并同时检测肺功能和血气分析,分别记录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最大呼气流速(PEF)和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FVC、FEV1%、PEF、pH值、PaO2、PaCO2、PNCT及动作电位幅度的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1、PEF、PNCT显著升高(P<0.01),PaO2升高,PaCO2降低(P<0.05),而FVC、pH值、动作电位幅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治疗能改善AECOPD呼吸衰竭病人的膈神经传导速度,而常规医疗干预只能提高膈肌的动作电位幅度。  相似文献   

6.
刘春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3,(27):3554-3555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护理)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呼吸训练),每组各40例。对2组治疗后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以及肺功能[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PaO2、SaO2均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训练能够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9):180-183
目的 分析肺疾病患者肺康复训练期间实施中医辨证结合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 年10 月~2019 年10 月我院实施肺康复训练肺疾病患者84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 例,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实施中医辨证结合循证护理。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护理前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FVC、FEV1、FEV1/FVC、PaO2、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但PaCO2 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疾病患者在肺康复训练期间实施中医辨证结合循证护理,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纠正肺功能与血气指标障碍,该护理方法符合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具有推广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应用布地奈德与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吸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COPD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就诊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研究组给予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水平、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及血氧分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COPD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通利大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肺功能及血气的影响,探讨COPD"从肠论治"的效应机制。方法采用气管注脂多糖加熏香烟联合造模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肺组、治肠组及肺肠同治组。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各给药组灌胃相应中药,连续14d。检测动物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相关指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用力肺活量(FVC)、第0.3秒用力呼气容积(FEV0.3)、FEV0.3/FVC、用力中期呼气流速(FEF25-75)、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F)、用力最大呼气流速(PEF)及动脉血酸碱度(pH)、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aO2)均降低(P0.01或P0.05),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肠组肺功能及血气显著改善(P0.05)。与治肺组比较,肺肠同治组肺功能及血气进一步改善(P0.05)。结论通利大肠,或在治肺的基础上增加通利大肠,均能增加对COPD模型大鼠肺功能及血气的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在肺康复中应用体外膈肌起搏器(EDP)辅修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器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及两组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评分(mMRC),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变化,血气分析指标[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和6min步行距离(6MWD),并发症情况。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CAT评分与MMRC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PaO_2、SaO_2及6MWD的值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膈肌起搏器有效改善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呼吸指标及各项功能,是一项辅助便缓解患者痛苦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全面肺康复治疗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另辅以全面肺康复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面肺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肺功能指标[呼气流量峰值(PEF)、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2、PEF、FEV1、FVC、FEV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AECOPD患者,可提高肺功能指标水平,改善血气指标水平,其效果优于单纯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肺康复治疗对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呼吸科门诊就诊的中重度稳定期慢阻肺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行肺功能检查,并采用超声测量右侧深吸气末膈肌厚度及平静呼气末膈肌厚度,计算膈肌厚度分数(DTF)。两组患者均予以慢阻肺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予以综合肺康复治疗(包括呼吸肌训练、运动训练、健康教育、营养指导等)。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肺功能、膈肌功能、病情严重程度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DTF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BODE指数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肺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重度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的膈肌功能及肺功能,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痰热清联合舒利迭结合综合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COPD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行抗感染、止咳、祛痰、平喘、吸氧、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并采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1吸/次,2次/d,痰热清20 mL+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1次/d,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方式,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护理。测定2组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 PaCO2)、血氧饱和度( SaO2)、氧分压( PaO2)变化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FEV1%预测值、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和用力肺活量比值( FEV1/FVC)及用力肺活量(FVC)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PaO2、SaO2升高,PaCO2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EV1、FEV1/FVC、FEV1%升高,FVC下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改善肺功能和运动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刘丹平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9):1115-1117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4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70例)和治疗组(7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气水平、肺功能变化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为88.16% (67/76),对照组65.71% (46/70),两组显效率、平均住院时间、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气水平和肺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是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种重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涛平  邱祖龙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5):1088-1089
目的观察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8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PaO2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FEV1、FVC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治疗COPD能显著改善动脉血气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自拟"益气活血汤"配合常规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OPD)病人50例,并对用药前后病人的PEFR(最大呼气流率峰值)、FEV1%(FEV1/FVC,指-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以及血气分析Po2(动脉血氧分压)和P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进行前后比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温肺扶阳祛痰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疗效。方法 选取COPD稳定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噻托溴铵吸入粉雾剂+茶碱缓释片,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温肺扶阳祛痰方,对两组的肺功能、免疫、炎症因子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确定其应用价值。结果 和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6 min步行距离(6MWD)均增大(P<0.05),CAT评分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CD4+、CD8+T细胞比例、IgA、IgG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应用温肺扶阳祛痰方治疗效果更佳,可以有效降低机体中的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肺功能和免疫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冯冬冬  王春侠  董万里 《黑龙江医学》2021,45(18):1916-1917
目的:探讨对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核心肌群联合股四头肌肌力的训练,分析其对患者肺功能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分析90例COPD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康复措施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别为核心肌群训练组、股四头肌功能训练组、联合组(核心肌群训练+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每组各30例.观察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6 min步行试验的相关结果、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 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的比例(FEV 1/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Pred)情况.结果:股四头肌功能训练组、核心肌群训练组及联合组患者治疗前基线数据相似.治疗后,联合组所有试验数据明显比股四头肌功能训练组和核心肌群训练组更优,股四头肌功能训练组、核心肌群训练组及联合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基线数据相似.联合组治疗后肺功能实验指数比股四头肌功能训练组和核心肌群训练组更优.结论:核心肌群训练联合股四头肌肌力训练更有利于肺康复中应用,且效果优于单一训练,适用于绝大多数患者,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呼吸锻炼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呼吸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指导52例中度阻塞性肺功能障碍的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4周后观察肺功能改善状况。[结果]呼吸锻炼后,用力肺活量(FVC)明显改善(P〈0.01),呼气流速峰值(PEF)、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l)明显改善(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呼吸锻炼能明显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