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改进KIVA-Ⅱ程序中的油滴破碎和喷雾碰壁两个子模型,对涡流室柴油机燃油与空气混合过程进行三维数值计算。获得了涡流室中典型截面的油滴运动轨迹和燃料蒸汽质量分数以及温度场的分布图。用激光莫尔偏折技术实测涡流室内的温度场,测试结果表明:三维数值计算与实测数据取得了定性上的一致。  相似文献   

2.
涡流室式柴油机油滴破碎和喷雾碰壁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不稳定性理论,将燃烧室中油滴破碎过程分为KH不稳定破碎和RT不稳定破碎;根据Weber数将喷雾碰壁过程分为粘附、反弹粘附和飞溅附壁射流3 种模式,建立了油滴破碎和喷雾碰壁的数学模型。根据油滴破碎模型计算所得的喷雾贯穿距离和SMD值同试验结果相一致,喷雾碰壁模型计算所得的油滴位置图形与高速摄影结果相一致。将已被试验验证后的模型应用于涡流室式柴油机中, 计算了涡流室内喷雾的发展过程,计算结果与高速摄影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3.
黎苏  郑清平  何金平 《柴油机》2010,32(3):11-15
分别建立了纯柴油及甲醇-柴油混合燃料喷雾燃烧过程的多维数值模型,并用试验结果对计算模型进行了验证。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不改动柴油机结构的情况下,掺烧15%的甲醇后,滞燃期变长;喷雾贯穿距离缩短,破碎能力增强,油滴索特平均直径也有所降低,这表明掺烧甲醇后具有较好的喷雾均匀性;燃油浓度场均匀性改善,与空气混合效果更好;soot排放有明显改善;另外,进气涡流比对M15甲醇柴油发动机缸内湍动能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一个适合在准维模型中使用的直喷式柴油机喷雾碰壁与空气卷吸的数学模型。采用紊流射流理论推出了新的壁面射流计算公式,并在正确描述喷注贯穿的基础上建立了有涡流作用的空气卷吸模型。该研究结果用于准维模型的理论计算与实测结果吻合很好,证明了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一个有一定使用价值而又相对比较简单的准维柴油机燃烧模型.模型将喷入的燃油喷雾分成若干计算小区,并假定各小区之间不发生传质,各小区吸收喷雾外区域卷吸入的空气和接收喷入的燃油;除利用一系列经验公式计算喷雾的轨迹、空气的卷吸、燃油在喷雾中的径向分布和缸内气体与外界的热交换外,还应用了独立的反应动力模型.  相似文献   

6.
直喷式柴油机燃油喷雾碰壁与空气卷吸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昶明  卓斌 《小型内燃机》1999,28(6):6-10,22
本文提出一个适合在准维模型中使用的直喷式柴渍机喷雾碰壁与空气卷吸的数学模型。采用紊流射以理论推出新的壁面射流计算公式,并在正确描述喷注贯穿的基础上建立了有涡流作用的空气卷吸模型。该研究结果用于准维模型的理论计算与实测结果吻合很好,证明阳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安西方 《柴油机》2011,33(3):8-13
应用FIRE软件,对一种吊钟型涡流室式柴油机的压缩、喷雾过程进行模拟,考察气流运动、喷雾方向对混合气形成、分布、扩散过程的影响.对于喷雾过程,主要通过缸内的燃空当量比分析了燃油的分布情况;由油滴在涡流室内的粒径云图观察喷雾的形态.模拟结果表明:涡流室内强烈的气流运动对燃油的雾化作用很大,由于气流的阻尼作用,油滴不断破碎...  相似文献   

8.
DME闪急沸腾喷雾特性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压力定容室内,利用数字粒子图像速度场仪(DPIV)对二甲醚(DME)闪急沸腾喷雾特性,以及DME和柴油的常规喷雾特性开展了试验研究;建立了适用于DME闪急沸腾喷雾的宏观现象学模型,并将该模型与KIVA程序相耦合,藉此对DME闪急沸腾喷雾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与柴油常规喷雾相比,DME闪急沸腾喷雾贯穿距较短,但喷雾锥角较大;喷雾初始段的计算值与试验测量值吻合较好,但喷雾后期的吻合程度稍差.计算研究表明:DME闪急沸腾喷雾体前端两侧存在着明显的涡环结构,喷雾场中DME的气相浓度大幅度高于柴油喷雾的气相浓度,且其索特平均直径(SMD)比柴油小得多.  相似文献   

9.
高压旋流中空燃油喷雾日益广泛地应用于缸内直喷(GDI)汽油机中,为此发展了一种适合于模拟这种燃油喷雾雾化过程的薄膜喷雾模型.燃油薄膜的破碎过程采用表面波破碎理论来模拟.对Spalding蒸发模型和油滴阻力模型进行了改进,用来计算油滴的蒸发和阻力变形过程,同时引入初始喷雾液团的计算模块.在多维内燃机计算程序KIVA3的基础上建立了改进的数值计算模型,并对不同喷射条件下的定容压力容器中空旋流燃油喷雾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对计算和实验所得的喷雾特性包括油束外形结构,油束喷雾贯穿度和油滴粒径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同时对单液滴的蒸发过程也进行了数值计算,油束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高速摄影,利用激光衰减法,研究了小型直喷式柴油机缸内燃油雾特民生,特别是在缸内空气运动对燃油喷雾特性影响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柴油机狭小的燃烧室内,自由喷雾得不到充分发展便得快与燃烧室壁面发生碰撞,故油束的锥角比较小,燃油的密集程度比较高,受空气涡流吹拂而发生弯曲的程度很小,较强的空气涡流会降低喷雾的贯穿速度。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双成象技术研究了不同进气涡流比时直喷式柴油机喷雾、燃烧和碳粒变化历程。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直喷式柴油机燃烧涡流从缸心向侧壁发展,更接近刚性涡特性。当涡流比高达4.5时,着火瞬间油束之间拥有空气的面积还相当多;涡流比过高,油雾和早、中期的火焰被局限于活塞凹坑内,这导致了气缸内空气利用率降低和燃烧后期碳粒增多。  相似文献   

12.
柴油-甲醇-水复合乳化燃料喷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柴油一甲醇一水复合乳化燃料的喷雾特性的研究。作者采用4f十字光路激光全息法,在一台拉径为100mm、冲程为120Ynm、加长活血直喷式单缸试验机上研究了不同配比复合乳化燃料的喷雾发展过程和燃烧室内空气运动对喷雾发展的形响,以及它的喷雾油滴粒度大小及其分布特性。该项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柴油机燃用这种新型乳化燃料的燃烧特性和合理组织燃烧过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CONVERGE软件建立了预燃室式柴油/天然气双燃料船用二冲程发动机的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型,研究了压缩比、引燃柴油质量和喷射压力、引燃柴油喷射角度对燃烧过程的影响,探索了提高柴油/天然气双燃料船用发动机热效率的燃烧策略。结果表明:提高压缩比可以提高缸内的最大爆发压力,从而有效提高热效率,但受发动机机械强度的限制,压缩比为12.5时可以获得较佳的效果;适当增大引燃油量和喷射压力,可以使射流火焰的着火点增加,点火能量增强,对热效率略有改善;调节引燃柴油的喷射角度,将引燃油喷射到CH4浓度较高区域可以获得更好的引燃效果,降低指示燃料消耗率;提高压缩比至12.5结合推迟喷油策略对热效率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速摄影技术研究了缸内直喷周向分层(简称DICSC)燃烧系统火花塞附近两根油历史潮流的发展历程。研究结果表明,喷雾混合过程中燃油碰壁、反弹现象非常明显,大多数燃油的雾化与蒸发产生于油束碰壁以后。靠近壁面处燃油浓度最大,向燃烧室中心方向浓度逐渐降低,沿周向、顺涡流方向形成了明显的由浓到稀的分层。因而,为了保证较好的着火稳定性,在DICSC燃烧系统中火花塞靠近壁面布置并处于油束下游一定角度比较合适,此外有浓度合适、易于点燃的混合气以便火焰能够顺利扩展。另外,还研究了不同涡流比和油束夹角下的油束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综合缸内直喷发动机壁面引导、喷雾引导和气流引导分层燃烧系统的特点,在1台4缸柴油机改造的火花点火缸内直喷式甲醇发动机上,开发了1种复合导流分层充量燃烧系统.对影响燃烧系统性能的导流面位置、油束的空间分布、涡流比(Ω)、喷油定时(θfj)、点火定时(θig)、喷油器启喷压力(VOP)等主要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试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甲醇缸内直喷分层燃烧发动机可以实现过量空气系数(φa)为2.23的分层燃烧,在转速为1 500 r/min、平均有效压力为(pme)0.45 MPa时,有效热效率(ηet)达29.7 %.该甲醇发动机虽然对进气涡流比非常敏感,但循环变动小,在宽广的工况范围内能稳定燃烧,较好地实现了分层燃烧系统的优化匹配.  相似文献   

16.
S195柴油机燃用纯甲醇、采用多火花助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在S 195柴油机上燃用纯甲醇、采用多火花助燃的研究结果。选取合适的火花塞电极间隙、电极间隙与喷注空间匹配和正确的喷油、点火定时是保证非均相可燃混合气可靠着火燃烧的关键。当优化了上述参数后,发动机能在广阔的转速、负荷范围内稳定运行。燃用纯甲醇的柴油机与燃用柴油时热效率接近,并能实现无烟燃烧。试验表明,这种高压缩比、强涡流的柴油机对多火花点火系统有更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冯立岩  刘超  吴瑶 《柴油机》2017,39(1):1-5
介绍了低速二冲程双燃料船用主机的发展现状,指出气缸润滑油自燃引发不正常燃烧是限制其平均有效压力pme提高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双燃料主机气缸油自燃引发不正常燃烧的内因有两方面:主机结构特征及工作特性,气缸油破碎、蒸发及自燃特性;而主机工况条件、引燃喷射正时等控制参数、过量空气系数、预混合气均匀度、气缸油消耗率、气缸套表面状况等外因,则是气缸油自燃的触发条件。建议在此基础上开展低速二冲程双燃料船用主机的研发工作。  相似文献   

18.
对直喷式二冲程汽油机缸内浓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选取两种代表性的发动机工况,采用球顶燃烧室,改变喷油定时和喷雾方向,研究它们对燃烧室内混合气浓度分布的影响。通过仿真分析得到:喷油定时和喷油方向对缸内浓度场分布有很大影响。当喷油器的中心轴线与气缸中心轴线的夹角为15°的喷油方向,喷油定时在低负荷选择95°CA、高负荷选择160°CA时,可以在火花塞附近形成有利于点火的混合气浓度,在整个燃烧室形成有利于分层燃烧的浓度场分布。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