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连续流砂滤池在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东  张劲  王恩让  薛力 《市政技术》2013,31(3):117-120
陕西省岐山县大源污水处理厂目前采用CAST工艺,出水一级B标准。为使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需对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改造。在对该厂实际运行进出水水质统计分析,并充分考虑现状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后,提出用"CAST+连续砂滤池工艺"对原污水处理工艺进行升级改造。  相似文献   

2.
大连某污水处理厂原采用恒水位SBR(CWSBR)工艺,设计规模为3×104m3/d,出水执行一级A标准。因近几年进水水质浓度明显高于原设计值,导致实际运行出水不达标。改造工程采用BIOCOS(生物联合系统)+高密度沉淀池深度处理工艺,在原CWSBR生化池内分组进行不停产改造。BIOCOS是一种改良式活性污泥系统,通过优化水力模型,利用内源反硝化技术达到高效脱氮。每个BIOCOS系统由一个P池(厌氧池)、一个B池(缺氧/好氧池)和两个SU池(沉淀循环池)组成。改造后一年多的实际运行效果表明,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并优于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3.
对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内某污水处理厂按照《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32/1072—2018)标准提标改造,设计规模5.0×104m3/d。针对出水标准高、现状主体构筑物去除能力有限、现状厂区没有有效的深度处理设施等工程问题,保留原一期CAST工艺、二期A2/O工艺,新建反硝化生物滤池、高速气浮池深度处理设施,并采取强化源头控制、提高污泥浓度、增加泥龄、控制溶解氧、优化碳源投加位置等非工程性管控措施。提标后工艺流程为粗格栅及进水泵房+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CAST池(一期)/组合式A2/O池(二期)+反硝化生物滤池+高速气浮池+接触消毒池,出水水质稳定达到设计标准。工程总投资9 550.46万元,增加总处理费用0.98元/m3。  相似文献   

4.
乡宁县城区污水处理厂原建设规模为1×10~4m~3/d,采用AAO工艺,针对其出水标准由一级A标准提高至地表水准Ⅴ类标准,并解决现状处理工艺加药多、能耗高、出水水质不稳定等问题,提标改造工程将AAO工艺改造为多级AAO与MBBR组合工艺,深度处理采用机械絮凝池+斜板沉淀+过滤组合工艺。改造完成后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准Ⅴ类标准,生产运行稳定、效果良好、能耗低。  相似文献   

5.
城南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采用在A/A/O好氧反应区投加悬浮填料的工艺,设计出水水质由原来的GB 18919—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提高至地表水Ⅴ类标准(主要指标)。分析了污水厂改造方案工艺以及改造后取得的效果,详细介绍了改造工程的主要构筑物的设计参数。实际运行效果表明,出水水质稳定达到设计标准,可为类似污水处理工程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临沂污水厂原设计规模为15×10~4m~3/d,一期工程(8×10~4m~3/d)采用底曝氧化沟工艺,二期工程(7×10~4m~3/d)采用A/A/O工艺,总排口出水水质基本达到一级B标准.此次升级改造,将原一期工程的底曝氧化沟改造成复合式好氧池,并配套前置缺氧池,对原二期工程的厌氧段、缺氧段进行水力优化,增加转盘式过滤器,使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不需另外征地,可为类似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某采用Orbal氧化沟工艺的污水处理厂,采用转碟表面曝气,由于设备老化导致运行效率低、能耗较高。后将原有的表面曝气改造为底曝+推流的曝气形式。为不影响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改造采用可提升的管式曝气器。改造后的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平均每月节省电耗约34×104k W·h,大大降低了污水处理厂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8.
十堰神定河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设计总规模为18×10~4m~3/d,其中一期工程仍沿用A/O+二沉池工艺,设计规模由原5. 5×10~4m~3/d降负荷调整为4×10~4m~3/d,出水水质需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二期工程采用AAO+MBR工艺,设计规模由原11×10~4m~3/d扩容到14×10~4m~3/d,出水水质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两期工程的混合出水水质需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投产运行后,出水水质优于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9.
济宁市某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规模为4×104m3/d,一期工程采用一体化氧化沟工艺+深度处理工艺,设计出水水质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因为原系统一体化氧化沟及氧化沟两侧的沉淀区生化效果和水力条件不理想,导致处理能力下降,出水效果不理想。升级改造工程采用了"CASS反应池改造+混凝+离子纤维滤布滤池"方案,运行结果表明,出水水质优于一级A标准。详细介绍了该工程的改造方案、主要构筑物的设计参数及工艺特点,并对运行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0.
江苏某污水处理厂面临提标扩容的任务,设计改造后总处理规模为5×104m3/d,出水水质需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通过比较,选用了运行更稳定、经济效益更优的方案,将现有CAST工艺改造成A2O工艺,同时增加深度处理。改造后污水处理厂运行良好,各项出水指标均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11.
传统CAST工艺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但在实际运行中常因工艺本身缺少独立有效的缺氧过程,使得氮磷的去除受到限制,出水水质很难达到一级A标准。针对大连泉水污水处理厂传统CAST工艺的实际运行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将传统CAST工艺优化改进为能够高效脱氮除磷的CAST工艺,增设缺氧搅拌过程,缩短曝气时间,在提高出水水质的同时降低能耗。增加缺氧反硝化过程不仅能为随后进行的硝化过程提供较充足的碱度,还能去除相当一部分有机物,减轻曝气负荷。运行结果表明,优化改进后的CAST工艺使出水TN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TP<1mg/L,NH 4+-N<1 mg/L,同时节省生化池电耗约15.3%。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MBBR工艺在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中有较多运用。辽宁省朝阳市净源污水厂中水回用工程将悬浮链式曝气生物池改造为MBBR池,有效提高了氨氮和TN去除率,使得出水水质由一级B标准提高至一级A标准。归纳总结了该生物池改造的设计参数及要点,可供相关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3.
烟台辛安河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总规模为12×10~4m~3/d,一期(4×10~4m~3/d)采用AO池型的百乐克工艺,二期(8×10~4m~3/d)采用改良A/A/O工艺,出水水质达到一级B标准。在出水水质升级为一级A的改造设计中,经过综合考虑,一期池体保持原状,仅对二期工程通过适当提高生物池的污泥浓度和增加曝气量、缺氧池补充碳源、提高内回流比、低温时将厌氧池改为缺氧池等措施,提高对氨氮、COD、BOD_5的处理效果。一期和二期出水汇入后续深度处理单元(高效沉淀池+转盘滤池+紫外消毒),出水水质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石家庄市桥西污水处理厂一期升级改造工程规模为16×104m~3/d。设计将原普通曝气工艺改造为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改造后的出水水质由原二级标准提高为一级A标准。投产运行后,出水水质基本达到设计标准。对改造工艺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5.
北方某污水处理厂原采用交替式生物反应池(UNITANK)处理工艺,出水执行国家二级排放标准,通过升级为具有同步脱氮除磷功能的A2/O生物池使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并增建了深度处理中水回用设施。总结了升级改造的主要内容和构筑物的设计参数,运行结果表明,升级改造后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6.
武汉市某污水处理厂进行了出水水质由一级B到一级A标准的升级改造。在一期二沉池后段增加高效澄清池与R型精密滤池工艺,在提高出水水质的同时,对一期生物池的曝气方式进行了改造,有效降低了能耗。升级改造工程完成后,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脱水后的污泥含水率由原79.60%降至79.53%。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反硝化生物滤池+高效气浮池作为新增深度处理工艺,对长沙市坪塘污水处理厂(一期)进行提标改造,将厂区出水水质由《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提高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准Ⅳ类标准,工程设计规模为4×104 m3/d(Kz=1.3),深度处理占地仅约1 800 m2。调试及运行期间深度处理组合工艺出水水质均稳定优于准Ⅳ类标准,具有占地面积小、电耗和药耗可控等优点,可为环境敏感地区和需要高品质出水的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特别是用地比较紧张的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措施选择与工程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提标改造和扩建,某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从2.5×104 m3/d提高至5.0×104m3/d,出水水质由一级B标准提高至一级A标准。通过将常规A2/O工艺改造为倒置A2/O工艺、优化工艺运行、局部改造和增加深度处理设施等措施,对BOD5、SS、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0%、96.2%、82.1%和90.4%,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详细介绍了提标改造内容及采取的措施,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青岛市城阳区某污水处理厂需在4.48 hm2的可用地范围内,完成规模10×104 m3/d扩建、5×104 m3/d改建工程,出水执行一级A标准,且要求工程建设不影响污水厂的正常运行。设计中采用高效集约的“五段Bardenpho+MBR”工艺保证出水达标;采取拆旧立新的措施获取土地资源;采用拆分规模、将同功能构筑物(生物池、MBR膜池)布置于不同区域,区域内多组构筑物(预处理段、生物处理段)联建,以渠道连接进出水的方式提高空间利用率;设计优化施工顺序,实现了工程建设期不停产、水量水质达标的建设要求。运行实践表明,本工程所选取的处理工艺和设计参数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可靠度高、处理效果优异,能够确保出水水质达标。  相似文献   

20.
河南某皮革加工企业废水处理工程设计规模为1×104 m3/d,采用初沉+物化反应沉淀+ABR+A/O氧化沟组合处理工艺。由于废水水质和执行排放标准的变化(由间接排放变为直接排放),需对原有工艺进行改造。高磷废水增加Fenton氧化预处理工艺;含硫、脱脂废水增加A/O工艺,强化脱氮;末端采用两级Fenton氧化深度处理工艺。连续1年的运行结果表明,即使进水水质波动较大,改造后的深度处理工艺对COD、TP、NH3-N及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9.0%、94.4%、28.4%、23.3%,出水主要指标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该工程改造投资为5 700万元,综合运行费用为9.4元/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