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为了探讨高温胁迫对厚壳贻贝生理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测定了不同温度胁迫水平(20→25℃; 20→30℃)下厚壳贻贝的滤水率、耗氧率、排氨率以及不同组织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25℃胁迫3 h后厚壳贻贝滤水率升高至0.56 L·g-1·h-1,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30℃处理后滤水率则显著降低;高温胁迫处理后,厚壳贻贝的耗氧率与排氨率均显著升高,25℃与30℃处理组间耗氧率无显著差异,但30℃处理组排氨率显著低于25℃;与对照组相比,外套膜和鳃HK活性无显著变化,但肝胰腺HK活性显著降低,鳃部HK活性显著高于外套膜和肝胰腺;外套膜PK活性显著升高,在30℃达到最大值,而25℃胁迫处理组鳃PK活性却显著降低;高温胁迫后外套膜ACP活性显著降低,25℃处理组肝胰腺ACP活性显著降低,但各处理组间鳃ACP活性无显著差异; 25℃下外套膜AKP活性显著升高,30℃时鳃和肝胰腺AKP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 30℃胁迫下外套膜SOD活性显著升高,鳃和肝胰腺SOD活性无显著变化,肝胰腺SOD活性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高效的熊本牡蛎的三倍体诱导方法,分别比较了6-DMAP、高盐和低盐3种诱导方法在不同的诱导浓度(盐度)、起始诱导时间和持续诱导时间下的卵裂率、孵化率和三倍体率,同时比较了3种方法获得的幼虫的生长、存活和三倍体率变化情况.结果 表明,在6-DMAP诱导组中,三倍体率和诱导效率分别可达37.97%-58.01%和34...  相似文献   

3.
栉孔扇贝耗氧率和排氨率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1999年 4~ 6月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对栉孔扇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栉孔扇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与温度成正比 ,而与体重呈负相关关系 .在实验室温度 (8~ 2 8℃ )条件下 ,栉孔扇贝的耗氧率为 0 .48~ 9.0 9mg·g-1·h-1,排氨率为 0 .0 5~ 1 0 1mg·g-1·h-1.其中耗氧率在 2 3℃时达到最高值 ,2 8℃时开始下降 ,而排氨率则呈持续升高趋势 .栉孔扇贝的日常代谢明显高于标准代谢 ,耗氧率和排氨率平均值分别提高约 35 .8%和 75 .9% .  相似文献   

4.
将33尾鲇鱼(Silurus asotus)幼鱼(32.14±1.40)g在(25±1)℃条件下驯化2周后分5组(0、1、2、4、8周)进行饥饿处理;分别测定了各处理组实验鱼的静止耗氧率、力竭性运动后的过量耗氧(EPOC)并对鱼体组成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各处理组实验鱼的静止耗氧率分别为(2.21±0.15)、(1.63±0.04)、(1.64±0.13)、(1.44±0.08)、(0.98±0.09)mgO2/kg min,其中饥饿1、2、4周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却都显著低于0组、高于8周组的水平(P2peak)立即(2min)出现,随后逐渐下降至稳定耗氧水平(VO2steady),EPOC总量(Excess VO2)分别为(31.8±6.06)、(76.67±4.34)、(69.2±5.89)、(70.41±3.12)、(38.28±2.72)mgO2/kg,其中饥饿1、2、4周组均显著高于饥饿0和8周组的水平(P<0.05),出现无氧运动功能补偿的"效应期"。通过鲇鱼幼鱼静止代谢"平台期"与其功能补偿"效应期"在时间上完全吻合的现象,揭示鱼类的功能补偿效应与其静止代谢水平之间存在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肥制度对潮棕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宇万太  赵鑫  姜子绍  李欣宇  马强  周桦 《生态学杂志》2007,26(10):1574-1578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下辽河平原地区不同施肥处理下潮棕壤微生物量碳的变化。结果表明:不施肥处理的微生物量碳含量最低,化肥均衡施用和施用循环肥均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P<0.05),以化肥N、P、K 循环猪圈肥处理效果最好;各处理的微生物量碳均呈现出春冬季较低,夏秋季较高的趋势;化肥均衡施用配合循环肥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周转强度,缩短周转时间(P<0.05),以化肥N、P、K 循环猪圈肥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周转时间最短,1年可周转1.03次。  相似文献   

6.
为了考察不同饥饿时间对鲤幼鱼内脏器官指数和力竭运动后代谢特征的影响,在(25±0.5)℃条件下,将35尾实验鱼[体质量(21.34±0.42)g,体长(9.39±0.08) cm]随机平均分成5组,即:对照组(S0)、1周(S1)、2周(S2)、4周(S4)和8周(S8)饥饿组,相应时间的饥饿处理后测定各实验组鱼体内脏...  相似文献   

7.
赵文  王雅倩  魏杰  王丽 《生态学报》2011,31(7):2040-2045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方法研究了不同软体部干重((1.022 ±0.821)、(0.557±0.266)、(0.303±0.277) g)和盐度(13、18、23、28、33)对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 Philippi)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个体大小对中国蛤蜊耗氧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二者的交互作用对中国蛤蜊耗氧率影响显著(P<0.05);中国蛤蜊单位体重耗氧率(R0)与软体部干重(W)负相关,符合幂函数方程R0=aW-b, 其中a值的取值范围是0.695-1.762,平均值为1.449,b值的取值范围是0.446-0.587,平均值为0.542。盐度、个体大小对中国蛤蜊排氨率影响也极显著(P<0.01);随着中国蛤蜊个体的增大,其单位体重排氨率逐渐降低;排氨率与其软体部干重呈负相关,它们之间可以用幂函数RN=a0W-b0表示。单位体重耗氧率和排氨率与盐度(S)、软体部干重(W)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 RO=2.111-1.817W+0.49S (R2=0.546, F=34.294, P<0.001);RN=168.186-120.589W+1.734S (R2=0.561, F=36.418, P<0.001)。  相似文献   

8.
西施舌的耗氧率与排氨率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栖息水温和不同溶解氧水平下处于标准代谢状态的西施舌耗氧率与排氨率,并测定了窒息点.结果表明,在25 ℃时,水中DO≥3.11±0.15 mg·L-1时,西施舌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分别为0.7±0.05 mg·g-1·h-1和2.56±0.05 μmol·g-1·h-1,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当DO低于此值则代谢出现异常,耗氧率随DO下降而下降,直到窒息为止,其窒息点为1.22±0.06 mg·L-1,而排氨率也呈直线下降,但排氨停止滞后于耗氧停止.耗氧率与栖息水温呈二次线型关系:OCR=-0.0027T2+0.1367T-0.9557,R2=0.972;水温为25.3 ℃时,西施舌的耗氧率达到最大,为0.77 mg·g-1·h-1.处于适温状态(15 ℃和20 ℃)的O/N值要高于低温(10 ℃)和高温(25 ℃和30 ℃)时的O/N值,西施舌在适宜条件下更多地依赖于脂肪供能维持标准代谢,而在环境不适时则更多地调用机体的蛋白质来维持生理代谢需要.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温度和盐度对蛤仔新品种斑马蛤耗氧排氨的影响,以野生蛤仔为对照,实验设置15、20、25、30和35℃五个温度梯度和20、25、30、35和40五个盐度梯度,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对斑马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显著(P < 0.05)。在温度15-35℃内,随着温度的增加,耗氧率和排氨率整体上呈增加的趋势。在20-40盐度内,耗氧率随着盐度的升高先减少后增加,排氨率随着盐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在盐度为30时达到最高值。在水温为15℃,盐度20-40内,斑马蛤的O:N为9.534-62.008;在盐度为35,水温在15-35℃内,斑马蛤的O:N是20.700-74.138。与野生蛤仔比较,斑马蛤的耐高温能力要强于野生蛤仔,从Q10的变化反映出斑马蛤对温度的敏感性相对较弱,适应温度变化的能力比较强;斑马蛤的耐低盐和耐高盐能力强于野生蛤仔。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完善蛤仔斑马蛤的人工养殖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摄食对南方鲇耗氧和氨氮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流水式呼吸仪,在水温27.0±0.5℃条件下同时测定了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Chen)摄食前后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实验结果表明:摄食前标准耗氧率和标准排氨率分别为116.4±6.4mgO2/kg/h和6.9±1.4mgNH4 /kg/h。摄食后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呈现迅速上升,到达最大值后再缓慢下降,然后恢复到静止水平的变化趋势:最大值分别为358.8±11.4mgO2/kg/h和76.1±2.5mgNH4 /kg/h;最大值出现时间分别为10.8±1.4h和10.1±0.9h;摄食后耗氧率和排氨率发生改变的持续时间分别为36.0±2.3h和37.2±2.8h;耗氧总增量和排氨总增量分别为88.3±2.7mgO2和23.1±1.7mgNH4 。实验结果显示,鱼类排氨率在摄食后的变化过程与其耗氧率的特殊动力作用(SDA)具有类似的特征,表明二者在能量代谢机制上相互关联;南方鲇的SDA总耗能的79.4%由蛋白质分解代谢所提供。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13、18、23、28、31、34℃)和盐度(18、23、28、33)对僧帽牡蛎(Saccostrea cueullata)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并分析了二者交互作用对呼吸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僧帽牡蛎的耗氧率变化范围为0.43-3.15mg g~(-1)h~(-1),排氨率的变化范围为72.62-1245.77μg g~(-1)h~(-1),方差分析显示,温度和盐度对僧帽牡蛎耗氧率(F=60.440,P0.01)和排氨率(F=61.083,P0.01)的影响均极显著;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僧帽牡蛎耗氧率(F=4.907,P0.01)和排氨率(F=11.412,P0.01)影响也极显著,耗氧率(Y)、排氨率(Y)与温度(T)和盐度(S)之间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a+bT+cS+dT×S。在一定温度范围内(13-31℃)僧帽牡蛎单位体重耗氧率(Y)与温度(T)呈正相关符合指数方程Y=ae~(bT),其中a的取值范围为0.1378-0.2117,b的取值范围为0.0757-0.0912;单位体重排氨率也与温度呈正相关,符合上述指数方程,其中a的取值范围为20.364-30.634,b的取值范围为0.1004-0.1341。不同温度和盐度条件下,僧帽牡蛎呼吸排泄的氧氮比在2.20-7.78之间,平均值为3.81。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黑鱾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温度对饱食和饥饿状态下黑纪(Girella melanichthys)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5~30℃范围内,黑纪幼鱼在饱食状态下的耗氧率、饥饿状态下的耗氧率、饱食状态下的排氨率和摄食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P<0.01),30℃时达到最大,温度为32℃时,均下降;在温度为15~32℃范围内,黑鱾幼鱼在饥饿状态下的排氨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P<0.01),32℃时达到最大.多项指标表明黑纪幼鱼生长适温在30℃左右.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鲻幼鱼的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采用封闭流水式实验方法,在不同体质量、光照、放养密度、水流速度以及昼夜更替的条件下,测定鲻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并且观测体质量对幼鱼窒息点和窒息时间的影响。实验期间水温为19℃±1℃,盐度30,pH7.7。研究结果显示:鲻幼鱼的耗氧率随体质量增加而上升,其变化趋势可用幂函数方程表达:Y=0.4759X0.1878(R2=0.9454);光照对耗氧率的影响较大,对排氨率无明显影响;放养密度对耗氧率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对排氨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幼鱼的呼吸代谢旺盛时段在中午11∶00至夜间23∶00;流速对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差异均极显著(P0.01);不同体质量幼鱼窒息点和窒息时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静水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不同个体大小的单齿螺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表明:在16-33℃的实验温度范围内单齿螺的耗氧率(RO)和排氨率(RN)与软体部干重(W)都呈负相关,它们之间关系可以分别用幂函数RO=aW-b和RN=a1W-b1表示。16~29℃温度范围内单齿螺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9℃时耗氧率和排氨率达到最大值,当温度继续升高超过29℃后,耗氧率和排氨率则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耗氧率、排氨率与温度之间呈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RO=cedT和RN=c1ed1T;不同个体大小单齿螺的O:N比在16~20℃时较大,Q10取值范围0.56-3.74,平均值为1.64。方差分析表明,温度、软体部干重对单齿螺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  相似文献   

15.
pH对中华小长臂虾存活及呼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中华小长臂虾(Palaemonetes sinensis)对pH的耐受性,采用静水毒性实验方法确定了中华小长臂虾的半致死pH。实验设置酸性条件下的pH为3.0、3.2、3.4、3.6、3.8和4.0,碱性条件下的pH为10.4、10.6、10.8、11.0、11.2和11.4,统计中华小长臂虾在24、48、72和96 h的死亡率。中华小长臂虾24、48、72和96 h的酸性半致死pH(LpH50)分别为3.416、3.426、3.463和3.463,碱性半致死pH(LpH50)分别为10.813、10.609、10.516和10.516,酸性条件下和碱性条件下的安全pH分别为4.463和9.516。在半致死pH(LpH50)基础上以静水密闭式方法研究了pH对中华小长臂虾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的影响,pH设置为4、5、6、7、8、9、10,以pH 7为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只有pH为9和10时的耗氧率显著升高(P0.05),其他pH则未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排氨率则只有pH为5和6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pH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在pH为4~9时,中华小长臂虾氧氮比(O/N)的变化范围为4.14~10.95,此时以蛋白质为主要供能物质,随着pH继续上升到10时,中华小长臂虾的氧氮比(O/N)突然增加至29.62,此时供能物质则变成以脂肪为主;在各pH条件下窒息点没有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本实验结果表明,中华小长臂虾对pH有很强的耐受性,但不同的pH会影响到中华小长臂虾的呼吸代谢以及能量供给方式。  相似文献   

16.
卵形鲳鲹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运用封闭流水式实验方法对不同体重和放养密度的卵形鲳鲹(Trachinoms ovatus)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卵形鲳鲹幼鱼的耗氧率随着鱼体重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排氨率总体上也呈降低的趋势,体重对卵形鲳鲹耗氧率、排氨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光照对卵形鲳鲹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非常显著(P0.01),幼鱼在遮光条件下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分别比在自然光照条件下要低25.18%~40.76%和16.28%~40.28%;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卵形鲳鲹幼鱼的耗氧率逐渐降低,排氨率随着密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放养密度对卵形鲳鲹耗氧率、排氨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卵形鲳鲹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白天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高于夜间值,耗氧率的低谷值为高峰值的69.68%,排氨率的低谷值为高峰值的30.91%。卵形鲳鲹幼鱼的窒息点溶解氧含量为(0.991±0.058)mg/L。  相似文献   

17.
环境因子对卵形鲳鲹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封闭流水式实验方法研究温度、盐度、pH和流速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是先增大后减小,当温度为27℃时,耗氧率和排氨率达最大值,温度对卵形鲳鲹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显著(P<0.0l);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着盐度的升高均出...  相似文献   

18.
饥饿胁迫对褐纹金针虫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褐纹金针虫Melanotus caudex发生为害日趋严重。本研究分析饥饿环境条件下褐纹金针虫的生理特征变化,以期揭示其饥饿胁迫下的生理和生态适应对策。【方法】以2-3龄幼虫为试验的起始对象,以喂食小麦(中旱101)苗的褐纹金针虫为对照,在土壤和蛭石两种饲养环境条件下测定不同饥饿时期金针虫的存活率、活动性、蜕皮次数、体重、含水量及呼吸率的变化。【结果】饥饿胁迫下褐纹金针虫存活率、蜕皮次数与喂食(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在饥饿120 d的情况下仍有90%以上的存活率,蜕皮次数10次左右,试虫在触碰时全部具有活动性。土壤和蛭石环境饥饿胁迫下褐纹金针虫的鲜重、干重分别呈下降趋势,与喂食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处理120 d时,土壤和蛭石环境饥饿褐纹金针虫的含水量分别达到72.52%和72.22%,相应对照组的含水量分别为49.01%和51.37%,饥饿组含水量较喂食对照组显著升高。随饥饿处理时间的延长褐纹金针虫呼吸率表现为显著下降趋势,土壤和蛭石环境饥饿胁迫下褐纹金针虫的CO2释放率分别下降了62.11%和60.46%。【结论】褐纹金针虫具有较强的耐饥饿能力,在饥饿胁迫下可通过降低呼吸代谢的生理对策维持其生长发育(正常蜕皮)。  相似文献   

19.
在低盐水体(盐度12)条件下,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采用间歇式流水呼吸仪测定了不同温度(21℃、24℃、27℃、30℃及33℃)、p H(6.5、7.0、7.5、8.0及8.5)及体重(均值:15.64 g、35.80 g、65.67 g和95.93 g)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幼鱼耗氧率(MO_2)和排氨率(M_(TAN))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斜带石斑鱼幼鱼MO_2和M_(TAN)有显著性影响(P0.05),随着温度的上升均呈现上升的变化,二者与温度(T)之间的关系均可以用线性函数来拟合(MO_2=6.0826T﹣8.9704,R~2=0.9127;M_(TAN)=0.2248T﹣0.7731,R~2=0.7792)。在实验温度范围,呼吸温度系数Q10和排泄温度系数Q10均值分别为1.51和1.54,而且在水温27℃和30℃时最小,这表明斜带石斑鱼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7~30℃。p H对斜带石斑鱼幼鱼MO_2和M_(TAN)有显著性影响(P0.05),随p H上升均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二者与p H之间的关系均可以用二次函数来拟合(MO_2=﹣15.241Ap H_2+234.98Ap H﹣737.42,R~2=0.7888;M_(TAN)=﹣1.1477Ap H_2+18.073Ap H﹣65.369,R~2=0.7557)。体重对斜带石斑鱼幼鱼MO_2和M_(TAN)有显著性影响(P0.05),随着体重的增加均呈下降的变化,与体重(W)之间关系均可以用幂函数来拟合(MO_2=310.61 W﹣0.1972,R~2=0.8653;M_(TAN)=9.9167W﹣0.2043,R~2=0.8257),而耗氧量(RO_2)和排氨量(R_(TAN))随体重的增加均呈上升的变化,与体重之间的关系均可以用幂函数来拟合(RO_2=0.3106W 0.8028,R~2=0.9907;R_(TAN)=0.0099W 0.7957,R~2=0.9863)。幼鱼的氧氮比均值在本实验温度范围为25.90,在本实验p H范围其为28.65,在本实验体重范围其为28.19。这提示斜带石斑鱼幼鱼在低盐水体养殖主要以蛋白质和脂肪为能量来源。  相似文献   

20.
以太湖秀丽白虾(Exopalaemon modestus)人工驯养子代为实验样本,实验共设置6个体质量梯度及7个温度梯度,样本体质量范围为(0.12±0.01)~(1.93±0.05)g,实验温度范围为12℃~30℃,研究了体质量及水温对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秀丽白虾耗氧率变幅为0.1497~0.9053mg·g-1·h-1,均值为0.3901mg·g-1·h-1;排氨率变幅为0.0165~0.0866mg·g-1·h-1,均值为0.0379mg·g-1·h-1。体质量、水温及两者的交互效应均对耗氧率和排氨率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体质量与耗氧率和排氨率之间的回归关系分别符合幂函数方程Ro=0.3114W-0.2414(r=-0.436)和Rn=0.0307W-0.3007(r=-0.653);水温与耗氧率和排氨率之间的回归关系分别符合指数方程Ro=0.0711e0.0749t(r=0.877)和Rn=0.0113e0.0530t(r=0.747);体质量、水温与耗氧率及排氨率的二元回归方程分别为Ro=0.028T-0.147W-0.053(r=0.948)和Rn=0.002T-0.017W+0.013(r=0.922)。耗氧率和排氨率Q10变幅分别为1.17~4.20和1.15~2.29,均值分别为2.10和1.64。在实验温度范围内,氧氮比均随着水温的上升而增大,变幅为7.42~13.62,均值为10.04。秀丽白虾在低温阶段(12℃~18℃)主要以蛋白质为供能物质,在高温阶段(21℃~30℃)对脂肪的利用有所增加,中等规格个体的脂肪代谢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