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分析法国、日本以及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保险模式的特点并比较其差异,揭示我国工程质量保险试点工作推广情况,分析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保险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快推进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保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法国、西班牙、中国建筑工程质量保险体系的对比,以及对国内部分试点城市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发展现状的对比研究,得到我国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存在保险体系不完善、整体发展不平衡、投保工程类型单一等问题,进而从制度建设、保险模式和信息管理的角度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法国建筑工程质量保险体系和实施情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了解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建筑工程质量保险的构架和实施情况,由建设部徐波副司长为团长、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组团,于2004年1月30日—2月10日对上述三国建筑工程质量保险情况进行了专项考察。这次考察虽然时间短,但收获不少。收集了三个国家开展建筑工程质量保险的法规规范,走访了有关国家建设部、保险公司、检查机构、质量协会和施工工地,从不同侧面了解了这三个国家建筑工程质量保险的体系、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达到了这次考察的预期目的。本文着重介绍法国的工程质量保险体系和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4.
储直明 《建筑》2009,(10):42-44
本文在分析法国建筑工程质量保险体系的基础上,从保险的范围、保险期限和免赔、保险费率、保险公司责任和赔偿程序、质量检查控制机构、质量事故、损失信息系统六个方面分析法国经验,并提出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保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法国、西班牙和日本三个国家不同的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和工程质量检查机构的运行模式的研究,总结各国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和检查机构的异同点。讨论国际上典型的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和工程质量检查机构的运行模式的类型,找出建筑工程质量检查机构的发展规律,为构建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制度体系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着重介绍了法国建筑工程质量保险体系和实施情况;分析了该体系运作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工程质量保险的观念、操作等方面我国与国外的差异以及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7.
政策法规     
我国商品住宅将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日前,建设部有关部门在厦门召开了试点城市工程质量保险会议。此次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北京、上海、深圳、青岛、宁波、厦门等城市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以及应邀到会的国家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法国国际检验局等单位的行政领导、专家、学者等40多人,多层次、多侧面地交流和探讨了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展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经验和做法;同时总结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情况,提出了在我国推行建筑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8.
介绍国内外建筑工程质量保险框架体系的特点,对援外成套项目的特殊性进行分析,探讨引进工程质量保险机制对援外工程质量产生的作用,并提出完善援外工程质量保险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建设过程监管、建材产品认证、建设企业和人员资质、保险担保四个方面分析英国、法国、美国和日本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举措,对比这几个国家的异同点,并提出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徐进 《江西建材》2007,(3):65-67
分析了建筑工程保险在我国建设市场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保险公司的自我完善和业主、承包商加强投保意识两方面就如何健全我国建筑工程保险运行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较为成熟的几个国家入手,包括日本、法国和西班牙,分析其高速铁路融资模式和特点,探究其运作机理和适用范围。结合中国的相关发展政策和经济体制,提出一种结合了政府融资、公司融资和项目融资的新型中国特色融资模式,简称GBP融资,并论述其运作方式和先进性,为进一步探究最佳的高速铁路融资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程琳 《山西建筑》2006,32(12):14-15
解释了新城的概念,根据我国新城建设的现状,分析了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及我国香港、上海等大都市地区新城建设的案例,介绍了新城建设的经验与趋势,为国内大都市地区新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成熟的工程保险市场,工程保险中介能够缓解工程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和保证工程保险产品的质量.在条件逐步具备的中国工程保险市场,工程保险中介的作用亦日益明显,文章提出以国家大力推广工程质量保险为契机,深入开展质量检查机构为代表的工程保险中介制度研究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开埠以来,外籍职业建筑师开始进入上海;逐渐形成新的职业群体。晚清在上海活动的外籍职业建筑师来自英、法、德、日、西班牙、美、挪威、澳大利亚8个国家,总数不少于109位,分属于48个建筑事务所。文章首先对其群体的发展概况进行探究,之后分析其群体特征和经营特点,最后对其活动及影响进行总结。晚清在沪外籍职业建筑师的活动与影响主要表现在:参与专业实践,营造大量洋风建筑;参与建筑法规的制定,规范建筑市场;成立专业学会,推动建筑师职业发展;接受晚清中央及地方政府聘请,助力晚清改革;引入西方建筑技术及制度,促进中国建筑业的近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5.
构建我国住宅质量保证保险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住宅质量对于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当前我国商品住宅质量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住宅质量保证体系是解决住宅质量问题、规范建筑市场的关键。住宅质量保证保险是一种国际上流行的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途径。阐述我国住宅质量现状及传统的住宅质量保证机制,并深入分析传统的住宅质量保证机制存在的弊端及其问题根源;基于利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解决住宅质量问题、顺应房地产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思想,构建我国住宅质量保证保险体系,并对住宅质量保险责任界定、保险主体职责及其相互关系、效果进行分析;提出建立诚信体系、成立质量检验中介机构、完善法律制度、住宅质量标准认定等保证我国住宅质量保险顺利运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引入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是破解工程质量管理的巨大压力、创新质量管理体制的迫切要求。分析推进工程质量保险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我国工程建设特点的、强制性的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并从法规政策体系完善、质量保修和保险制度衔接、独立质量检查机构引入、质量监督制衡、市场主体培育、试点示范工程选择等方面提出推进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建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住房质量问题受到高度关注,以国外发展经验来看,住宅工程质量的提高可通过与保险行业相结合的办法实现。通过学习研究国外住宅工程质量保险的实施情况,探讨了住宅工程质量保险对住宅工程质量的意义,提出了我国住宅工程质量保险实施的体系和四大支撑架构,完成了住宅工程质量保险在我国实施的方案探究,以求达到促进我国住宅工程质量保险尽快实行和早日与国际接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功能的扩张,出现了大城市的郊区化现象,伴随着出现了规划、建设、管理等多方面问题。概述了英国、法国、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新城建设方面的经验,将我国新城建设现状与发达国家间经验进行了对比,提出以健全法律保障和政策引导、公司化运作、总体规划等方面的新城建设建议。同时,在产业导向、住房布局、绿化预留和公共交通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轻型钢结构组合房屋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晓芸  弓剑 《钢结构》2006,21(3):40-43
介绍了日本、法国轻型钢结构组合房屋的发展状况,对国内目前的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要加强组合房屋质量管理,规范市场;编制轻型钢结构组合房屋行业标准及产品图集;研究开发新产品。  相似文献   

20.
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成为解决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 IDI 制度还在试点探索阶段,相关利益主体的协作关系还未明晰,配套的保障体系也未健全。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 IDI 制度下参与住宅工程建设、保修与行政管理的建设单位、保险公司和政府三方利益主体进行博弈分析,建立了“建设单位-保险公司-政府”博弈模型,并求其均衡解,进而探究三方主体策略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明晰三者间相互促进及相互制约关系,并提出 IDI 制度良性运行的制度补偿方案。结果表明:政府对保险的补贴金额及对建设单位的补贴比例、保险公司管理成本、质量保险赔付额、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保费、建设单位的投保概率等因素会影响三方的策略选择。通过采取保险强制措施、优化 IDI 产品设计、建立完善保险体系等手段能有效地改进各个主体的行为,从而全面提升建筑行业的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