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韩蕾  周晓辉  王维伟 《中医药学刊》2012,(10):2287-2289
目的:探讨稀莶草抗小鼠实验性全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方法:通过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作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灌胃给予稀莶草14g生药/kg对脑组织Evans蓝含量、SOD及MDA水平的影响。结果:稀莶草可降低缺血再灌注后模型动物的脑组织Evans蓝含量,提高SOD活性,降低MDA水平。结论:稀莶草能增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小鼠抗氧化酶的活性,改善脑血流,减轻血脑屏障的损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桑枝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分离两侧颈总动脉及迷走神经,用微型动脉夹同时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制作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阳性药组给以尼莫地平24mg/kg,受试药组给以桑枝水提醇沉液14g生药/kg,均灌胃给药7天,24h后取材,匀浆,测脑组织Evan's蓝含量及抗氧化酶SOD活性与MDA水平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Evan's蓝含量升高,给药后降低。脑缺血再灌注组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高,而治疗组SOD活性增高,MDA水平降低。结论:桑枝能增加脑缺血再灌注小鼠SOD的活性,改善脑血流,减轻血脑屏障的损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生姜挥发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刘惠霞  张薇  黄启福 《中医杂志》2007,48(7):644-646
目的研究生姜挥发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模型,化学比色法测定脑组织Na ,K -ATP酶、Ca2 -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脑组织Na ,K -ATP酶、Ca2 -ATP酶活性降低(P<0.01),SOD活性与MDA含量无明显变化。生姜挥发油能显著升高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小鼠脑组织Na ,K -ATP酶、Ca2 -ATP酶和SOD活性(P<0.05或P<0.01),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结论生姜挥发油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与增强ATP酶活性和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晕康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氧自由基及一氧化氮的影响,分析晕康胶囊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血清及脑组织SOD活性、MDA及NO含量的变化。结果晕康胶囊各剂量组均可拮抗脑缺血引起的SOD活性的下降及MDA含量的升高,降低NO的水平。结论晕康胶囊可通过增加氧自由基的清除,降低NO的水平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王军 《江苏中医药》2007,39(4):59-60
目的:研究生姜醇提物对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模型,化学比色法测定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尼莫地平组,生姜醇提物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脑组织Na^+,K^+ -ATP酶、Ca^2+ -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脑组织Na^+,K^+ -ATP酶Ca^2+ -ATP酶活性降低.SOD活性与MDA含量无明显变化。生姜醇提物能显著增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小鼠脑组织Na^+ ,K^+ -ATP酶、Ca^2+ -ATP酶和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结论:生姜醇提物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与增强ATP酶活性和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总丹酚酸对小鼠和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吴俊芳  王洁  张均田 《中草药》2001,32(3):227-229
目的:观察总丹酚酸(Sal)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和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果:在小鼠和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上,Sal10,20mg/kg iv及Sal5,10mg/kgiv可显著提高脑组织乳酸脱氢酶(LDH)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h再灌注24h模型上,Sal5,10mg/kgiv可明显缩小梗死灶面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并显著抑制缺血脑组织中LDH和SOD活性降低,减少MDA的地量产生。结论:Sal对小鼠和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其抗氧自由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聪圣胶囊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自由基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玲  徐秋萍  李林 《中草药》2003,34(1):51-54
目的 研究聪圣胶囊对小鼠脑缺血再灌后脑组织自由基变化的影响,分析聪圣胶囊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早老龄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合并尾部放血降压模型。应用分光光度法观察小鼠脑组织自由基的变化及聪圣胶囊对其影响。结果 聪圣胶囊可拮抗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SOD活力的下降及MDA含量的升高,明显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NO水平及NOS活性的升高。结论 聪圣胶囊可通过减轻脑缺血损伤后自由基产生,降低升高的NOS活性来发挥抗脑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8.
脑康灵胶囊抗大鼠脑缺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康灵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对其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h/再灌注22h模型,神经病学评分,脑梗塞范围及脑组织水含量变化,观察脑康灵胶囊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通过测定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um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变化以探讨药物作用的机制。结果脑康灵胶囊可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病学评分及梗塞范围,降低脑组织MDA,NOS含量及升高SOD活性。结论脑康灵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NOS活性、抗脂质过氧化、提高SOD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木豆叶水提物对脑缺血、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法观察小鼠脑缺血后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脂质(MDA)的含量;采用急性脑缺血模型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后脑组织的含水量、脑指数及脑毛细血管伊文思蓝的渗出量;采用小鼠断头法观察小鼠断头喘气时间。结果木豆叶水提物可显著降低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小鼠脑内MDA的含量,而SOD活力则显著提高,P<0.01;显著减少急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的含水量及脑指数,P<0.05~0.01;显著减少急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毛细血管伊文思蓝的渗出量,P<0.01;明显延长小鼠断头喘气时间,P<0.01。结论木豆叶水提物对大鼠、小鼠脑缺血、缺氧损伤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芎冰微乳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芎冰微乳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及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芎冰微乳对脑组织含水量、大鼠脑梗死面积、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MDA)、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SOD)、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芎冰微乳组脑组织含水量、梗死面积显著减小,脑组织中MDA、NO的含量显著降低,SOD的活性显著提高,上述作用与尼莫地平对照组相似。结论芎冰微乳对大鼠、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O合成,提高SOD的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血流以及脑组织自噬的影响,探讨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产生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眼针组、抑制剂组和增强剂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眼针组大鼠在造模成功后0.5 h、12 h及24 h给予眼针干预30 min;抑制剂组和增强剂组大鼠在造模前30 min给予侧脑室注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和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且抑制剂组和增强剂组给予同眼针组相同的眼针干预。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用Long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量大鼠大脑皮层血流量和血流速度,用尼氏染色法观察缺血区脑组织神经元损伤情况,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缺血区脑组织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p62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P<0.01);大脑皮层血流量和血流速度明显降低(P<0.01);缺血区脑组织尼氏小体数量减少(P<0.01);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和LC3-Ⅱ/LC3-Ⅰ升高,而p62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和抑制剂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P<0.01);大脑皮层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均明显增加(P<0.01);缺血区脑组织尼氏小体的数量增多(P<0.01);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LC3-Ⅱ/LC3-Ⅰ明显降低,p62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增强剂组与模型组比较,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能够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脑血流量,加快脑血流速度以及抑制缺血区脑组织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薯蓣皂苷与冰片配伍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0只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处方1、2、3、4、5、6组。各组在给药后进行造模,采用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缺血再灌注模型,按照基线等比增减设计方法,考察薯蓣皂苷与冰片配伍对缺血再灌注后对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薯蓣皂苷与冰片配伍能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脑含水量,提高脑内SOD的活力,降低MDA的含量。结论:薯蓣皂苷与冰片配伍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舒络粉针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舒络粉针对缺血再灌后小鼠脑含水量、脑指数及脑组织内LDH(乳酸脱氢酶)、NOS(一氧化氮合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离小鼠双侧颈总动脉,通过丝线的牵拉阻断血流供应,松开丝线进行缺血再灌,重复3次后,取脑,测定指标.结果舒络粉针可降低缺血再灌后小鼠脑含水量和脑指数,降低脑组织内LDH和NOS的活力,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舒络粉针可缓解缺血再灌所导致的脑水肿;降低LDH的升高,从而减少缺血再灌后脑细胞的死亡;降低NOS活力,减少NOS对细胞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观察葛根素对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水肿及神经细胞Na^+-K^+-ATPase、Ca^2+-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葛根素能明显降低MCAO大鼠脑含水量,提高Na^+-K^+-ATPase、Ca^2+-ATPase活性。结论大鼠MCAO后脑组织水肿明显,ATPase活性降低;葛根素可以减轻此类损伤,对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三化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三化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血脑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三化汤低、高剂量组(7.2,14.4 g?kg-1 )ig、尼莫地平组(8.1 mg?kg-1)ig.大鼠常规饲养3d后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7d后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采用比色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伊文思蓝(EB)的含量,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S100B蛋白的含量.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EB含量、血清S100B蛋白含量减少,模型组大鼠脑组织EB含量、血清S100B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各用药组大鼠脑组织EB含量、血清S100B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三化汤高剂量组、尼莫地平组比三化汤低剂量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可引起血脑屏障的损伤,三化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迎春花水提取物对脑缺血缺氧损伤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和迷走神经的方法;采用化学法观察迎春花对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结果:迎春花腹腔注射可明显延长小鼠耐缺氧时间,增强脑组织中SOD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增加GSH含量。结论:迎春花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龙血素A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引起脑水肿的保护作用,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再灌注模型,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灌注组、龙血素A(30mg·kg-1、60mg·kg-1、120mg·kg-1)组和依达拉奉(3mg·kg-1)组。大鼠再灌注24h后,对其进行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然后断头取脑进行TTC染色计算脑梗死面积,采用干湿重法计算脑含水量,并对脑组织内脂质过氧化产物和抗氧化酶活性进行测定。采用Western blotting对大鼠脑内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与假手术比较,大鼠MCAO2h再灌注24h后,所有动物都出现了神经功能缺损,主要表现为提尾悬空时对侧肩内旋,前肢内收,围绕手术对侧转圈等,模型组最为严重,龙血素A可显著缓解这些神经症状,降低行为学评分。模型组脑组织出现明显的梗塞灶及水肿,MDA含量明显增高,SOD、CAT和GSH-Px活性降低,龙血素A组则具有显著的降低脂质过氧化物、提高抗氧化酶活力,可显著减少梗死面积和脑水肿程度。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在模型组缺血侧脑组织出现高表达的现象,龙血素A可显著降低其在缺血侧大脑的表达。结论龙血素A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和对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针刺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针刺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将 3 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模型组和针刺组均用栓线插入大鼠大脑中动脉根部 ,2hr后抽出 ,使缺血组织再灌注 ,复制可逆性大脑中动脉栓塞 (rMCAo)模型 ,正常组和模型组不经任何治疗 ,针刺组分别在模型复制前 1hr、模型复制后 8hr和 1 6hr电针“水沟”、“太冲”、“曲池”、“足三里”、“丰隆”。观察神经行为症状 ,2 4hr后断颈处死大鼠 ,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 ,脑组织TTC染色后测量脑梗死及水肿体积 ,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神经行为学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脑梗死和脑水肿体积百分率针刺组明显低于模型组 (P <0 0 1 ) ;血液流变学中全血比粘度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但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无明显变化 (P>0 0 5) ;病理组织学观察表明 ,针刺对大鼠脑组织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 :针刺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