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平台舰舰导弹饱和攻击几个协同问题与模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针对组织多平台舰舰导弹饱和攻击协同筹划难的问题,运用作战任务规划理论,划分舰艇编队协同任务层次,确定协同任务指标,给出协同约束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平台舰舰导弹饱和攻击协同任务分配模型与舰舰导弹时间、空间和频率的协同模型。方案实例仿真结果表明了协同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为指挥员组织反舰导弹协同饱和攻击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反舰导弹饱和攻击发射阵位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反舰导弹对舰艇编队饱和攻击中的发射阵位优选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攻击阵位的优劣将直接决定反舰导弹对舰艇编队的打击效果以及发射平台的自身安全性。在详细分析影响发射阵位综合价值评估各因素的基础上,根据评估指标,运用模糊多属性理论,建立了饱和攻击反舰导弹发射阵位优选评判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该评判模型能够确定较为理想的反舰导弹发射阵位。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有无伴飞诱饵支援两种情况下反舰导弹对舰空导弹系统饱和攻击数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设定具体仿真条件,计算了无伴飞诱饵支援情况下反舰导弹饱和攻击数及不同数量的伴飞诱饵支援对反舰导弹突防概率、突防期望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饱和攻击条件下,伴飞诱饵的使用提高了反舰导弹的突防概率与突防期望数,突击编队中伴飞诱饵与反舰导弹的配比数量以1比3为宜。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舰艇、编队反导手段的基础上,提出了饱和攻击、机动变轨、航迹规划、自卫式突防、领弹和盲射攻击、隐身技术、电子支援七种能够提高反舰导弹突防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无人机群利用协同侦察和攻击模式可以提高作战任务的成功概率,完成单架无人机无法完成的任务。论述了无人机群协同自组织控制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无人机群自组织控制流程、无人机群编队队形设计、无人机群编队飞行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6.
反舰导弹目标威胁等级评估与排序对于合理进行火力分配和制定科学攻击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了水面舰艇编队目标的作战能力及军事价值。从综合防空、反潜、反舰、对陆攻击、电子战、情报、军事价值、效费比等方面深入研究了威胁等级的评估方法,给出了舰艇编队威判评估算法,建立了基于D-S证据理论的多目标威胁度评估模型以及基于目标价值权重向量分析的人工辅助威胁判断模型。通过多目标编队的案例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目标威胁判断算法较全面地反映了水面舰艇编队目标的威胁特性,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实用价值,可行有效,能够为反舰导弹的协同火力使用、作战任务辅助决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无人作战飞行器编队协同攻击轨迹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无人作战飞行器(UCAV)编队协同对地攻击轨迹规划问题。基于单机运动学/动力学方程、编队成员相对运动模型和威胁模型,结合平台初、末端约束条件,建立了编队协同对地攻击轨迹规划数学模型;提出了综合考虑单机威胁、任务时间、编队等效碰撞次数及执行指令时间误差的综合目标函数,形成最优控制方法的求解框架。为使编队整体轨迹优化,将编队任务轨迹分段。采用hp自适应伪谱法对构建的模型进行解算,得到编队攻击轨迹。数字仿真结果表明:规划的编队攻击轨迹满足约束要求,证明了所构建的编队攻击轨迹规划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反舰导弹饱和攻击的组织及实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昆  薛晓春 《飞航导弹》2006,(11):15-17
阐述了反舰导弹饱和攻击的意义,探讨了饱和攻击的组织和实施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分析了攻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军事上,尤其在指挥控制系统的应用中已经日益广泛;通过对反舰导弹饱和攻击流程的深入分析,设计了基于"北斗"的反舰导弹饱和攻击实时决策系统框架,对饱和攻击数的计算、航迹规划系统、战斗毁伤评估系统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简要分析了在实施饱和攻击过程中,提高反舰导弹突防能力的几种可行方案;最后阐述了反舰导弹饱和攻击实时决策系统开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反舰导弹对海目标饱和攻击辅助决策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反舰导弹饱和攻击流程及对舰载防空武器系统防空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舰载防空武器系统拦截模型;然后,在满足多角度同时突击的条件下,建立了多方向饱和攻击时的反舰导弹航路规划模型;最后,应用Matlab软件及GUI图形用户界面技术进行编程,设计了饱和攻击辅助决策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并在假定的作战态势与初始条件下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饱和攻击辅助决策系统具备反舰导弹发射数量计算、航路规划设置、攻击方案生成等主要功能,能够为指挥员提供完整的饱和攻击决策方案。  相似文献   

11.
反舰导弹突防的技术手段与战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舰导弹的突防难度随着战斗舰艇防空体系的不断完善而急剧增加,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可从技术手段与战术措施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从隐身技术、超声速飞行技术、复合制导技术、超低空突防技术、多变弹道技术、航路规划技术、弹载干扰技术、领从弹技术8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提高反舰导弹突防能力的主要技术手段。从作战运用角度,归纳了提高反舰导弹突防能力的6种战术措施,包括多方向攻击、异速导弹结合攻击、高低弹道协同攻击、异类异型弹组合攻击、全引导攻击和饱和攻击。  相似文献   

12.
反舰导弹对舰空导弹武器系统饱和攻击数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影响舰空导弹系统对反舰导弹有效拦截时间的主要因素入手,建立了有无预警机信息支援两种情况下,舰空导弹系统对反舰导弹有效拦截时间和最大拦截次数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两种情况下反舰导弹对舰空导弹的突防概率计算模型与饱和攻击数确定模型.通过设定具体作战背景及相关参数,运用模型对反舰导弹的饱和攻击数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说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单平台反舰导弹协同攻击的核心是协同航迹规划算法。针对单平台反舰导弹协同攻击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协同进化的反舰导弹协同航迹规划算法,首先介绍了基因编码方式,然后分析了反舰导弹航迹约束条件和航迹评价函数,建立了CCRP算法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对该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该算法可有效解决单平台反舰导弹协同航迹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程点防御导弹编队反导弹综合火力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反舰导弹的作战运用特点及近程点防御导弹武器系统的战术技术性能 ,分析研究了舰艇编队的对空防御队形、编队反导弹最小预警距离 .对不同射击方式下编队的反导弹拦截次数以及对来袭目标的毁伤概率进行了计算 .最后 ,根据计算结果确定了舰空导弹的发射时机和编队协同防御要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难于求取多方向饱和攻击时反舰导弹航路规划全局最优解的问题,对多方向饱和攻击时各枚反舰导弹的航路进行合理设定。依据反舰航路规划的基本约束条件,建立以自控飞行距离最短为目标的航路规划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平面几何相关知识,将多枚反舰导弹多方向攻击时的航路规划问题转化为求解各枚反舰导弹关键导航点的问题,给出一种快速构造各枚反舰导弹航路的求解方法,并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构造多枚反舰全方位饱和攻击时的简单航路,符合多方向攻击要求,易于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推进反舰导弹协同任务规划系统的研究,阐述了反舰导弹协同任务规划系统的特点,构建了反舰导弹协同任务规划系统的逻辑结构,并详细分析了任务分配和航路规划两大关键问题在建模和求解方面的研究讨论。最后指出了反舰导弹协同任务规划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协同任务规划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了根据敌编队具体编成情况,制定合理的攻击策略,将防空导弹和"密集阵"的火力拦截作为反舰导弹攻击过程中的威胁,建立攻击策略优化模型。运用多种群遗传算法优化求解,得到最小攻击威胁下攻击阶段的划分、目标的分配以及对应的最优攻击方向。针对具体编队目标,进行计算及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和方法是有效的,可为打击舰船编队的战术制定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舰载反舰导弹是一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技术的杀伤性武器 ,其作战使用离不开信息作战的支持 .通过分析海上信息作战和水面舰艇导弹攻击的特点 ,确定了导弹攻击的关键环节 ,探讨了符合信息作战规律的舰载反舰导弹攻击阶段划分及其任务 ,可为导弹武器研制和导弹攻击训练提供参考 .  相似文献   

19.
王红哲 《兵器》2008,(2):63-63
我设想的新型多用途潜艇不仅可以隐蔽伏击敌航母编队,和敌方潜艇对抗.还可以完成布设水雷、投送蛙人.特种侦察.对岸攻击等任务。该潜艇的鱼雷,反舰导弹、防空导弹、水雷、巡航导弹等保存在发射储运箱内,外挂在耐压艇体外面。  相似文献   

20.
多平台反舰导弹协同航迹规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反舰导弹突防概率,基于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多平台反舰导弹协同航迹规划算法.首先,重点讨论了协同航迹的评价问题.为了达到同步攻击目的,同时使飞行代价最小,研究提出了随种群进化而变化的时间协同度评价策略.其次,探讨了多平台反舰导弹协同航迹规划算法的分解.最后,通过仿真算例校验了该算法寻优得到的诸航迹不仅可使导弹实现协同攻击,而且可以很好地规避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