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福建产胜红蓟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计算机联用仪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从胜红蓟挥发油中鉴定出17个化合物,含量较高的有早熟素Ⅰ(precoceneⅠ)占17%;早熟素Ⅱ(precoceneⅡ)占31%,石竹烯(Caryophyllene)占20%。结论:胜红蓟花序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是早熟素。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CO2萃取藿香蓟精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萃取法(SFE)提取藿香蓟精油的化学成分及含量.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SFE)提取藿香蓟精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鉴定了60个成分,占总组分的95.96%,主要成分有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12.78%)、桉叶油素(11.59%)、α-蒎烯(8.52%)、樟脑(5.03%)、3-(1-甲醛基-3,4-亚甲二氧基)苯甲酸甲酯)(4.24%),马鞭烯酮(3.52%),β-石竹烯(3.33%),龙脑(3.14%)等,与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的挥发油成分有非常明显的差别.结论:该研究可为藿香蓟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测定一枝黄花花序和茎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GC—Ms)进行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各部位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81种化合物。一枝黄花花序和茎叶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均为(-)-斯巴醇(花序中含22.43%,茎叶中含25.95%)和δ-榄香烯(花序中含16.77%,茎叶中含12%)。结论:一枝黄花花序和茎叶中挥发油主要成分相同,含有丰富的药物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夜合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及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桂产夜合花挥发油,用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鉴定5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7.46%,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鉴定25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5.86%。结论:桂产夜合花挥发油主要成分是α-蒎烯、橙花叔醇、石竹烯、吉玛烯D、双环吉玛烯,与文献报道其他产地的夜合花挥发油成分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广西产五月艾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五月艾挥发油,并通过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广西产五月艾挥发油的得率为0.40%,从挥发油中鉴定了62个成分,占总离子流图峰面积的92.71%,其中主要成分为:[1R-(1R*,4Z,9S*)]-4,11,11-三甲基-8-亚甲基-二环[7.2.0].4-十一碳烯(11.05%)、大根香叶烯D(10.52%)、石竹烯氧化物(7.15%)、龙脑(5.34%)、石竹烯(4.02%):斯巴醇(3.84%)、桉油精(3.80%)、松油醇(2.29%)等。结论:此方法简便可靠,可为合理使用广西产五月艾药材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红冠紫菀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GC—MS联用法对红冠紫菀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48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80.32%。结论:红冠紫菀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匙叶桉油烯醇(8.17%)、1-甲基-4-【甲基乙基】环己烯(6.56%)、吉玛烯B(6.12%)、吉玛烯D(5.99%)、4,11,11-三甲基-8-亚甲基-双环[7.2.0]-4-十一碳烯(5.07%)、2,6,6-三甲基-双环[3.1.1]-2-庚烯(4.83%)、石竹烯氧化物(3.14%)、喇叭茶萜醇(2.72%)、α-石竹烯(2.48%)、α-杜松醇(2.36%)。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桂产藿香蓟水提物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地塞米松组、桂产藿香蓟水提物高、中、低剂量组,采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观察桂产藿香蓟水提物对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以同样的分组方法另取60只小鼠,采用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法,观察桂产藿香蓟水提物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的影响,并分别测定小鼠足肿胀中丙二醛、前列腺素E2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实验结果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组间对比采用 LSD 检验。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桂产藿香蓟水提物高、中、低剂量组能显著抑制小鼠耳廓肿胀和足肿胀,抑制率分别为29.27%、18.23%、11.61%和27.58%、17.15%、7.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白对照组前列腺素E2、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分别为124.95±15.71μg/g、21.19±3.27 nmol/ml、162.19±12.52 U/ml,桂产藿香蓟水提物其高、中、低剂量组前列腺素E2、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分别为(52.12±9.51μg/g、78.30±11.60μg/g、83.41±13.34μg/g )、(14.57±2.51 nmol/ml、15.40±2.34 nmol/ml、16.37±3.18 nmol/ml )及(222.76±19.59 U/ml、209.90±15.30 U/ml、194.64±19.68 U/ml),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桂产藿香蓟水提物其高、中、低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小鼠炎足中炎性组织前列腺素E2、丙二醛含量,提高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桂产藿香蓟水提物抗炎作用显著,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性组织中前列腺素E2的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清除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四磨汤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四磨汤挥发油,经(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分离鉴定。结果:从四磨汤挥发油中分离出67个峰,鉴定了其中29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61.27%。四磨汤挥发油主要成分:马兜铃烯(9.86%),2,4-二异丙1-甲1-乙烯基环己烷(6.29%),肉豆蔻酸(5.92%),3-乙基-3-羟基雄甾烷基-17-酮(5.9%),棕榈酸(4.17%)等。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四磨汤复方的物质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神农香菊的挥发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神农香菊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从神农香菊中提取挥发油 ,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 :共鉴定出 44个化学成分 ,占挥发油总成分的 43%以上。结论 :神农香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马鞭草烯醇、姜烯、倍半水芹烯、金合欢烯、桉叶油素、乙酸菊烯酯、石竹烯等单萜类、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  相似文献   

10.
GC-MS法分析苍术饮片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苍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苍术挥发油后,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油中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苍术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0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依次为莪术呋喃烯(52.093%),3,9-愈创木二烯(6.506%),芹子烯(4.92%),Elixene(4.467%),二氢卡拉酮(3.667%)等。结论苍术饮片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与文献相比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藿香蓟花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保留指数法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藿香蓟花中鉴定出了26种挥发性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7.44%。结论:藿香蓟花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杨叶肖槿叶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广西红树林植物杨叶肖槿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和标准图谱检索对照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共检测出44种化合物,鉴定了其中37种,占挥发油总量的89.75%,其主要成分分别是1,2,3,5,6,8a-六氢化-4,7-二甲基-1-(1-甲乙基)-, (1S-cis)- 臭樟脑(16.14%)、α-金合欢烯(13.16%)、n-棕榈酸(8.52%)、1-甲基-4-(5-甲基-1-亚甲基-4-己烯)-, (S)- 环己烯(8.12%)等。结论: 通过对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为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季节山地六月雪挥发油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分析不同季节山地六月雪挥发油成分 ,为其合理采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山地六月雪地上部分挥发油。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 ,并用面积归一化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 :从深秋季节的山地六月雪鉴定出 43个组分 ,占挥发油总量的 78.91% ;含量在 3 %以上的组分有甲基亚麻酸酯 (4.14 % ) ;库贝醇 (5.97% ) ;1b ,5,5,6a tetramethyl octahydro 1 oxa cyclopropa[a]inden 6 one (7.3 2 % ) ;2 甲氧 4 乙烯基苯酚 (10 .87% ) ;δ 9(10 ) 四氢广木香内酯 1 酮 (3 5.51% ) ;夏季的山地六月雪鉴定出 72个组分 ,占挥发油总量的 79.88% ;含量在 3 %以上的组分有石竹烯 (3 .3 2 % ) ;乙苯 (3 .52 % ) ;3 己烯 1 醇 (4.54% ) ;2 甲氧 4 乙烯基苯酚 (6.52 % ) ;5 丙酰基 2 氯 苯乙酸甲酯 (8.54% ) ;大根香叶酮D(12 .3 1% )。结论 :2 ,2 二甲基 6 亚甲基 环己烷基丙醇、2 甲氧基 4 乙烯基苯酚、3 ,7 二甲基 1,6 辛二炔 3 醇、库贝醇、二十二烷、二十碳烷等相同成分可以作为该植物的指纹性成分 ;不同季节采集的生药材 ,其挥发性物质含量和成分有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细茎石斛花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进行成分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出41个色谱峰,鉴定出29个化合物,占79.05%。其中相对含量大于2.0%的有:2,4,4三甲基-二戊烯(11.17%)、5,5-=甲基-2-己烯(11.12%)、β-石竹烯(6.47%)、异土木香内酯(5.95%)、邻苯二甲酸二乙酯(4.70%)、1,3,3二甲基丁烯-1,1-二苯基(5.20%)、2,2,4三甲基-1-戊醇(4.23%)、2-甲基-N-苯基-2-丙烯(2.73%)、3-甲基丁醛(2.12%)、异长叶烯(2.03%)等。结论: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细茎石斛花挥发性成分进行的、分析研究表明,烯、醛、酯和醇类等挥发油成分构成了细茎石斛花的芳香特征,与铁皮石斛花的挥发油成分组成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5.
龙蒿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龙蒿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对龙蒿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36个峰,并鉴定出峰所对应的化合物。其主要化学成分为3,7 -二甲基 1,3,7- 辛三烯(38. 4 3% ) ,1S-α- 蒎烯(36. 96 % ) ,1- 甲氧基-4 (2- 丙烯基) 苯(8 5. 7% ) ,柠檬烯(6 . 33% ) ,1R-α- 蒎烯(3. 4 0 % )等。结论: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龙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研究广西产海桐叶、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海桐叶挥发油中鉴定了10个化合物,占总面积的100%,主要成分为绿花白千层醇(40.09%)、十六烷(15.13%);从海桐花挥发油中鉴定了6个化合物,占总面积的100%,主要成分为绿花白千层醇(60.33%)、肉豆蔻醚(17.40%)、喇叭茶醇(5.69%)。结论:广西产海桐叶、花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绿花白千层醇。  相似文献   

17.
毛郁金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玲  刘布鸣  林霄  李齐修  赖茂祥 《中药材》2012,(7):1102-1104
目的:分析毛郁金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毛郁金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结果:鉴定出50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3.11%。结论:毛郁金挥发油中桉叶素(53.86%)、新莪术二酮(9.89%)、芳樟醇(4.24%)、樟脑(3.14%)、α-松油醇(2.94%)、吉马酮(2.89%)为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8.
拉雅松和细叶云南松松针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拉雅松和细叶云南松松针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拉雅松和细叶云南松松针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从拉雅松松针挥发油中鉴定出6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5.565%,主要成分为α-蒎烯(24.659%)、β-蒎烯(11.471%)、β-石竹烯(9.932%)和异松油烯(5.167%);从细叶云南松松针挥发油中鉴定出5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0.794%,主要成分为α-蒎烯(22.542%)、β-石竹烯(16.636%)和1,2,4a,5,8,8a-六氢化-4,7-二甲基-1-(1-甲基乙基)-萘(5.085%).结论:首次研究了拉雅松和细叶云南松松针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合理开发利用广西的松针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