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2007-2018年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97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人力资本视角考察了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员工股权激励能显著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效率,但高管股权激励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激励效应相对更强,并且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表现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高管股权激励主要发挥“激励作用”,通过降低第一类代理成本来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效率,而员工股权激励主要发挥“监督作用”和“利益绑定”功能,通过同时降低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代理成本来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效率。本文研究揭示了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机理,对指导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实践,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邵国良  王满四 《系统工程》2004,22(12):31-33
公司治理问题的由来在于代理成本的存在,代理成本和公司治理是由不同的融资方式决定的。因股权融资而产生的代理成本包括股东与经理之间的代理成本以及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以股权人的视角,在对股权融资的代理成本作出界定的基础上,从公司治理的作用机理、公司治理机制设计与效率度量等方面,对股权人的公司治理机制与效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从内部视角出发,利用代理成本、控制权等理论,研究公司治理对股权激励方式选择的影响,提出高管持股比例、董事会结构、终极控制人性质、股权集中程度、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两职设置等变量对股权激励方式选择的影响途径及后果,并选择我国资本市场已实施股权激励的样本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公司治理因素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公司治理的各种要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构建了研究模型,并结合西安市千余家民营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谷雨 《系统工程》2015,(2):82-86
使用83家国内证券公司2007~2012年的非均衡面板数据,考察证券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证券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盈利能力显著负相关,公司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正相关,实际控制人为政府的证券公司盈利能力显著低于实际控制人为个人的证券公司。最后,本文还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楚尔鸣 《系统工程》2007,25(5):35-42
本文旨在探讨公司治理因子与资本效益的关系.理论模型分析表明,若要提高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和资本效益,必须有效抑制经营者对津贴的追求度和强化投资者的价值最大化惩治力度.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充分说明公司治理机制欠缺的代理成本不会低于9%,各代理变量的实证分析也证明公司的生产效率和资本效益与经营者重视投资者利益的程度存在正向关系,与经营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自由度存在反向关系.因此为防止多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通过金融系统作用于公司治理机制,应对资本市场进行整体设计和对银行制度进行彻底改革.  相似文献   

7.
基于第二类代理理论中公司控制权的概念,本文首次从并购中上市目标公司的视角对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论表明控制权转移型并购为目标公司创造价值,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通过影响控制权收益对公司价值产生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非线性的(倒U型),并且这种影响受到股东制衡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国有控股、公司绩效与总经理变更:政府控制权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政府控制权差异,对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进行了分类,并据此检验了经营业绩和总经理变更的关系。结果表明:政府直接控制型公司总经理变更对业绩的敏感性显著低于政府间接控制型公司,政府间接控制型公司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继任者继任初期国有法人控制型公司业绩显著下降;无论哪类公司的总经理变更都没有对业绩产生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是公司内外部治理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因此,非常有必要在一个综合集成的框架模型下,分析公司内外部治理各要素的关系及其对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力。运用路径分析方法发现公司治理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的途径,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根据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设计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论文构建了公司内外部治理相互关系及其对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作用的假设模型,并利用二手数据对其进行检验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行业特征、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选取三个具有显著行业差异的代表性行业上市公司1998-2004年面板数据作为样本,分析行业特征差异对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样本行业具有不同的盈利驱动力,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受行业特征因素的显著影响、因行业而变。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单纯的总样本教据分析可能掩盖了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行业差异性,因而更多的小样本研究是必要的;只有深入发掘相关性背后企业盈利的真实驱动力,改善股权结构形成机制,才能建立起中国企业股权鲒构与公司绩效之间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2000~2001年度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公司为样本,对股权结构、投资与公司绩效三者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三次函数曲线关系,公司绩效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呈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投资之间也呈三次函数曲线关系,并且其变化趋势与前者相同;与此同时,投资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这表明投资是股权结构影响公司绩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公司不同种类风险与经营者股权激励强度的关系.通过模型推导得出,当经营者不能买卖公司以外的市场证券组合时,经营者最优股权激励强度与公司非系统风险成反向变化关系,而与公司系统风险的相关关系不确定;当经营者能买卖公司以外市场证券组合时,经营者最优股权激励强度与公司非系统风险成反向变化,与公司系统风险无关,这为实践中经营者股权激励合同的设计进一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汪洋 《系统科学学报》2007,15(2):63-67,71
公司治理是人类经济社会中一个开放型子系统,具有耗散结构的特性。治理系统必须借助于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与人类经济社会系统和物质自然界大系统,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对流交换,以增加各个子系统的负熵流。公司治理系统必须完善其构件的开放性及其交互效应,优化治理结构,完善治理功能,提高治理绩效,使公司治理进入“无为而治”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内部控制的经济后果一直都是实务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以2008~2012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为依据,从企业发展的动态角度探讨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内部控制质量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成熟期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最高,衰退期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最低;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内部控制质量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成长期内部控制质量对公司绩效影响不显著,成熟期和衰退期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绩效表现出显著正相关,从相关系数来看,衰退阶段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对绩效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研究独立董事治理功能是公司治理研究的最新发展领域. 本文采用部分可观测Bivariate Probit模型, 实证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网络位置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 丰富的网络关系有助于独立董事掌握更多的社会资本, 提高其监督动机和监督能力, 从而有效抑制上市公司违规行为. 实证检验发现, 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与上市公司违规倾向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表明独立董事网络对其监督职能的发挥存在促进作用. 补充检验发现, 独立董事网络的监督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制约信息披露违规方面, 在非信息披露违规方面作用不明显; 将独立董事区分为审计委员会成员和非审计委员会成员后, 发现仅有担任审计委员会成员的独立董事的网络关系才具有显著的监督促进作用; 独立董事网络的监督促进作用在盈利性较差的公司中表现更为明显. 研究结果丰富了独立董事、董事网络和上市公司违规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证券市场发生了一系列制度性变革后,大股东在二级市场上的交易越来越普遍。他们的交易行为能否提高市场的定价效率、使公司股票价格反应更多关于企业未来成长性的信息?通过对2006年下半年至2009年底中国证券市场上发生的大股东交易事件为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1)大股东交易行为与公司股票定价错误有关,价值高估时大股东净买入率低,价值低估时净买入率则高;(2)大股东净买入率与企业成长性显著正相关,当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很好时,大股东的买入行为显著多于卖出行为。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参与市场交易能促使股票价格向内在价值回归,使价格反映出更多关于企业未赖成长性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基于年报披露事件的公司治理信息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于信息观的事件研究方法来研究公司治理信息含量.样本为2003~2005年经过筛选的198家、195家和174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样本与控制样本公司年报披露市场反应存在显著的差异,公司治理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在公司治理状况整体较好的年份,研究样本的市场反应程度大而且显著,而在公司治理整体较差的年份,控制样本的市场反应程度大而且显著;市场效率方面,我国资本市场没有达到半强势有效.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融资融券标的股票分步扩容为自然实验事件,选取2003~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和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卖空机制引入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意愿和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实施融券卖空交易机制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由机制检验结果发现,融券机制通过降低外部信息不对称来抑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并促进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支持卖空机制的“信息增益效应”和“治理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融资约束较强、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行业竞争度较高及民营企业中,卖空机制抑制股权质押行为的治理效应更加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刻认识融券卖空机制的市场功能,为科学规范中国资本市场股权质押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推进和全流通时代的到来,大股东倾向于通过注入优质资产来提升上市公司的财富协同效应、盈利预期和股票价格,而在锁定期结束后,大股东将可能重新表现出隧道行为。探讨了大股东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的协同效应、紧箍咒效应,以及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后股权分置时代,优质资产注入对大股东、中小股东和整个社会的财富产生积极的影响,注入资产的优质程度越高,上市公司在资本配置过程中产生的协同效应就越大。②由于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限售股解禁后,大股东将会通过隧道行为侵害上市公司的财富,高质量的资产注入将为解禁后的大股东带来更多的收益。因此,后股权分置时代大股东的资产注入行为本质上还是为自身利益服务的,当限售股的锁定期结束后,套在大股东头上的"紧箍咒"消失,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将会重新出现。  相似文献   

20.
以我国2000~2001年度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公司为样本,对外部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及其成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部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三次函数曲线关系,公司绩效随外部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外部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控股股东实施的掏空行为之间也呈三次函数曲线关系,但其变化趋势与前者相反,掏空程度随外部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呈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与此同时,掏空程度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因此,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是外部大股东影响公司绩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