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前牙根端病灶X线影象与术中所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对照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5.65,P<0.001)。有些X线影象比实际小;病灶性质有时难以估计,需进一步检查;X线影象为平面影象不够准确,而手术所见为三维空间。因此,X线影象只能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影象检查方法包括传统的 X 线检查技术、CT、B 型超声、核医学和 MRI。肿瘤的影象检查涉及内容很多,本文选择几个癌瘤最常发生的解剖部位,主要阐述癌瘤的 CT、MRI 诊断价值,供临床参考。1 胸部在胸部癌瘤影象检查技术中,CT 和 MRI 正确性较高,除对肿瘤进行分期外,并可导引穿刺活检。1.1 胸壁胸壁肿瘤的影象检查首选胸部 X 线平片。平片可清楚的展示肋骨,同时也可提供一些其他的资料,如是否为破  相似文献   

3.
<正> 笔者多年来从事影象科工作,深感放射和B超诊断综合应用的重要,对两种仪器性能及诊断技术提出如下看法与同道商讨。 一、X线诊断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但它不是无所不及的,它有其“盲点”。在八十年代临床放射诊断学已经进入多种影象综合诊断阶段,某些疾病的诊断水平突破了X线诊断的限度。直至目前仍没有任何一种检查手段能完全替代X线检查。但在运用过程中也常发现它存在一定限制和不足,如; 1、病变密度的限制:X线不能区别胸腔积液的性质。 2、发病时间的限制:某些疾病早期X线检查无阳性  相似文献   

4.
在影象诊断中不同疾病有相似甚至相同表现,因而鉴别诊断是确诊必经的途径。鉴别诊断时一般以 X线检查和临床情况为依据,有目的地选择其他影象检查方法和临床化验检查。本文根据放射科会诊门诊多年经验,以1987年部分病例为对象,探讨提高胸部疾病影象诊断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23例经手术、病理,细胞学检查证实的胸膜、肺、纵膈占位性病变的B超检查,结果提示影象检查中B超可列为重要检查方法,以弥补X线检查的不足处,但B超也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自伦琴1895年发现X射线以来已有百年历史。医学上,X线诊断已形成了一门新学科,并奠定了影象医学的基础。70年和80年代相继出现了X线电算体层成象(CT)、磁共振成象(MRI)等新的成象技术,扩大了人体的检查范围,提高了诊断水平;而70年代迅速兴起的介入放射学使本学科发展到又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心脏(心室和心房)包虫病、心脏心包包虫病、化脓性包虫心包炎等5例心脏、心包包虫病。本病的X线检查殊为重要,本组5例凭借X线检查等客观资料的具体分析,术前均做出了正确的诊断。超声学检查特点能突出显示囊性或实性肿物。X线和超声学检查的结合应视为诊断本病的首选方式,根据诊断需要与可能还应重视心血管造影和电影摄影、数字减影(DSA)、电算体层(CT)、磁共振(MR)等先进影象技术的应用,以发现与证实更多疑难的病例。  相似文献   

8.
CT知识简介     
<正> CT(Compuled Tomography X 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缩写)是 X 线同电子计算机成象方法相结合的产物。它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 X 线影象技术的缺点,开辟了影象诊断的一个新纪元。继 CT 之后,利用电子计算机成象方法的发射型 CT、核磁共振 CT 等相继问世。所有这些组成了医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医学影象学。  相似文献   

9.
报告了经手术证实了的22例动脉导管未闭的医学影象学检查所见,均常规使用心脏X线摄片与实时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10例),少数病例尚进行了右心导管检查(3例)与逆行主动脉造影(2例)。通过对比观察,作者认为扇超优于其它影象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
X线检查乳腺肿块虽然早在二十世纪初即已开始,但所使用的是普通钨靶球管,由于X线影象不够理想而被淘汰。直到70年代在巴黎召开的乳腺肿瘤X线诊断国际会议上,法国学者提出钼靶软射线的乳腺摄象资料后,乳腺肿块的X线检查始得到推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的诊断方法繁多,其中以X线的应用最为普遍,这是大家所熟知的。问题在于X线检查只能反映大体病理解剖的影象,而病理检查则能反映离体的组织学结构。因此X线必须同病理密切结合起来,经常对照研究,才能较全面地  相似文献   

12.
X 线检查是临床医学中一种重要的诊疗手段,已被广泛地应用着。但如何合理地应用它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却未受到普遍的注意。下面就四个方面谈谈这个问题。第一,要注意 X 线的特征X 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能穿透人体,被某些可产生荧光的物质吸收而产生的影象在荧光屏上  相似文献   

13.
CT发展简史: 近代医学有两个重要内容,一是抗菌素和化学疗法的发明和临床使用在治病手段上增添了无比重要的武器,二是影象诊断学的迅猛发展给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影象诊断手段中时间最长、使用最广泛的为X线  相似文献   

14.
<正> 随着医学影象学的发展,心脏大血管的检查方法也在迅速的发展。目前除以 X 线为放射源的检查方法(如传统心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计算机横断层扫描(CT),介入性血管造影术等外,尚利用 X 线以外的成象技术,包括双维超声显象,核素动态扫描,磁共振成象等检查技术,使心脏大血管疾病的诊断更为全面和准确。以下就心脏大血管的 X 线检查方法的主  相似文献   

15.
X线透视和摄影是现代医学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但从显示方法来看,目前仍以平面影象为主,在临床应用时,往往受到局限。因此,人们开始探讨X线立体显示方法。国外虽对X线立体摄影机已在临床应用多年,但较有实用意义的X线立体透视,则自1962年E.W.Webster首次报道以来,迄今进展不大。为适合临床医疗和战备的需要,浙江省宁波市立体摄影研究组、宁波航海仪器厂、宁波东风无线电厂、宁波市第二医院以及上海市“液晶”大屏幕会战组等单位,在各级党委的关怀与支持下,组成了生产、  相似文献   

16.
X线量与象质     
通过被照体后的 X 线量子,即通过如图1所示的“调制”X 线,形成了 X 线影象。这些 X 线量子如果很少,那么区别有吸收差的二种物质么就不能用影象记录下来,这一现象是由于 X 线量子的统计“涨落”之故而产生的.X 线的发生及吸收是一无规则的现象,发生及吸收的情况,遵循几率法则。例如:  相似文献   

17.
正常肺门的CT解剖及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门分析是胸相读片的一项重要内容。平片发现或怀疑肺门异常时,多借助正位或斜位体层摄片进一步观察。体层摄影在日常X线诊断工作中无疑可解决大量问题,但有一定限度。体层影象是中心层次清楚的影象和非中心层次模糊影象的重叠,仍然依赖天然对比,分辨能力低。胸部CT检查由于能提供非重叠性的立体的横断面影象,具有独特的对比度分辨能力,通过窗值的调节能清楚分辨肺与纵隔的结构,肯定支气管腔的通畅程度,检查方法简便,且可作矢状面、冠状面的多方位重建,故可取代常规体层摄  相似文献   

18.
各种形态节育器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避孕方法之一。而放置后的随访工作,X线检查是主要依据之一。文献资料均在正常节育器X线检查方法及表现有报道,子宫外腹腔内节育器异位少有报道,而体外节育环X线检查方法及X线表现从未有报道。 在实际工作中遇到47名育龄者,为逃避计划生育把类节育环样的金属圈贴在体表下腹部,臀部;缝在裤衩前、后、内、外。在做X线检查时因环的位置异常不在盆腔均能鉴别不在宫内。为了更好地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告诫计划生育工作医务人员及放射科专业人员。本文着重介绍节育环异位X线检查及节育环异位的影象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下颌升支区骨折影象学检查的特点。方法 对45例60处下领角及髁状突骨折,分别作X线片及CT片检查,X线片包括全景片,头颅侧位片(左或右),CT片包括横断位及冠状位扫描,对X线片和CT片报告不一致的病例,作手术切开探查,以明确骨折诊断。结果 (1)共有2例2侧下颌角骨折,4例4侧髁状突骨折X线片和CT片报告不一致;(2)全景片及横断位CT片有漏诊现象。结论 X线片是下颌升支骨折检查的主要方法,冠状位CT片在髁状突骨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CT(Computed Tomography)是电子计算机X线横断层扫描的简称。1972年由Hounsfield设计成功,并由Ambrose应用于脑疾患诊断。1974年Led-ley将装置发展为可用于检查胸部、腹部和肢体的全身扫描。目前已进入到第四代的研究,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CT不是将影象照在胶片上,而是对检查部位进行X线扫描,透过人体的X线强度用灵敏的探测器测量,经过转换器和电子计算机处理,构成该检查薄层横断层面的图象。相邻组织或器官间的自然对比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