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苗远期保护率,分析疫苗接种后抗体变化规律.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和横断面调查方法,在陕西省HFRS疫区(户县)和非疫区(定边县)开展发病和疫苗接种调查,采用ELISA检测血清IgG抗体.结果 HFRS疫苗保护率拟合接种年限的曲线方程[保护率Y=(0.863+ 0.283/X年限)×100%],末次接种7~8年后保护率降到90%以下,10年后为88%,平均94%;疫区接种人群IgG检测吸光度(A)中位数高于疫区非接种人群4倍,完成基础免疫接种即可获得较高抗体水平,末次接种5~ 10年间抗体水平下降50%,10年以后下降60%.结论 在HFRS疫区,人群抗体在末次接种后5~10年间下降50%,疫苗保护率在7~8年后降到90%以下,可考虑7年后再加强接种一个针次.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病毒自然感染,分析免疫接种后抗体变化规律,为调整出血热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出血热高发病区、低发病区和非疫区共抽取600人,进行发病调查和血清IgG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结果 既往出血热发病人群IgG水平>高发区接种人群>低发区接种人群>高发区非发病非接种人群>低发区非发病非接种人群;既往出血热病例的IgG水平每10年衰降25%,30年后仍是接种人群的2倍以上;高发病区汉坦病毒隐性感染率33%,低发病区隐性感染率为23%;完成基础免疫接种即可获得较高抗体水平,末次接种5 ~ 10年后抗体水平下降40%,10~20年下降60%.结论 出血热显性感染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在出血热历史疫区隐性感染率较高,出血热疫苗末次接种7~8年需再加强一针.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陕西省既往出血热感染者,出血热疫苗接种者及疫区、非疫区对照人群的HFRS-IgG抗体水平。方法 本研究选取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既往HFRS患者100例、疫苗接种者200例和疫区对照人群266例,另选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的非疫区对照88例。采用ELISA检测研究对象血清HFRS-IgG抗体水平(OD值),比较不同人群中HFRS-IgG抗体水平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不同人群中HFRS-IgG抗体水平可能相关因素。结果 既往HFRS患者、疫苗接种者、疫区对照和非疫区对照的HFRS-IgG抗体水平分别为0.803(0.469~1.153),0.075(0.022~0.306), 0.022(0.012~0.128), 0.015(0.013~0.019);四组人群HFRS-IgG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量H=185.10,P<0.05。既往HFRS患者的抗体水平与其他3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疫苗接种人群的抗体水平和疫区对照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既往HFRS患者IgG抗体水平与HFRS发病时间负相关;疫区对照人群中抗体水平与年龄正相关,且男性抗体高于女性。结论 既往HFRS患者体内HFRS-IgG抗体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疫苗接种者在平均接种时间8年后抗体水平仍高于同地区对照人群。建议对HFRS 高发地区人群接种HFRS疫苗。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姬鼠型高发疫区大面积人群接种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Ⅰ型灭活疫苗后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流行病学防病效果。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IFAT)检测特异性IgG抗体 ,用微量细胞病变中和试验 (MCPENT)检测中和抗体滴度。结果 共接种 10 460人 ,全程接种者占 97.3 0 % ,对照 1615 9人。全程接种后 2周荧光抗体阳转率为10 0 % ( 67/67) ,中和抗体阳转率为 44 .44 % ,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 72 .14和 4.63。加强免疫后血清抗体迅速回升 ,1年后又逐渐下降。预防接种后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轻微。接种组无发病 ,对照组发病 2 6例 ,死亡 3例。疫苗流行病学防病效果良好 ,人群保护率达 10 0 % ( 95 %CI :96.3 0 %~ 10 0 % )。结论 HFRS疫苗安全性良好 ,流行病学防病效果明显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苗的预防效果,为制定适宜的免疫接种方法提供依据。方法(1)选择西安市HFRS高发区县开展疫苗接种,计算疫苗接种率;(2)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每位出血热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3)检测血清IgG抗体,了解疫苗接种后抗体阳转率;(4)比较出血热患者中有、无疫苗接种史的发病的症状和临床分型差别。结果(1)高发区县疫苗累计接种率为46.61%;(2)2005~2010年接种疫苗与未接种疫苗组发病率有明显差异(P〈0.0001),疫苗接种总保护率为94.67%;(3)出血热隐性感染率为3.28%,抗体阳转率为54.84%;(4)HFRS患者有、无疫苗接种史组的发病症状和临床分型有明显差异。结论接种疫苗可以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建议以16岁为阻断年龄段在我市大力推广HFRS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高发乡镇疫苗接种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双价疫苗防病效果。方法选择HFRS高发乡镇为疫苗接种试点,接种对象为16~60岁人群,要求以接种的自然村为单位,疫苗接种率达到70%以上。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人群免疫前后IgG抗体水平检测,了解抗体阳转情况。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观察疫苗干预前后对HFRS的防病效果。结果(1)接种率:16~60岁人群应接种29088人,2针疫苗实际接种22821人,接种率78.46%,其中滦南县接种人群的接种率最高为90.37%,抚宁县最低为73.39%,滦县、卢龙和青龙县分别为80.29%、74.19%和75.57%。(2)IgG抗体阳性率:免疫前平均为3.33%,免疫后平均为80.63%。同一人群免疫前后抗体配对检测,免疫前平均为2.62%,免疫后平均为80.63%。(3)发病率:接种HFRS疫苗后高发乡镇HFRS发病数为9例,发病率为18.79/10万;干预前发病数为80例,发病率为166.56/10万。结论高发病乡镇疫苗接种覆盖率达70%以上时,防病效果显著,值得在全省其他乡镇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对成都市境外输入病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的影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截至2021年4月15日,经成都市入境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史被分为疫苗接种组和疫苗未接种组。回顾性收集和分析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资料。实验室检测项目包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临床指标、血清抗体和淋巴细胞检测。采用WPS 2019软件整理数据,采用R 4.0.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5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包括疫苗接种组20例(出现临床症状4例)和疫苗未接种组55例(出现临床症状16例)。疫苗接种组的首针接种时间分布为2020年7-11月,其中接种2剂次疫苗采用一次性接种方式有10例,采取2次间隔接种方式有10例,2次接种间隔14~57 d,完成疫苗接种与发病时间间隔87~224 d。两组病例的分类和临床分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疫苗接种组病例分类为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较高(40.00%,8/20),而疫苗未接种组的临床分型以普通型的比例较高(76.36%,42/55)。两组病例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2个靶标(ORF1ab和N基因)Ct值、淋巴细胞亚型、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疫苗接种组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低于疫苗未接种组(P<0.05),但新冠病毒血清抗体IgM、IgG及总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疫苗未接种组(P<0.05)。结论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后,仍存在感染的风险,但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体内可迅速产生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对感染者产生一定保护作用,已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病例分类以无症状感染者为主。  相似文献   

8.
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防病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评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苗防病效果。方法选择16~60岁常住人群为研究对象,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接种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HFRS的发病率,计算HFRS疫苗的保护率,并进行防病效果评价研究。结果HFRS疫苗大面积接种的流行病学效果令人满意,保护率高达90.31%~100%,有效地控制了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近年来发病率连续下降,打破了以往周期性流行规律。HFRS疫苗接种10年后仍具有保护作用。结论疫苗是预防控制HFRS十分有效的方法,值得继续大面积推广,以保障人民群众免受其侵袭与危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不同人群在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1年后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及其差异,以及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接种了1年时间的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取血样以"血凝抑制试验"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滴度检测。结果:接种1年后人群的抗体阳性率(保护率)为76.78%,其中10岁~17岁及22岁~55岁两年龄组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分别为61.84%和89.80%;不同性别抗体阳性率(及保护率)分别为男:78.95%、女:75.00%;接种不良反应率为4.17%。结论:接种甲型H1N1流澸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接种1年后,疫苗对人群的保护作用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免疫针次,提高疫苗接种率,观察双价出血热肾病综合征(HFRS)沙鼠肾细胞灭活疫苗对姬鼠型疫区防病效果,为制定西安市出血热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流行性出血热(EHF)发病率大于15/10万以上乡镇高危人群进行普种,年龄16~60岁。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观察接种率、疫苗干预前后EHF发病率。对疫苗接种率、抗体阳转率进行检测,观察接种反应。结果EHF高发乡镇疫苗接种率提高了38.92%,优化免疫针次前后疫苗接种率有明显差异。高发乡镇EHF发病率下降了58.60%,疫苗干预前后EHF发病率有明显差异。高发乡镇疫苗接种率为85.25%。加强后14 d疫苗抗体阳转率为83.10%,接种双价疫苗人群无一例发病,疫苗的安全性良好。结论双价HFRS沙鼠肾细胞灭活疫苗接种率有大幅度提高,防治EHF有明显效果,应在其他乡镇推广接种。  相似文献   

11.
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近期流行病学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中国1993~1994年试生产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沙鼠肾细胞Ⅰ型灭活疫苗(上海生研所和天元公司)、乳鼠脑纯化Ⅰ型灭活疫苗(兰州生研所)和地鼠肾细胞Ⅱ型灭活疫苗(长春生研所)在疫区现场进行了人群接种,并对其安全性、血清学和流行病学近期效果进行了考核.结果表明,三种疫苗安全性皆较好.上海沙鼠苗、天元沙鼠苗、鼠脑苗和地鼠苗中强反应率分别为0.56%、0.03%、3.26%、1.57%.三种疫苗三针全程免疫后14天,其中和抗体和荧光抗体阳转率分别为地鼠苗81.66%、72.94%;上海沙鼠苗58.64%、93.69%;天元沙鼠苗70.00%、83.33%;鼠脑苗51.08%、84.26%.三种疫苗近期流行病学防病效果均较好,其保护率:地鼠苗为97.63%、上海沙鼠苗94.07%、天元沙鼠苗100.00%、鼠脑苗96.0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流行趋势及其发病因素 ,为今后科学地指导防治工作、有效地预防控制HFRS的发生与流行 ,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流行病学调查、血清流行病学、动物流行病学方法研究HFRS人间疫情、鼠间疫情 ,阐明流行特点和流行因素。结果 黑线姬鼠、大仓鼠、褐家鼠、黄胸鼠为主要传染源 ,鼠类有 1目 2科 8种 ,另有食虫目鼠句鼠青科的臭鼠句鼠青、麝鼠句 2种 ,社鼠和中华姬鼠为本市首次捕获。重疫区多发生海拔 2 0~ 40m平原低洼潮湿地带 ,有明显沿水系分布特点 ,且疫情稳定而局限 ;流行季节11月至翌年 2月为主 ,以农村男性青壮年为高危人群 ;动物监测、人群监测可作为疫情预测预报的指标 ,干支流交汇处潮湿低洼易发生爆发流行是今后指导防治工作的重点 ;爆发流行控制措施以灭鼠为主 ,稳定的重疫区高发人群接种HFRS双价疫苗。结论 疫情处于相对稳定低发时期 ,且具有潜在流行趋势 ,应继续对重点地区做好监测与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源地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源地的现状.方法在全市6个行政区设11个点布笼捕鼠,以整群抽样方法调查鼠类种群构成,间接免疫荧光法检验鼠血清汉坦病毒(HV)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检验鼠肺HV抗原.结果共获鼠形动物625只,捕获率 11.07%,其中褐家鼠368只,占 58.88%.鼠血清HV抗体阳性率为 7.17%(36/502),GMT为 54.45,鼠肺抗原阳性率为 0.81%(5/619),阳性鼠肺及血清全部为褐家鼠.结论深圳市存在家鼠型HFRS疫源地,广泛分布在全市6个行政区的11个调查点,褐家鼠是主要宿主动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近年全省的流行规律,更好地制订21世纪的防制措施,进一步降低发病率。方法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FAT)检测鼠肺HV抗原;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检测HFRS病人、健康人血清以及鼠血中HV抗体。结果 1997-1999年全省共发病7534例,年均发病率烟5.65/10万,死亡39人,病死率为0.52%。病5例仍主要分布在沿钱塘江两岸的浙东和浙西丘陵区,浙南山区和浙北平原区次之,海岛区无病例,全省11个地市中10个地市有病人,以浙东和浙西丘陵区的绍兴、宁波、台州、衢州、杭州和金华六市发病最多,占全省病例总数的87.44%。宿主动物罢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占80.24%,室内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85.00%。全省鼠平均带病毒率为3.28%。结论 要加强宁波等高发疫区的监测,同时推广接种HFRS疫苗。  相似文献   

15.
β-丙内酯在Vero细胞HFRS疫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β-丙内酯灭活双价Vero细胞肾综合征出血热纯化疫苗的最佳条件。方法 采用不同终浓度的β-丙内酯和不同的灭活时间对疫苗进行灭活,用细胞培养法进行病毒增殖试验,以确定灭活效果。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β-丙内酯的最佳水解条件和3批双价Vero细胞出血热纯化灭活疫苗β-丙内酯残留虽。检测3批双价纯比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 疫苗经终浓度为1:2000和1:4000的β-丙内酯作用24h,均可完全灭活病毒;疫苗中的β-丙内酯在37℃水浴下,随着水解时间的延长,其含量逐渐下降,水解2h后已无β-丙内酯检出;3批经β-丙内酯灭活的双价Vero细胞出血热纯化疫苗均未检出β-丙内酯残留,在家兔体内诱导产生针对汉滩型和汉城型病毒的中和抗体效价均达到1:20。结论 肾综合征出血热纯化疫苗经终浓度为1:4000β-丙内酪4℃灭活24h,然后再于37℃水浴中水解2h,既可达到完全灭活病毒且无β-丙内酯残留的目的;采用此方法灭活的双价Vero细胞肾综合征出血热纯化疫苗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6.
1991至1993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点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本文总结了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点1991-1993年进行人间疫情和动物间疫情监测结果。继1990年全国HFRS监测点总结后,又取得新成绩,进下不证人间和动物间疫情空间分布的不均稀性和相对稳定性规律;论证了不同类型疫区均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流行特点;通过动物疫情监测,进一步明我国野外主要传染源是黑线姬鼠,居民区主要传染为褐家鼠,对其它一些数量较多,带病毒率较高小兽的传染源作用,亦应加强研  相似文献   

17.
肾综合征出血热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及其预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根据连云港赣榆县1990~2002年的气象资料及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发病情况,探讨气象因子对HFRS高发区发病率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并建立基于气象因子的HFRS发生的预测预报模型。方法用数据处理软件SAS的相关性分析工具和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结果以湿度(x1)、日照(x2)、降水(x3)、平均温度(x4)和最低气温(x6)等气象因子为自变量,HFRS发病率为因变量,采用强迫引入法和逐步回归法,分别建立回归方程,y=8.766 0.148x1 0.015x2-0.028x3-0.567x4(①),复相关系数(r)=0.45及y=1.742-0.054x6(②),复相关系数(r)=0.44,经t检验,呈显著相关。结论方程②可作为HFRS的预测预报模型,同时进行了区间估计,证实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监测分析,掌握全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规律,控制暴发流行,进一步降低发病率,制订防制措施。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FAT)检测鼠肺HV抗原;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检测HFRS病人、健康人血清以及鼠血中HV抗体。结果:1997-1999年全省共发病7534例,年均发病率为5.65/10万,死亡39人,病死率为0.52%。病例仍主要分布在沿钱塘江两岸的浙东和浙西丘陵区,浙  相似文献   

19.
对1988年经过HNT型疫苗初免3针,并于1989年加强1针的7名志愿者,于1997年加强1针双价疫苗后14天采血,测定对HNT型和SEO型HFRS病毒的中和抗体。结果经加强双价疫苗的7名志愿者血清中,均检出HNT型和SEO型病毒的中和抗体,其中对HNT病毒的中和抗体较高,对SEO型病毒的中和抗体也能达到规定的要求,表明双价HFRS灭活疫苗可用于过去接种HNT型疫苗人群的加强,加强接种一针可达到预防两型病毒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南充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规律与特征,为其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1961-2010年疫情资料,分析人群血清学和宿主动物监测结果。结果 1961-2010年全市HFRS平均发病率为3.92/10万,病死率为4.09%,1976-1995年为发病的高峰期,呈现5月~7月和10月~翌年1月2个发病高峰,主要发病地区为3个市辖区和相邻的蓬安县,发病以青壮年男性农民为主;共捕鼠9种6 881只,总鼠密度10.80%,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四川短尾鼩和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鼠肺HFRS抗原阳性率为4.75%,带病毒鼠主要为黑线姬鼠(8.75%)和褐家鼠(4.30%),HFRS发病与总鼠密度、野外黑线姬鼠密度及居民区内褐家鼠密度相关。结论南充市属姬鼠型为主的混合HFRS疫区,发病呈高度散发和相对集中的流行特点。黑线姬鼠与褐家鼠是南充市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及传染源,应综合预防,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