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自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研究生顾永平的硕士学位论文,导师:吴宝榕、章洪涛。 本文研究了微量铌对MnV基的非调质微合金钢的冶金力学特性的影响。铌的加入进一步细化晶粒,促进析出作用。铌不单本身析出,而且促进钒的析出。配合以钢的基本成分调整,如降碳、增锰,调硅  相似文献   

2.
微合金化技术在40MnV非调质钢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惠荣 《江苏冶金》2000,28(4):30-32
本文按照非调质钢的微合金化理论,控制V、Ti、N的含 量,使40MnV非调质钢的综合力学性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传统非调质钢49MnVS3,38MnVS6,C70S6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对比分析了新开发的哥林柱用SG420X系列非调质钢完全取代调质40Cr,42CrMo钢的优势,结果表明SG420X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更均匀的硬度分布,更良好的切削性能。  相似文献   

4.
汽车用微合金化非调质钢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瑞宁  王福明 《特殊钢》2006,27(3):39-43
与淬回火调质钢比较,空冷非调质钢不但能降低成本,而且可避免热处理所引起的零件变形,减少机械性能的偏差。介绍了空冷铁素体-珠光体高韧性非调质钢、贝氏体和马氏体非调质钢的进展以及当前国内非调质钢的生产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微合金化技术在钢中的应用,最早表现在高强度低合金钢板的研制方面。其特征是在低碳钢中加入微量强碳化物形成元素V,Nb,Ti并采用控制轧制工艺。 七十年代中期,西德Siidwest Foien钢铁公司与本茨汽车厂合作,将上述微合金化技术应用于中碳钢中,通过控制锻造方法制造汽车曲轴。使微合金碳、氮化合物在珠光体中的共析铁素体和先共析铁素体相中析出,使强度达到了原中碳钢调质的水平,从而奠定了微合金化中碳非调质钢的研制和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6.
崔文暄 《钢铁钒钛》1990,11(1):14-21
本文探讨了中碳非调质45V,40Mn和40SiMnVS钢的珠光体数量,形貌,分布与韧性的关系,并与45钢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微量钒增加铁素体数量,轧后冷速也影响铁素体和珠光体的数量,而珠光体的形貌尺寸及其分布对中碳钢的冲击韧又有显著影响。实验数据回归得出了钢的冲击韧性除与C,Mn有关外,还与珠光体区域尺寸及珠光体退化参数有关。  相似文献   

7.
氮在非调质钢中的作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季怀忠  杨才福  张永权 《钢铁》2000,35(7):66-71
介绍了氮在非调质钢中的有益作用。非调质钢中增氮,改变了钒在相间的分布,促进V(C,N)析出,使析出相的颗粒尺寸明显减小,从而增强了钒的沉淀强化作用、大幅度提高钢的强度。氮通过促进V(C〉N)析出,有效地钉扎奥氏体--铁素体昌细化了铁素体晶粒。增氮还可促进晶内铁素体的形成,进一步细化了铁素体组织。对微钛处理非调质钢,增氮提高了TiN颗粒的稳定性,更有效地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充分利用廉价的氮元素,在保  相似文献   

8.
氮在非调质钢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了氮在非调质钢中所起的有益作用。在Nb,V,Ti三咱微合金化元素中,钒有较高的溶解度,钒有较高的溶解度,是非调质钢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强化元素。钒在钢中通过形成细小析出相起细化晶粒和沉淀强化作用。与碳相比,氮与钒有更强的亲和力,且氮化物更稳定,因此,氮对控制钒的析出起更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非调质钢中增氮改变了钒在相间的分布,促进V(C,N)析出,使析出相的颗粒尺寸明显减小。因而氮增强了非调  相似文献   

9.
俞振隆  康正玲 《钢铁钒钛》1992,13(3):21-27,42
本文论述了已经研制成功和正在试制开发的硫易切非调质钢系列的性能及其在汽车工业上的应用。研究结果指出,硫含量在0.035%~0.075%范围内的非调质钢,不但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和疲劳性能,而且还具有优异的、稳定的工艺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轧后自然放置时间及低温回火对非调质钢(YF45MnV)机械性能、显微组织及钢中氢含量的影响。结果指示,随放置时间和低温回火保温时间延长,钢的强度、韧性没有明显变化,而塑性特别是面缩率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钢中氢含量显著降低,而钢的显微组织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铌微合金化在管线钢板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前言与传统的低碳结构钢相比 ,高强度低合金钢更具有经济价值。为了成功地使用高强度结构钢 ,必须考虑到安全与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对铌微合金化钢采用热机械轧制则可实现上述目标。铌最初用于常化结构钢 ,大大提高了钢的机械性能。若采用热机械轧制工艺 ,则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而且还能获得更好的性能。本文回顾了作为热机械轧制背景的物理冶金学 ,论述了生产钢板和带钢所采用的轧制工艺。文中列举的管线或其他普通结构用现代高强度低合金钢均具有世界领先水平。预计微合金钢的产量在全世界范围内将进一步增长。新钢种将具有比大多数…  相似文献   

12.
低合金钢已成为管线,汽车和建筑用钢的标准材料。自从60年代后期以来,钢种开发向着不断提高强韧性和焊接性能的方向发展。直至现在,在热轧结构用钢和工程用钢中,低合金高强度钢还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最高的潜能。然而,用户和钢铁生产商对微合金化技术展示出浓厚的兴趣。本文介绍了铌微合金化的冶金背景和在热轧梁钢,钢筋和锻件方面的使用范例。  相似文献   

13.
V-Ti微合金化贝氏体非调质钢再结晶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压力膨胀仪测试了一种V-Ti微合金化贝氏体非调质钢热变形后再结晶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动力学曲线,并分析了转变产物的显微组织。实验表明,热变形后该钢不发生先共析铁素转变的临界冷却速度为0.15℃/s。在2-0.03℃/s很宽的冷却速度范围内,贝氏体相变温度在480℃左右,所得到的贝氏体形貌为无碳化无碳化素体与残余奥氏体平行排列的板牺状结构;各种冷却速度下所得的组织均可见少量TiN质点,当冷却速度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微合金化非调质钢热轧过程的变形特征,通过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Nb-Ti-V非调质钢C38N2(/%:0.40C、0.52Si、1.42Mn、0.010P、0.047S、0.028V、0.025 Ti、0.022Nb)在950~1 150℃,变形速率0.1~10 s-1变形量60%,单道次压缩时的奥氏体动态再结晶过程,计算得出C38N2钢的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模型和动态再结晶状态图。结果表明,C38N2钢变形温度越高,变形速率越低,则发生动态再结晶的储蓄能越小,动态再结晶越易发生。C38N2钢的动态再结晶激活能Qd=294.905 kJ/mol。  相似文献   

15.
对铌含量分别为0.24、0.15和0.08%的三炉微合金化钢中碳化铌在铁素体中的沉淀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利用有关理论估算出碳化铌在铁素体中均匀沉淀时的沉淀粒子形状、临界核心尺寸、均匀形核率、最大形核率温度和沉淀完成时间,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很好地符合。由此而得的结论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际生产应用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浅析铌微合金化在高强度钢筋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铌在钢中的作用和铌微合金化基本原理、特点。实践证明,采用铌微合金化生产HRB400 MPa钢筋,其性能指标达到标准要求,具有投资少,节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铌钒微合金化在X70管线钢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单介绍邯钢开发的X70管线钢的性能以及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与某厂生产的X70管线钢的性能对比分析,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8.
借助Gleeble-3800热模拟实验机研究了真空感应炉熔炼,并锻成φ25 mm棒材的Nb-V-Ti微合金化0.37C-1.45Mn非调质钢(/%:0.37C,0.60Si,1.45Mn,0.025Nb,0.078V,0.017Ti)在950~1150℃,形变速率0.1~10 s-1,形变量60%的单道次压缩的奥氏体动态再结晶过程。结果表明,Nb-V-Ti微合金化0.37C-1.45Mn钢形变温度越高,形变速率越低,则发生动态再结晶的形变储能越小,越容易发生动态再结晶。试验用钢因含有Nb而动态再结晶激活能较高,为Qd=353.80 kJ/mol。  相似文献   

19.
实验用非调质钢48MnVS(/%:0.48C,0.60Si,1.50Mn,0.35Cr,0.14V,0.05S,0.020Al,0.0150N)由100t EAF冶炼,连铸成280 mm×360 mm坯,轧成Φ100 mm棒材。通过Gleeble-3800热模拟实验机研究了变形温度950~1150℃,变形速率0.1~10 s-1,变形量60%的单道次压缩钒微合金非调质钢48MnVS的奥氏体再结晶过程得出真应力-应变曲线,计算得出实验钢的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模型和动态再结晶状态图。结果表明,钒微合金化非调质钢48MnVS变形温度越高,变形速率越低,则发生动态再结晶的形变储能越小,越容易发生动态再结晶。实验钢48MnVS的动态再结晶激活能为Qd=343.202 kJ/mol。  相似文献   

20.
苏辉  张万显 《钢铁钒钛》1990,11(1):34-40
本文主要讨论Ti含量和锻造工艺对非调质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及最佳Ti含量的选择。还着重研究了不同Ti含量对钢中沉淀相的形态、大小的影响。并讨论了Ti含量对沉淀强化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