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置管的经验,归纳极低出生体重儿置管特点及并发症的防护。[结果]5例患儿有4例导管尖端送至上腔静脉,1例送至右锁骨下静脉。发生机械性静脉炎1例及导管堵塞1例,经处理后好转继续使用至出院;导管尾部发生断裂1例,因无法修复而拔管。[结论]重视穿刺前的准备工作,选择合适血管,熟练的操作技能及耐心细致的导管维护是PICC置管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总结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应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经验.置管前主要护理措施为:正确掌握置管的适应证,征得家属的同意并签好同意书,选择好置管的静脉(最好选择贵要静脉);置管后主要护理措施为:预防感染,保持管道通畅、固定,采用正确的导管冲洗和封管方法,防止导管移位、堵塞和断裂.中心静脉置管是护理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重要护理技术,对于治疗和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掌握正确的穿刺技巧,妥善固定,做好导管护理是PICC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总结2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期间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置管期间易出现机械性静脉炎、感染、堵管、导管异位等并发症,预防及护理要点是护士要有娴熟的置管技术,严格无菌操作,定时换药,输液中止时正压封管,脂肪乳剂输注时加入适量低浓度肝素,以减少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刘丹  李秋芳  章哲 《护理与康复》2014,13(6):554-556
总结6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的护理。护理重点为置管前对家长做好知情告知及健康宣教,完善环境、物品及脐带准备;置管时正确安置患儿体位,配合医生行脐静脉置管,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置管后做好导管维护,注意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掌握拔管指征并做好拔管后脐部护理。67例患儿脐静脉置管均顺利,导管平均留置时间6.5d。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的应用效果。方法同顾性总结和分析13例ELBWI实施PICC置管的效果和护理经验。结果实际完成置管18例次,置管成功率100%;平均留置时间 36±17.47d;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2例,静脉炎3例,导管外露部位断裂3例,导管相关性败血症1例。结论 PICC置管是 ELBWI静脉输液的较好选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正确更换敷料,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对延长PICC管使用时间,减少护理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术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2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3例,A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B组采用脐静脉置管术进行治疗。结果:两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静脉置管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可为极低出生体重儿提供早期静脉通路,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和工作效率,严格执行护理规程和密切观察患儿变化是插管留置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UVC)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联合使用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极低出生体重儿74例,其中UVC与PICC联合组36例,留置针联合PICC组38例,观察两组患儿体重增长情况、住院天数、相关感染指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UVC联合PICC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明显短于留置针联合P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儿体重降至最低时间、体重达2000g时间、住院期间平均体重增长速率、住院总天数、感染及其它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脐静脉置管联合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可作为NICU中救治极低出生体重儿维持静脉通路的主要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nG)的护理。方法对54例体重小于1500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并进行静脉输液。结果54例均置管成功,置管保留时间15~48d,并发症包括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2例(发生率3.70%)、出血1例(1.85%)、导管异位1例(1.85%),堵管4例(7.40%)、静脉炎5例(9.25%),所有置管均按期拔管。结论PICC置管操作安全、简便,并发症少,可减轻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痛苦,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营养和治疗通道。  相似文献   

9.
综述脐静脉置管在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与护理进展,指出脐静脉置管术本身优势逐渐明显,在未来输液护理中需持续探究并发症的各项预防措施与方法,使脐静脉置管术更好地服务于患儿。  相似文献   

10.
11.
目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安全、可靠、耐高渗的特点保证了极低出生体重儿的静脉给药和营养,临床上发现部分患儿肘部静脉显露不明显,穿刺难度较大,而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腋静脉却清晰可见,采用经腋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可以作为肘部静脉无法进行穿刺时的第二选择.  相似文献   

12.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脐静脉置管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护理经验。采用德国一次性3Fr脐静脉导管对7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实施脐静脉置管。各项操作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指定专人定期暖箱消毒、更换输液管道,每班用0.5%安多福消毒脐部及周围腹部皮肤数次,预防感染;认真检查脐静脉导管外露长度和厘米标记,检查胶布有无松动脱出,患儿活动频繁时适当约束四肢,防止导管脱出;插管时动作轻柔,更换注射器、输液管等操作前,认真检查,排出气体,防止气栓、血栓形成;应用输液泵调控输液速度,严密看护,严格根据患儿的周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滴速,防止短时间大量液体输入导致急性肺水肿。本组患儿脐静脉置管平均16d,无并发症发生。经过细致护理,能防止脐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保证脐静脉导管的有效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术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美国进口的3.5Fr脐静脉导管进行脐静脉置管,观察脐静脉置管后留置时间及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脐静脉置管平均留置时间(6.23±2.943)d,并发症(外渗、静脉炎、脱管、堵塞)发生率低。结论应用脐静脉置管留置时间较长,解决了极低出生体重儿长期静脉输液穿刺置管难的问题,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较好的静脉输液途径。  相似文献   

14.
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需要较长时间的静脉营养支持,但又由于静脉隐匿,造成穿刺困难.为减少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率,我科2007年1~6月对1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脐静脉插管留置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总结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堵塞原因及预防措施,包括堵管与封管手法不正确,输注理化性质不同的药物之间未封管,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等因素,认为加强巡视,掌握正确的封管方法及药物的配伍禁忌等可有效预防PICC管道堵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辉 《护士进修杂志》2000,15(4):308-308
1994年5月~1999年1月,我们共收治极低出生体重儿16例,出生体重均在1500g以下,其中2例体重仅为750g。经过积极抢救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护理措施11 保暖 极低出生体重儿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对外界温度适应能力差,体温多数偏低或体温不升,因此应注意保暖。(1) 体温不升的患儿,应尽早置于暖箱中保暖,并据体重调节箱温。对体重为1200~1500g的患儿箱温为32~34℃,750~1200g的患儿箱温为33~35℃。相对湿度为50%~60%(2) 注意调节病室的温度,一般室温保持在24~26℃,晨间护理时可增加至27~28℃。…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发生断管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以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20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患儿发生断管,发生率2.42%;将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断管的导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穿刺置管部位、导管固定情况及后续静脉输液通路的建立方式进行分析。结果:导管外固定不良是发生PICC置管断管的主要原因;断管部位以圆盘与导管连接处占首位;下肢PICC置管发生断管较上肢多;导管留置时间长及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也可导致PICC断管发生。结论 :规范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的固定,实施标准化的维护流程,加强对不同部位PICC置管的风险管理,才能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断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中经下肢和上肢不同静脉途径留置PICC导管的置管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确定最佳留置导管部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医院201例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经上、下肢不同静脉途径留置PICC导管。将上肢静脉置管者155例作为对照组,将下肢静脉置管者4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送管成功率、置管所需时间、止血时间、留置时间等置管效果指标,以及导管堵塞、导管异位、局部渗液、静脉炎和怀疑或明确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一次送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管所需时间、止血时间、留置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下肢静脉置管较上肢静脉置管在置管过程中操作简化,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可在综合考虑患儿的健康和血管各项因素之后,将经下肢静脉留置PICC作为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的首选置管方式。  相似文献   

19.
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应用的护理及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措施。方法将PICC置管的4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与同期经周围静脉留置输液的4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对照观察。结果两组患儿在静脉穿刺次数、低体温、低血糖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静脉炎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PICC为极低出生体重儿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静脉通路,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时段脐静脉置管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入院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111例,分为分时段应用脐静脉置管、PICC组(观察组)51例和外周静脉置管加PICC组(对照组)60例,监测两组住院期间的静脉置管情况、患儿身体指征反应及导管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PICC 1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输液外渗发生率低(P<0.01);两组患儿纠正低血糖所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呼吸暂停次数、体质量增长至2 kg时间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分时段中心静脉置管具有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输液外渗发生率低,且不增加感染的优点,能最大限度发挥中心静脉置管的优势,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提供了安全有效的静脉治疗通道,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