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翔  张维吉 《沉积学报》1991,9(3):74-79
本文通过对陕西蓝田地区丹凤群中风暴岩的初步研究和分析,提出了该区风暴岩的三种剖面结构,并对其形成环境以及整个丹凤群上段的沉积演化趋势进行了阐述。本区风景岩属远源风暴岩,其形成位置大致处于斜坡带上部-陆棚环境,整个丹凤群上段沉积地层为-向上变浅的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2.
刘文灿  谭应佳 《地学前缘》1995,2(2):247-249
大别山造山带北缘构造变形及其演化刘文灿,谭应佳,王果胜,马文璞(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大别山造山带为秦岭造山带的东延,它处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之间,是两者对接碰撞的产物。大别山北缘的北淮阳构造带为该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造变形的演化在...  相似文献   

3.
南秦岭造山带武当地区构造变形及构造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扬子地台北缘的武当推覆体是南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温长的构造演化历程。该区的层圈性结构和加里东-晋宁期的伸展滑脱作用造成了武当群构造堆垛岩系的形成,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在印支运动期间的会聚碰撞造作用使武当巨型推体逐形成,至喜山运动时期完全定位。  相似文献   

4.
胶南造山带西段区域构造格局及变形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胶南造山带西段显示了以韧性剪切带为主,穹隆构造、弧形构造及复杂的叠加褶皱共存的构造格局。主要的剪切系统有近水平拆离型、平行造山带走向的高角度走滑型、呈弧形展面上的推覆型和造山带边缘隆-滑型韧性剪切带。  相似文献   

5.
阴山地区印支期地壳构造变形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阴山地区位于阴山-燕山中生代板内造山带西部。印支期地壳活动以南北向水平挤压变形为主,形成一系列东西方向展布的大型褶皱构造和逆冲推覆构造,构成阴山地区中生代造山带主体构造格架。根据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和不同构造要素之间叠加改造关系,把阴山地区印支期地壳构造演化划分为三同阶段:早期以小型山间盆地沉积作用为主,其内堆积了一套陆相粗碎屑沉积建造和火山沉积建造;中期以褶皱作用为主,形成了大青山复式向斜和一些紧闭同斜褶皱构造;晚期以逆冲作用为主,并伴随有强烈的岩浆活动,形成了大型逆冲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6.
梁自兴 《甘肃地质》1994,3(1):71-78
丹凤群是分布在北奏岭南侧重要的早古生代地层。其火山岩以基性玄武岩为主,另有部分中性安山岩及少量酸性流纹岩。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其为早古生代不成熟的初始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查明北山造山带北缘三架山韧性剪切带的构造运动学特征及控矿意义,在充分收集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开展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基本查明了韧性剪切构造带的空间分布、物质组成、力学性质,在充分分析研究典型构造现象的宏观及显微构造变形特征基础上结合韧性剪切带内卷入地层变质特征和剪切带内岩石组合特征,认为三架山韧性剪切带属中浅部构造相,总体上反应出逆冲—左行走滑的特征。结合带内已发现的产于前寒武系变质基底的铅锌矿和韧性剪切带内的金矿赋矿特征,认为该韧性剪切带对前寒武系变质结晶基底的活化、古生代火山—沉积盖层的改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导矿、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8.
雪峰造山带位于江南造山带西南段,是研究和认识华南构造演化的重要窗口.本文在对雪峰造山带北段灰山港地区的构造变形特征系统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构造变形体制、成因机制和加里东运动及印支运动构造线方向横向变化的成因.调查发现,区内存在两个角度不整合面,据此划分3个构造层,即加里东构造层(Nh~S1)、海西-印支构造层(D2~P...  相似文献   

9.
张旗  张宗清 《岩石学报》1995,11(1):43-54
丹凤祥变质玄武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LREE富集型的钙碱性玄武岩,另一类是LREE平坦型的拉斑玄武岩。LREE富集型的变质玄武岩[(Ce/Yb)N为5~20]贫Ti、Nb、Ta,Th>Ta,Nb/La<0.8,Hf/Th>8,Zr/Y<3,表明其形成于消减带之上的洋内岛弧环境。该玄武岩的εNd(t)=+4.9~+7.3,εSr(t)=3.0~+32,可能是亏损地幔端元(DMM)与第二类富集地幔端元(EMⅡ)混合形成的。大多数玄武岩的(206Pb/204Pb)i比值(16.5~17.6)较低,(208Pb/204Pb)i和(207Pb/204Pb)i比值(分别为36.2~36.9和15.3~15.5)较高,ε18O变化较大(5.5‰~9.2‰)。因此,根据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丹凤群变质玄武岩的源区可能包括下述组分:1)亏损的软流圈地幔(DM);2)富集地幔(EM);3)洋内岛弧下地壳(镁铁和超镁铁质岩);4)消减带岩片带入的组分。而LREE亏损的拉斑玄武岩具MORB的特征,Th/Ta和La/Ta比值近似等于1,TiO2=1.65%,Ti/V=22,指示来自亏损的软流圈地幔,形成在与消减作用无关的拉张  相似文献   

10.
综合介绍了世界上几个典型蛇绿岩带中伸展变形构造的实例,如何形成辉长质或其它不同层次的糜棱岩,可造成辉绿岩墙群的倾斜旋转,可使得原始洋壳厚度变薄等,蛇绿岩中伸展构造记录了已经消失的洋盆的生成,拆离和消减过程中的关信息,研究蛇绿岩中伸展变形构造,有助于恢复古洋盆的规模的演化过程,也是蛇绿岩研究的新方向这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秦岭造山带中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岩群之一-秦岭群详细的构造研究,识别出了秦岭群中存在的初始的NNE向构造方位,这一构造方位与中晚元古代以来秦岭造山带NWW向主导性构造方位大相径庭。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讨论了这一NNE向构造方位的地质意义。提出了古元古代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可能为一个统一的克拉通,暂称之为古中国克拉通,并且这一克拉通内的主导性构造线方位是NNE向。中元古代初,这一克拉通沿NWW  相似文献   

12.
辽南庄河地区辽河群正向滑脱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3.
14.
15.
论述了造山带核部与变质基底中的透镜体型变形分解作用、大陆岩石圈内层圈结构与平等间隔型变形分解作用;认为许多块状地质体的变形变质改造以及某些构造混杂岩实际上是由变形分解作用造成的;并尝试运用变形分解使用原理来解决某些构造盆地的成因及其类型。认为变形分解构造理论的提出与系统研究可能为探讨大陆构造与大陆动力学提供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6.
赵明  王赐银 《矿物学报》2001,21(3):377-380
东疆哈尔里克造山带中红柱石的变形显微构造与区内A型俯冲引起的断裂区域变质作用有成因联系。红柱石的变形特征显示了其变形机制为塑性形变,处于韧性变形的条件下,表明变形前形成于一定的深度,后受推覆构造作用,发生变形并被带至地表,是区内构造演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北山造山带公路井—三个井韧性剪切带作为明水地块与公婆泉岛弧(O—S)之间的区域韧性构造边界,带内构造复杂多样,线理、面理、不对称构造广泛发育.宏观与微观构造均显示剪切带具有由NWW向SEE逆冲、右行剪切运动的特征.在野外调查基础上,通过对微观/宏观构造、地球物理特征、同位素年龄与区域地质资料相结合的研究,阐述了剪切带的构造变形特征和形成时代,讨论了剪切带形成演化过程及其在北山造山带晚古生代碰撞-造山过程中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8.
草滩沟群、丹凤岩群火山岩对比及其构造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德耀 《西北地质》2002,35(3):59-66
通过北秦岭造山带西段凤县地区1:5万辛家庄、红花铺幅区调填图及前人成果,对位于秦岭岩群南北两侧的丹凤岩群和草滩沟群火山岩的岩石类型、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认为二者均属亚碱性岩系之钙性-钙碱性系列;前者为中-基性岩组合,显示了岛弧外侧-边缘海型的构造背景特征;后者为中-酸性岩组合,具弧后盆地拉张裂谷活动背景特征。为探讨北秦岭造山带的地质发展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西天山造山带的构造变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西天山造山带由伊犁中天山北缘-北天山推覆走滑系统、伊犁中天山南缘-南天山推覆走滑系统和两者之间的伊犁地块组成。伊犁中天山北缘-北天山推覆走滑系统包括北天山推覆构造带、伊犁中天山北缘逆冲带和中天山北缘断裂带。伊犁中天山南缘-南天山推覆系统包括中天山南缘逆冲带、南天山北坡增生楔推覆席、南天山北坡早古生代被动陆缘推覆席、南天山南坡晚古生代洋壳-火山弧-复理石复合推覆席、中天山南缘断裂带和南天山南坡断裂带。区域构造和变形构造的研究表明西天山推覆构造主要奠定于早二叠世早期,走滑运动发生于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中新生代,沿古生代构造有进一步的推覆和走滑运动发生  相似文献   

20.
西天山造山带由伊犁中天山北缘-北天山推覆走滑系统、伊犁中天山南缘-南天山推覆走滑系统和两者之间的伊犁地块组成。伊犁中天山北缘-北天山推覆走滑系统包括北天山推覆构造带、伊犁中天山北缘逆冲带和中天山北缘断裂带。伊犁中天山南缘-南天山推覆系统包括中天山南缘逆冲带、南天山北坡增生楔推覆席、南天山北坡早古生代被动陆缘推覆席、南天山南坡晚古生代洋壳-火山弧-复理石复合推覆席、中天山南缘断裂带和南天山南坡断裂带。区域构造和变形构造的研究表明西天山推覆构造主要奠定于早二叠世早期,走滑运动发生于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中新生代,沿古生代构造有进一步的推覆和走滑运动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