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顾蔚  刘力谦  崔丹南  李婵 《化学工业》2006,24(12):37-40
考察采用SBR法处理氨氮浓度较高的化工废水时供氧方式对硝化过程中溶解氧(DO)质量浓度、氧化还原电位(ORP)和pH变化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曝气流量恒定的条件下,可以硝化过程中DO质量浓度和pH升高速率的不同表征反应的进行程度,即当氨氮浓度接近零时,DO质量浓度和pH升高速率或变化幅度加大,二者可以作为SBR硝化反应时间的控制参数在DO质量浓度恒定的情况下,pH在整个硝化反应过程中都是缓慢下降或趋于稳定的,当硝化反应结束时突然升高,因此pH也可作为SBR硝化反应时间较好的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污水脱氮过程中最优的DO浓度和曝气方式,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降低N2O产生量,采用实际生活污水应用小试SBR反应器,重点考察了不同DO浓度条件下,硝化效率和硝化过程中N2O的产生量,结果表明,当DO浓度恒定为0.4mg/L时,虽然硝化过程所消耗的能量最低,但其氨氮氧化的速率较低。提高DO浓度,氨氮氧化速率可随之升高。低氨氮生活污水硝化过程中仍有N2O产生。DO浓度为0.4mg/L和0.9mg/L时,污水N2O产生量(以N计)分别为1.5mg/L和1.6mg/L;而DO浓度为1.5mg/L和2.0mg/L时,N2O产生量则分别降低至0.5mg/L和0.4mg/L。  相似文献   

3.
采用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反应器进行了短程硝化的氨氮降解工艺研究,探讨了在不同进水氨氮浓度、污泥负荷等因素对氨氮降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含氨氮1 000mg/L左右的废水,通过间歇曝气的运行方式,在(25±1)℃,pH值7.5~8.5,溶解氧(DO)0.5mg/L的条件下,可以成功实现短程硝化生物脱氮工艺,亚硝化率可达到98%以上。在生化反应临近结束时,溶解氧浓度跃周期内溶解氧的突跃2.0mg/L,可以作为判断反应结束与否的一个参数。  相似文献   

4.
限时曝气条件下,采用SBR反应器处理模拟氨氮废水,通过pH控制实现了SBR系统快速亚硝化启动,并对不同pH下氨氧化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pH对氨氧化过程中DO变化规律、游离氨及氨氧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7.59~8.12时,可实现氨氧化菌和亚硝态氮快速富集和积累,亚硝态氮积累率可达95%以上;通过pH调节可控制进水游离氨(FA)浓度及氨氧化过程中DO需求,进而影响选择性亚硝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采用A/A/O氧化沟反应器处理低碳源城市污水,考察了DO浓度对硝化及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分析DO浓度与同步硝化反硝化(SND)脱氮反应速率的关联性。研究发现,较适宜的DO浓度范围为1.0~1.5 mg/L,DO浓度降低会影响氨氮降解,硝化效果急剧变坏的临界溶解氧浓度范围为0.8~1.5 mg/L,而DO浓度过高则不利于主反应区SND脱氮,同时较多的溶解氧内回流至缺氧区会破坏其脱氮环境。当DO<2.0 mg/L时,NO-3-N生成速率与NH+4-N氧化速率之比与DO之间线性关系较好;SND随着DO浓度的升高而受到抑制,当DO>2.0 mg/L时,NO-3-N生成速率与NH+4-N氧化速率之比与DO之间基本不呈线性关系,系统中基本不发生SND反应。  相似文献   

6.
对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短程硝化-反硝化面临着亚硝酸氧化菌(NOB)增殖导致系统运行问题,研究运行了一个短程硝化-反硝化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以溶解氧(DO)含量和氧化还原电位(ORP)作为控制参数,利用控制系统调节好氧硝化和缺氧反硝化的反应时间,以实现氮的去除并抑制NOB的生长。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温度29~30℃,pH为8~9,污泥停留时间14 d),处理的高NH4+-N含量(质量浓度500~750 mg/L)的废水经过2个月的运行,成功地抑制了NOB的生长,并启动了短程硝化-反硝化SBR。SBR出水中NH4+-N的质量浓度低于1 mg/L,NO2--N的积累率(NAR)维持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7.
采用UASB-SBR组合工艺处理实际垃圾渗滤液,在获得稳定短程生物脱氮的前提下,以SBR系统内短程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设定不同的NO2-质量浓度和pH梯度考察NO2-质量浓度和pH与NO2-还原速率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游离亚硝酸(FNA)质量浓度对反硝化菌的抑制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NO2-质量浓度和温度一定时,相同pH条件下,不控制pH时NO2-还原速率较恒定pH时NO2-还原速率高;且恒定pH在6.5~8.0范围内,NO2-还原速率随着pH的升高逐渐升高.当pH和温度一定时,NO2-还原速率随着NO2-质量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或不变的趋势.由此可知,pH和NO2-质量浓度对NO2-还原速率有较为重要的影响.FNA是NO2-质量浓度、pH和温度三者的函数,试验发现FNA质量浓度在0.005~0.01 mg ·L-1范围时对NO2-还原过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低氧曝气短程硝化过程中,氧气是反应的限制因子,氧气的浓度和反应时间直接决定了氨氮的去除率。DO浓度0.25—0.75mg/L这一范围内,亚硝酸氧化速率很小,受DO浓度变化的影响也小;氨氧化速率相对较高,DO浓度对氨氧化速率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9.
通过SBR短程硝化反硝化同步脱氮除磷工艺处理模拟啤酒生产综合废水,为达到稳定的COD、NH4+-N和TP的去除及NO2--N的积累,对该工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艺的稳定运行是由进水COD、pH、DO、温度和MLSS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控制较低的DO的质量浓度(<0.5 mg·L-1)是实现NO2--N积累的关键因素之一;过低或过高的进水pH、COD均会影响该工艺的正常运行.温度及MLSS含量会影响氨氧化过程与反硝化过程的反应速率,但不是系统稳定运行的决定因素.当DO的质量浓度为0.3~0.5 mg·L-1、进水COD低于1 100 mg· L-1、pH为7.2~8.4,在12~25℃可获得稳定的NO2--N积累.  相似文献   

10.
在SBR中对自养环境下短程硝化过程动力学和维持初始DO质量浓度不变的条件下有机物对短程硝化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养环境下,短程硝化过程动力学可以用Monod模型表示,NH4+-N对污泥的最大比氧化速率vmax为13.05mg·g1·h-1,NH4+-N半饱和常数Ks为21.98 mg·L-1.DO充足的条件下,低浓度有机物对短程硝化作用影响不大,系统中主要反应为短程硝化;高浓度有机环境下,氨氮降解速率略有下降,亚硝氮积累率降幅较大,TN有损失,系统中除了短程硝化外,还发生了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动力学参数vmax随着有机物浓度的增加先变大后减小,在C/N体积比为0.6左右时,vmax达到最大值58.72 mg·g-1·h-1.  相似文献   

11.
研究进水与曝气方式对SBR法去除效果和能耗的影响。采用传统SBR法和两次进水两次曝气运行方式的SBR法处理生活污水,分析去除有机物、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中DO、ORP和p H的变化规律,以及相对应的出水水质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传统SBR法的COD去除率为91.82%,NH_3-N去除率为97.34%,采用两次进水两次曝气的SBR法,总曝气时间减少了210 min,COD和NH_3-N的去除率仍分别达到92.15%和96.46%。两种运行方式处理效果都较好,但采用两次曝气运行周期曝气时间减少了210 min,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建辉  尹军  陆海  崔景宜  林英姿 《化工学报》2012,63(7):2234-2240
引言目前,有关SBR工艺运行过程中的控制参数及控制方法的研究已比较成熟,但是对采用电子传递体系(ETS)活性表征SBR工艺运行过程中生物活性变化规律的认识仍十分有限。通过ETS活性分析,既可从生物学角度反映处理系统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能力,又可从生物活性的高低衡量有机  相似文献   

13.
炼油催化剂废水因NH_3-N含量高、含盐量高并且水质波动大,导致常规水处理工艺出水不稳定。采用短程硝化SBBR工艺,分别研究NH_3-N、高盐和高pH冲击下SBBR和SBR的性能差别。结果表明,曝气时间为8 h,进水NH_3-N质量浓度为150 mg/L时,SBBR耐NH_3-N冲击极限在300 mg/L左右,比SBR抗NH_3-N冲击能力提升50%;当含盐量在5~50 g/L之间变化时,SBBR和SBR的耐盐冲击极限都在25 g/L左右,含盐量继续升高时,短程硝化反应依然存在,但受到抑制;pH值在8.0~11.5之间变化时,SBBR耐pH冲击极限为10.5,此时SBR耐pH冲击极限为10.0。  相似文献   

14.
Three different control methods based on oxidation reduction potential (ORP) and dissolved oxygen (DO) for determining aeration time were evaluated for swine wastewater treatment at full-scale SBR. For determining theEnding Point of Ammonia Oxidation (EPAO), the plateau in ORP profile, the derivative of DO, and absolute DO were tested. Below 0.5 kg NH 4 + -N/m3·day of influent loading rate, three control methods produced good results; however, above this loading rate, only absolute DO method was feasible. The volumetric ammonia nitrogen load at the sub-cycle (Kg NH 4 + -N/m3/sub-cycle) had an effect on the period of aeration. To put it more concretely, the higher loading rate required a longer ammonia nitrogen oxidation period. To estimate nitrogen load, the length of low DO period, which was defined as the required time to reach 3 mg DO/l from the start of aeration, was the most proper parameter.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的研究,开发了好氧/厌氧/好氧/缺氧(O1/A1/O2/A2)生物脱氮新工艺并用于焦化废水的处理。考察了NH4+-N、COD、TN对反应器运行效果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COD平均为3 012.9 mg/L,NH4+-N、TN、挥发酚、总氰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90.5、608.4、361.8、34.5 mg/L;出水COD平均为81.7 mg/L,出水NH4+-N、TN、挥发酚、总氰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1、9.9、0.1、0.1 mg/L,出水指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A/O工艺处理这种焦化废水TN偏高,而用O1/A1/O2/A2工艺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实现了TN脱除。考察了温度、DO、pH对短程硝化影响。结果表明,在DO质量浓度为1.0~1.5 mg/L、温度在30~35℃、pH 7.5~8.0,系统能够进行稳定短程硝化反硝化。  相似文献   

16.
SBR法好氧曝气时间的模糊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SBR工艺处理化工废水,原水COD浓度变化和控制不同的曝气量水平都将引起有机物降解时间的改变。当有机物达到难降解浓度时,DO和ORP迅速大幅度升高。根据DO、ORP的这一变化特征可有效控制不同条件下有机物降解所需的曝气时间。结合模糊控制理论,将DO,ORP的特征变化用模糊语言变量描述,选择DO误差的大小(EDo)和误差变化的快慢(CEDo)、ORP随时间的变化率CEoRp作为模糊控制器的三个输入变量,给出SBR曝气时间的模糊控制规则,从而实现SBR反应时间的实时控制,在保证出水水质的前提下节约能耗,提高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7.
复合式SBR工艺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琼磊  曾科  尹小延 《化工设计》2009,19(6):35-38,45
复合式SBR工艺是在SBR工艺基础上改进,反应器内布置填料而成。试验研究了不同的DO、C/N和MESS对COD、总氮、氨氮和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实验证明:在DO=1mg/L时,系统的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最好;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随着C/N的增而增大,当C/N=15时,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最好;MLSS越大,总氮的去除率越大,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越好。在反应器内应保持适当的DO浓度,对于碳源不足的水质,不宜采用同步硝化反硝化,通过控制适宜的MLSS和缩短曝气时间,可能达到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对以煤基微孔碳管为组件的碳膜曝气膜生物反应器(MABR)处理高浓度氨氮污水进行了实验研究。碳膜同时起到生物膜载体和无泡曝气的双重作用。氧气和营养物分别从生物膜的两侧进入膜内。本实验进行150d,分阶段对不同溶解氧(DO)条件,不同进水浓度和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MABR的硝化、反硝化同时去除COD的性能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溶解氧为0.8 mg/L的条件下,TN有最佳去除效果,NH3-N、TN和COD去除率分别为87.88%、86.5%和87.64%。NH3-N的去除率随DO的升高而增大,去除率可达99.7%,但更高的溶解氧(>1.6 mg/L)对去除率影响甚微。高进水负荷实验于16d内,进水NH3-N浓度增大4倍,至214.25 mg/L,去除率仍保持92%以上。HRT由20h逐渐降低至8h时,去除率略有降低,但去除负荷增长2倍以上。说明该MABR装置有良好的脱氮能力和较高负荷下的污水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高氨氮垃圾渗滤液SBR法短程深度生物脱氮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实际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为研究对象,应用SBR系统对该类废水短程生物脱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重点考察了短程生物脱氮实现、稳定及系统的脱氮性能.结果表明,经过95天的运行,SBR系统成功实现并维持了稳定短程生物脱氮,平均亚硝积累率在92.5%以上.获得了稳定的脱氮性能,NH4+-N,TN平均去除率分别在97.2%和91.7%以上.DO、ORP和pH曲线的特征点能够准确判断硝化和反硝化终点,可作为SBR处理垃圾渗滤液短程生物脱氮过程的控制参数.相对于氨氧化菌,亚硝酸盐氧化菌对FA、FNA更敏感,因此两者协同作用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活性,再辅以过程控制,能够准确判断硝化终点,实现NOB从系统硝化菌群中逐渐被淘洗,AOB成为优势菌种的目标,这是系统长期维持稳定短程生物脱氮的决定因素,FISH检测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0.
唐晓雪  马斌  徐竹兵  彭永臻 《化工学报》2012,63(11):3666-3672
为了实现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节能降耗,提出了三段式城市污水自养脱氮工艺,阐述了除有机物SBR在整套工艺中的重要地位,探讨了不同曝气量与污泥浓度条件下,除有机物SBR中有机物的去除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曝气量及污泥浓度条件下,COD降解结束前NO2--N与NO3--N的浓度均低于0.1 mg·L-1,反应器进入COD难降解阶段后,NO2--N与NO3--N的浓度快速提高,可以认为在除有机物SBR内有机物的去除和硝化过程是分步进行的,即先进行有机物的去除,而后进行硝化过程。DO曲线与pH曲线的突越点与除有机物过程的终点始终保持一致,可将其作为实时控制参数监测有机物的去除终点,对好氧曝气过程进行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