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前人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沉积体系和层序地层的认识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为消除人工划分地层层序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提高旋回划分、地层对比的精度和准确度,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地震时频和测井小波分析方法,对位于该盆地东南部延安地区的上古生界本溪组—石盒子组层序地层进行了识别。综合分析野外露头、不同地震频率及单井时频等资料后认为,等时地震反射同相轴具有非频变的特征,共识别出5个等时地震界面。采用不同频率的0°相位Ricker子波与反射系数褶积,建立起合成地震响应正演模型,其中30~50 Hz主频的地震数据能很好地反映长期层序基准面旋回。对测井曲线demy小波进行分析,结合岩心、露头界面及地震等时界面等分析资料,识别出层序地层长期、中期和短期基准面旋回。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本溪组—石盒子组可以划分为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1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22个短期基准面旋回。进而以地震层序框架为约束,开展了井间层序对比分析,建立了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为确定该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目标和方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对地表露头的微相分析基础上,对吉木萨尔地区仓房沟群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在仓房沟群内识别出由V级层序界面控制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按结构类型的不同划分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对称型等3种类型,并阐述了各类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砂体发育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垂向序列、岩性岩相组合、结构类型及叠加样式等特征,对研究区仓房沟群中期、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进行了划分,其中,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8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4个,最终建立了研究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3.
针对海陆交互地区三角洲沉积体系特征,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多级次基准面旋回划分方案,通过对地震与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珠海组海陆交互相三角洲沉积体系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在珠海组中识别出短期、中期和长期3个级别的基准面旋回。在此基础上,运用等时对比法则对各级旋回进行对比并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归纳了珠海组沉积时期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内的沉积体系演化规律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4.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综合研究钻井、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古近系识别出2种层序界面类型——不整合面和沉积作用转换面;在井一震精细标定的基础上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饶阳陷大王庄地区古近系东营组至沙三段发育9个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2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二级层序)和8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分析古近系不同层序基准面上升期与下降期地层叠加样武及沉积相、沉积微相构成。确定沙一段是大王庄地区最重要的岩性油藏勘探目的层系,其储集层类型主要为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砂和滩坝砂;有利储集相带主要分布于基准面上升期和下降期的早期。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泉三、四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研究了泉三、四段地层的岩石学和地球物理学等特征,准确识别出层序界面、湖泛面和基准面升降旋回等层序标志特征.将泉三、四段地层划分为三级层序1.5个对应3个基准面升降旋回、四级层序7个对应14个基准面升降旋回,较好地解决了泉三、四段地层6个油层组与层序地层的对应关系,最终建立了松辽盆地泉三、四段地层高分辨率等时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6.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和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采用多级次基准面旋回划分方案,研究陕北坪北地区上三叠统长6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通过钻井岩心与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从该油层组中识别出三个级别的基准面旋回界面,以界面的成因和级别为依据,将长6油层组划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个级次的旋回层序。根据多级次旋回层序划分结果,运用旋回等时对比法则对各级次旋回层序进行等时对比并建立不同尺度的时间-地层格架,讨论了不同时间尺度的层序地层格架在油气勘探开发各阶段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7.
坪北地区高分辨率层序分析与等时对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和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采用多级次基准面旋回划分方案研究陕北坪北地区上三叠统长4 5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通过钻井岩心与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从该油层组中识别出三个级别的基准面旋回界面,以界面的成因和级别为依据,将长4 5油层组划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个级次的旋回层序。根据多级次旋回层序划分结果,运用旋回等时对比法寸各级次旋回层序进行等时对比并建立不同尺度的时间一地层格架,讨论了不同时间尺度的层序地层格架在油气勘探开发各阶段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塔中—顺北地区下志留统柯坪塔格组作为一套典型的海相碎屑岩沉积地层,砂泥叠置关系复杂,仅通过测井曲线形态的传统方法不利于高分辨率层序的精确划分。首先根据地震剖面与测井滤波处理曲线来识别不整合面及相关的整合面,得出长期基准面变化情况;其次用最大熵谱图与合成预测误差滤波划分中期基准面旋回边界;最后从动态最大熵谱中提取出米氏旋回参数,进一步获取带通滤波信号组和天文周期单元,划分短期基准面旋回,最终完成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划分。柯坪塔格组识别出3种三级层序边界类型:连续海侵背景下的T1型、完整海侵—海退背景下的T2型、海退为主的T3型。目的层共划分出4个长期、16个中期以及50个短期基准面旋回。  相似文献   

9.
高柳地区东营组岩性地层油藏层序约束储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地震储层预测技术有机结合,并充分发挥这2 种技术的优势,可为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研究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案。在高柳地区东营组岩性地层油藏勘探中应用了该方法。首先以多级次基准面旋回为参照面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建立研究区层序地层划分方案和层序地层格架,将东营组划分为1 个二级层序,并进一步划分出4 个三级层序;然后应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约束下,采用储层地震反演技术,追踪识别4 个层序旋回内的有效砂体(砂层组)共28个,为研究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提供了有利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年代地层框架内,以高分辨率层序基准面旋回识别层序界面,将柴达木盆地乌南地区南参2 井下油砂山组划分为两个中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由于沉积环境演化与层序基准面旋回是相互影响的,所以沉积相和反映沉积环境的古生态特征是基准面旋回的重要划分依据。钻井沉积相划分以西岔沟露头下油砂山组河流–湖泊相砂、泥岩沉积序列为参照,划分古生态有浅水、较深水、淡水、较咸水等类型。以上述方法划分单井层序后,建立了乌南地区下油砂山组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并分析了层序格架内基准面旋回与古生态特征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年代地层框架内,以高分辨率层序基准面旋回识别层序界面,将柴达木盆地乌南地区南参2井下油砂山组划分为两个中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由于沉积环境演化与层序基准面旋回是相互影响的,所以沉积相和反映沉积环境的古生态特征是基准面旋回的重要划分依据。钻井沉积相划分以西岔沟露头下油砂山组河流-湖泊相砂、泥岩沉积序列为参照,划分古生态有浅水、较深水、淡水、较咸水等类型。以上述方法划分单井层序后,建立了乌南地区下油砂山组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并分析了层序格架内基准面旋回与古生态特征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坪北地区长6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分析与等时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和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采用多级次基准面旋回划分方案,研究陕北坪北地区上三叠统长6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通过钻井岩心与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从该油层组中识别出三个级别的基准面旋回界面,以界面的成因和级别为依据,将长6油层组划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个级次的旋回层序。根据多级次旋回层序划分结果,运用旋回等时对比法则对各级次旋回层序进行等时对比并建立不同尺度的时间-地层格架,讨论了不同时间尺度的层序地层格架在油气勘探开发各阶段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南梁西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与生储盖组合特征,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该区层序界面类型、层序地层格架特征及长期基准面旋回与生储盖组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共识别出5个三级层序界面,将延长组划分为1个超长期和4个长期旋回层序;生储盖组合特征与长期基准面旋回的关系密切,在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早中期和下降半旋回晚期发育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及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优质储层,在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晚期和下降半旋回早中期发育的浊积岩砂体为潜在储层,在长期基准面旋回升降转换面附近发育的湖相泥页岩及炭质泥岩为良好的生油层和盖层;延长组发育上生下储、下生上储及自生自储式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北部泰康—西超地区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以T.A.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与分析技术为指导,通过岩心、钻井资料的综合研究,结合地震资料,对松辽盆地北部泰康—西超地区青山口组(青二、三段)—姚家组—嫩江组(嫩一段)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界面的识别与中期/短期旋回的划分,共识别出13个有时间地层对比意义的界面,包括6个层序界面(基准面下降到上升的转换面)和7个湖泛面(基准面上升到下降的转换面).另外,还详细阐述了层序特征,并分析了研究区的层序地层模式.这对于寻找非构造气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研究了晚古生代华北克拉通盆地中区的充填序列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认为其上古生界由陆表海盆地和陆内坳陷盆地2类充填序列组成,可划分为超长期、长期、中期和短期4级基准面旋回。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本溪组—上石盒子组可划分为2个超长期、6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其中本溪组—太原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单元是其第1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由2个长期和6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组成;各中期基准面旋回由数量不等的短期基准面旋回组成。通过对大牛地气田的地层划分与对比,建立了研究区本溪组至太原组中期、长期的等时地层格架,为精细的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伊深1井在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新近系狮子沟组试气获得工业气流,指示新近系狮子沟组中可能存在生物气。为突破柴达木盆地一直局限于第四系寻找生物气的局面,拓宽生物气的勘探领域,采用钻/测井、地震及米兰科维奇旋回相结合的方法,对三湖坳陷北斜坡新近系狮子沟组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狮子沟组相当于一个三级层序(长期基准面旋回),在狮子沟组可识别出6个层序界面,进而划分出5个四级层序(中期基准面旋回)。每个层序内部可进一步划分为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和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层序Ⅲ(Sq3)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时期发育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尖灭及砂岩透镜体圈闭是进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7.
准确认识储层沉积特征是油气藏评价的物质基础.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根据地层岩石学和地球物理学特征,识别层序界面、湖泛面和基准面升降旋回,将松辽盆地朝长地区泉三、四段划分了三级层序1.5个,对应3个基准面升降旋回,四级层序7个,对应14个基准面升降旋回,建立了等时层序地层格架,解决了油层组与层序地层的对应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8.
渤海中部馆陶组层序地层特征及底部界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以岩电性、古生物、地震层序为基础的层序地层学研究,结合区域研究资料,在馆陶组识别出低位、水进和高位三种体系域;利用基准面旋回技术识别出短期基准面旋回(SSC)、中期基准面旋回(MSC)和长期基准面旋回(LSC);馆陶组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C1~MSC4,建立了渤海中部馆陶组及东上段高分辨率等时地层对比格架。D5-1井2 782~2 917 m井段确定为东一段地层,其顶界即为馆陶组的底界。通过对馆陶组底部界限的确定和区域馆陶组及东上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等时对比格架的建立,对该区馆陶组底部界限进行了重新厘定,以解决油气勘探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井震约束下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比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决油田内、油田间、洼陷间、凹陷间的地层划分和对比问题,针对地震资料纵向分辨率低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难以在平面上进行连续追踪的缺点,提出了井震约束下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比方法.该方法共包括5步:进行研究区地震反射界面的研究;建立地质分层与地震反射界面的关系;地震层序的划分及地震层序对比;在井震约束下进行层序划分和长期基准面旋回识别;进行中期和短期基准面旋回的识别.在南堡凹陷高尚堡、柳赞、唐海3个油田进行了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找出了3个油田间地层的对应关系,实现了3个油田间大层和小层的统一划分.  相似文献   

20.
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地震储集层预测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为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案,并在高柳地区东营组岩性地层油藏勘探中成功应用。以多级次基准面旋回为参照面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建立研究区层序地层划分方案和层序地层格架,将东营组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并进一步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应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约束下,采用储层地震反演技术,追踪识别4个三级层序旋回内的有效砂体(砂层组)共28个,为研究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提供了有利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