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欧利坨子油田欧31块为厚层状、砂砾岩油藏,储层物性属中孔、低渗储层,针对该块沙三上油藏常规开采油井产能低、依靠天然能量开发产量递减快等问题,通过实施压裂措施改善了低渗透储层的渗流能力,获得一定的产能;通过实施高压注水、水井压裂实现了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夯实油藏稳产基础,油藏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根据储层划分与对比,结合地震资料和储层预测成果,落实了沙三中油藏储层分布.针对沙三中薄层油藏、厚层块状底水油藏,应用水平井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储层动用程度,区块整体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水平井开发油藏具有单井产量高、储量控制程度高、经济效益高等明显优势,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建立OTRA油田的三维地质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水平井布井、井网及注水等方面进行研究及优化,并根据油藏地质特征形成了适合该油田开发特点和开发政策的早期衰竭式开采、推迟"顶部"注水的注水开发模式。在方案实施中,依据储层内隔夹层的变化进一步优化调整水平井水平段在空间的分布。从实施效果看,6口水平井均钻遇油层有利部位,并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3.
曹刚 《特种油气藏》1996,3(3):24-27
胜利油区渤南油田三区是一个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的低渗透油藏,常规注水开发效果较差。通过对周期注水机理及适用条件的研究,针对该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开采现状,提出应用周期注水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方案。实施周期注水一年多来,取得了控水稳油的良好效果。说明对一个非均质性严重,尤其是裂缝发育的低渗透油藏,应用周期注水可以提高注水的波及系数,改善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宝饶油田吉46断块属于复杂断块中-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差,平面非均质性极强。投入开发后出现水井蹩压,油井不见效,产量递减大的矛盾。利用地层测试资料结合构造、储层研究及沉积微相划分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对储层非均质特性、沉积特征、油层连通状况等有了清楚的认识后,确定了整体压裂改造方案。1997-1998年整体压裂引效实施后减缓了产量递减速度,提高了油井的注水见效程度,改善了区块的整体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低渗透油藏储层岩性致密,具有孔喉细、压力系数低、裂缝发育等特点。注水开发单井产量低、产量递减快,稳产基础薄弱;储层非均质严重,动用程度和驱替程度较低;易水淹水窜,采油速度及采收率难以提高。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持续攻关形成了精细油藏刻画技术,配套精细分层注水工艺,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成功应用。油藏精细描述是实施精细水驱的基础,主要包括单砂体精细刻画、裂缝精细表征、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精细刻画等技术。精细水驱包括井网加密调整技术、精细分层注水技术、智能分层注水技术、纳米微球调驱技术、温和超前注水技术等,可解决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水平及垂向注采不平衡的矛盾,有效提高采收率。温和超前注水技术对克服裂缝开启、地层破裂、启动压力梯度三者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使地层压力维持在相对平均的稳定状态,有利于延长油田稳产期。相对于常规水驱,精细水驱技术预期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5%以上。  相似文献   

6.
夏炎  杨帆  王佩 《石油知识》2023,(5):50-51
储量丰度低、储层物性差、常规注水效果差,低渗透油藏产量低、开发难度大。作者解剖了华北油田的A718和A69-91两个低渗透油藏,进行了注气、地面增压注水等尝试,对比不同井网地层能量补充的效果,发现了不同低渗透油藏开发能量补充技术及其评价方法,实现了原油产量上升、稳定的趋势,并且在相似油藏进行了技术推广,取得良好的稳产效益。  相似文献   

7.
塞392长6油藏是靖安油田近年来投入开发的整装特低渗透油藏,由于受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天然裂缝发育等因素的影响,油藏单井产量低,见效程度低,开发效果差.通过对塞392开发特征的研究,提出了油藏精细描述、合理注水技术政策、精细注采调整、注水井剖面治理、低产井治理等一系列稳产技术政策,为油田的长期稳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涠洲12-1 油田北块储层连通性复杂,非均质性较强,稳定注水开发存在原油产量低、采出程度低、稳产难度大等问 题。为了提高该油田综合开发效果,为油田下一步开发调整提供依据,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该油田进行了注水方案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优化的不稳定注水方案比常规注水方案原油采收率可提高3 个百分点左右,为类似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针对舍女寺油田孔二段油藏开发中存在的注采井距偏大,注水压力高;井网完善注水见效区单方向见效明显,单层突进严重;储层物性差,注水困难等问题,提出低渗油藏提高水驱效果的5项技术即提高水驱控制程度技术、合理驱动压力梯度筛选技术、小井距加密技术、非主流线压裂改造技术、超短周期间歇注水技术,达到了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目的,为同类型油藏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低渗油藏非线性渗流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低渗透油藏渗流阻力大,注水效果差等问题,根据物理模型实验资料,推导了低渗透油层的渗流数学方程,并研究了低渗油层中油、水渗流特征及其规律。研究表明:低渗储层中的渗流具有启动压力梯度,启动压力梯度与储层的渗透率成反比,与原油极限剪切应力成正比。低渗储层的渗透率越小,单井产量减小幅度越大;同时,单井产量减小幅度随原油的极限剪切应力和井距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可采用压裂或打水平井等技术手段对油层实施有效改造,通过降低原油剪切应力、使用小井距和较大的生产压差来改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低渗透油藏最显著的特征是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现象,这使其在开发过程中渗流阻力增大、单井产量降低,递减速度加快,稳产难度加大,并降低最终采收率。对低渗储层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进行了物理模拟实验,定量描述了两者的非线性变化规律,分析了介质变形对储层物性参数的影响。通过室内实验、渗流理论、数值模拟以及矿场试验研究,建立了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数学模型,提出了在超前注水期运用保持合理地层压力水平、注水压力、注水强度和注水时机的开发技术,在长庆等低渗透油田现场应用后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提高单井产量15%~20%。  相似文献   

12.
砂西E31油藏经过长期开发,油藏面临油水井数比高、采出程度低,单井自然产量低、递减快,开采效果差的突出问题。为了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难采储量动用程度,在充分论证油藏开发潜力的基础上,通过精细构造解释,储层特征研究、测井二次解释、剩余油分布研究,提出了井网加密调整、油井转注、油水井措施为一体的综合调整方案。经现场实施,取得了较好开发效果,预测最终采收率较标定采收率提高2.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影响牛东火山岩油藏开发效果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东火山岩油藏在开发过程中表现出油井产能差异大、产量递减快的特点。通过开展油藏构造精细解释、储层分布特征、精细小层对比和储层反演研究以及应用注水试验井组微地震水驱前缘监测等技术,综合分析认为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储层发育程度、储集空间类型及裂缝发育产状、地层能量以及注采井网方式等。这些认识对牛东油田减缓产量递减、提高动用储量和规模推广注水开发具有一定指导作用,也为同类油藏的开发与开采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安塞油田谭家营新区属于低渗透油藏,由于低渗透油藏岩性致密、渗流阻力大、天然能量不足,如果依靠天然能量开发,产量递减快,单井产量低,通过对谭家营新区开展精细地质研究,井网优化技术,配套的储层改造及采油参数优化技术,同时采取超前注水技术,科学编制开发方案实施超前注水高效开发,对于提高油区开发水平和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河143块开发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该块投产初期产能较好,但是由于油藏天然能量差、压力下降快,产量递减幅度比较大,反映了低渗透油藏仅依靠弹性能量开采,地层压力下降快的特点.在对整个区块实施优化注采系统、压裂改造后,有效地提高了河143整个区块的开发水平.通过实施注采优化,改善注水水质,提高注水质量,减缓平面及层间矛盾,降低综合递减率,使注采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同时加强压裂工艺的针对性,提高区块储层的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16.
锦150块低渗油藏精细注水技术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锦150块中生界油层属于典型的低渗油藏,由于投产初期采用天然能量开采,导致地层压力下降快,产量递减幅度较大。为提高区块开发效果,对区块注水开发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储层进行了系统评价,确定在该块实施精细注水技术。通过实施油层全程保护、防膨、优选水源、控制注水强度、完善高压注水系统等精细注水工艺技术,使得区块开发方式更加合理,综合开发效果明显改善,同时提高了区块储层的动用程度和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7.
河135低渗断块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油水关系较复杂、砂体连通性差、储层严重非均质性、裂缝发育状况的差异和井网控制程度差是影响产能和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原因.利用油藏一系列开发指标评价开发效果,得出产量,含水,采油、采液指数,压力,注水效果等指标的变化规律.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找出剩余油储量主要集中在井网控制程度差以及边角和油层核心部位;加强水力压裂引效的力度,可以达到增产增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锦29块杜家台油层为一低孔低渗岩性-构造油气藏,采用天然能量开发一次采收率仅为4.72%。为挖掘该块的生产潜力,从油藏特征、开发效果评价以及储层的微观特征、渗流特点等多个方面运用数模和室内实验研究的方法,进行注水二次开发的可行性研究,提出了适应油藏自身特点的全面注水开发方案和相应的实施要求。  相似文献   

19.
低渗砂岩油藏受储层低渗影响,油井产能低,注水井注不进,开发效果差。研究以大民屯凹陷低渗油藏沈611块为突破口,通过加密调整,提高砂体连通和水驱控制程度;通过低渗储层改造,整体提高储层渗流能力;通过完善注采系统,实现区块注水开发;针对注水易沿人工裂缝发生水窜的问题,提出了小配量温和注水方法,延长了无水采油期。措施后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区块采油速度由0.54%上升到1.5%,连续3年实现综合不递减,自然递减由调整前23%下降到3.9%。  相似文献   

20.
深层水敏性稠油油藏衰竭式开发效果较差,选择适用于该类油藏地质开发特点的开发方式,进一步提高区块采收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从油藏实际出发,基于室内注水伤害、添加稳定剂注水和注气膨胀等物理评价实验,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手段,开展了对衰竭式、注水、注天然气和氮气吞吐、吞吐转驱和注气驱等开发方式的优化计算和可行性论证。研究结果表明,注水开发会导致储层渗透率大幅降低,添加防膨稳定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注水开发效果,比注水开发提高采出程度4.23%,但与注气驱方案相比提高采出程度幅度不大;注气方案中,注天然气吞吐转驱效果最佳,比衰竭式开发增产原油9.82×104m3,提高采出程度19.6%,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作为深层水敏性稠油油藏的有效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