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正>第一问:什么是主动脉夹层了解主动脉夹层之前要先认识主动脉。主动脉是连接心脏的大血管,从心脏发出后,依次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降主动脉在胸部称为胸主动脉,到达腹部后称为腹主动脉,血液通过主动脉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心脏是我们的自来水厂,而主动脉就是连接水厂和千家万户的自来水主管道。主动脉壁由三层结构组成,分别为内膜、中层和外膜,正常情况下,三者紧密贴合,确保血液只在血管内流动。当出现各种病理因素(先天性血管发育不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时,  相似文献   

2.
正黑眼圈,我所不欲也,不仅让我们看起来疲倦没有精神,还拉低我们的颜值,更有可能预示着有了某些疾病。人人都不希望黑眼圈找上门,那该如何让它远离、快快"褪"下呢?黑眼圈,为何偏爱你黑眼圈即熊猫眼,是由于经常熬夜,情绪不稳定,眼部疲劳、衰老,静脉血管血流速度过于缓慢,眼部皮肤红细胞供氧不足,静脉血管中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积累过多,形成慢性缺氧,血液较暗并形成滞流以及造成眼部色素沉着。形成黑眼  相似文献   

3.
高黏血症是由血液黏滞因素升高而致的综合症. 血液黏滞因素包括: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红细胞内黏度和刚度的升高等.本症的危害是血液中有形物质增多,易形成微循环障碍,易产生微血栓或凝血产物,增大血液流动的阻力,使血流缓慢,细胞缺氧,血红细胞通过微小的毛细血管时的弯曲变形能力下降,容易被脾脏等网状内皮细胞扣押和破坏,使红细胞的寿命大为缩短,导致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相似文献   

4.
倾听心跳     
《药物与人》2004,(2):15-15
心脏,这个和本人拳头大小相当,重量仅有260克左右的小小器官,却是整个人体的泵。它昼夜不停工作,推动血液在全身血管系统中不停地流动,并拥有相当惊人的泵血速度,血液在心脏里以每秒钟8米的速度被泵出,当人体运动时,它还能泵出更多的血液。每24小时,一个健康成年人的心脏将泵出8000公斤血液。当我们活到70岁的时  相似文献   

5.
人体的血液循环好比是纵横全身、奔流不息的河流,而淋巴循环只是人体里涓涓细流的小溪。“树有根,水有源”。淋巴液的“源”是血液。动脉血管进入组织后越分越细,越分越密,最后形成极细的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的管壁很薄,血液流到这里后速度显著减慢,血液中的水  相似文献   

6.
“天宝宁”由于内含黄酮甙和银杏苦内酯等,因而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血管脆性,高效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和微血栓形成,改善体内血液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改善冠状动脉循环,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等,可用于动脉硬化、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栓和脑血管痉挛等的治疗。为探讨银杏叶制剂在治疗心绞痛患者时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本文检测了76例心绞痛患者用“天宝宁”治疗前后的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方程K值、血浆粘度和高、低切变率时的全面表观粘度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有数据显示,人体共有约250万亿根血管,总长10万多千米,如果全部首尾相接,可绕地球赤道两圈半。近些年,各种原因导致的血管性疾病愈发常见。总体而言,这些血管病可简单归纳为因血管“堵”“鼓”“淤”造成的。怕堵血管狭窄,复通为主“堵”即血液流动不通畅,主要表现在心脏瓣膜问题、颈动脉血管狭窄、下肢动脉堵塞等。不管是哪一段血管,只要堵塞了就得复通,且尽量使用血管腔内微创复通法。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常把黑眼圈叫做"熊猫眼",是由于经常熬夜,情绪不稳定,眼部疲劳、衰老,静脉血管血流速度过于缓慢,眼部皮肤红血球细胞供氧不足,静脉血管中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积累过多,形成慢性缺氧,血液较暗并形成滞流以及造成眼部色素沉着。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因为自己的"熊猫眼"而烦恼,那么导致黑眼圈的原因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9.
“高粘滞血症”是由于血液过度粘稠、血流缓慢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又称“血液高粘滞综合征”,近年来受到医学界的普遍关注。老年人为何会出现高粘滞血症?因为老年人的血管壁弹性逐渐减退,管腔慢慢变狭,加上红细胞的聚集性和变形性随着年龄增加也可发生改变,所以细胞容易相互紧贴靠拢,引起血粘度的增高,从而使血液流动速度减慢,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老年人血液粘稠度增高与血浆中所含的蛋白质(球蛋白、纤维蛋白)和  相似文献   

10.
红细胞俗称红血球,是血液中主要的有形成分,日夜不停地周游全身。负担全身各组织细胞氧与二氧化碳交换,并参与机体免疫功能。在一般人心目中大多数认为红细胞必然是球形、圆的,其实红细胞形态在人体内经常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称为红细胞变形性(能力)。正因为存在这种变形性,才能适应不同部位、不同形状、不同直径的血管网。 红细胞具有弹性,当血流静止或缓慢移动时则呈双凹面的圆盘状,随着血流速度变化可变为各种形状。当血流在毛细血管中高速通过时则变成弹头状,尾部如降落伞向内凹陷,以便随时调整其长短粗细。红细胞这种变形性从表面看似乎是一种物理现象,但这种变形性的改变可能与多种疾病有着因果关  相似文献   

11.
倪守东 《药物与人》2001,14(8):54-54
人体的血液循环好比是纵横全身、奔流不息的河流,而淋巴循环只是人体内涓涓细流的小溪。“树有根,水有源”,淋巴液的“源”是血液。动脉血管进入组织后越分越细,越分越密,最后形成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的管壁很薄,血液流到这里后速度显著减慢,血液中的水分、营养物质、无机盐等都会穿越这层很薄的管壁,跑到组织的间隙里,成为组织液,与组织的细胞进行物质交换,随即,大部分组织液又重新  相似文献   

12.
人的血液过于黏稠,血流速度必然缓慢,严重影响人体重要器官的血氧供应,引起心脑血管缺氧缺血性疾病。高黏度血症因血流缓慢而使各种成分相互凝集,可促进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和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恶化,促使血栓形成最后导致部分血管完全堵塞,由此诱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如心绞痛、心肌缺血、心肌梗死、脑梗塞,严重危及生命。高黏度血症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和某些特异体质者(如红细胞压积增高者)。它形成的原因很多,当大量出汗、  相似文献   

13.
献血热线     
《健康必读》2009,(10):14-14
1 血液粘度高能献血吗? 能否献血与血粘度高低无关。血液粘度是决定血液在人体内流动速度的重要因素。一旦血液粘度升高,血液流动速度减慢,大量脂质、脱落的细胞等易沉积在血管内膜上,血中纤维蛋白、血小板等趁机在异物上聚集,使血管腔狭窄,甚至形成血栓,从而更加阻碍血液的正常流动,由此可引起一系列与供血不足相关的症状及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4.
正常人体的血液约占体重的7%~8%。人体内的血液大部分在血管内迅速地流动,这部分血量称为循环血量:另外一小部分血液则滞留在肝、脾、肺等处的血窦或毛细血管、小静脉中,这部分血量称为贮备血量。在剧烈运动或失血等应急情况下,贮备血量可被动员加入至循环血量中。  相似文献   

15.
我叫血管,我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之分。我的管腔内充满着人体赖以生存的宝贵物质——血液,我的主要任务是运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氧气、糖、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激素和酶等物质进行营养交换,以及排泄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等)。因此,我在人体中扮演的“角色”形象是无怨无悔、忙忙碌碌、周而复始、循环不息。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人体的每个器官都需要血液来提供“养料”,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而血液的输送是由血管来完成的。人体的血管就像大树,从主干(大动脉)到树枝(中小动脉).再到叶片上的叶脉(毛细血管),越来越细。  相似文献   

17.
《儿童与健康》2014,(5):62-62
黑眼圈是由于经常熬夜,情绪不稳定,眼部疲劳、衰老,静脉血管血流速度过于缓慢,眼部皮肤红血球细胞供氧不足,静脉血管中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积累过多形成慢性缺氧,血液较暗并形成滞流以及造成眼部色素沉着。  相似文献   

18.
人体血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脂质,如三酰甘油和胆固醇等,其中,被称为“坏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最主要原因。这类胆固醇被氧化以后会损伤血管内皮,从而影响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损伤以后,内皮下层组织暴露,血液中增高的三酰甘油和“坏胆固醇”等脂质就会通过受损的内皮进入血管壁,沉积于血管内皮下,使血管内皮增厚、变硬。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9.
“血压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位的动力.心脏收缩,血液从心室流入动脉,此时血液对动脉管壁的压力最高,称为收缩压,也称为“高压”;心脏舒张,动脉血管弹性回缩,继续推动血液向前流动,此时作用于动脉管壁的压力减低,称为舒张压,也称为“低压”.” 血液在人体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侧压力称为血压,维持身体内脏器的正常供血需要一定的血压,但如果血压太高就会对人体造成不利的影响. 人类对血压的认识起源于17世纪,英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威廉·哈维在实验中发现当动脉被割破时,血液会像被压力驱使一样从血管里喷涌而出,这种力在触摸脉搏时也可以感受到,由此提出了“血压”理论.遗憾的是,尽管哈维知道有“血压”的存在,但在他有生之年,未能想出测量血压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许多单位组织职工健康体检时,对中年以上的人增加了“血粘度”测定项目;医院门诊对有些中老年病人也往往要查一下“血粘度”。 “血粘度”即血液粘滞度,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产生的摩擦力,也可说是血液流经血管时所构成血液内在的一种阻力。医学告诉我们,人体血液主要由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晶体物质溶液(包括电解质、营养物质、代谢物质及少量激素)等成分组成。影响血粘度的主要因素是血液内的红细胞数量增加,血小板聚集能力增高或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含量增加,还与饮食不当、高血脂、肥胖或使用某些药物有关。如果中老年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