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室内燃牛羊粪对牧民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以牛羊粪为燃料的牧民室内空气质量及微小气候及其对牧民身体健康的影响进行调查,以燃煤的农民住宅作对照。结果燃牛羊粪的牧民室内空气污染严重,冬季高于夏季,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超标。微小气候基本符合卫生要求。流行病学调查牧民呼吸系统症状出现率和异常体征阳性率均高于农民,说明牛羊粪燃烧对牧民呼吸系统存在一定影响,提示牛羊粪是牧民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健康体检,了解呼伦贝尔市牧区牧民的健康状况、疾病防范意识及基层医疗环境,为新型牧区合作医疗的实施提供科学的数据。方法牧区牧民作为调查对象,以乡镇(苏木)为检查单位,在某一时间段内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并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了2 004例牧民,其中高血压425例,占21.2%;高脂血症323例,占16.1%;血糖高336例,占16.8%;心电图改变251例,占12.5%;脂肪肝484例,占24.2%;布氏杆菌病感染210例,感染率为10.5%。结论呼伦贝尔市牧区牧民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较高,是影响牧民健康的主要因素。同时局部地区布氏杆菌病爆发流行的趋势,加重了牧民的负担,影响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甘肃省牧民炭疽知识和相关行为情况,为当地探索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玛曲县牧民炭疽知识和行为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的429名牧民中,炭疽病知晓率为87.2%,45岁及以上人群和家庭年收入在10 000元以上者知晓率高;其中98.4%的牧民认为牲畜会患炭疽,97.6%的牧民认为人也会患炭疽。96.4%的牧民知道炭疽经皮肤接触传播,但对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途径的知晓仅为6.3%和2.7%。22.8%的牧民有自行宰杀、加工、食用病死畜行为,但不足1%的牧民在宰杀或处理牲畜皮毛时采取防护措施。牧民健康知识需求以朋友/邻居交谈(62.5%)、宗教宣传(49.4%)和医生入户宣传(44.1%)为主。结论当地牧民对炭疽认知不全面,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并重视知识的全面性。采取宗教宣传、医生入户宣传和同伴教育等健康教育方式是提高牧区群众传染病防控知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新疆牧区游牧和定居牧业居民(简称牧民)卫生服务需求利用的现状,为新疆牧业医院人力配置规划及能力建设目标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新疆新源县、沙湾县和阿勒泰市3个牧业县1 055户游牧和665户定居牧业居民进行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结果2008年新疆牧区被调查牧民2周就诊率为6.8%,2周未就诊率为53.6%;住院率为5.1%,未住院率为27.8%;牧民2周就诊和住院率低于同期全国农村水平,2周患病未就诊和未住院率高于同期全国农村水平;游牧和定居牧民2周就诊率和未住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游牧牧民2周患病未就诊率(55.8%)高于定居牧民(48.2%),住院率(4.4%)低于定居牧民(6.5%);游牧牧民就诊选择牧业点设立的医疗机构比例和住院利用乡镇卫生院比例均高于定居牧民;就医可及性差是牧区居民卫生服务利用不足的主要原因。结论目前提供的卫生服务尚不能满足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同时卫生服务利用不足,游牧牧民比定居牧民更严重,应加强牧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甘肃省肃南县祁丰藏族乡60岁以上藏族牧民的高血压患病情况及相关健康知识水平与行为,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高血压病的防治和健康教育,2009年6—7月我们对祁丰藏族乡257名60岁以上藏族牧民进行了高血压流行病  相似文献   

6.
砖茶对牧民铝总摄取量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砖茶对牧民铝总摄取量的影响。方法以内蒙古陈巴尔虎旗为调查区,分析牧民与不饮砖茶汉族人群铝摄取量及体内铝水平的差异。结果砖茶是调查地区牧民铝摄取的最主要来源,牧民组发、尿、血清铝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长期摄入高铝含量的砖茶可能造成体内铝的过量蓄积。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阿坝州红原县藏族牧民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2007年,阿坝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红原县部分藏族牧民进行HBV、HCV感染状况调查。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7年,随机抽取红原县江茸乡、查尔玛乡2个牧业点牧民396人进行检测,年龄16~58岁,男性209人、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新疆新源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前后哈萨克族牧民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需要的变化,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基础,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06年及2008年哈萨克牧区居民卫生服务调查中有关2周患病、半年慢性病的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6年、2008年新源县哈萨克族牧民2周患病率分别为8.05%、1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2,P<0.05);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15.97%、2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8,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病是影响哈萨克牧民健康的主要疾病。结论新疆新源县哈萨克牧民慢性疾病患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与其生产生活环境、民族习俗、膳食结构等有关,适宜的健康教育和提供适宜的卫生服务可提高牧民对健康的关注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南疆克州柯尔克孜族牧民的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于2016年7-8月,通过多阶段抽样,对乌恰县和阿合奇县747名柯尔克孜族牧民进行问卷调查,同期深入访谈11位关键知情人。结果结果显示,被调查牧民两周患病率20.6%(153/743),慢性病患病率32.3%(240/743),两周患者就诊率9.2%(68/74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91.8%,两周患病未就诊率17.6%(27/153),牧民两周患病率与性别、年龄有关,慢性病患病率与性别、年龄和婚姻状况有关。深度访谈提炼出3个相关主题,分别为牧区基层医疗机构规模小、设备老化、基本药物不齐全;居民获得卫生服务的时间长和距离远;基层卫生专业人才匮乏。结论调查地区牧民对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大,利用不足,须因地制宜地培养或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加大牧区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牧民就医距离,提高卫生服务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世居寒区的蒙族牧民、汉族老兵和新兵进行局部与全身冷暴露,观察冷暴露时人体的体温和皮肤血管反应的变化。结果表明冷适应牧民的皮肤血管反应比战士好,表现在局部冷暴露时,牧民最低指温与平均指温比战士高,指温开始回升时间快,抗冻伤指数高。全身冷暴露时,平均皮温、手皮温和足拇趾皮温牧民也高于战士,表明牧民发展为以局部血管舒缩反应为主要特点的冷适应。老兵发展成为一种隔热—低体温型冷适应,其特点是:老兵比牧民和新兵在全身冷暴露时开始和平均直肠温均低,平均皮温也低,4h热债少。局部冷暴露时平均指温也以老兵最低。全身组织隔热值老兵大于牧民和新兵。本文提出了评定冷适应的指标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1.
甘肃藏族地区燃烧牛粪对室内空气污染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国内外对使用煤、煤气为燃料的室内空气污染状况已有报导,而对牧民千百年来使用干牲畜粪为燃料的室内空气污染状况研究较少。 我站于87年3月,在藏族牧民居住区,选牛粪为燃料的居室进行室内空气污染物含量测定及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调查,同时以该村煤为燃料的居室作对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饮茶型氟中毒病区牧民与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居民血液生化有无差异。方法随机选择16~55岁饮茶型氟中毒病区牧民79人,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居民92人,男女均衡。测定饮水、奶茶、尿氟铝含量,同时检查氟斑牙,拍摄右前臂及骨盆正位X线片,检测血清电解质及生化指标。氟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铝、钙、磷采用ICP-AES法检测,血清酶类、BUN、CREA、UA、CO2结合率用日本奥林巴斯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血铝、钙、BUN、CREA、CO2结合率饮茶型氟中毒病区牧民明显高于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居民。TBIL、DBIL、IDBIL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居民高于饮茶型氟中毒病区牧民。结论饮茶型氟中毒病区牧民与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居民生化改变有明显不同,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可能与所饮用砖茶氟、铝含量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藏族牧区主要疾病以及卫生服务利用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参与式评估以及入户调查,对四川省藏族牧区的主要疾病以及牧民的卫生服务利用状况进行了解。结果发现,冬春季疾病高发,是牧民卫生服务利用的高峰季节;牧民仍然受到一些简单疾病如急性疾病与腹泻的极大生命威胁;基本卫生服务利用状况亟待改进,而且仅通过改善一些简单疾病的卫生服务利用,就可以显著地提高牧民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参与式多层次评估,对四川省藏族牧区牧民卫生服务利用存在的局限性和机会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牧民卫生服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无钱看病被牧民,乡村民小组访谈以及县级关键人物研讨会列为最为重要的卫生服务利用局限。牧民将赊账列为提高卫生服务利用的第一办法,其余依次为实物付费,降低医疗服务价格,无息贷款以及贷款。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炭疽疫情调查和处置过程,为今后炭疽疫情处置提供经验和参考。方法对疫情数据、现场调查信息及处置措施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和统计描述。结果此次疫情共报告7例炭疽病例,其中肠炭疽5例,皮肤炭疽2例,死亡2例。所有病例均为炭疽疫区常住居民,其中3例肠炭疽有病死牛(马)肉类食用史,2例肠炭疽感染途径不详,2例皮肤炭疽有病死牛(马)畜接触史。2例死亡病例在基层医疗机构未被及时正确诊断。经采取流行病学调查、疫点处置、病例治疗、健康教育等措施,疫情得到及时控制。结论牧民接触、食用病死牛(马)是感染炭疽的主要途径,牧区基层医疗机构对该类疾病的诊断意识较弱。建议加大牧民炭疽健康教育力度,提高牧民健康防病意识;加大基层医疗机构炭疽病例的诊断治疗技术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炭疽病例早期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从国内的报导中,对城市、农村、工厂、学校、机关等均开展了健康教育,有各种方法、经验可以采用和参考。唯有牧区草原,在游牧生活的牧民当中迄今尚无有关健康教育的报导。对牧民如何进行健康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也是十分重要和十分迫切的课题。为探索在牧区进行健康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了解牧民卫生知识现状和要求,自治区健康教育研究所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协助  相似文献   

17.
通过牧民以及村,乡,县关键人物参与式调查,了解牧民基本卫生服务支付能力的关键性局限因素,研究发现当地牧民现金收入微薄,他们保有牲畜的偏好有主经济活动的明显季节性加剧了牧民冬春季缺乏现金的状态,牧民基本卫生服务支持能力因此大大降低,使一些小的疾病对牧民生命构成巨大威胁。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牧民重点传染病知识及传播方式需求情况,为开展适宜于牧区居民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选择蒙古族人口相对集中,生产、生活方式相似的科左后旗、库伦旗为调查点,对年龄在16~69岁之间2005名牧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行为观察。结果内蒙古通辽市两个调查点的牧民重点传染病预防相关知识总体水平为9.4%。布鲁氏菌病、肺结核、乙肝知识知晓率分别为22.1%、74.6%和49.4%。"饭前、便后每次洗手"的分别为20.2%和25.7%,而"随地吐痰"、帮助牛羊分娩时从不戴胶皮手套"者达到了50.9%和35.6%。调查对象中每周收看电视的次数最多为30次,平均每人每周收看8.35次,看电视集中时段为18∶00~22∶00,认为传播方式最有效的为看病时听医生讲(98.5%)。结论牧民重点传染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低,行为形成率较差。电视传播和人际交流的渠道可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牧民的自我保健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牧区由于牧民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和生产方式的特殊性,胆系疾病是牧区常见病之一。胆系疾病严重影响牧民的身心健康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更重要的是造成牧民经济上的重大损失。蒙药治疗胆囊炎疗效显著、使用简便、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内蒙古牧区牧民和农耕区农民的生活方式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肥胖等慢性病流行状况。方法2007年8月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旗牧民305人和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农民340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男性牧民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率及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57.0%,2.8%,22.5%,33.6%,农民分别为27.2%,2.7%,19.7%,21.O%,除糖尿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女性牧民分别为43-8%,0.6%,24.7%,39.6%,农民分别为28.6%,2.3%,25.8%,45.0%,仅高血压、糖尿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牧民和农民男性吸烟率分别为55.6%和82.3%,饮酒率分别为40.1%和53_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牧民男性每日食盐摄人量平均为(17.6±6.3)g,女性为(15.1±4.5)g;分别高于农民男性的(13.1±3.1)g,女性的(13.5±3.6)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肥胖已成为影响农、牧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牧民尤为突出,与高盐饮食、大量饮酒有关,应该及时加以干预和控制,着重倡导戒烟限酒和低盐饮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