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跟腱撕裂磁共振诊断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跟腱撕裂MRI诊断方法 ,包括判断性质、程度和疗效随访。方法 综合临床、影像检查和手术结果 ,16例跟腱撕裂最终诊断明确。MRI采用矢状面T1 ,2 WI和横断面T1 WI成像 ,其中 4例追加增强MRI检查 ,6例 6~ 8周后复查MRI。结果 与正常跟腱比较 ,跟腱撕裂MRI表现为肌腱增粗、宽径 前后径比例变小、腱内信号升高、腱束连续性中断和腱周积液。随访见跟腱变细和信号降低提示病变好转。腱内强化为肉芽增生。结论 MRI能直接显示腱内的结构变化并提供丰富的信息 ,对跟腱撕裂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跟腱撕裂的MRI表现的具体特点,评估MRI在跟腱损伤病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院自2007年8月-2009年10月MRI共诊断跟腱损伤11例,所有患者均行MRI常规TSE序列轴位、矢状、冠状位扫描,并追加矢状SPIR序列。结果:全部病例均显示相应跟腱撕裂MRI表现,其中完全撕裂4例,部分撕裂7例,表现为跟腱周围及腱旁脂肪垫积液、跟腱形态的改变、跟腱信号异常以及在完全性撕裂中显示缺口的范围及大小。结论:利用MRI诊断跟腱撕裂,可以精确判定其撕裂程度、范围以及是否合并骨髓水肿。  相似文献   

3.
急性跟腱撕裂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跟腱撕裂的X线平片和MRI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1例有急性踝关节损伤病史、经手术证实为跟腱完全撕裂或部分撕裂患者的X线平片和MRI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21例MRI均有异常表现,诊断跟腱完全撕裂7例,部分撕裂14例,MRI表现为跟腱增粗,腱内信号增高,腱束连续性完全中断或部分中断。X线片5例诊断跟腱撕裂,12例疑似撕裂,4例正常。手术结果完全撕裂9例,部分撕裂12例。结论MRI能准确显示跟腱撕裂的程度和部位,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X线可作为跟腱撕裂初诊的辅助检查,但明确诊断还有赖于MRI。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闭合性跟腱撕裂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25根)闭合性跟腱撕裂病例的MRI表现.结果 24例中19例行手术治疗,包括1例双侧跟腱撕裂.完全撕裂23根,部分撕裂2根.完全撕裂显示跟腱连续性中断,断端分离,跟腱远侧段内可见条、片状等T1等长T2异常信号.小腿三头肌明显回缩,跟腱部增粗,宽径/前后径比值减小.跟腱部分撕裂显示跟腱局限性增粗或跟腱保持部分连续性,跟腱内示局限性高信号.结论 MRI可显示跟腱撕裂的部位、类型以及撕裂处断端的情况,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各种磁共振检查序列对先天性子宫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例经临床或手术证实的先天性子宫畸形的MRI表现,比较不同的MRI序列对子宫畸形的诊断能力。结果8例先天性子宫畸形中,T2WI诊断8例,STIR诊断8例,T1WI诊断3例,T2WI组与STIR组间无差异,T2WI组、STIR组与T1WI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磁共振T2WI与STIR序列对先天性子宫畸形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首选方案,而T1WI序列只能作为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RI在肩袖撕裂的诊断中最佳序列的选择.方法 对22例24肩关节疼痛患者,使用1.5T MR扫描仪进行肩关节磁共振检查,所有患者均采用SE/T1WI、FSE/T2WI、GRE/T2*、STIR及PDWI扫描,比较SE/T1WI、FSE/T2WI、GRE/T2*、STIR及PDWI序列在诊断肩袖撕裂诊断中的敏感性.结果 22例患者24肩关节经手术及临床治疗证实肩袖完全撕裂5例、肩袖部分撕裂15例、肩袖结构完整者4例,在SE/T1WI、FSE/T2WI序列分别为1例、16例、7例;PDWI组为6例、14例、4例;STIR序列为8例、12例、4例.结论 PDWI在提高肩袖撕裂诊断敏感性上是最好的成像序列.  相似文献   

7.
MRI诊断闭合性跟腱损伤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MRI术前诊断闭合性跟腱损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18例闭合性跟腱损伤患者行MRI检查,分析其MRI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18例中16例行手术治疗,MRI显示10例为跟腱完全断裂,表现为跟腱广泛增粗、跟腱前缘明显凸起、出血及水肿等;6例为不完全断裂,表现为局限性跟腱增粗及跟腱前缘稍凸起等,均与手术所见相符合.结论: MRI术前诊断跟腱闭合性损伤的准确性较高,有助于制定跟腱撕裂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MRI对闭合性跟腱撕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完全和部分闭合性跟腱撕裂的影像学特征和MRI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MRI诊断为跟腱撕裂患者的影像资料,并与手术和/或临床综合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MRI诊断完全和部分跟腱撕裂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39例闭合性跟腱撕裂病例,主要MRI表现为跟腱增粗,腱内信号增高,腱束连续性完全或部分中断,腱周软组织肿胀和积液.本组中MRI诊断完全和部分闭合性跟腱撕裂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92%、95%,阳性预测值为88%,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MRI能够清晰显示跟腱撕裂的形态及内部结构,可以准确诊断完全和部分性跟腱撕裂,有利于指导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1.5T MRI各方位各序列扫描对肩袖撕裂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肩关节疼痛患者48例进行研究,选择飞利浦brilliance 64诊断仪进行检查,进行SE序列、FSE序列、GRE序列、STRI序列全方位扫描.结果 经手术及治疗证实:结构完整8例,部分撕裂30例,完全撕裂10例.SE/T1WI、FSE/T2WI诊断结构完整14例,部分撕裂32例,完全撕裂2例;PDWI诊断结构完整8例,部分撕裂28例,完全撕裂12例;STIR诊断结构完整8例,部分撕裂24例,完全撕裂16例.结论 PDWI序列在1.5T MRI各方位各序列扫描对肩袖撕裂的诊断敏感性最高,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3D-FIESTA序列对肩关节黏连性关节囊炎喙肱韧带增厚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肩关节黏连性关节囊炎患者的MRI图像,比较斜冠状面3D-FIESTA序列与FSE T1WI不抑脂序列显示喙肱韧带的差异,并比较3D-FIESTA序列斜矢状面与斜冠状面显示喙肱韧带的差异。结果:斜冠状面3D-FIESTA序列对喙肱韧带的显示率为75.00%,高于斜冠状面FSE T1WI不抑脂序列57.69%的显示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17.754,P=0.000)。斜矢状面3D-FIESTA序列对喙肱韧带的显示率为90.38%,高于斜冠状面3D-FIESTA序列75.00%的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5.974,P=0.015)。结论:斜矢状面3D-FIESTA序列是显示肩关节黏连性关节囊炎患者喙肱韧带的理想序列,当临床怀疑患者有肩关节黏连性关节囊炎时,加扫斜矢状面3D-FIESTA序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肩袖损伤在MR检查时的不同扫描定位及在不同序列上的显示效果。方法对40例肩袖损伤患者行横断位T2WI,斜矢状位T1WI,斜冠状位脂肪抑制(STIR)及双斜冠状位T1WI、T2WI、脂肪抑制(STIR)扫描,分析斜冠状位与双斜冠状位图像对冈上肌、冈上肌肌腱以及肱骨干长轴的显示能力和对肩袖损伤的显示效果;以及在双斜冠状位各个序列(T1WI、T2WI、脂肪抑制STIR)中对肩袖损伤的图像显示效果按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和对显示结果比较。结果 40例肩关节的斜冠状位和双斜冠状位都能全部显示冈上肌长轴,且双斜冠状位能把冈上肌、冈上肌肌腱全长及肱骨干长轴显示于一幅图像中,而斜冠状位不能;斜冠状位(STIR)显示肩袖部分撕裂和完全撕裂的分别为13例和14例,双斜冠状位(STIR)分别为22例和14例;双斜冠状位T1WI、T2WI、STIR三个序列显示肩袖结构好、较好、差的例数分别为(10、26、32;14、11、7;3、2、1)双斜冠状位T1WI、T2WI、STIR三个序列发现冈上肌肌腱、肩胛下肌肌腱、冈下肌肌腱、小圆肌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异常的例数分别为(4、21、28;2、9、15;1、6、10;0、2、4;0、1、2)。结论双斜冠状位对冈上肌、冈上肌肌腱全长及肱骨干长轴的显示能力和对肩袖损伤的显示结果均优于斜冠状位;双斜冠状位的脂肪抑制(STIR)序列对肩袖损伤的显示效果和结果均优于T2WI和T1WI。  相似文献   

12.
跟腱断裂的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跟腱断裂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跟腱断裂的MRI表现.7例均行常规MR轴面T_1WI、T_2WI,矢状面T_1WI、T_2WI和频率敏感脂肪抑制(SPIR)序列扫描.结果 完全性跟腱断裂6例,部分性跟腱断裂1例,跟腱断裂部位发生于跟腱附着于跟骨部位上方2.6~11.0 cm,平均5.4 cm.跟腱断裂的MRI表现为跟腱肿大增粗(7例)、变形,呈波浪状(2例).跟腱纤维部分或完全不连续和腱内信号强度增强(7例),完全性跟腱断裂的裂隙宽度为3.0~8.0 mm,断端水肿、充满血液,于MR T_2WI和SPIR呈高信号.7例跟腱断裂在T_1WI均呈中等信号;在T_2WI 1例呈中等信号,3例呈中-高信号,3例呈高信号;在SPIR 2例呈中-高信号,5例呈高信号.跟腱前脂肪垫模糊,见于6例完全性跟腱断裂.结论 MRI能较好显示跟腱断裂和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短反转时间快速反转恢复(STIRFIR)序列对膝关节外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60例膝关节外伤的患者均经磁共振检查,其中,35例有关节镜资料证实,对膝关节外伤的患者于外伤后2h~7d行STIR FIR序列、扰相梯度T2加权(Spoiled gradient T2 Weighted Image,GRE T2WI)序列并对其磁共振影像(MRI)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扰相GRE T2WI序列显示前交叉韧带损伤40例,后交叉韧带损伤24例,半月板损伤21例,骨挫伤21例,骨挫伤区或其周围发现隐性骨折线19条;STIR序列检出前交叉韧带损伤41例,后交叉韧带损伤25例,半月板损伤21例,骨挫伤60例,骨挫伤区或其周围发现隐性骨折线182条。结论 与GRE T2WI序列比较,STIR FIR序列对膝关节外伤中的骨挫伤、隐性骨折具有更明显的诊断优势,可作为膝关节外伤MRI检查的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14.
跟腱损伤的MRI诊断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跟腱损伤的MR I诊断价值及不同损伤程度的诊断标准。方法搜集经临床及手术证实的、MR I资料完整的外伤性跟腱损伤26例,总结其特征性MR I表现,并与10例正常跟腱进行回顾性对比观察。结果(1)正常跟腱10例表现为走行规则、边缘光滑,在T1W I、T2W I上呈均匀低信号;(2)部分性跟腱损伤17例,MR I表现为肌腱增粗、宽径/前后径比例变小,在T1W I、T2W I上肌腱内局限性高信号,肌腱束部分毛糙、不规则,但在矢状位至少有1个层面是连续的;(3)完全性跟腱损伤9例,MR I特征性表现为肌腱增粗、形态不规则,肌腱束连续性完全中断,肌腱断端交错呈“毛刷”状或回缩呈“杵”状改变,在T1W I、T2W I上其内呈混杂高信号;(4)7例合并骨挫伤及软组织损伤,2例合并韧带损伤,2例合并骨软骨损伤,11例合并腱周积液。结论MR I能够准确判断跟腱损伤的性质、范围、程度及合并症,对术前制订治疗方案及术后疗效分析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场MRI在急性跟腱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和表现。方法分析29例有踝关节外伤病史、经临床或手术证实且MRI资料完整的跟腱完全撕裂或部分撕裂患者,总结其特征性MRI表现。结果 MRI诊断跟腱完全撕裂10例,MRI特征性表现为肌腱增粗、形态不规则,肌腱束连续性完全中断,肌腱断端回缩呈"杵"状或交错呈"毛刷"状改变,在T1WI、T2WI上其内呈混杂高信号。部分性撕裂19例,MRI表现为跟腱增粗,前后径与宽径的比例变大,在T1WI、T2WI上肌腱内局限性高信号,肌腱束部分毛糙、不规则,但在矢状位至少有1层面连续。结论低场MRI能清晰显示跟腱形态及内部结构,可以准确诊断撕裂的部位和程度,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跟腱损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11例有明确踝关节损伤史、经手术证实为跟腱损伤患者的MRI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11例MRI均有异常表现,诊断为跟腱完全断裂5例、部分断裂6例。MRI对跟腱的形态及其内部结构显示直接、清晰、完整。跟腱损伤表现为跟腱不均匀增粗,腱内信号增高、紊乱,腱束的连续性完全中断或部分中断。结论:MRI能够直接显示外伤后跟腱的形态、内部结构及周围软组织改变,并能准确显示跟腱完全撕裂与部分撕裂的部位和程度,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3 T MR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FIESTA)序列显示腮腺良性肿瘤及其与腮腺内面神经和腮腺导管关系的价值.方法 对22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采用8通道头部线圈行3T常规MR序列T_1 WI、T_2 WI及3D-FIESTA序列扫描,并进行图像后处理.腮腺良性肿瘤与腮腺内面神经和腮腺导管的关系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 不同类型的腮腺良性肿瘤3 T MRI表现具有各自的特点.22例腮腺肿瘤在T_1WI主显示为低信号,在T_2WI上为高信号,其显示结果分别为21、22例;3D-FIESTA序列上则根据腮腺肿瘤类型的不同表现为低信号(10例)或高信号(12例)为主.腮腺内面神经主要分支在T_1WI、T_2WI及3D-FIESTA序列图像均显示为线样低信号结构,T_1、T_2WI对面神经主干的显示分别为16、18例;而3D-FIESTA对面神经主干、颞面支、颈面支的显示分别为22、21、22例.腮腺导管及其主要分支在T_1WI上呈线条低信号,T_2WI及3D-FIESTA序列图像显示为条状高信号结构,其显示分别为14、20、22例.与手术结果相对照,腮腺内面神经主干的显示结果为22例;腮腺主导管20例与3D-FIESTA序列的显示情况相一致,另2例因肿瘤推压移位,手术解剖未发现.结论 3 T MR 3D-FIESTA序列可以正确显示腮腺内面神经和腮腺导管及其与腮腺肿瘤的关系,对腮腺肿瘤手术计划的制定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比较3D-SPGR T1、3DFIESTA、STIR脉冲序列冠状位显示腰骶神经的优劣。方法搜集30例腰腿痛患者,对其腰椎行MRI检查,在常规行T1和T2矢状位及椎间盘平面T2横断位扫描序列的基础上加扫3D-SPGRT1、3DFIESTA、STIR序列冠状位扫描,将扫描所得图像传入GE ADW4.2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图像可任意层厚重建,得到多角度、多平面的脊髓神经图像并观察其解剖形态,对所得图像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0.05,则视为有明显差异。结果 3DSPGR优于STIR和3DFIESTA序列,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IR序列优于3DFIESTA序列,但其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腰骶丛神经的成像3D-F SPGR序列较3DFIESTA、STIR序列具有更高的图像信噪比、更好的组织对比、能更好地显示腰骶丛神经的全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