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有效净化骨髓中残存肿瘤细胞的方法,减少恶性淋巴瘤的复发。方法用体外液体培养联合低分子天然抑瘤物净化骨髓移植物后作自体骨髓移植(ABMT)治疗11例中高度晚期恶性淋巴瘤。结果移植后均造血重建,白细胞恢复至≥1.0×109/L和血小板恢复至≥20×109/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4.8(11~22)d和15.5(12~23)d。9例持续缓解(CCR),中位CCR时间41(12~72)个月。1例ABMT4个月后复发。1例ABMT后达到部分缓解并于17个月死于复发。结论认为该法治疗晚期淋巴瘤能获得造血重建并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告4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PCT)支持下接受超大剂量化疗(HDC)的初步经验并评价所用PBPC动员方案的动员效果,预处理方案的耐受性以及PBPC回输后造血重建情况。方法:4例高危NHL经常规化疗获首次缓解后,采用CTX3500mg/m2+G-CSF3.5-5μg/(kg·次)+Dexamethasone10mg作动员方案,经CBV+Epirubicin(CTX3600mg/m2,VP-161200mg/m2.BCNU300mg/m2和Epirubicin100mg/m2)或TBI8Gy+VP-161200mg/m2治疗后回输PBPC。结果:每例患者分离2次,分别采集到MNC1.7-4.3×108/kg,CFU-GM1.5-2.8×104/kg和CD+34细胞3.1-8.8×106/kg。回输PBPC后,均获快速重建造血功能,ANC>0.5×109/L和Pt>5.0×109/L的时间为8~12天和8~16天。非造血系统毒性包括心脏毒性反应,恶心呕吐,轻度肝功能异常和粘膜炎等。结论:PBPCT支持下超大剂量化疗是治疗NHL安全可行的临床手段,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强化疗加重组集落刺激因子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转归的影响。方法诱导化疗采用DNR每日45mg/m2,静脉注射,第1天~第3天,Ara-C每日200mg/m2,静脉点滴,第1天~第7天。化疗后白细胞计数(WBC)<1.0×109/L时起加用G-CSF,剂量为每日200μg/m2,皮下注射,直至WBC计数>3.0×109/L或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1.5×109/L后停用。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5例。结果完全缓解(CR)12例,CR率80%,PR1例,总有效率86.6%,无治疗相关性死亡。治疗中未发现G-CSF的明显副作用。对CR12例进行了连续12个月的随访,失访2例,持续CR(CCR)7例,复发3例。复发者中2例于CR后不久中断治疗3个月和4个月后复发,另1例治疗4疗程后于治疗中复发。结论AML强化疗中加用G-CSF对CR率无影响,而且不增加近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翁浩  陆仰东  周冰 《中国肿瘤临床》2001,28(10):736-736
患者,男性,74岁。因左季肋部痛15天入院。半月前突发左季肋部绞痛半小时,后为胀痛,无发热、乏力、消瘦、出汗等症状。查体:脾大,AB线5.0cm,AC线0.8cm,质硬、表面欠光滑,活动度差,轻触痛,无腹水及腹壁静脉怒张。血常规:Hb114g/L;RBC4.29×1012/L;WBC5.7×109/L;血小板270×109/L;肝功能及总蛋白均正常。B超见脾脏厚8.0cm,可探及6.5cm×9.0cm低回声区,脾实质回声强弱不均。脾静脉不扩张,提示:脾肿瘤;CT示:脾脏增大,可见10cm×9cm…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66岁。因腹胀20余天于1998年7月3日入院。无肝病史。查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膨隆,肝脾肋下未触及,腹水征阳性,双下肢浮肿。腹部CT示:脾体积明显增大,脾上极见一肿块影,大小约8.8cm×11.0cm,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匀,肝右叶下极见低密度灶,大小约2.5×3.0cm,边界清,腹膜后见多发肿大淋巴结,腹腔内见大量腹水。实验室检查:WBC10.8×109/L,RBC3.59×1012/L、HGB102g/L、PLT494×109/L、A23.3g/L、G17.7g/L、A/G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AE方案联合治疗高危和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效果。方法成人ANLL24例,其中慢粒急变5例,复发和难治性13例,初治的高危患者6例。治疗方案:三尖杉酯碱(3~4)mg/d、Ara-C200mg/d,VP16或VM26100mg/d,三种药物均静脉滴注1d~5d或7d为一疗程;同时预防感染和出血。结果总的完全缓解率(CR)80%(19/24),达完全缓解平均需要1.3疗程,需时30d;感染发生率87.5%,白细胞低于1.0×109/L占68%,恢复至3.0×109/L以上平均需要23d,血小板>50×109/L平均需要17d,无因副作用而死亡者。结论HAE方案能明显提高高危和难治性成人ANLL的CR率,骨髓抑制明显,毒性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7.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例白血病患者接受HLA相合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用供者连续皮下注射G-CSF(10μg/kg)5天,于第5天和第6天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单个核细胞(MNC)。患者平均输入MNC6.0×108/kg,CD34+细胞22.6×106/kg,CD3+细胞412×106/kg,CD4+细胞205×106/kg和CD8+细胞162×106/kg。移植后造血重建迅速,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和血小板计数>20.0×109/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3.4天和11.4天。5例均未发生急性GVHD,2例发生慢性GVHD。供者对大剂量G-CSF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基因重组型人促白细胞生成素(γHuGM-CSF)进行34例儿童恶性肿瘤38例次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症的应用观察,WBC<2.0×109/L或ANC<0.5×109/L时每日用γHuGM-CSF2μg/kg.d~5μg/kg,连用2d~5d,取得显著效果,与对照组比较,WBC≥4.0×109/L提前8.3d(P<0.01),发热和口腔溃疡发生率分别减少33%和28%,存在时间分别缩短了2.9d和3.6d,输血及成分输血减少了2.4次。  相似文献   

9.
罗慧玲  蔡体育  陈巧伦  黄民权  梅承恩  李永强 《癌症》2000,19(12):1124-1126
目的:探讨石斛多糖(dendrobium candidum polysaccharide,DCP)与rIL-2联合应用对脐带血LAK细胞(CB-LAK)和肿瘤病人外周血LAK细胞(PB-LAK)体外杀伤肿瘤细胞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3H-TdR释放法测定CB-LAK和PB-LA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①rIL-2(500u/ml)能明显提高CB-LAK对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0h的CB-LAK活性为13.63%,rIL-2(500u/ml)诱导48、72、96、120h后,CB-LAK活性分别提高至22.28%、26.23%、28.55%和25.76%(P〈0.01);②DCP(100mg/L或400mg/L)与rIL-2(500u/ml)联合诱导CB-LAK的活性,比单纯rIL-2(500u/ml)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rhG-CSF预防恶性肿瘤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Ⅱ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rhG-CSF(粒生素)对预防恶性肿瘤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人组总数63例,均为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恶性肿瘤。采用自身交叉方法将患者随机分入AB和BA两组。A为治疗周期,即化疗用药结束48h开始,每日1次皮下注射rhG-CSF 5μg/kg,连续用药7~14d。B为空白对照周期。自化疗开始隔日查血常规1次,观察中性粒细胞(ANC)及白细胞(WBC)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于rhG-CSF注射24h后,WBC及ANC迅速上升,48h出现第1个高峰,第10天出现第2个高峰,而对照组化疗后,WBC和ANC逐渐下降,始终低于治疗组。WBC,ANC的最低值、WBC<4.0×109/L、ANC<2.0×109/L的持续时间,以及化疗后第21天WBC<4.0×109/L的病例数在治疗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rhG-CSF可以促进化疗患者WBC和ANC的恢复,耐受性良好,可以作为肿瘤化疗中提高剂量强度的有效辅助药。  相似文献   

11.
报告用HLA相合的同胞异基困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3例,1例为CML-CP,1例为ALL-CR1,1例为AML-M2CR1,预处理方案均为环磷酰胺60mg/kg×2天,全身60Co照射4Gy×3天,供者于-5日起间步每日给予G-CSF5μg/kg,-5日后即-1日用BaxerCS3000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单个核细胞(MNC)其MNC为7.70、3.44及2.46×108/kg,LD34+细胞为25.7及19.2×106/kg,CD34+/CD33-细胞为1.11及0.59×106/kg,CD3+细胞为94.9及136.8×106/kg,血循环量为10升分离后给思考静脉输注(在TBI4小时以后).次日(0日)再分离一次MNC输注给病人,认为Allo-PBSCT可以使造血细胞植入恢复得快,感染及出血的机会减少,抗菌素的使用天数减少,急性GVHD并不增多、对Allo-PBSCT的有关问题讨论。  相似文献   

12.
MDS转变为急性白血病特殊表现2例张伟民吴宁李天珍叶成林1病例报告1.1例1女,63岁。1988年9月咽痛、发热,予以抗感染治疗症状消失,但感乏力,面色苍白。查Hb49g/L,WBC2.7×109/L,PLt68×109/L。11月第1次入院。查体:...  相似文献   

13.
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4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分析治疗中白细胞数量对ATRA治疗APL的影响。结果显示:33例出现高白细胞症,发生率为73.3%。其中WBC<20×109/L者完全缓解率100%。加用化疗可延长获CR时间;>20×109/L者完全缓解率随WBC高峰值的升高而下降。提示粒细胞清除后给予小剂量ATRA、细胞毒药物及地塞米松联合治疗是治疗高白细胞症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用人类胎肝低分子天然抑瘤物(LMW-NTS)对13例缓解期(CR)急性白血病休外净化后自体骨髓移植(ABMT),其中ALL4例(CR13例,CR21例),ANLL9例(CR17例,CR22例)。12例获造血重建,1例因霉菌败血症早期死亡。移植后持续缓解8例,缓解时间>12个月7例,>6个月1例。4例移植后3月~6月复发。木文对该净化方法及ABMT近期疗效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18例成人急性难治性白血病病人采用Vp-16与Ara-c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经2~3个全疗程治疗后,10例难治性急淋中3例获CR、1例获PR;8例难治性急非淋中2例获CR、1例PR。在化疗中,全部病人白细胞均<4.0×109/L,17例病人有骨髓受抑,感染率为83.3%。此外,就Vp-16与Ara-c组成联合化疗方案对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做一评述。  相似文献   

16.
吲哚靛青绿潴留率对评估肝癌手术风险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云飞  李国辉 《癌症》1996,15(4):277-279
为评估吲哚靛青绿潴留率对预测肝癌手术风险的价值,对161例经剖腹探查的肝癌病人作术前检测吲哚靛青绿15分钟潴留率(ICGR15)及常规肝功能试验。根据术后肝功能代偿情况分为三组:肝功能代偿良好组109例,轻度不全组35例,重度不全组17例。结果:三组常规肝功能试验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ICGR15值三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根据ICGR15值分为A、B、C三组,A组小于10.0%;B组为10.0%~20.0%;C组大于20.0%。A、B、和C三组肝功能不全发生率分别为11.6%、30.9%及81.0%,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果提示ICGR15是评估肝癌患者术前肝储备功能较好的指标,可用于预测肝癌手术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裸鼠皮下人B-淋巴细胞移植瘤模型,研究抗CD3/CD20。微型双功能抗体在裸鼠体内的分布。方法:采用亲和层析分离纯化本室构建的抗 CD3/抗 CD20微型双功能抗体可溶性表达产物,并用SDS-PAGE、Western blot、分子排阻层析和 FACS鉴定纯化产物;采用5周龄左右的雌性 BALB/c-nu,经4Gy照射、皮下接种 Raji细胞建立裸鼠皮下人B-淋巴细胞移植瘤模型,并于眼底静脉丛注射125I标记的抗CD3/抗CD20微型双功能抗体,测定各组织中125I的分布。结果:雌性BALB/c-nu经照射、皮下接种1×10~7~3×10~7Raji细胞/只,6~14天均开始出现移植瘤,移植瘤细胞膜表面标记与 Raji相同,且在24小时时肿瘤部位125 I的分布明显低于心、肝、肾、脾,其比值分别为0.08、0.19、0.06和0.51,而 72小时时肿瘤部位125I的分布则高于心、肝、肾、脾,其比值分别为 2.32、9.46、8.24和9.50。结论:抗CD3/抗CD20微型双功能抗体能在裸鼠皮下人B-淋巴细胞移植瘤部位富集,是一个有望用于B细胞恶性肿瘤临床治疗的双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8.
白海  达万明 《白血病》2000,9(3):139-141
目的:提高自体骨髓移植疗效,减少移植后疾病的复发。方法:应用液体体外培养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激活的骨髓净化骨髓细胞,进行了10例恶性血液病的自体骨髓移植(ABMT)。结果:净化后骨髓有核细胞和CFU-GM的回收率分别为49.8%和36.4%。移植后所有患者均顺利地重建了骨髓造血功能,7例患者的中位持续完全缓解(CCR)时间达27.6个月,2例患者移植后10个月死于非病意外,1例CCR7个月  相似文献   

19.
术前肝储备功能评估对原发性肝癌手术的价值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为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储备功能,对122例经剖腹探查的肝癌病人作术前检测吲哚靛青绿15min潴留率(ICGR15)及常规肝功能试验。根据术后肝功能代偿情况分为三组:肝功能代偿良好组87例,轻度不全组24例,重度不全组11例。术前按Pugh评分,三组之间评分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其它常规肝功能检查项目包括谷丙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及碱性磷酸酶,三组值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ICGR15值三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作者根据LGR15值分为A、B、C三组,A组ICGR15<10.0%;B组ICGR15为10.0%~20.0%,C组ICGR15>20.0/。三组肝功能不全发生率分别为6.5%、27.8%及76.5%,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果表明:ICGR15值越高,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发生率亦越高,提示ICGR15是评估肝癌患者术前肝储备功能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总结顺铂、阿糖胞苷、环磷酰胺、长春新硷、平阳霉素、强的松(BACODP)联合方案治疗首次常规方案诱导缓解失败的难治性和复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NHL)56例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CR)25例,部分缓解(PR)20例,总缓解率(RR)80.4%。CR率44.6%,缓解期(RT)2~64个月,中位缓解期(MRT)19个月。生存期(ST)3~76个月,中位生存期(MST)28个月。其中难治性NHL和复发性NHL的总缓解率分别为62.5%和93.8%(P<0.01),CR率分别为25%和59.4%(P<0.05),中位生存期10个月与36个月。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作者认为BA-CODP方案可作为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的难治和复发性NHL的二线方案,亦可作为有心脏疾患、心功能差的NHL患者的一线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