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本文用CDFI联合TCCD对椎-基底动脉全程进行检测,旨在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评价此技术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走行变异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椎动脉走行变异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检测,从1161例颈椎病中筛选出113例椎动脉走行变异患者,对变异侧内径和血流参数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椎动脉走行变异其变异侧椎动脉超声表现为:管径较窄,PI和RI较高,流速较低。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走行变异是一种理想的无创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右冠状动脉右房瘘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16岁。5 a前活动后心慌不适,休息后稍缓解,疑有心脏病,到当地医院检查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2010-10-25来我院就医,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所见:右心室、右心房、左心室增大,室间隔缺损,右冠状动脉扩张,根部最宽约  相似文献   

5.
青年人椎动脉发育不良与眩晕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青年人反复发作短暂性眩晕与椎动脉解剖变异之间的关系。方法:治疗组为反复发作眩晕两次以上的患者,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分别进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查。结果:治疗组MRA异常率72.9%,TCD异常率77.1%;对照组MRA异常率11.5%,TCD异常率19.2%,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MRA检查与TCD检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年人反复发作眩晕与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有关,MRA与TCD检查均可作为诊断的客观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2岁,因左侧上、下肢麻木4天入院.患者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不清,吞咽困难,左侧上、下肢麻木伴头痛、头晕.外院以脑梗死治疗后言语不清及吞咽困难好转,转入我院.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4天前曾行颈部按摩.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8/12 kPa,右侧面纹浅,左侧肢体感觉减退.MRI:桥脑右侧梗死.彩超检查:右侧椎动脉距离起始点约1.0 cm处可见局部管腔增宽,内径约0.39 cm,内见宽0.13 cm的纤细明亮血流,其周为低回声带,内部高回声带与椎动脉起始段内中膜相延续,向下延伸至颈3~4椎间段水平,横断面沿管壁可见低回声带环绕,内未见血流信号显示,病变管腔内血流偏向于右侧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飞行员正向加速度( +Gz)耐力不良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椎动脉发育异常的关系.方法 根据114 例歼击机飞行员在+Gz 作用下的训练结果,将训练合格者设为耐力正常组,训练异常者设为耐力不良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比较两组飞行员的椎动脉发育异常情况.结果 +Gz耐力不良组椎动脉发育异常(包括椎动脉走行异常和发育不良)发生率高于+Gz 耐力正常组(36.0% vs.10.9%,28.0% vs.6.3%,P 均<0.05);双侧走行变异者+Gz 耐力不良发生率(87.5%)高于单侧变异者(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走行变异的椎间段血管阻力指数(RI)增高,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降低(P 均<0.05);而发育不良的椎动脉内径明显小于发育正常者,发育不良椎动脉RI 增高,PSV 和平均流速(Vm)降低(P 均<0.05).结论 飞行员+Gz 耐力不良者椎动脉变异发生率较高,椎动脉变异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与+Gz 耐力不良的发生有关.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增加到招收飞行员的体检项目中,减少因+Gz 耐力不良而引发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超声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诊断为椎动脉狭窄患者的超声资料,根据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分型。结果55例患者根据其超声表现分为以下五型:椎动脉先天性发育细小型16例,内膜增厚型11例,斑块狭窄型20例,闭塞型7例,外源性压迫型1例。椎动脉狭窄性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有特异性表现。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狭窄性病变有较高诊断价值,并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资料。  相似文献   

9.
杜莉  辛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10):1329-1329
患者男 ,6 8岁 ,因反复头晕 3年入院。超声显示 :双侧椎动脉血管走行正常 ,右侧椎动脉内径约 3.5mm ,起始部管腔内探及略强回声团块 ,彩色血流显示各椎间段管腔内均无血流信号 ,脉冲多普勒 (PW)测量无血流频谱 ;左侧椎动脉内径约 3.8mm ,于 3~ 4颈椎间PW测收缩期最大血流速 (PSV) 2 3cm/s、血流量 37ml/min ,超声诊断为 (图 1) :右侧椎动脉闭塞 ,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减低。DSA血管造影显示 :右侧椎动脉完全闭塞 (图2 ) ,左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 6 0 % (图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椎动脉狭窄最主要的原因 ,椎动脉狭窄多发于起始段 …  相似文献   

10.
超声诊断先天性椎动脉变异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椎动脉变异的超声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00例疑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颅外段椎动脉检查,利用二维图像及彩色血流观测椎动脉内径、走行及起点位置、血流速度等。结果本组300例中68例患者椎动脉颈段入横突孔位置异常;23例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其中2例合并颈段入横突孔位置异常;4例椎动脉起点异常,其中2例仅伴颈段入横突孔位置异常;2例双支左椎动脉,且双支椎动脉中有1支左椎动脉发育不良,1支左椎动脉起点伴颈段入横突孔位置异常。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很好的诊断先天性椎动脉变异,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病例 男,23岁,因间断性咯血4年入院,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后症状好转,后因发现血常规异常(红细胞明显高于正常)行骨髓穿刺,考虑真红,待除外继发性。查体:一般状态良好,口唇发绀,杵状指,心脏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检查右室肥厚。  相似文献   

12.
患儿女,8岁.出生后即发现心脏杂音,9个月龄时曾至外院检查,诊断为法洛四联症,未予处理。近日有咳嗽、咳痰,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检查。查体:一般情况可.中央性紫绀,口周明显。心率116次/分.心律齐。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P2无减弱;未及震颤。X线平片示:心影增大.右侧肺血多,  相似文献   

13.
心脏原发肿瘤少见,右心房脂肪瘤更是罕见。1856年Albers最先报道1例心房脂肪瘤。之后,McAllister和Fenoglio统计533例心包及心脏原发肿瘤,其中脂肪瘤占8.4%。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384例心脏及心包原发性肿瘤中,脂肪瘤占2.34%。国内外的统计数字表明心脏脂肪瘤的发病率较低。我院最近诊治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病例女,5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肩部疼痛40 d,夜间疼痛明显,活动受限,体重下降。查体:右肩主动活动受限,被动活动可,右肩锁关节处肿胀,扪及质硬肿物,位置固定,压痛明显,皮温不高,右手活动、感觉良好,桡动脉搏动可触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肾功能、血沉、C反应  相似文献   

15.
病例 女,26岁,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咳白色黏液痰,伴持续性右侧胸痛,无放射痛.查体和常规生化检查均正常.B超肝、胆、胰、脾、双肾及腹膜后均未见明显异常. 胸片:示右肺巨大团块状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为18.3 cm×10.2 cm,其上中部见片状肺组织透亮影,肿块大部分边缘较清晰(图1).CT平扫:可见右肺内上后外胸壁下团块状软组织肿块影,右肺组织被包绕挤压,肿块边缘局部肺组织透亮度增加;局部软组织影向斜裂内延伸,边界较清(图2);增强扫描动脉期可见软组织肿块中度不均匀强化,大部分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周边骨质未见破坏征象,肺门及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图3);静脉期扫描可见肿块持续明显不均匀强化(图4).支气管镜示气管通畅,左右支气管黏膜光整,未见新生物.  相似文献   

16.
17.
病例 男,54 岁.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眼睑水肿,晨起加重.体检:患者无呼吸困难、咯血、紫绀,四肢无水肿、感觉异常.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15.0g/L,红细胞3.63x 1012,24小时尿蛋白、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影像检查:①胸部CT检查:平扫示右心房、上腔静脉内片状低密度影(图1),CT值-3~53 HU,...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51岁,因"反复胸闷半年,加重半天"入院."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控制欠佳.于半年前出现活动后胸闷、心悸,伴有胸部隐痛,休息后好转.半天前因胸闷症状明显加重收住入院.查体:血压220/150 mmHg,心前区无隆起,心脏相对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率80次/分,律齐,A2>P2,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心室肥大伴劳损.心脏超声检查:左心房直径44 mm,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55 mm,收缩末期直径38 mm,室间隔、左心室后壁厚度均为12 mm,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9.
病例 男,18岁。因右侧耳前包块,轻微肿痛,逐渐增大半年入院。体检:右侧耳前软组织肿胀,右下颌支扪及质地较硬的肿块,范围较大,边界欠清,轻度压痛,张口时面部右侧疼痛加重。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75岁。以眩晕入院,自诉近1个月胃脘部不适,为排除肺部疾病,接受胸部影像学检查。胸片示右侧肺门偏下方见5.0cm×5.0cm类圆形阴影,边界清晰,周围肺组织显示清晰,未见其他病灶。胸部CT平扫示右下肺圆形、条带状软组织密度影,CT值约21.6HU,边界清晰,周围肺组织未见异常(图1)。胸部增强CT示动脉期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CT值约278.3HU,与右肺动脉强化程度类似(图2)。静脉期病灶内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