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门诊药房调剂差错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的原因,杜绝药疗事故发生,提高药品调配工作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8年我院80例门诊处方调配差错情况及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建立规范调剂操作规程与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结果:门诊处方调配差错原因主要有四大类型:医师处方书写不规范23例,占28.75%,因数量差错16例,占20%,因药物品种差错15例,占18.75%,用法差错13例,占16.25%。结论:通过对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的分析,采取防范措施和规范调剂规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人员素质的培养,最大限度的预防差错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降低批量调配药剂差错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降低药师执业风险。方法对绵阳市中心医院住院药房2016年8月批量调剂过程中《内部差错登记表》记载的差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每位药师都有批量调剂差错,但差错率不同。8月共调剂批量处方140 757张,发生调剂差错306例,占当月处方量0.217%,其中品种差错52例(16.99%)、规格差错11例(3.59%)、数量差错240例(78.43%)、剂型差错3例(0.98%)。结论批量调剂差错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药师数量的不足是其主要原因,要降低差错发生率,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必须保证有足够数量的药师队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中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发生的原因及相关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2-2014年笔者所在门诊中药房处方作为研究对象,从2012-2014年中随机抽取一个月的处方进行分析,对存在差错的处方进行统计和原因分析并制定预防措施。结果:2012年至2014随机抽取每年3月份的处方,共存在1584例处方调剂差错事件。2012年3月存在561例,2013年3月存在526例,2014年3月存在497例。所有处方调剂差错中,品种差错516例,占所有差错32.6%;数量差错372例,占所有差错23.5%;错发患者差错312例,占所有差错19.7%;用法用量差错228例,占所有差错14.4%;其他差错156例,占所有差错9.8%。结论:分析引起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规范门诊中药房管理,降低调剂差错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点评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及不合理处方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门诊西药房发生的58例处方调剂差错案例及60例不合理处方为研究对象,分析点评其处方调剂差错发生的原因、类型等,并进行分析。结果 (1)58例处方调剂差错事件中品种差错发生率44.83%及数量差错发生率36.21%明显高于其他差错类型,差异显著(P0.05);(2)原因分析发现药品名称相似比例50.00%明显高于其他差错原因比例,差异显著(P0.05);(3)60例不合理处方分析发现,用药剂量不合理发生率35.00%及用药方法不合理发生率26.67%明显高于其他不合理类型,差异显著(P0.05)。结论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中以品种差错、数量差错为主,主要原因在于药品名称相似,而不合理处方中则以药物剂量、用法不合理为主,医院管理者有必要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减少药房差错及不合理处方发生,提高临床用药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的原因,并探讨其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调取门诊药房从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两年间调剂差错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调剂差错的发生原因,并通过对比2012年1月到12月(门诊药房调剂干预措施实施前)与2013年1月到12月(门诊药房调剂干预措施实施后)两年间的调剂差错发生情况,探讨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结果:2012-2013两年间,门诊药房药品调剂错误事件共35起,在成调配错误的主要原因包括处方书写不规范,药品名称或包装相似,药品剂量、规格或剂型混淆,药品摆放不规范,药师对处方审核不严格,药师专业知识欠缺等,其中以前三种构成比最高,分别占34.27%、20.00%和17.14%。2013年药品调剂错误事件发生次数显著降低,与2012年相比改善明显(P0.05)。结论:针对造成门诊药品调配差错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针对性干预,有利于提高药品的调配质量,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用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门诊处方调配差错情况分析与防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韦润莲  钟小斌  杨玉芳 《广西医学》2007,29(7):1062-1064
目的 了解药房处方差错情况,提高药品调剂工作质量.方法 对药房处方调配差错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处方调配人员进行培训等干预措施,比较其前、后的情况.结果 由于药品外包装相似造成差错的占首位,其次是同种药品不同规格造成的差错.上午10~12点钟以及夜班时间是差错多发期.通过培训等干预后,增强责任感和提高业务水平可减少差错发生.结论 门诊处方调配差错是个长期的工作,加强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7.
住院药房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住院部所有患者药品的调配,发放,计划及保管的繁重任务。在药品的调剂过程中出现任何细小差错都可能影响到患者治疗的预期疗效,甚至出现意外,引起医疗纠纷,因此提高药房药品调剂质量,杜绝调剂差错事件的发生尤为重要。现就住院药房常见的口服药调剂差错原因及防范措施探讨如下:1调剂差错的类型1.1药品外包装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与防范措施,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3年近3年来出现的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事件资料,分析出现差错的原因并制定防范措施。结果:2011-2013年近3年来共出现110例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事件,2011年为0.065%(42例),2012年为0.054%(36例),2013年为0.046%(32例),差错率逐年下降;主要差错事件类型:品种差错占45.5%(50例),数量差错为36.4%(40例),错发患者差错为10.9%(12例),用法用量差错为3.6%(4例),其他差错为3.6%(4例)。结论:门诊西药房调剂处方差错事件防范中,可从优化电子处方系统、强化管理以及实施品管圈等处着手,从而提高处方调剂质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门诊处方调配差错情况以及其防范策略。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门诊处方52份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6份,对照组26份,分别接受门诊处方调配的PDCA管理和常规管理,比较两组处方的调配差错发生例数和处方质量合格率。结果:观察组处方药物品种差错0例,药物数量差错1例,剂型剂量差错0例,处方差错1例,总计2例;对照组处方药物品种差错2例,药物数量差错1例,剂型剂量差错2例,处方差错3例,总计8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优秀15例,良好8例,合格2例,不合格1例,合格率96.2%;对照组患者优秀12例,良好6例,合格2例,不合格6例,合格率76.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处方调配的PDCA管理效果显著,能够显著减少门诊处方调配差错,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对降低药房调剂内差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1月—2022年4月常州市德安医院药房发生的调剂内差进行分类并分析原因,比较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前、后药房药品调剂内差发生例数和分类,分析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的有效性。结果:药房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后,各调剂人员发生的内差例数均有明显下降,平均改善率达41.05%;各类调剂内差例数均下降,发生例数持续降低;调剂数量差错下降39.58%,品种差错下降43.02%。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药房调剂工作中效果显著,可减少药品调剂内差,提高医院的安全用药水平和调剂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朱文韬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0):1183-1184
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调剂差错,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第一医院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登记本中2010年1月到2012年6月内登记在册的各类调剂差错事件,进行归类,分析门诊处方调剂差错发生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防范与改进。结果共登记有效事件81起,差错主要集中在剂型规格错误、品种错误和数量错误,分别占39.5%、38.3%和19.8%。结论结合4种差错类型,药房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调剂操作流程、改善药房工作环境和药学人员加强业务学习,培养工作责任心和良好的工作习惯等来降低调剂差错发生率,改善调剂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就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发生的原因展开探讨,结合相关因素提出应对策略。方法对我院门诊西药房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三年来统计上报的38例次处方调节差错事件所涉及患者基本临床资料作以回顾分析,探究处方调剂差错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结果 38例次处方调剂差错事件中37.5%为品种差错,36.8%为数量差错,10.5%为错发患者,5.3%为用法用量差错,品种与数量类门诊西药处方调剂差错事件发生率最高(P0.05)。2013年、2014年、2015年门诊西药处方调剂差错率分别为0.78%、0.45%、0.23%,门诊西药处方调剂差错率逐年降低(P0.05)。结论优化电子处方系统,采取品管圈管理手段是门诊西药房调剂差错处方防范的新思路,实施科学、合理的防范对策加强门诊西药处方调剂管理,为患者创造安全的用药环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西药调剂差错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从我院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开设的西药调剂处方中选择3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的1600例进行了相关差错情况的原因分析,并于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实施了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出现差错的情况和总结出的可能导致差错的原因进行统计,探讨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结果 3200例研究对象中,出现差错的有74例,占2.31%;其中出现发放种类差错和数量差错的情况占大多数,分别为35.14%、32.43%;出现差错的原因大多是因药品包装和名称相似、还有取药环境的因素所致,占所有差错事件的20.27%、18.92%、17.57%;另外,根据实施预防对策前后的调剂差错发生情况可以看出,实施后差错率显著降低,与实施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调剂的过程中,很容易受药品因素、药师因素以及取药环境因素等影响,导致出现诸多差错情况。只有对相关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才能降低调剂差错的发生率,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实现西药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4.
中药调剂差错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饮片调剂过程中出现的差错情况,以便控制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方法:对2005年1月—2005年12月的30000张处方在中药调剂过程中由核对人员查出的206次差错进行归类统计并分析。结果:中药饮片调剂差错率为0.69%。差错分为7类:漏配、错配、多配、脚注错误、用法用量错误、发药错误、其它错误。各差错分别占差错内容的62.1%、16%、8.7%、4.4%、3.9%、0.5%、4.4%。结论:明确了中药饮片调剂过程中产生差错的各种原因,为今后减少差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药饮片调剂中调配环节出现差错的原因。方法:调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共调剂中药饮片处方145261张,对其中存在差错的处方进行记录,然后根据差错类型整理分类。结果:在全部145261张处方中有126张处方存在错误,其错误原因为漏配(46.03%)、错配(20.63%)、用法用量错误(11.90%)、多配(7.94%)、其他用药错误(6.35%)、脚注错误(4.76%)、发药错误(2.39%)。结论:中药饮片调剂在患者身体康复期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要调整药剂师的工作状态,及时纠正药剂调配环节出现的错误,提高中药饮片调剂环节的业务技能和调配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西药房的处方调剂差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预防处方调剂差错的防范措施。方法:本次整理统计该院西药房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登记在案的出现处方调剂差错的记录120例,对登记在案的处方调剂差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总结出现调剂差错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结果:2013年至2015年西药房共下处方2849例,调剂差错处方120例,2013年发生调剂差错45例,2014年发生调剂差错处方40例,2015年发生调剂差错处方35例,处方调剂差错类型主要有:数量错误、用法用量错误、禁忌错误、其他错误。结论:合理对待西药房处方调剂的差错,应用相应的防范措施应用于临床处方调剂工作中,可减少处方调剂差错的概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药房药物调剂差错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西药房药物调剂处方1500张,对其中药物调剂差错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组1500张处方中,有94张出现调剂差错,调剂差错率为6.27%(94/1500)。调剂差错影响因素包括:医师或者药师不熟悉禁忌,占比8.51(8/94);药品名称相似,占比38.30%(36/94);患者和环境因素,占比5.32%(5/94);药品包装相似,36.17%(34/94);同种药品不同规格,占比11.70%(11/94)。结论:在西药房药物调剂的过程中,影响调剂差错的因素的因素主要为医师或者药师不熟悉禁忌、药品名称相似、患者和环境因素、药品包装相似、同种药品不同规格等。而针对上述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并不断提升临床医师和药师的专业素养,加强药物调剂管理,则可有效提升用药安全性,避免和减少各种调剂差错事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门诊药房发药差错原因,制订防范措施,提高药品调剂工作质量。方法对我院门诊药房2006年—2010年发药差错的类型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6年内共发生差错39例,其中划价收费差错4例,调配人员发生差错25例,发大输液时单人无核对5例,用法用量差错3例,未交代储存条件导致药品报废1例,发出过期药品1例。结论药学人员应严格执行处方调配规程,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素质。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和人员培训,可以有效避免发药差错,提高药品调剂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9.
梅花  林鸿滨  邹国盛 《中外医疗》2011,30(25):108-108
目的尽量减少处方调配差错情况,提高药品调剂工作质量。方法对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登记情况进行分析,摸清差错发生原因,并探讨预防措施等。结果主要由于主客观因素等引起的药品错发。结论门诊处方调配差错定要加强防范意识,规范处方调配核对规程,作好定期抽查处方的工作,提高药学人员业务素质及工作责任心,可有效防范处方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药品调剂差错常见原因及有效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药品调剂差错,总结引起药品调剂差错的原因并探讨对策.结果 我院药品调剂差错发生率为0.021%,常见原因包括来自药师、医师、药品、患者等各方面的因素.结论 应针对药品调剂发生的常见原因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差错发生,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