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与对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印岁以上格拉斯哥评分(GCS)〈8分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68例中57.7%伤前伴有慢性疾病,27.4%同时合并其它脏器损伤,38.7%伤后出现各种并发症。恢复良好60例,中残14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状态2例,死亡84例。kgistic回归分析表明,GCS评分、年龄、不同入院时间、血肿类型、合并伤及原发病、伤后并发症均是影响老年重型颅脑伤预后的重要因素(P〈0.01)。结论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生理、组织结构等不同,合并伤、并发症发生率高,救治困难,预后差。缩短确诊至治疗时间、重视原发病的治疗及防治并发症是减少继发性脑损伤、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24例老年颅脑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及预后的因素。结果老年颅脑损伤患者中41.2%伤前伴有慢性疾病,26.0%同时合并其他脏器损伤,29.0%伤后出现各种并发症。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受颅,治愈180例(55.70%)、中残39例(11.00%)、重残11例(3.90%)、死亡44例(29.00%)。结论老年颅脑损伤具有自身的特点。处理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时,应特别注意原有慢性疾病的处理和各种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何继念   《中国医学工程》2014,(11):99-99
目的探讨老年重型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影响因素及救治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随机分成A组(33例)和B组(56例),对两组患者创伤及相关并发症进行综合诊治,分析两组相关因素的差异。结果 8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2例救治成功(58.4%),37例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41.6%。结论多发伤、并发症、颅脑损伤程度、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及高龄是诱发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致死亡的重要因素,及时制定有效的救治方案,可极大降低影响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提高临床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外科学     
20080129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与预后分析儋传伟…//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5).-1281~1282对60~91岁的68例中,原有慢性疾病3l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23例、伤后出现各种并发症14例。均常规予止血、抗感染、补充能量并治疗其慢性病及防治各种并发症。结果,按CCS预后评价:良好19例,中度致残12例,重度致残ll例,植物生存l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伤的救治策略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伤的死亡率进行单因素χ2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颈椎伤、胸部损伤、多发伤、休克的病死率高,P<0.05。结论:颈椎伤、胸部损伤、多发伤、休克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重要因素,必要的影像学检查,颈椎损伤及早颈部制动,积极抗休克治疗,尽早手术控制胸腹腔内出血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伤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预后影响因素及救治策略。方法2007年4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8分,60岁以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4例,随机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其创伤及相关并发症进行综合诊治,比较2组有关因素的差异。结果54例患者生存33例,死亡21例,病死率为38.9%。结论高龄、基础疾病、颅脑损伤程度、多发伤及并发症是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重要的致死因素,制定相应的救治策略,降低影响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冠军 《嘉兴医学》2000,16(1):30-31
本总结老年急性重型颅脑损伤33例。探讨老年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类型、特点及影响预后因素。认为有手术指征应及时清除血肿,解除脑受压;积极治疗合并伤、防治并发症,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周芬  管义祥 《重庆医学》2022,51(2):357-360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该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行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干预.对比两组救治效果、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和掌握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治方法。方法 结合文献对53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特点与诊治经验。结果 治愈19例(35.9%),致残13例(24.5%),死亡21例(39.6%)。结论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生理、组织结构特点有其独特之处,合并伤、并发症发生率高,救治困难,预后差。在救治过程中最大限度缩短确诊至治疗时间,重视原发病的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是减少继发性脑损伤、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年龄大于60岁的颅脑损伤患者后并发症,及其与年龄,伤前疾病,颅脑损伤程度和预后的关系。结果:60-69岁年龄组的伤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70岁以上年龄组(P<0.005),伤前无疾病患者的伤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伤前有疾病患者(P<0.005),中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2种和3种以上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P<0.005),并发症愈多,病死率愈高,结论:老年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并发症与年龄,伤前疾病,颅脑损伤程度以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胡滨 《中外医疗》2014,(19):13-14
目的 分析与探讨老年急性肝炎与亚急性肝炎的临床特点、病因以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该院2006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老年急性肝炎患者共78例作为AH (Acute Hepatitis)组,老年亚急性肝炎患者共92例作为 SH(Subacute Hepatitis)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老年急性肝炎与亚急性肝炎的临床特点、病因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老年急性肝炎与亚急性肝炎患者性别分布均为男性高于女性,急性肝炎患者的年龄分布与亚急性肝炎患者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总胆红素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病因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前3位分别为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以及脑水肿,而亚急性肝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前3位分别为肝腹水、电解质紊乱以及肝性脑病。两组患者发生不同并发症后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急性肝炎与亚急性肝炎在年龄分布、凝血功能、总胆红素水平等临床特点以及并发症类型、死亡率等预后方面的差异性较大,应作为两种独立的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2.
王飚  胡静  雷军 《中外医疗》2010,29(34):30-31
目的分析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施行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对临床诊治的意义。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0年5月,对48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采用穿刺置管法行脑室额角或附近ICP监护,使用美国强生-REF-8266型监护仪进行4~9d连续监测;常规进行脱水、止血、亚低温等治疗,同时监测有创血压了解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结合头颅CT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结果在48例患者中有8例ICP〈2.67Kpa,保守治疗愈后良好;ICP2.67~5.33Kpa的患者为27例;监护治疗中出现13例ICP〉5.33Kpa或ICP进行性增高,再行CT检查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或脑挫伤病灶明显增大等行手术治疗,有20例愈后良好,5例中重残,2例死亡。持续性ICP≥5.33Kpa的患者13例全部急诊手术,有6例愈后较良好,5例重残,2例死亡。结论 ICP动态监测有助于准确判断病情变化,ICP亦能较准确反映脑灌注压(CPP),对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应放宽手术适应证,尽早手术可降低死亡率及残障率。  相似文献   

13.
早期气管插管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建华  陈健 《河北医学》2011,17(4):483-486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早期气管插管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和评价我院自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间收治的68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气管插管时间将其分为早期组和常规组。早期组于损伤发生20min内出现早期气管插管绝对指征时行气管插管,常规组以呼吸功能衰竭为指征行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死亡率及预后情况。结果:早期气管插管患者预后效果良好,在死亡率和预后良好率方面均明显低于常规插管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气管插管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影响,能显著降低患者残死率,改善缺氧状态,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将收集到的6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手段及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同时采用心理干预护理。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02>0.05);通过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抑郁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3<0.05)。结论加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基础疾病治疗,细心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并给予心理健康干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颅脑损伤迟发性颅内血肿(DTICH)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98例急性颅脑损伤后DTICH患者,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回顾性分析其入院时GCS评分、受伤性质、合并伤、合并慢性病、血肿类型、合并并发症、DTICH出血量、伴慢性病史及年龄等因素.结果 98例患者中,恢复良好42例,中残21例,重残10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17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受伤性质、血肿类型、GCS评分、合并并发症、DTICH出血量、伴慢性病史、年龄等因素与DTICH预后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多发性血肿、年龄>60岁、GCS评分(3~8分)和合并并发症是导致DTICH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与血肿数量、患者年龄、入院时GCS评分及并发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刘福松 《当代医学》2014,(17):54-55
目的为了做好老年人急腹症的围手术期治疗,提高治愈好转率。方法对267例老年人急腹症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7倒手术患者中262例好转和治愈。术前存在不同疾病117例,术后并发症69例,死亡5例。结论对围手术期的治疗,做好全面辅助检查,重要器官功能的维护,把握好手术时机,对并存病和并发症的有效预防处理,老年人急腹症的围手术期治疗也可以得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张河  黄卫华  宁军 《右江医学》2012,40(4):480-483
目的探讨急性肾损伤(AKI)的病因及预后。方法 155例AKI患者,依据年龄划分,老年组60例,非老年组9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非透析治疗和(或)在此基础上加用透析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病因及预后。结果老年组AKI病因主要以肾前性多见(P<0.01),非老年组以肾性多见(P<0.01)。老年组患者肾损害程度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1)。老年组合并原发慢性病的百分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1),存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者显著多于非老年组(P<0.01),需要血液净化治疗者显著多于非老年组(P<0.01)。非老年组的预后显著好于老年组(P<0.01)。结论老年AKI患者多死于MODS、重症感染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合并症,而非老年AKI患者死于感染多见。积极防治MODS和各种慢性疾病,可明显降低老年人AKI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分析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免疫抑制患者罹患巨细胞病毒肺炎合并感染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非HIV免疫抑制患者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合并感染的病原学资料。 结果68例患者均为非HIV感染患者,免疫抑制为应用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所致,基础疾病为肾脏疾病、风湿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合并疾病者也非常多见;超过70%患者为混合感染,合并有细菌、真菌或其他病原体感染。患者总体病死率较高(33.82%)。因皮肤疾病应用药物所致免疫抑制患者病死率较高,合并疾病在死亡患者更为多见;肺部合并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或发生血流感染者预后更差。 结论肾脏疾病、风湿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并接受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容易发生巨细胞病毒肺炎且总体病死率较高。因皮肤疾病应用药物所致免疫抑制患者或合并其他疾病者、肺部合并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或发生血流感染者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颅脑外伤患者预后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86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预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根据查阅颅脑外伤患者相关文献制定自编问卷,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颅脑外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本研究入选的86例患者中,55例患者预后良好,预后良好率为63.95%,而预后不良率为36.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凝血功能异常、术后出现并发症和脑干损伤是影响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康复训练到位是影响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 颅脑外伤患者预后同时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来提高患者的预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